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610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docx

《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docx

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

西方经济学(本)1-6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

按百分制进行成绩评定。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

考核目的:

这是两种市场结构的理论模式,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完全竞争或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但研究这两种理论模式的原因、特点、均衡条件及价格、产量决策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理清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理论的基本内容;

(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基本理论;

(3)比较时包括二者的相同与区别

时间:

学习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后完成本任务

解题思路:

(1)含义和形成条件

(2)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4)供给曲线(完全垄断供给曲线:

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要思考为什么?

完全竞争短期均衡:

SMC=MR,而MR=AR=P完全竞争长期均衡:

LMC=MR=AR=P=LAC=SMC=SAC,此时单个厂商的利润是0,只有正常利润,无超额利润完全垄断均衡:

MR=SMC完全垄断长期均衡:

MR=LMC=SMC

两者的不同主要是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不同,竞争厂商因为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面临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只能按市场价格来卖。

垄断厂商面临的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是市场价格的制订者,不再又MR=P=AR,在面临同样生产成本曲线时,完全竞争比完全垄断更有效率。

(1).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形成的条件。

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d的状况;厂商短期均衡条件及公式;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时的盈亏状况取决于均衡时价格P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之间的关系及对利润的影响;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供给曲线的状况;行业需求曲线的状况。

完全竞争行业长期均衡的含义及长期均衡条件等式;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的含义和三种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形状。

(2).完全垄断市场结构的含义与形成的主要条件,与完全竞争的区别。

完全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的形状,与完全竞争的区别;边际收益曲线MR和平均收益曲线AR的关系也不同,完全垄断MR<AR,完全竞争MR=AR。

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及与完全竞争短期均衡条件的同异;在实现均衡时,厂商获利情况及其决定,与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后获利情况及其决定的区别。

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供给曲线、行业需求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的情况,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区别。

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与完全竞争行业长期均衡的区别;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的区别;完全垄断的长期供给曲线与完全竞争的区别。

完全竞争短期均衡:

SMC=MR,而MR=AR=P

完全竞争长期均衡:

LMC=MR=AR=P=LAC=SMC=SAC,此时单个厂商的利润是0,只有正常利润,无超额利润

完全垄断均衡:

MR=SMC

完全垄断长期均衡:

MR=LMC=SMC

两者的不同主要是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不同,竞争厂商因为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面临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只能按市场价格来卖。

垄断厂商面临的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是市场价格的制订者,不再又MR=P=AR,在面临同样生产成本曲线时,完全竞争比完全垄断更有效率。

(1).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形成的条件。

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d的

 

第三次作业:

按百分制进行成绩评定。

联系实际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式下,如何借鉴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考核目的:

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

让学生理清西方消费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学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运用;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西方消费理论的理解。

要求:

(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相关内容,搞清西方四大消费理论的基本内容;

(2)完整准确阐述西方消费理论的内容;

(3)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理论联系,也可以理论阐述完毕后联系;

(4)字数不少于800字。

时间:

学完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后完成本任务

解题思路:

(1)简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2)简述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3)简述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4)简述佛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5)我国采取的消费政策、效果、原因和建议

答:

消费理论是研究消费影响因素的理论。

消费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收入,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消费理论主要就是通过对消费函数的研究,分析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

消费理论主要有四种收入理论: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凯恩斯将消费函数表达为:

C=f(Y),并将此式改写为C=bY,表明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C随收入Y增加而增加,随收入Y减少而减少。

他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的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杜森贝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这里所指的相对收入水平有两种:

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指消费行为互相影响的,本人消费要受他人收入水平影响,一般称为“示范效应”或“攀比效应”。

相对于本人的历史最高水平,指收入降低后,消费不一定马上降低,一般称为“习惯效应”。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莫迪利安尼提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

C=a·WR+b·YL,式中WR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a、b分别为财产收入、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他根据这一原理分析出人一生劳动收入和消费关系:

人在工作期间的每年收入YL,不能全部用于消费,总有一部分要用于储蓄,从参加工作起到退休止,储蓄一直增长,到工作期最后一年时总储蓄达最大,从退休开始,储蓄一直在减少,到生命结束时储蓄为零。

还分析出消费和财产的关系:

财产越多和取得财产的年龄越大,消费水平越高。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即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

他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即:

CL=bYL  ,表明持久收入YL增加,持久消费(长期确定的有规律的消费)CL也增加,但消费随收入增加的幅度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b,b值越大CL增加越多,b值越小CL增加越少。

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相结合构成现代消费理论,这两种收入理论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基本一致的,互相补充的。

  借鉴上述消费理论,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消费需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发展经济,认真贯彻执行好发展经济的各项政策。

因为只有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才会增加,人们的绝对收入也才能增加,消费水平才会提高,消费需求也才能扩大。

只有坚持发展经济,国民收入才会持续增长,人们的持久收入才能稳定,持久消费才会持久。

二是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制定适宜的劳动报酬政策。

当前所执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推行的“年薪制”等均有利于劳动者收入的增加,进而推动消费的扩大,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三是继续推行有效的信贷措施。

前几年几次降低利率,对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扩大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目前的各种个人消费贷款,相对增加了人们的本期收入,扩大了住房、汽车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

但应注意引导人们在贷款消费时,做到量入为出和预期收入有保证,否则将来对个人和社会都会带来诸多不利问题。

  四是积极发展老年经济。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

针对这一现状,借鉴生命周期理论,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和提高老年人收入的同时,积极发展老年经济,促进老年人的消费,使之成为扩大消费需求有效手段。

  五是扩大就业面。

要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面;特别要针对目前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所带来的下岗失业人员多的现状,制订优惠政策,指导和帮肋其实现再就业,更要鼓励和扶持其自谋职业,以保证更多的人有稳定持久的收入,促使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扩大消费需求。

 

第四次作业:

按百分制进行成绩评定。

目的:

案例分析是检测对西方经济理论理解、运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经济案例的分析,既可以训练学生加深对西方主要经济理论的理解与把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实施的各项政策。

本案例分析题让学生理清通货膨胀理论、财政理论、货币理论等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能够对在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经济现象运用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并能运用经济理论解释、宣传国家的经济政策,指导自己的工作。

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及对策

       1997年下半年特别是1997年7月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感到需求不足的压力,其明显特征是: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物价水平(消费价格指数)在低位运行,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出口下降。

出现需求不足的原因是:

(1)1993年治理通货膨胀措施的惯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体按照“增长—膨胀—治理---紧缩---停滞---放松---扩张”的轨迹发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93年夏季开始实施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要内容的紧缩政策,96年年底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这些紧缩政策在97年、98年继续出现滞后效应。

(2)一系列改革政策特别是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出台,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人们的储蓄倾向增加,即期消费减少,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同时银行存款在利率不断下调的同时保持快速增长。

(3)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导致部分行业、部分企业下岗工人增加;同时乡镇企业在变革中竞争力减弱,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数量增加等,这些因素增加了全社会的就业压力。

(4)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周边国家购买力降低,造成中国产品出口下降;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境外直接投资也大量减少。

       中国政府针对这种情况,1998年提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针。

其主要政策包括:

(1)增加国债发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仅1998年-2001年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10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交通、水利和发电等工程的建设,刹住了投资下滑的势头。

(2)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是适度扩张。

中央银行7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了货币供应。

(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债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与财政拨款总额也大致相等。

       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2000年初,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2000年、2001年、2002和2003年GDP分别增长8%、7.5%、8.3%和9.3%。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版)

结合上述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

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工具是什么?

(3)出现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如何操作?

这些政策的优点和缺陷是什么?

(4)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又出现了“过热”,请结合实际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

(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等相关内容;

(2)完整准确地阐述上述基本理论的内容

(3)按照要求逐一进行解答

(4)字数不低于800字

答:

1.交流学习方法、学习情况

请各位同学就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方法进行交流,也可谈谈学习经验或存在的困难。

另外大家还可提出学习中的疑问、以及对本课程教学方法及网上资源提出意见或建议。

2、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为什么企业要信息化。

《企业信息管理》课程主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具有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介绍企业中各类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请各位同学结合目前所学内容及所在单位企业信息化实践谈谈对信息化的理解及其意义,也可以就某一具体案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1、粗略游览了一下目录共四章节,分别是企业信息管理概述、企业信息管理技术平台、企业信息系统和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与实施。

该教材由对信息的介绍到企业中所应用的原始数据的建立,最后到对企业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各种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建立实施等,由浅入深,由总述到分别一一介绍,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的。

虽然我们对计算机应用有一定基础,但只停留在操作上,对如何构建庞大的数据库和构建适合自己企业信息系统上颇有难度,不过后来老师补充到,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一定非要懂得系统的构建,只需对全局有个全面认识,能控制好其方向即可。

我认为归根到底,一切管理手段最终是为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而服务的,信息直接影响到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优劣程度,是否能在多家竞争中赢的一席之位,靠的也是能否比其余对手获得先机。

2、信息技术应用得当,直接给企业带来竞争的优势,戴尔公司有一个给它带来巨大优势的直接销售模式,当然戴尔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惟一一家从事网上销售的公司,其他一些高新技术公司例如Cisco公司,在这方面的尝试也很成功,但是戴尔成功的故事更为精彩,因为互联网络与戴尔的直销模式配合的天衣无缝,戴尔直接从用户手中收取订单,然后再根据他们的要求组装计算机。

这种与客户的直接接触加强了反馈功能,戴尔可以生产客户需要的任何产品,而不会造成积压。

而其他大多数厂商、无论是康柏、IBM还是苹果,都通过传统渠道销售计算机,他们常常由于对市场判断有误而造成产品大量积压。

戴尔只有12天的库存,这使公司能对新的技术、顾客需求的转变以及价格的波动作出快速的反映,根据接到客户订单再生产的原理,它最近甚至还设计出了没有仓库的工厂。

戴尔本人提出:

“如果我们不给仓库留地方,就不会有库存。

”对戴尔的这种做法。

外界给予高度评价。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哈写道,“这样的效率有助于使国家经济免受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的影响。

如果企业在经济繁荣时期不再生产过剩,那么当需求降低时,企业就不至于被迫减少产量,解雇工人”。

  目前很多计算机厂商已开始向戴尔学习,把市场和技术信息放到网上,与客户建立直接联系。

与电话订购方式相比,网上销售有更多的优越性。

顾客不再需要打电话给公司,而只要接上网即可。

戴尔提供了有关技术支持、产品和定价信息的联机服务,因此它可以用更少的雇员与更多的客户打交道,此举节省了大笔开支,包括巨额的电话账单。

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当然在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上的方法是多样的也是可复制的,学习其他企业优秀的管理模式或者是一成不变的管理系统是无法满足竞争激烈的市场,唯有不段创新及细化、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获得先机,才能常胜。

 

 

第五次作业:

按百分制进行成绩评定。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进行专题讨论

题目、具体要求及时间随机进行。

收入差距过大的症结

收入差距过大的症结答案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谈谈你的理解。

答:

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公平是一个超历史的绝对的概念,公平就是平均分配,就是人人有份。

其实,“社会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且是一个法律用语,在不同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中包含不同的内涵;在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中,不同经济地位的当事人有完全不同的公平观念和标准。

离开生产方式的性质谈论社会公平,离开生产谈论分配,不仅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科学的。

社会公平只能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贫富差距过大时更应注重社会公平.由部分先富到共同富裕是一般规律。

所谓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所实现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社会资源的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收入增加而不使另一个人的收入减少。

换句话说,社会已经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存在任何浪费资源的现象,以致每个劳动者都实现了经济收入最大化。

这就是效率。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

答:

洛伦兹曲线就是把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的曲线。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

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

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

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3、吴敬琏作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你是否同意他的上述观点?

请说明理由。

答:

我不同意吴敬琏的观点。

按吴敬琏的意思,“合法的收入差距”就是“在机会平等前提下由各人的能力不同、贡献不同所造成的结果不平等”。

照此说来,这岂不就是“按劳分配”的表现吗?

按劳分配形成的差距能有几十倍、几百倍那么大吗?

如果“正常的收入差距”果真是“机会平等前提下由各人的能力不同、贡献不同所造成的”,干吗还要“建立全民低保”和“归还社保欠账”?

……事实是,“正常、合法的”收入差距扩大并不是“由各人的能力不同、贡献不同所造成的”,并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资分配造成的!

而这个“资”又未必是在“机会平等前提下”取得的!

虽然吴敬链“再次呼吁尽快”“建立包括农民在内的全民最低收入保障”和“归还国家对老职工的社会保障欠账”,但又对课征高额累进税的主张,扣了一顶政策上“存在方向性的问题”的大帽子。

他反对向高收入人群课征高额累进程,表面上的理由,似乎是这种高收入属于“正常合理的”,不同于“腐败和垄断”的“不正常”收入,合法的收入作为私人财富,应该受到保护、“神圣不可侵犯”!

如果真是这样的逻辑,未免荒唐。

难道“合法的”收入就不能征税吗?

显然,吴敬链不可能是这个意思。

但是,他如此高调反对课征高额累进税,会不会是隐匿了另一层不便明说的用意?

其实,从他对课征高额累进税的主张扣上政策上“存在方向性问题”的大帽子中,还是不难理解吴敬链的真实用意的。

在吴敬链看来,有些人之所以提出向高收入课征高额累进税的主张,是因为他们“把收入差距的这种不正常的扩大,归因于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和中国领导80年代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他们认为“市场化改革过分强调效率,导致贫富差别扩大和平等的受损”。

这种观点,在吴敬琏眼里就是一种否定市场化改革的言论,这是他最不能容忍的!

所以,吴敬琏立即向“课征高额累进税”的主张砸过去一根大棒:

这是“方向性”的错误!

按吴敬链的意思,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只能是一个:

“腐败和垄断”!

除此之外,任何归因市场经济改革的说法都是“无稽之谈”!

而腐败和垄断正是改革不彻底、不到位的表现,谁把问题归咎于改革,谁就犯了“方向性”错误!

企业主和中产阶级的高收入恰恰是市场化改革的伟大成果之一,保护他们就是捍卫市场化改革的成果!

谁对他们课征高额累进税,谁就是否定改革,谁就是把“矛头”指错了!

这就是吴敬琏反对高额累进税的逻辑和真实用意!

明白了这一点,便可释然他的“自相矛盾”说法,其实一点也不矛盾。

4、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答:

前收入分配问题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贫富差距拉大,贫富差距过大危及经济安全,加剧社会矛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扩大,已进入“黄灯”区。

2、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扩大,已经超出公认的合理范围。

我国多数学者认为,从经济发展的实际看,显著影响我国收入差距变动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所导致的。

(一)历史沿革、资源禀赋及发展阶段的影响

(二)经济体制改革及体制变迁的影响(三)原有体制的政策惯性及部分宏观政策的影响(四)制度缺陷及政策不到位因素的影响(五)社会保障乏力、教育机会不均等因素的影响(4)解决分配不公的对策。

分配制度改革本质上就是利益的调整,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解决分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仍然需要依靠改革来解决。

1、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2、在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3、规范分配秩序,实行统一的收入税制和收入申报制度,逐步统一城乡税制;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收入分配。

4、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对低收入和贫困人口,采取收入转移方式为其提供收入支持;对于高收入阶层,采取累进所得税制度来调节不同阶层的收入分配,取缔非法收入。

5、建立健全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5)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

为有效地解决不断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政府应当切实解决好社会再分配的问题。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政府在社会性公共服务中的角色。

按照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推进公共政策的转型和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性公共服务。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本质内容。

 

第六次作业:

第二次基于网络的开放式阶段测验,测验范围宏观部分(第9章――第17章)100分为满分,时间为1小时一次。

测验题型:

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计40分);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4分,计20分);判断题(10题,每题2分,计20分);概念连线题(10题,每题2分,计20分)。

测验目的:

通过测验检测学生对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帮助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的程度,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宏观部分(第9章――第17章)的学习内容,理清宏观部分各章的学习要求和相关内容;

(2)认真完成每章后提供的计算机考试的模拟训练题;

(3)本次测验从颁布到关闭时间为1周,从颁布之日起,学生即可进行测验,计算机自动评判测验结果,测验成绩自动形成并记录;如学生对测验成绩不满意,可多次参加测验,我们只认定测验成绩最好的为最终成绩。

时间:

学习宏观部分(第9章―第17章)后完成本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