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八颂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4083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心八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修心八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修心八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修心八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修心八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修心八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修心八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修心八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修心八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修心八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修心八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修心八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心八颂Word文件下载.docx

《修心八颂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心八颂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修心八颂Word文件下载.docx

为众生的愿望,并不是在口头上说,而且是在内心的深处;

不是在表面上,而是从骨髓里有这样的发心,有这样的一种愿望,我要为一切众生,我要利益一切众生,这颗心叫菩提心,它非常的珍贵!

我们有了如意宝般的菩提心,才能了脱生死,才能圆满成就。

但是,菩提心不是你想发就能发出来的,也不是你想有就可以在相续中产生的,这是通过正确的方法修出来的。

没有一定的善根,没有一定的福德因缘,无法能够生起菩提心。

那么通过哪种正确的方法才能修出来菩提心呢?

就是时时刻刻加倍地珍爱轮回一切有情众生。

也可以说是能够时时刻刻、恒时培养对众生的慈心和悲心,能够保持对众生的慈心和悲心,最后才能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这是倒着讲的。

顺着讲的话,时时刻刻能够培养对众生的慈悲之心,最终才能在自相续中产生真实无伪的菩提之心:

饶益众生之心,救度众生之心,为众生发愿成佛之心!

在相续中真正能够生起了无伪的菩提心,这个时候才算是真正的珍惜人身,才没有白活,才没有白白地浪费珍宝般的人身。

这一生一世,我们得到了人身,而且得到了暇满的人身,可以说此时此刻是唯一解脱的机会,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真的,不能错过!

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想再得到一次人身是不可能的。

若是不能得到人身的话,连解脱的可能性都没有,只能在六道轮回中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真的,实在是出脱无期啊!

现在你看我们做为人不容易吧?

人身都这么苦,更不用说其它道的众生的痛苦了。

地狱的痛苦、饿鬼的痛苦、傍生的痛苦难以表达、难以形容,真的。

佛在经中讲的,大德们在开示中讲的,都是大概地描述,大概地介绍。

事实的真相难以表达,难以形容。

所以大家不要那么轻松,那么放逸。

轮回是不假的,因果是不虚的,到时候一定会后悔的,到时候一定会害怕的,但是也没用,那个时候已经晚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抓住这个机会,不要错过。

一定要利用这个人身,让自己解脱。

那怎么才能解脱呢?

前面说了,就是要发菩提心。

若是有那样登高望远的发心,清净无私的发心,才能打开我们狭隘的心胸,我们才能真正做到那种宽容,之前是不可能的。

狭隘的心胸没有打开,真的无法做到容纳一切,圆融一切。

所以发心非常的重要。

第二颂:

愿我交往何人时,视己较众皆卑下,

诚心诚意有真挚,尊重他人献爱心。

不管是在何处,不管和什么样的人接触或交往的时候,都一定要把自己放在低处。

我经常跟大家讲,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的时候,你实际上在最高处;

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的时候,实际上你在最低处。

实际自己“较众皆卑下”,和其他人,和其他众生比较的话,自己是最卑劣、最下等、最低处的人。

这是诚心诚意,不是虚心假意的。

现在这个年代,好多人都会装模作样,表面上都很礼貌似的,很尊重似的,实际上都是虚心假意。

做为修行人不能这样,应该要诚心诚意,真挚真诚。

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场合,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尊重他人,要奉献爱心。

不管是对穷人还是对富人,不管是对高贵的人还是对卑微的人,不管是对亲人还是对仇人,对好人还是对坏人,对善人还是对恶人,都一样要有爱心。

从自己这个角度来讲,分别念是自己的一种烦恼。

诸法的本性是平等,都一样。

有好人、有坏人,有善人、有恶人,这是自己的分别、执着、烦恼。

诸法的本性是清净的,平等的,并没有那么多是非、冲突、好坏,都是自己的心,都是自己的业。

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个时候你才会真正的恭敬,真正的有礼貌,真正的献爱心。

现在社会上也讲爱心啊,礼貌啊,但是哪有真正的?

你真正做到了吗?

尽一份恭敬得一分利益,尽一份孝顺得一分利益,尽一份爱心得一分利益。

但是这可不容易啊!

什么叫真正的敬爱,什么叫真正的礼貌?

刚才说的,你在时时处处当中,都能把自己放在最低处,都能诚心诚意、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奉献爱心,这才是真正的敬爱。

真正做到了,有无量的功德啊!

同时也积了无量的福德。

内心真正达到那个境界的时候,还有什么可以难的?

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你现在就做不到,是吗?

若是在上师面前还可以,若是在领导面前还可以,在父母面前还可以,在亲朋好友面前也可以,但是在其他人面前就不一定了。

这样一看,也不是真正的恭敬啊!

你在一切众生面前都能做到,才是真正的恭敬,不管与你交往的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好好地思考思考,我们在街上遇到那些乞丐的时候,我们是什么心态?

那个时候有没有把自己放在最低处?

我们认为他是乞丐,他在讨饭。

我们从内心里、从真心里想的是什么?

就是自己最起码也比他还强。

就是这种心态。

我们做为修行人,面对那些经常造业的恶人的时候,内心经常自然而然就想,我修行再差,也比他们强。

然后就开始轻视他们,开始看不起他们。

其实我早就跟大家讲了:

若是你有看不起的人,就说明你的慈悲心不够;

若是你有看不惯的事,就说明你的智慧不够。

你有什么看不惯的事,或是心里很烦的时候,真的是自己的智慧不够。

若是有足够的智慧,圆满的智慧,处处都是好处,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嘛!

哪有看不惯的事,哪有看不起的人啊?

在佛的境界里,在大德们、大成就者们的境界里,都是平等的。

第三颂:

愿我恒时观此心,烦恼妄念初生时,

毁坏自己他众故,立即强行而断除。

恒常观自心;

烦恼妄念刚刚生起的时候;

立即、强行断除。

这里强调的这几个。

恒常观自心,不是偶尔的。

我们有的人根本不观自心,有的人虽然能注意到自己的起心动念,但不是恒常的。

偶尔到屋里、到佛堂坐下来,心静下来了,真正要修行的时候,能做到观心就不错了。

在外面,在别处,根本没有观心。

恒常、恒时,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观察自相续。

烦恼妄念初生时,这些烦恼也好,妄念也好,刚生起来的时候,别让它发芽,别让它结果。

就在它生起来的时候,别让它再膨胀,别让它再发展,立即强制性地将它断掉。

因为什么?

自己和他人等所有的众生,若是烦恼生起来了,然后你任凭它发芽,任凭它结果,一、毁坏自己,二、毁坏他人,甚至会毁坏所有的众生,坏自坏他。

应该是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觉觉他。

若是你不观察自相续,若是不立即断掉妄念,断掉烦恼的话,那就是自迷迷他,自坏坏他,一切都完了,真的,将来要感受无边无际的痛苦啊!

然而我们却察觉不到。

无始劫以来到现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我们所感受的痛苦,真的难以表达,无法表达。

不说别的,仅仅是我们转生为人,困苦得没有吃、没有穿,光是痛哭流的泪水,若是现在能堆积的话,比四大海洋的海水还多得多。

我们每个人光是转生为蚂蚁的肢体,现在能堆积的话,比须弥山还高;

我们堕落地狱里光是喝的铁汁,现在能够堆积的话,比整个大海还大还多。

这都是佛在经中讲的。

那些痛苦,我们都记不起来,都忘了。

一讲病苦啊,一讲爱别离苦啊,求不得苦啊,都有点感受,是,确实是这样。

一讲生苦,都没有太多的感受,都忘了。

我们生的时候,都经历过好多好多痛苦。

我们能看到,小孩生下来的时候,到这个世界来了,他的第一声是什么?

就是哭声,痛苦的声音。

若是没有痛苦的话,他能哭吗?

非常的痛苦啊!

所有的小孩都是一样,刚生下来就是哭一阵。

为什么呢?

这就是生苦,生的过程中有好多好多的痛苦。

可我们都忘了,根本想不起来。

所以一定要注意,要抓住这个解脱的机会。

否则,将来一定会后悔的,一定会痛苦的。

第四颂:

愿我身处恶劣中,造罪遭受剧苦时,

犹如值遇珍宝藏,亦难得以爱惜之。

真正修行的窍诀都是这些,最难得、最最珍贵的都是这些。

你看,恶劣中,遭罪,遭受剧苦,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这都是真正的如意宝藏,真正的珍宝藏,真正的机会啊!

若是遇不到恶劣的人,我们不可能受到欺骗、侮辱、伤害。

我们遇到了恶劣的人,才有修行上最最殊胜的一些对境。

诽谤、诋毁、伤害、侮辱、欺骗,这都是修行的窍诀,这都是鞭策啊,真正的鞭策,修行上的鞭策啊!

《快乐之歌》我们也学过,还有那个《一切感恩歌》,那里不是也讲了吗?

若是我们没有遭受这些欺骗、侮辱、伤害,怎么消业,怎么积福,怎么开悟、证悟啊?

你们认为,上师给我们灌顶,给我们窍诀的时候肯定是说一些好听的,给一些加持品什么的。

真正的窍诀,真正的灌顶并不是这些。

你们看看帝洛巴和那诺巴的故事,玛尔巴和米拉日巴的故事,还有好多大德高僧的故事。

我们的传承上师华智仁波切和他的弟子,龙钦巴大士和他的弟子无垢光尊者,都是在骂你打你。

我跟你们说过,若是自相续没有成熟的话,给你再多的窍诀也没有用,你也认识不到,对你不起作用。

若是相续成熟了,哪怕骂你打你也是一种窍诀,也是灌顶!

帝洛巴让那诺巴偷东西,抢东西,让他打人,让他骂人,这都是什么?

这都是窍诀啊!

若是我们真有修行,真有智慧的话,有人侮辱我们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窍诀;

有人伤害我们的时候,这才是真正解脱的机会;

有人诋毁我们、诽谤我们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灌顶啊!

难道不是吗?

让我们发现自己的错误,让我们改正自己的错误。

俗话也有这种说法,若是你想报复,你想让敌人不快乐的话,你就让自己圆满,培养自己的善心,增加自己的功德。

你有功德了,有成就了,敌人最不高兴的就是这个,这是对敌人最大的一种打击和伤害。

从修行上讲,我们也不是不知道生起嗔恨心的罪过,也不是不知道修忍辱的功德。

若是没有恶人,没有敌人,没有仇人,怎么修忍辱啊?

没有对境啊!

若是都对你非常的赞叹,非常的恭敬,非常的和睦,这样怎么修忍辱啊?

没有修忍辱的对境,无法修忍辱。

我们若是没有遭过这些罪,这些痛苦,我们怎么发菩提心,怎么发慈悲心啊?

我们发慈悲心的时候,就得思维众生的苦,众生的难。

众生正在遭罪啊,正在痛苦啊,正在受折磨啊,思维这些,最后才能生起真正的慈悲之心啊!

我们都不知不觉地想逃避这些现实。

其实做为一个修行者,不应该逃避,应该面对,而且要以正确的心态,以清净的心态来面对。

犹如一位穷人,突然获得了珍宝藏,他心里会怎么想,他会怎样高兴?

同样,我们遇到这样一些逆境,一些困境,一些坎坷磨难的时候,心里不但没有烦恼与痛苦,反而还有这样一个喜悦之心,感恩之心,快乐之心,那才是真正的解脱。

爱惜,就是珍惜,珍惜这个机会。

第五颂:

愿我于诸以嫉妒,非理诽谤本人者,

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愿我于诸以嫉妒,非理诽谤本人者。

”遭受了诽谤,而且不是一般的诽谤。

无缘无故,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原因,仅仅是由于嫉妒而进行诽谤。

我们遭受这样诽谤的时候,不能嗔恨对方,也不能报复对方,一定要忍受。

“亏损失败自取受”,不但不嗔恨,不报复,反而自己来承担所有的亏损和失败,把所有的成功与利益全部奉献给他人,甚至奉献给一切众生。

这才是菩萨,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对方无缘无故地诽谤我们、加害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不能生起嗔恨心。

我们要守护自己的相续。

作为修行人,不能被烦恼染污自相续,不能随顺烦恼。

无始劫以来到现在,这些烦恼控制着我们,牵引着我们,让我们造业,让我们轮回,让我们感受了无穷无尽的痛苦。

现在,我们遇到了上师,遇到了佛法,懂得了佛理,我们现在不能跟随贪嗔痴等这些烦恼,一定要守护自己的相续,保持清净,这样我们才不会造业,才不会轮回,才不要感受这些痛苦。

若是我们没有把握好自己的起心动念,生起了嗔恨,甚至去报复他们,我们会立即毁坏所有的功德和善根,而且污染了自己的相续,让自己痛苦。

相续污染了,内心不清净了,本身就是一种痛苦。

被烦恼束缚着,就没有自由,没有解脱。

所以我们一定要清醒,一定要把握好自己,不能再迷惑,不能再上当受骗,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亏损失败自取受”,就是自己来承担。

“利益成功奉献他”,真正做到了,这本身就是一种解脱。

因为没有私心,没有杂念,你真正能够放下我执,真正能够利益众生的时候,才是轻松的,才是自在的,才是解脱的。

为什么损失、失败都要自己来承受呢?

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这并不是祸,而是福啊!

难得的福报,真正的珍宝藏啊!

如意宝拿到了。

为什么这样讲?

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不经过磨难不能成佛。

人得有经历。

我们现在缺什么?

缺智慧!

穷也烦恼,富也烦恼;

有家也烦恼,没有家也烦恼;

有权力也烦恼,没有权力也烦恼。

人人都这么烦恼,这么痛苦。

在现实生活中,要么是苦,要么是愁。

为什么快乐不起来,为什么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呢?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缺少智慧。

若是有智慧的话,处处都是好处,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不会有烦恼,也不会有痛苦。

处处都是极乐世界,人人都是无量光佛。

就是缺少智慧么!

不懂真相,不懂真理,愚痴颠倒,没有发挥本能。

那么智慧是怎么增长的?

智慧是人和事之间磨练出来的。

你经历得越多,你的智慧就会越增长。

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利益也好,亏损也好,这都是暂时的。

说好都是好,说不好都是不好。

若是放不下的话,都是祸,都会给你带来烦恼和痛苦。

若是真正看破了,放下了,都是佛,都是如意宝,都会给你带来快乐幸福,让你增加智慧,让你成长,让你进步,让你成就。

这些对于修行人来说,都是难得的一些机遇,这都是珍宝藏啊!

“利益成功奉献他。

”都能够奉献,都能够放下。

这里主要指的就是放下。

若是放不下的话,这都是害,都是祸!

不是么?

成功、利益这些,对没有修行的人来说,有一点点的利益,就会增长烦恼。

然后越来越骄傲,嫉妒心也来了,贪心也来了,同时嗔恨心也有了,让我们有这么多烦恼。

增加烦恼就是增加痛苦。

什么利益、成功,有什么好的?

若是没有看破,没有放下的话,这都不是好事。

我前几天给大家讲过,你现在还没有看破,还没有放下的时候,千万不要发财!

一旦有了钱,一旦发了财,就成了修行上最大的一种障碍!

因为你不可能不执着于钱吧!

然后你为了这个钱,怎么保存,怎么花啊,就顾及这些,根本顾不上修行,修行自然而然就落后了。

我们前几天不是给大家讲过一个故事么,本来那一对夫妇非常快乐,真有了钱以后,就顾及这些,就开始想,怎么保存,怎么花。

钱不能这样放着,应该利用起来,想开店,做一些项目。

然后就忙这些,修行就顾不上了。

真的,就是这样。

这些钱财,若是你会用的话,都是好东西。

若是你不会用的话,都是毒啊!

会断掉你的解脱之命,智慧之命,会毁坏你的慧心,会断掉你的解脱之路,不是什么好东西。

所以,都应该献给他人。

谁得到利益了,我们应该高兴;

谁得到好处了,我们应该随喜。

不但没有嫉妒,反而是真心的这样想。

这都是直接对治烦恼的。

你真正能够放下,能够奉献的话,能直接对治贪心,贪心就生不起来。

哪有嫉妒啊?

都得奉献给别人么!

别人得到利益,得到好处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高兴;

别人有什么功德,有什么成就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随喜。

这样嫉妒心就没有了。

都奉献给他人了,自己一无所有,傲慢心也没有了。

能够这样地善待众生,能够这样奉献、付出,还嗔恨什么啊?

嗔恨心也没有了。

其实你这样做,你有这样坚韧不拔的精神,你能这样没有原因、没有理由的无私地奉献、无怨地付出,这样才能打开心胸,这样才能放下我执我爱,这样才能断掉自私自利,这样才能断除所有的烦恼,这样才能了脱生死。

这就解脱了么!

最最殊胜、最最究竟的智慧。

没有愚痴了,贪嗔痴慢疑等一切烦恼都直接了结了。

这就是解脱的方法。

我们现在为什么这么痛苦呢?

就是狭隘的心胸没有打开。

人都自私自利,都有很高的欲望,实现不了就痛苦。

真的,所有的烦恼都是这样来的。

大家一定要学修这样的精神,学修这样的境界。

达到了这样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高枕无忧,无忧无虑无烦恼。

第六颂:

愿我于昔曾利益,深切寄以厚望者,

彼纵非理而陷害,亦视其为善知识。

“于昔曾利益”,自己往昔曾经利益过的,“深切寄以厚望者”,而且又深切地寄托以厚望的人,他在关键的时候,不但没有来帮助我们,利益我们,回报我们,甚至反而非理陷害我们。

若是有真正的一些缘故的话,他们应该这样。

但是我们对他是正常的,清白的,而且曾经利益过、帮助过他,甚至还有很深切的期望,但是在关键的时候,最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他不但没有帮助、利益,回报,报恩,甚至还无理地陷害、欺骗、侮辱、诋毁我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生起嗔恨心,不能去报复,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人家,不能以牙还牙,甚至还要“亦视其为善知识”。

把他视为善知识。

很难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真的,都是真正的菩萨行,真正的菩萨道。

你真正做到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了,直接就成为菩萨了。

为什么要把他视为善知识呢?

他这样恩将仇报,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好事。

若是他知恩报恩来回报的话,其实是消耗我们的福报。

其实人都一样,都愿意听赞叹、夸奖,爱听一些花言巧语,也都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一些好处,帮助,利益。

其实都是颠倒。

他知恩报恩来回报,来帮助我们,来利益我们,实际上是来迷惑我们,来消耗我们的福报。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作为一个凡夫,肯定有好多好多的缺点,有好多好多的弱点,有好多好多的不足。

他不告诉我们,反而还赞叹我们,表扬我们,这不是让我们盲上加盲吗?

我们就更迷惑了,更愚痴了么!

对于一个修行人,这本身就是坑了我们,蒙了我们么?

我们有好多的毛病,好多的缺点,好多的不足,不但没有告诉我们,不但没有制止我们,还来表扬赞叹,还来随顺我们的恶习,随喜我们的恶业,这不是加害我们吗?

然后来帮助我们,来回报我们,来利益我们,来饶益我们,消耗我们的福报。

这些敌人、仇人正好相反。

若是自己真有修行,有智慧的话,他们才是最最殊胜的对境。

他们来批评我们,来诽谤我们,来指出我们的毛病、缺点、不足,我们不就开悟了吗?

我经常跟大家讲,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叫开悟;

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叫成就。

发现了所有的错误,这叫彻悟;

改变了所有的毛病,这叫圆满。

没有别的什么开悟、成就。

什么叫善知识?

能直指出你的毛病,能直指出你的缺点,能直指出你的不足,这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什么叫窍诀?

让你发现自己的错误、不足和缺点,采取的这个方式方法叫窍诀。

这些敌人、仇人,他们让我们发现自己错误,他们让我们改变自己的错误,所以要“视为善知识”。

第七颂:

愿我直接与间接,利乐敬献诸慈母,

老母有情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

直接和间接,“利乐敬献诸慈母”。

所有的利益及快乐,都要敬献给那些慈养过我们的父母。

直接或者间接,所有的利乐,所有的快乐都敬献给那些法界一切父母众生。

你能直接利益他们,能当下让他们安居乐业,你就直接这样做,不要一拖再拖。

若是没法直接让他们快乐,没法饶益他,那样的话,你就间接去做。

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要想到如母众生。

所做的这些事情,所做的这些善根、功德,都要回向给那些如母众生,甚至要发心发愿,变成他们解脱成就的因缘资粮,这也是间接地让他们安乐,也是利益他们。

“老母有情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

”我们以前学过自轻他重,自他交换,所有的苦厄都自己默默地承受,不是要宣扬。

我们为这些父母众生做了一些事情,还到处宣扬,给骑着马的人站着说,给坐着的人坐着说,到处宣扬。

不应该这样,而要“默默而承受”。

这里有直接或间接。

如果你有这个机缘,自己能直接来承担、代替那些如母众生的苦难,你就要这样做。

若是没有这个机缘直接承受,那你就可以间接。

什么叫间接?

为了让那些如母众生解脱成就,我们就发心学佛修行,将来我们可以成佛,可以辗转法轮,可以利益他人。

我们为了这些父母众生,学佛修行的过程中,要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认真老实地学佛修行。

第八颂:

愿我所行此一切,不为八法念垢染,

了知诸法皆如幻,解脱贪执之束缚。

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不能为了世间八法,不能有世间八法的这些想法,让这些念头染污自己。

我们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要真心地为了解脱,为了成就,而不为世间八法。

我以前给大家讲过,我们要远离世间八法,我们要放下世间八法。

那怎么远离,怎么放下呢?

我们不执着于世间八法这叫放下,这叫远离。

修行人不是不需要世间八法,但这是为了众生而需要,不是为了自己而需要。

放下和放弃不一样,我们是要放下世间八法,但不是要放弃世间八法。

修行人也要脱离痛苦啊,修行人也要快乐幸福啊,但是修行人不能执着于快乐,也不能执着于痛苦。

为什么?

你执着快乐也是一种束缚,也是一种痛苦。

你执着快乐的时候,快乐会离你越来越远;

你执着痛苦的时候,痛苦离你越来越近。

执着痛苦本身就是一种痛苦。

所以我们现在学佛了,修行了,要学会放下,要学会不执着。

你不去执着,并且不去追求快乐的时候,快乐就来了,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你不执着痛苦,而且不去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自然而然就远离了,这本身就是解脱。

快乐和痛苦,是世间八法其中的两个。

剩余的其他六个都一样,以此类推。

“了知诸法皆如幻。

”如幻如梦,真正证悟了,真正证得了诸法如幻如梦的境界,就是空性的境界,空性的智慧,这就是真正的放下,不执着。

“解脱贪执之束缚。

”这些贪嗔痴慢等这些烦恼,非理作意等这些恶习,不知不觉就了结了,消失了,在相续中自然而然就云消雾散。

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发心发愿,愿自己能有这样的智慧,有这样的境界,能早日达到这种境界,能采取这种智慧来对待所有的一切。

今天就到讲这里。

最后,将这两天学习《修心八颂》的功德等所有的功德要回向给所有的众生,愿我们的功德、福德、善根都成为那些父母众生解脱成佛的资粮!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