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2373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守恒定律.docx

《质量守恒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守恒定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质量守恒定律.docx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青县木门店中学苏玉松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2.学习能力方法

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较主动,思维灵活,方法得当。

3.非智力因素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

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引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火,使曹军百万雄师,化为灰烬。

满江的人船怎么就成了一堆灰呢?

它的质量为什么减小了呢?

而铁生锈后它的质量增加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难道在化学变化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吗?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教师活动:

(二)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物碳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有什么时候关系呢?

学生活动:

产生猜想,出现不同的想法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来进行研究

教师活动:

(三)实验探究

1、提出假设

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几种情况?

2、制定方案

方案一(第一组)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第二组)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3、指导实验

适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4、收集数据

5、归纳小结

屏幕显示:

质量守恒定律

分组讨论,交流得出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学生活动:

分工、合作

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归纳、完成表格(表格见后)

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

1、体会、记忆定律内容

2、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3、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和科学品质

5、初步记住定律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

[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

[小结](投影)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质量守恒

原子的质量不变

6、反思评价

[演示]实验1、2

实验1改为: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以及反应后并刺破汽球质量的测定

[讨论]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没有物质逸散到空气中,而在开放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常会有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分析是否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

[小结]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活动:

1、观看动画演示,思考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2、记忆“三个不变”

3、学生阅读教材P92页

4、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讨论

设计意图:

1、再次设疑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2、通过形象的分析,使学生的思维由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对本质深入思考,学会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3、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4、激发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

5、加强对定律的理解

6、使学生对开放体系的化学反应也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更直观的理解

(四)练习

(五)归纳总结

独立完成,自查知识掌握情况,并分小组互相检查

归纳,小结

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设计意图:

1、及时反馈,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运用

2、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七、学习评价设计

1.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实验技能、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交流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情况作出综合的评价,并给予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

[表现性评价学生实验探究,收集数据,交流表达]

下面方案中分组做前面2个实验,教师演示后面2个实验学生并观察记录现象,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探究内容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仪器药品

天平,锥形瓶,单孔塞,套有小气球的玻璃管,白磷,火柴,小刀,滤纸

粗铁丝,硫酸铜溶液,烧杯,天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

结论

2.通过课堂的练习来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明确发展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

[课堂练习](在课内进行,时间5分钟)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原来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2、现有化学反应A+B=C,若mgA和n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

A、等于(m+n)gB、小于(m+n)g 

C、大于(m+n)gD、不大于(m+n)g

3、小明在练习制作“糖葫芦”时,在给蔗糖加热时产生了炭黑和水(整个过程密闭),这一事实说明了()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A、镁条放入盐酸中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空气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A、大于铁丝质量B、小于铁丝质量 

C、等于铁丝质量D、可能等于铁丝质量

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是比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小,因此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

为什么?

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九、教学反思

该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

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

本节课对演示实验1的改进,使学生对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的化学反应都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使认识更加深刻,效果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