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修辞浅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3943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修辞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红楼梦修辞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红楼梦修辞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红楼梦修辞浅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红楼梦修辞浅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楼梦修辞浅析.doc

《红楼梦修辞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修辞浅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楼梦修辞浅析.doc

《红楼梦》修辞浅析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巅峰之作,而这部作品的成功,无疑与它的语言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

这一著作的语言优美,生动传神,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而语言的应用的成功,又无疑与修辞的应用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

本论文就将对《红楼梦》中的部分修辞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1、双关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在《红楼梦》中谐音双关有很多,特别是人名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比如“甄英莲”意为“真应怜”,“王仁”意为“忘仁”,“娇杏”意为“侥幸”,“霍启”意为“祸起”,再如贾府的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如果将每个名字的前一个字相连,那么音同“原应叹惜”,暗示了她们的悲剧命运。

另外,小说中人物说话也常常是一语双关,比如黛玉曾说雪雁:

“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他,比圣旨还遵些!

”这些话表面上是在责备雪雁,实际上则是借机奚落宝玉,一语双关。

这些双关修辞的运用使表达机智含蓄,避免了直白,让人在回味中得到美的享受。

戚蓼生在《石头记》序言中说:

“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

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

不可得之奇。

而竟得之于《石头记》一书。

”可以说,曹雪芹中的双关正是表现了这种“一声两歌,一手二牍”的艺术。

《红楼梦》中通过大量的双关手法,借题发挥,指桑骂槐,把家庭的兴衰荣辱、人物的悲欢离合、世态的炎凉变幻等等编织在一起,从而曲折的表达了作品的思想感情。

2、比喻

比喻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从而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方式。

如《红楼梦》四十回探春房内的对联:

“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

”对联中用“骨骼”比喻人的志趣、风格。

《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中运用的比喻也有很多,比如“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写出了凤姐的俏丽姿容和华丽装扮。

此外,《红楼梦》中人物对话中的比喻也非常富有创造性,比如第十九回中:

“袭人道:

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禄蠢’。

”蠢,是蛀虫,禄蠢,就是追名逐利的蛀虫,这里借虫喻人,对热衷功名、追逐利欲的贾雨村之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红楼梦》中的行动描写中运用的比喻有第二十二回写贾府上下猜灯谜,贾政走后,宝玉“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形象地写出了宝玉先前的拘谨和现在的开心自在。

小说中的比喻多不可数,这些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使读者对书中人物有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而是借用有关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如“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其中的“裙钗”指代女子。

又如第三回中的荣禧堂对联: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黼黻”指古代官服上所绣的花纹,指堂上之人官居高位,权势显赫。

还有第十八回正殿联: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赤子”是指小孩,“苍头”指老人,“赤子苍头”泛指百姓,这是代人。

《红楼梦》中第二回写道:

“一落胎胞,嘴里便衔出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宝玉。

”宝玉本是人身上佩戴的饰物,作者抓住宝玉的特征,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使笔下的人物以此来代称贾宝玉。

可以说借代的手法使《红楼梦》中的描写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引人联想,给人深刻的印象。

4、对比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是把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比如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见了女子,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里通过对比,体现了贾宝玉对女子的喜爱。

又如兴儿向尤二姐介绍凤姐“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通过对比,突出了凤姐心口不一、两面三刀的特点。

再有“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通过对比,写出了人心的不足。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写出了人生的变幻莫测,增加了凄凉之感。

《红楼梦》中多出运用对比,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5、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刻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直接扩大事物本身的特征;二是用其他事物进行衬托。

《红楼梦》中采用夸张手法的对联有两条。

如第十八回的大观园正殿联: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用“天地”、“古今”这些大气的词语来表明荣誉之大,又用“赤子苍头”“九州万国”形容荣誉之盛。

这幅对联夸张手法的运用不仅表明了贾氏家族的无上尊荣,也展现了一种恢弘的气势。

再如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句句夸张,强调突出了四大家族的富有和奢侈。

6、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句式整齐匀称,排列工整,有整齐美,二足平仄协调,声韵和谐,有音乐美。

对偶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方式,用对偶作标题的如“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这些标题形式工整,琅琅上口。

在写人叙事中也常用对偶,如写凤姐“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写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除此之外,还有诗文中的对联,如: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这些对偶句也极为出彩。

《红楼梦》中有多种形式的对偶,并且运用得炉火纯青,充分发挥了句式匀称的整齐美和声韵和谐的音乐美。

7、引用

引用是指引用现成的语言材料,如名言、格言、民谣、谚语等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

《红楼梦》中的人物大多有所见识,所以说话时常引用俗语,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如秦可卿向凤姐交待后事时说:

“常言‘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这里引用俗语写出了贾府必将衰败的悲惨结局。

又如冷子兴在评说贾府时就引用了一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写出了贾府虽然表面显赫,实则衰败的现实。

8、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如宝玉写《芙蓉女儿诔》赞美晴雯“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运用了排比,从各个角度赞美了晴雯的人品,语意连贯,语势强烈,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又如写宝钗服用的冷香丸的制作,“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运用了排比,不仅把事情叙述得井然有序,也显示了冷香丸制作的艰难复杂。

9、用典

用典就是举用古代或者是众人皆知的典故,寓言故事等,来帮助作者阐述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或思想。

如“我就是那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请君入瓮”、“假周勃以安刘”、“宋太祖灭南唐”、“得陇望蜀”等。

《红楼梦》还引用了许多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如“牛郎织女会七夕”、“中山狼”、“雪窗萤火”、“临潼斗宝”、“蛇影杯弓”、“刻舟求剑”、“寻得桃园好避秦”等。

还有的用典来源于民间风俗,如“这鬼抱住钟馗褪”、“许结朱陈”等。

《红楼梦》中多处用典,或暗喻,或佐证观点,或塑造人物,或暗示人物关系,或对比反衬,都起到了非平常语言所能起到的修辞效果。

《红楼梦》很好地运用了双关、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几乎所有的修辞都能从书中找到,本论文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修辞手法与内容的表达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说达到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顶峰。

参考文献:

武建.(2007).《红楼梦》中常见辞格实例分析[J].科教文汇.

陈开梅.(2010).《红楼梦》语言艺术浅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陈瑞玲.(2009).论《红楼梦》用典的来源及修辞效果[J].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李智芳.(2007).巧用双关浅谈《红楼梦》的修辞艺术[J].时代文学.

李铁范.(2009).《红楼梦》对联的修辞分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胡卫.(2009).浅析《红楼梦》中的对偶修辞法[J].学问.

评分标准:

语言风格(小论文)(A卷)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考试日期2010年12月31日

英语专业本科09年级混合班

等第

得分

标准

A

90-100

文章结构清楚,内容充实,主题突出,论据充足,分析透彻,语言流畅,用词恰当。

B

80-89

文章结构清楚,内容较充实,主题较突出,论据较充足,语言有细小错误。

C

70-79

文章结构较连贯,内容基本充实,但论据欠充足,语言有影响理解的错误。

D

60-69

文章结构基本连贯,内容基本充实,但论据欠充足,语言有影响理解的错误。

F

小于60

文章结构紊乱,内容偏离主题,语言不连贯且有明显的语法和措辞错误。

0分

抄袭。

评阅符号说明:

(以下符号仅供参考。

如教师用其他符号,须在评分标准中按以下样例注明。

F—format Con—content Gd—good

Sp—spelling Gr—grammar L—logic

W—wordy Co—coherence ?

—puzzle

S—source …

A-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