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帛画.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3864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王堆汉墓帛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王堆汉墓帛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王堆汉墓帛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王堆汉墓帛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王堆汉墓帛画.doc

《马王堆汉墓帛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王堆汉墓帛画.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王堆汉墓帛画.doc

马王堆汉墓——帛画

内容提要:

马王堆汉墓为20世纪的重要考古发现之一,共三座大墓,据考证墓主人分别为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二号墓),利仓之妻(一号墓),及利仓之子(三号墓).墓中有大量随葬物品出土,如精美的丝织品、漆器、竹简、木俑等,在研究西汉前期历史、文化、工艺美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尤其是一号墓出土的非衣帛画,多数学者认为此帛画中所画内容自上而下分别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其中的金乌、扶桑树、太阳、人首蛇身等图画更是广受争议,为我们研究西汉前期的绘画、丧葬习俗、信仰崇拜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本课题主要通过对一号墓的非衣帛画中天国部分图画的研究,来探讨其图画所要表达的意念。

关键词:

嫦娥奔月人首蛇身金乌太阳扶桑树

1.嫦娥奔月

此非衣帛画天国部分的左上方有一月牙形,月牙形上方有一只蟾蜍,传说嫦娥奔入月宫之后,变成了蟾蜍。

所以有学者认为屈膝坐在应龙的翅膀上的是嫦娥,表示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但此女子既未作奔月状,又不是正凌云奔来,倘使是嫦娥奔月,在月亮上又为何要画蟾蜍?

所以就很难断定她是嫦娥。

汉及以前的著述,都认为升天可以“服应龙”。

《淮南子》高诱注“有翼之龙称应龙”,王充《论衡》中提到“龙无翼不能飞”。

帛画中的女子正坐在能飞的应龙翅膀上,这正与“服应龙”之说相符。

此女子与墓主人性别一致,所以此女子很可能就是墓主人的灵魂,表达的是灵魂升天的愿望。

整幅画包含了古代神话传说的内容,表现了汉人追求升天成仙、永生不朽的观念。

2.人首蛇身

帛画的天国部分的中间有一人首、人身、蛇尾的形象。

学者安志敏为此形象应为烛龙,即烛阴。

所引文献为《楚辞-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山海经-海外北经》、《大荒西经》“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而孙作云认为是伏羲,根据是西汉初年鲁恭王刘余所修鲁灵光殿的壁画有伏羲女娲交尾图。

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人首蛇身像头上无冠,头发显然经过仔细的梳理缠绕在蛇尾上,两手抄在袖中,面向左边而坐,很像一位女子。

而烛龙又怎能处在天上至高的正中地位?

所以他很可能是女娲。

《天问》中也有记载女娲在天上称帝。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鲁灵光殿赋》中说道,“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所以他只能是女娲。

3.金乌太阳扶桑树

3.1什么是金乌

在出现金乌之前,古代最早对日中神禽称谓为踆乌、三足鸟和赤乌。

《淮南子精神训》中记载,“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

”东汉高诱注云:

“踆,犹‘蹲’也,谓三足乌。

古代文献中把金乌直接指代为太阳,如韩愈在《李花赠张十一署》中有: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西游记第七十二回》中也有:

“太阳星原贞有十,后被羿善开弓,射落九乌坠地,止存金乌一星,乃太阳之真火也。

3.2金乌的传说 

古代文献对金乌的解释有三种:

一是“日奴”。

是太阳的驾座,它是为太阳服务的,太阳与乌是主仆关系。

如《海经大荒东经》:

“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二是

“日精”,也称阳精、阳乌。

据东汉许慎《说文》所载:

“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

清人段玉裁解释为:

“盖象中有乌”。

另有《后汉书天文》注引张衡《灵宪》云:

“日者,阳精之宗。

积而成鸟,像乌而有三趾。

阳之类,其数奇。

”《云笈七签诸家气法部》中也有类似记载:

“日者,阳精之宗,积精成象,象成为禽。

李善对此注释道:

“《春秋元命苞》曰:

阳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乌。

乌者,阳精。

”在隋代萧吉《五行大义论七政》中亦有:

“《元命苞》云:

阳以一起,故日,日行一度,阳成于三,故有三足乌。

乌者,阳精,其言偻呼,俗人见偻呼似乌,故以名之。

”这些文献说明乌与太阳已合而为一,并成为太阳的象征。

 三是“禽役”,是传说中西王母所役使的禽鸟。

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

“低徊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日睹西王母。

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

”有张揖注曰:

“三足乌,三足青鸟也,主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之北。

”西晋傅玄《正都赋》亦云:

“东父翳青盖而遐望,西母使三足之灵禽。

”可见,乌不仅为太阳服务,也为西王母所驱使。

虽然有“三足乌”的文献记载,出土文物中也有三足鸟禽的图像,但马王堆帛画上的金乌却只有二足,这又如何理解呢?

在所有关于“三足乌”的文献中,最早的是《山海经》,而在《山海经》中只是提到有十轮太阳“皆载于乌”,并没有提到“三足”的说法,只是到了东汉以后,才有人提出了“三足乌”的概念。

而马王堆帛画创作时间是在西汉,早于“三足乌”的注典,所以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为“二足乌”也是情理之中的。

3.3十日神话 与扶桑树

太阳给予了人们太多的恩赐,可以说是农业生产的保护神,所以先民们自古以来就对太阳怀着崇拜之情。

根据《山海经大荒西经》的记载: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马王堆汉墓的彩绘帛画中包括有金乌的太阳在内,总共只有九个太阳,与“十日神话”传说不相符。

有鸟必就然会有供鸟栖息的树,在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太阳神树”,其树上也只有九个象征太阳的青铜鸟。

多数学者认为这棵树便是传说中的“扶桑神树”,而这些青铜鸟就是“金乌”。

所以就有学者认为其中的一个太阳有可能藏在了“扶桑神树”的后面。

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十日,每天早晨轮流从东方的扶桑神树上由乌载着升起,由东向西移动,《山海经海外东经》有云: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山海经;大荒东经》也说“汤谷上有扶木”,这里“扶木”即“扶桑”。

也就是说太阳是从东边地下的汤谷诞生出来,然后登上扶桑树,再由乌驮着西行,最后栖息在若木上。

所以帛画中的九个太阳很可能是栖息在若木上,而第十个太阳由乌载着升在天空。

帛画中为何会出现这些神话故事呢?

很可能是因为太阳给予了人们太多的恩赐,所以人们对太阳充满崇拜之情。

而神话传说就是他们宣传这种太阳崇拜信仰的方式。

结语:

马王堆汉墓非衣帛画的整幅画包含了古代神话传说的许多内容,表现了汉人追求升天成仙、永生不朽的观念。

但其中仍有许多谜团未曾解开,而且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马王堆帛画的出土填补了汉代早期织物绘画实例的空白,也表明吸收先秦、主要是楚国的艺术内涵、风格和形象模式是此期绘画的特点。

马王堆汉墓非衣帛画中各种精彩的绘画是我们研究汉代历史的宝贵资料。

参考文献:

侯良:

《尘封的文明——神秘的马王堆汉墓》,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贾文毓:

《“三足乌”求是》,《中华读书报》,1998年8月19日。

何介钧:

《马王堆汉墓》,文物出版社。

金乌专题研究,传说、神话故事、寓意

中国美术史作业

姓名:

何妮

学号:

20095191048

系别:

美术史论系

课程:

中国美术史

学年:

2009—2010年

指导教师:

单海澜庄会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