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23678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当然,教学中也有遗憾。

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学具,我让学生自制学具,有些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些误差,就导致用10厘米、6厘米、4厘米也能围了,这是我课前所没有想到的,虽然在课上说明这是误差所导致,但以后如果再让学生自制教具,还是要注意这些问题。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2

  昨天我布置了预习作业。

1、找找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自己做一个三角形。

3、画一个三角形,说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个角,几条边。

4、准备4根小棒长度分别为10cm、6cm、5cm、4cm。

今天一上课让学生交流1-3的预习作业,同学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极了。

本节课的难点是三角形三条边间的关系。

当学生操作完,讨论:

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交流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说不到要点,我引导得好苦!

哪位有什么高招,这个环节怎么上教师才能轻松呢?

  今天我也上了《三角形的认识》。

课上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学生们的回答是精彩的,有的是用小棒摆一摆,有的说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有的说用三角板画一画,有的说用橡皮筋直接拉一拉,还有的说用剪刀剪一剪……其中有个孩子的想法更奇特,他说用两本书与桌面搭一搭,那个孩子搭出了一个三角锥其中的一个面是三角形。

孩子是聪慧的一旦激起他们智慧的火花,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真令我想象不到。

  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力量自己探索出来的,其间的喜悦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

对于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个概念,有一部分差生还是不能准确的判断出来。

针对这种情况,我还是决定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利用小组的力量讨论出最佳方案。

“你们能有什么好办法能又快又对的判断出三条边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最后孩子们给了我满意的答案:

先把三条边从长到短排一排,只要找出两条短边之和大于最长的那条就能拼成。

本节课感觉师生之间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都比较到位,自我感觉较好。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3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知识与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情景和动手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首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三角形,在判断中学生自然运用已有的经验(有3条边,3个角)判断出哪个是,并对不是三角形的分别说出理由,如有的不是封闭图形等。

在这样判断的基础上对什么是三角形这一数学概念就能充分地理解和记忆。

  2.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

  三角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学时我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三角形,他们找到了许多,如变速自行车的车架、篮球架等等。

为什么这些地方用了三角形呢?

可不可以换成四边形?

很多学生想到了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的特点,想到三角形应该是很稳定的。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这个特性,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去动手实验,没人准备三支铅笔,同桌间想和拉一拉看三角形是不是很稳定,通过实验来证明。

在这样的动手实践中,学生不仅是知道了结果,同时还感受到为什么三角形是稳定的。

所学就要有所用,接着我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门闩坏了,门老是被风吹开怎么办?

有了刚才的知识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要建立一个三角形,还有些学生要自己当做木棒抵住门。

学生们在这样的动手实践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三点:

  1、本课的教学,从挖掘机工作的生活场境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角,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

  在研究学习中对于平角、周角的认识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得用对活动角的操作来感受各种角的形成,进而形成一个新的角的特点讨论,来认识平角、周角,掌握其特点。

  2、难点的突破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对角认识的基础上,先从最熟悉的直角、锐角、钝角入手,最后认识平角、周角。

平角、周角的认识是本节课难点,虽然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但是平角、周角的出现仍然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相冲突,为了突破难点,我抓住这一认知冲突,精心设计了两场辩论赛,使整个辩论过程成为学生认真思辨、积极探索和自我建构的过程。

  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我一直认为日常生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因此本节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从繁忙的工地上,挖掘机工作时铲斗臂形成的各种角入题,到课末让学生找身边的各种类型的角,到最后演示各种生活中角的例子,肯定能激发出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积极性。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5

  本节课安排在完成整册新授任务后,通过师生的合作,将本册中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进行回顾整合,以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结合学生实际,创设相应的情境,始终围绕学生学习兴趣展开教学。

  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因为美术课堂轻松无压力。

所以教师在设计本节课时,力争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轻松、愉悦。

课堂上教师带动学生诵吟古诗、欣赏美图、拼摆图案、动手构图,所有的这一切既遵循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原则,也让学生在老师创始的情境中达到轻松复习的目的。

  2、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特点。

  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创设轻松的复习氛围,而且所有的知识均由学生自己回顾、总结,并加以练习应用。

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不再感到压力,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3、加强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以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教学设计中将知识的复习中穿插入语文的故事诵读、美术的绘图欣赏等等,使各个学科自然的贯穿在一起。

另外知识的各复习环节,均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更加体验到生活中蕴含数学知识、数学________于生活的内涵。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6

  今天我上了两节《认识三角形》,为了这一节课,我们已经准备了近一周的时间,找资料、同科研究讨论、在进行修改备课,同时还准备了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的小棒。

  三角形的认识是建立在对角,线段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这一节课主要分三个部分:

一、认识三角形,制作三角形;

二、探索三角形边的秘密:

三、引入生活,拓展。

  一、认识三角形。

  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在上第一节课时,介绍三角形的特征时直接板书了:

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

从图形中直接抽象出了图形的特征,没有照顾到学生接受知识所需要的一个过程。

虽然学生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可是在真正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想到这一条被抽离出来的特征吗?

值得怀疑。

  下午又上了一遍《三角形的认识》,这一次对于这一个问题我重新处理了一下:

首先在学生画三角形后,我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三角形,在观察三角形后得出三角形的特征时,我没有像上午一样另外列出三角形的特征,而是直接在图上标出三角形的特征。

并强调了三角形的三条边是三条线段,从而得出三角形的概念:

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巩固练习:

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并起到过渡的作用。

  二、探索三角形的秘密

  通过实验活动验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点。

学生每两至三人一组,每一组有四根长短不同的小棒(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任取三根小棒来围三角形,做好试验结果表。

并讨论“是不是任意的三条边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这一个实际操作的过程是这一节课的关键。

但是上午我在这一环节花了太多的时间来讨论,以至于后面的巩固练习显得有些仓促,有一个题目甚至还没有讲完,只讲了一下方法让学生下课后按照这一个方法来做。

学生一时推导不出: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规律时,我应该适时的提醒,可当时我只提醒了几组同学,也一时不察,时间就这么悄悄地溜走了。

每一个知识告一段落设计一个小练习以便学生巩固:

小小判官(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三、引入生活,拓展

  知识最终还是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在这儿设计一个路程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继续抽象知识,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间去。

并能找出理由。

最后的拓展题是为了使学生能下意识地找出最短的两条线段相加。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7

  今天的课,我把三角形的认识和三角形的高拆开,分两节课来完成。

  其实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三角行,因此对于三角行的特征,学生完全能自行概括出来。

但是对于本节课的难点:

探索、发现三条边的长度关系,感觉自己没有处理好(从课后的作业反映出来),虽然课前我再三强调让学生带10cm、6cm、5cm和4cm的小棒各一根,但是今天还是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带,即使是动手摆的同学,得出了不能围三角形的情况,可是就是无法探究出是何缘由,再加上学生自制学具的局限性,认为10cm、6cm、和4cm的小棒也能围成三角形,那些没有动手摆,只是看别人活动的同学,就更谈不上探索和发现了……总之,本节课的效果不好,可能连难点也没攻破。

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突发情况的处理,对于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情况还得多加注意、强化要求。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8

  从繁忙的工地上,挖掘机工作时铲斗臂形成的各种角入题,到课末让学生找身边的各种类型的角,到最后演示各种生活中角的例子,肯定能激发出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积极性。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9

  通源小学刘燕

  1、出示4根小棒(10.6.5.4cm)师:

任意选3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师:

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学生猜测,并让学生拿出一根吸管,随意减成三断围一围。

  2、学生实验,汇报结果。

师:

有没有没围成功的同学?

展示没有围成的“作品”。

为什么没有围成三角形呢?

结论:

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小于(等于)第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3、师:

那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在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呢?

猜测,比较,围一围。

总结,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条。

  但是这样的设计在实践中却出现了意外。

  意外一:

当我让学生将一根吸管剪成了三段围一围时,所有的学生都围成了三角形。

当我问:

“还有谁没有围成三角形?

”每个孩子都不屑的四处寻找,狐疑顿刻显现在脸上——老师是不是在开玩笑?

虽然在备课时我也设想到了这种情况,但是孩子们那种怕因不成功而被讥笑的表情去深深刺痛了我,孩子们是不是已习惯了认真听讲,师问生答的学习方式了呢?

看来,生成的、互动的课堂教学,不但是对教师的挑战,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

  意外二:

好不容易,有个学生因一个玩笑而被大家“揭发”出没有围成三角形。

原来他准备了两根吸管,把其中的一根剪成3段,取2段与另一根吸管试着围三角形。

在成人看来肯定是围不成的。

但孩子们却不是这样想的。

孩子们认为移动一下就是一个三角形。

为什么会有如此观点呢?

细想还是在课的开始认识三角形时出现了问题。

教师只注重了“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围成的”而忽视了“三条线段是怎样围成三角形的”,也即是“首尾相连”的特征。

  说实在的,这个设计是我参考了一位同行的设计片断而试教的,在课堂实践中却感到了“痛”。

为什么?

可能是这位老师的__给了我一种“误导”,使我没有深思熟虑就走进了课堂,但静心品味,我又一次相信了任何思想都不是能生搬硬套的,再好的教学设计不在课堂中实践也是纸上__。

经过“阵痛”的思想,才是属于自己的思想。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0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学生对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为在生活中他们经常会接触到。

本节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在角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特性,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我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在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辨认出锐角、直角、钝角,并通过学生动手摆角,进一步体验角的特征,引出顶点与边,为学生对三角形的意义和三角形的分类等做好知识和思路方面的准备。

  通过学生动手摆拼,体现三角形的形成,并通过演示,初步理解三角形意义的内涵,即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否具有三条线段;

  二,是否围成封闭的图形。

接着安排练习,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放手给学生探索,有了角的经验,学生不难归纳出三角形的特征,有意识地与角进行对比,深化认识。

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分为三层进行教学,先通过对电线杆、自行车图的观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拉四边形、五边形和三角形木框的实验,总结出三角形的特性,即稳定性。

再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特性来解释上图实例中用到三角形的道理,加上课后练习实地操作,更深层次地体会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数学源于生活。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1

  今天,在五年级上“三角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我一改以前全部依赖多媒体的课堂教法。

先从实物入手,让学生找出三角形,这一知识比较简单,几乎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除了杨号南以外,每个学生都积极举手,要求到前面来指出自己找到的三角形,我让赖锦山,黄洁强来指出实物中的三角形,目的是调动他们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他俩平时学习较差,被提问的机会较少,作对题的机会更少,这种问题比较简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果然,他们都找出了三角形,并且我及时给予了表扬。

他俩上课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

看来,课堂的开始创设一些情景,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表现一些,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看着实物画一个三角形,照猫画虎是学生的长项,他们很快就划出来了。

同时,我在黑板上也画了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观察:

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定点,有几个角。

学生都回答有3条边,3个角,3个定点,这时候,我并没有他们回答对了,就停止了对他们的追问,因为很多学生虽然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是哪些是边,哪些是角,哪些是顶点,只是看学习好的同学手语说是3,他们也跟着说是3.果不其然,我让李锦欣上黑板前来指出哪三条边,哪三个顶点,哪三个角。

她指不出。

我拿着她的手在三角形上找出来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同时要求不知道的学生认真看。

他们都说明白了。

我又让温绍森上来指,他还是没有指出来。

这说明了学生只是看着别人的手语是什么,他们就随声符合,实际上他们根本就不明白,这就是手语的局限,如果不看老师,根本就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

手语不像有声语言,不看老师,有声音可以听,一样达到学会的效果。

这些都告诉我,不能只看学生所明白了,就相信他们学会了。

一个知识必须反复重复,直到学生的注意到了你的手语,然后在让他在黑板上指一指,说一说,这样学生真的明白。

弄懂了三角形的边、角、顶点的定义后,我让学生自己总结三角形的定义。

孙海建总结的非常好,他说,由三条边围城的图形叫三角形,他当时的不会用“围城”这一手语表达,他用的是边和边之间要有连接起来。

我觉得他真的弄懂了三角形的定义,然后,我出示了一些三角形和非三角形让学生辨认,所有的学生都能辨认出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

接着我问学生,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是直线哪还是线段,我用的是选择题的形式,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回忆直线和线段的定义。

学生很快就看出,是线段,这时候,我又让学生把三角形的定义重新总结一下啊,刘鸿源很快就总结出了,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这样,一条抽象的定义学生有了完成的理解。

  我觉得今天这坛堂课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对重点的定义强化了学生的朗读。

  3.把朗读和在黑板上指、画结合了起来。

  4、照顾到了每个学生。

  5、只要学生弄懂了数学名词,是可以总结出定义的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2

  1.机智,开放地吸纳各种信息,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合理地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

  2、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学习。

新课程明确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应当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开放的、面向实际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探究验证其他学生已发现的知识,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我想:

只要我们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欢乐和创造的快意。

  3、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这节课我进行了8次课堂巡视,其中4次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两次分别对三名学困生进行重点辅导,巡视时关注面较广,目的性明确。

但在“个别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重点观察中,一位学困生在前半节课中共举了两次手,未被我关注,之后再没举过一次手。

课后这位学生找到我问我原因。

我与他进行了个别谈话,问他为什么后半节课没再举手,回答是:

“反正也不会提问到我。

”学生的态度似乎有些不以为然,其实蕴含着不满。

说明我们教师在课堂中不应忽略个体差异、害怕问题暴露,相反应充分重视、关爱学困生,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4、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做到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他们学习的过程;

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对学生的精彩回答应予以热情的肯定,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5、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和方法的指导。

创造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提供孩子们理解数学的模型和材料是教学设计活动中的第一步,但是要让学生看到其中所蕴涵的数学观念,作为教师不能让这些数学活动只停留在表面。

因此我鼓励儿童进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波利亚说: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

  “三角形的认识”是新课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的延伸。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P82页的例3,教学难点是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和探究三角形三条的关系。

因此在备课时我设计了一些动手实践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借助直观,化静态为动态

  三角形概念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辨别和概括这两种心理活动,所以,我们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抓住学生对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让学生动手画出一个三角形或用学具摆出一个三角形,并进行展示。

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比较,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后,师生共同抽象出三条线段围成封闭的图形是三角形的两个本质属性,然后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通过实践活动深化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借助直观,化抽象为具体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