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3580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0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模拟试题材料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

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3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中的三幅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据材料2、3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说明了什么问题?

(3分)

(3)北洋军阀时期,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其真实用意何在?

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1)孔子的衣着打扮是个学者,但孔子死后其地位日益提高,孔子后裔的府宅门第显示了其地位,孔庙及其大成殿的名称和建筑反映了已将儒家学说演变成宗教。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

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动摇。

(3)真实用意:

为复辟帝制服务;

麻痹人民思想。

积极意义;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绝对否定孔子学说也是不对的。

★3.阅读下列材料:

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1853年德意志有铁路6公里,1875年的德国铁路已达27960公里。

有学者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材料二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

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

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

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

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路,遂搁置修路倡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

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3)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

(1)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2)说明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影响:

中国铁路起步晚,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便于列强侵夺中国铁路路权。

(3)反对清政府将铁路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反对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

反映出国人对铁路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和维护民族权利的坚定决心。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8个方面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作出了革命性的变革。

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

……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这是因为当时英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建立一个工作效率高、人员精干的政府成为工业资产阶级孜孜以求的目标

——严泉《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材料二八股取士“败坏天下之人才,而至于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将不成将”,致使“贼寇奸宄得而乘之,敌国外侮得而胜之”。

八股之害,甚于焚书,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摘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究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最早最好的制度。

——孙中山《五权宪法民权初步》

请回答:

(1)中国的科举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2)顾炎武和孙中山对科举考试评价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结合材料一,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

(4)结合你对考试选拔人才的认识,谈谈你对当前高考的看法。

(1)隋文帝开始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1分)隋炀帝设立进士科(1分),科举制开始形成。

(2)顾炎武否定科举制度是因为明朝实行的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脱离实际的学风对社会文化的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1分),他否定是考试的内容(命题只限于四书五经)和形式(八股文)(1分);

孙中山肯定科举考试是因为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公平性(1分)另外,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1分)

(3)根据国情,批判吸收有益的东西,如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

(4)考试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途径,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要注意试题的灵活创新,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开放性题目,只要观点合理,即可得分)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建国后党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哪两次错误?

(2)结合史实说明党是怎样纠正这两次错误的?

结果如何?

(3)谈谈你的认识。

(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2)1960年,纠正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教训(二取一),结果虽然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问题,但没有改变错误的指导思想,致使“左”倾错误继续发展(1分);

1976年,粉碎“四人帮”,1978年,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二取一),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分)。

(3)认识: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路线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保障,正确的指导思想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工作的核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分,或有其他合理观点,也可酌情得分)

★6.阅读图表:

1850年—1990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

(1)1900年前后,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试分析其原因。

(2)美国经济所占比重的最高峰时期是在什么时段,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3)20世纪美国经济所占比重迅速下降的两个时段是什么时期?

试述其原因。

后一次下降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1)原因:

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西进运动;

内战北方胜利,国家统一,废除农奴制;

欧洲移民带来大量劳动力和技术。

(2)时段:

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

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军事大国,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推行“冷战”政策,与苏对抗争夺霸权,形成两极格局。

(3)第一个时段:

1929——1933年。

原因:

经济危机的打击。

第二时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中东产油国提高油价,引发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美、欧、日三足鼎立之势;

在美苏争霸中美处于守势。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拿破仑]说: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胜利的记忆。

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法典》用简明有力的法律语言,对刚诞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了有利于资产阶级所有制的规定。

革命以来资产阶级所取得的主要革命成果,启蒙思想家的基本观点以及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社会立法及其理论原理都鲜明地体现在法典上了。

——李元明《拿破仑评传》

材料二法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

年代

城市人口(百万)

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851年

9.1

25.5

1872年

11.2

31.1

1891年

14.3

37.4

1901年

15.9

40.9

1911年

17.5

44.2

——许评《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19世纪一20世纪初)

材料三法国铁路里程(千米)

——许平《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19世纪一20世纪初)

(1)拿破仑是如何评价他自己的?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对其评价进行分析说明。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历史现象?

(3)从法兰西第一帝国到一战前,阻碍法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他认为他最大的功绩是制定了《民法典》。

《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保护了资产阶级所有制;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基本观点和大革命的社会立法主张

(2)城市人口和铁路里程迅速增长。

因为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法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

(3)长期的对外战争:

如拿破仑对外战争、普法战争的战败;

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

中小企业过多;

高利贷发达。

★8.(10分)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另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

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

“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

”……第二百一十三条云:

“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

陈独秀尖锐地指出:

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

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

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的作用。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3)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4)材料四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1)作用: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构成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

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

地位:

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3)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4)东亚现代化进程不是照搬西方模式,儒家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评价:

学生无论对此观点持肯定或否定态度,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酌情给分。

★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清朝前期我国与俄罗斯的东段边界

清朝后期俄罗斯对我国领土的侵占

(1)东北地区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一带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请写出唐元明清四朝代管辖这里的机构。

(2)材料一中中俄东段边界是在什么背景下确定的?

如何规定的?

(3)材料二中中俄东段边界是什么背景下变化的?

有何变化?

(4)清朝前后期我国东北领土的不同变化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1)唐:

黑水都督府;

元:

辽阳行省;

明:

奴儿干都司;

清:

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

(3分)(奴儿干都司可以不做要求)

(2)康熙帝两次亲征雅克萨,取得反侵略的胜利,俄罗斯请求谈判,在平等协商的前提下,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2分)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一带都是中国的领土。

(2分)(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俄罗斯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2分)前者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后者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一带4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由中国的内河变成中俄的界河。

(2分)(4)政府是否能坚决抵御外来侵略是能否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关键因素。

10.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张謇曾说)花(棉花)往纱来,日盛一日。

损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我之货以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肉袒继之。

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

——《张秀子九录·

实业录》

材料二(甲午战争,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

一捆捆机压的孟买纱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三(甲午战争进行中,恩格斯说)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二者之间反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恩格斯所说的“革命化”指的是什么?

(3分)你如何认识这种“革命化”?

答案

(1)反映帝国主义国家把中国作为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

(2分)

(2)相同点:

反映了外国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2分)不同点:

材料一反映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冲击;

(2分)材料二反映的是对中国传统家庭手工业的冲击。

(2分)(3)指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分)这种变化一方面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历史前进;

另一方面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经国之大本也。

……(日本)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摘自1894年6月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自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三“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

……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摘自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材料四:

“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

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摘自1924年孙中山在黄浦军校的演讲

(1)比较材料1和材料2,说明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2)材料3中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此,他采取了

什么政策?

(3)材料4中孙中山为什么说“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孙中山革命的一生有何认识或作一简要评价。

答案

(1)比较不同:

①甲午战争前是改良(维新)思想。

主张通过变法,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或建立君主立宪制)。

②甲午战争后是民主革命思想。

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

(2)①变化:

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改组国民党,联合苏俄,发动民众。

②原因:

a辛亥革命后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相继受挫(失败)b得到中共和苏俄的帮助。

③政策:

a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或提出新三民主义)

b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理由:

a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b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c军阀的割据和混战。

(4)认识(评价):

①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

②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不断追求真理。

③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④革命事业(道路)没有成功,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能胜任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

12.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二见右图)

材料三汉唐……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民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

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浮来一样,自由驱使,毫不介怀。

——引自《鲁迅全集》第一卷《看镜有感》

(1)透过材料一的几幅图,你得到唐朝的什么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

(3)结合材料说明唐朝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5分)

答:

(1)唐朝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和艺术生活)兼收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

(答2点得4分)

(2)唐朝与大食、非洲都有往来(或:

对外交往频繁)。

(3)唐朝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政府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开明;

唐朝人民自信、国家具有活力,不排斥外来文明。

(答其中5点得5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解除武装与废弃军备,乃军事占领之初步任务,应迅速而决然地予以完成,同时必须竭力设法使日本人民认清军阀及其合作者如何欺骗并诱使彼等误入征服世界歧途所演之惨剧。

——摘自《远东委员会对投降后日本之基本政策的决议》

材料二 1950年1月10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说:

“日本为亚洲的防共铁壁,必须在整个远东地区重新确立它的影响力量。

”摘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据统计,1950-1953年日本依靠美国侵朝战争“特需”军事订货总额超过24.7亿美元,后又因越南战争得到40亿美元的军事订货。

摘自《世界现代史》(下册)

⑴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美国对日本实行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艾奇逊言论的背景是什么?

⑶据材料二、三,分析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有何变化?

(2分)美国此举的目的何在?

⑷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使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因素。

⑴政策:

严厉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实行非军事化政策。

(2分)⑵背景:

美国扶蒋反共、并把中国作为反苏据点的阴谋,因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而破灭。

美国要在亚洲建立新的反共战线。

(2分)⑶变化:

由严厉打击转为蓄意扶植日本的政策。

(2分)目的:

企图把日本作为它在远东地区的基地和兵工厂,并把它作为包围中国和苏联的阵地。

(2分)⑷原因:

广泛的社会改革;

非军事化;

美国的扶植;

朝鲜战争的特殊机遇;

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加强政府投资;

重视教育等。

★14.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

创办时间

刊物名称

1898

梁启超

《时务报》

严复

《国闻报》

1903

章炳麟

《苏报》

1905

孙中山

《民报》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民主党

汤化龙

立宪派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2)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在联系。

(3)椐材料四指出,民国初中国出现了什么政治局面?

国民党积极参加国会大选的根本目的何在?

(4)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趋势,(4分)并分析这些趋势没有变成现实的主要原因。

(1)民族企业使用机器生产。

(2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持续发展且出现两次发展高潮。

(2分)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分)(3)民国初年出现了政党政治活跃的局面。

(2分)民族资产阶级希望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