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24195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文档格式.docx

五、实施学段:

八年级

六、研学路线

太行路学校--二广高速--开元大道一洛阳市博物馆—宾馆用餐--龙门石窟—白园—观景台主题活动--返回学校

七、研学内容

1.参观洛阳市博物馆,了解夏商周的青铜文化及其代表--鼎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河洛文明、古代石刻、书画、汉唐陶俑、唐三彩、宋代瓷器、宫廷文物、石刻艺术和书画艺术成就,玉器的发展历史及其文化内涵等与历史学科密切相关的知识。

2.参观洛阳市龙门石窟探究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的石刻、碑文、书法,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

3.参观白园,了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后半生留恋并安息的地方,山石中追寻白公的履痕,花木中寻访不朽的诗魂。

同时体会白居易的诗歌特点,感受白居易的忧民情怀。

4.在龙门石窟观景台开展主题活动。

背白居易的诗词,讲白居易的故事,唱《中国志气歌》,向游人宣讲“历史无法复制,经典无法还原,爱我文物资源,传承中华文明”并邀请游人签字。

5.了解济源的地理位置,政治、文化、经济、历史等有关知识。

6.了解洛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

八、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保障

1.成立组织。

建立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严格分工,明确职责,统筹安排各项工作。

2.确定研学线路。

学校多次召开家长委员会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确定研学线路,明确研学主题。

3.精选旅行社。

召开家长和学生座谈会投票选择教育局中标旅行社,制定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事项。

4.制定活动实施计划。

学校领导小组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制定活动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活动时间、路线、分工、学生分组、包班教师和旅行社辅导员等。

5.充分发动。

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长委员会、全体家长会等方式,告知家长研学旅行的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及收费项目及标准等,家长、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签订自愿报名参加研学旅行协议。

6.知识储备。

活动前围绕研学主题,班主任上一节活动指导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专题讲座、观看视频等形式做好知识储备,辅导员提前进班和学生互动讲解相关知识。

活动前各班排练好《少年中国说》、《颂黄河》等诵读诗词,学唱《黄河大合唱》等歌曲,排练“摆黄河轮廓图案”,准备革命故事,为小浪底大坝“颂黄河”展演活动做好准备。

7.根据活动线路,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安全保障措施及安全责任制度,对参加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8.强化过程管理。

加强对承办旅行社服务承诺落实的监督,对活动中的各项细节都要提出明确要求。

随行老师和旅行社辅导员要全程跟团活动,每车按15:

1的比例安排至少2名教师、1名家长志愿者和1名辅导员。

9.要充分挖掘社会和家长资源,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每班发动2名家长全程参与活动,参与管理、组织、评价等工作。

(二)课程实施过程

本过程共包括:

研学准备我能行、研学途中话济源、古都洛阳知多少、探究河洛文化、寻访华夏文明五个课时。

第一课时:

研学准备我能行

<

一>

研学目标

1、通过前期的宣传、知识的储备及活动准备,使学生了解我们本次研学的主要内容,从而为研学旅行做好准备。

2、通过准备活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安全、环保、自护、合作、探究等意识。

二>

研学内容研学旅行宣传、知识储备、活动准备

三>

研学过程

下发研学旅行手册,学生按要求完成研学的前期知识储备工作及研学过程中的活动准备。

A、知识储备

华夏文明,根在河洛。

河洛文明既是中华文明的缩影,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在开启探寻河洛文明的研学旅行之前,请同学们对河洛文明进行必要的了解,完成以下几项活动前的准备。

1.“河出图,洛出书”,河图洛书作为华夏文化的源头,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请同学们结合网络探寻“河图洛书”的奥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洛阳是“九朝古都”,请查阅资料列出各朝代建立者、建立时间及相关的大事。

3.列出夏商周不同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方法)、功能及其演变。

4、中国石窟艺术初探(了解中国古代三大石窟)。

石窟名称

位置

开凿时间

石窟特点

5.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请你查阅有关资料收集白居易的诗篇,通过诗篇走近白居易,感受白居易的忧民情怀。

请列出白居易的代表作品名称和你最喜欢的那一篇作品?

6.石窟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

我们要参观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但是人为破坏严重,满目是残断的手臂、消失的头颅、风化的躯体和坍塌的下肢。

请发挥你最大潜能把这些残缺的石像补全。

你在补全残缺的石像过程中有什么深刻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五千年文化一脉相传,不同的时代传承的方式各异,如今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用什么方式把今天的文明传承给子孙后代呢,请列出你认为合理的方式。

有了传承的方式,你打算把我们今天的什么传承下去呢?

在文明的传承的过程中,很多文明都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为避免文明遗失你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活动准备

(1)排练歌曲《中国志气》、《歌唱祖国》

(2)排练朗诵内容:

《少年中国说》

(3)排练白居易的诗---秋日游龙门

(4)准备白居易的故事

(5)以班为单位播放《龙门石窟》视频

C、制定研学旅行小组组规

以小组为单位从安全自护、团队合作、健康环保、探究合作、文明公德、自我超越六个方面制定本小组的组规。

本环节让学生自己制订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从而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D、班级研学知识展评活动。

此活动能促使同学们积极参与前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可以从同学的准备内容中学到有关知识,取长补短,从而使研学作用起到倍增的效果。

第二课时:

研学途中话济源

1.了解济源的政治、文化、经济、历史等有关知识

2.激发学生爱我祖国,爱我家乡的热情。

研学内容

1.讲解研学注意事项和行程介绍

2.了解济源的自然环境

3、了解济源的神话传说

4.了解沿途的济源南站

研学过程:

1.“济源”名称的由来及济源基本情况介绍,了解济源的政治、文化、经济、历史;

辅导员进行有奖知识问答。

【从学校出发到留养途中由辅导员讲解以下内容】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了行程,车程约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可以到达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洛阳市博物馆,参观时间约1个小时,之后前往饭店吃饭,最后游览洛阳龙门石窟和白园,下午约5点半开始返程,这是我们今天的活动安排。

我知道大家对这次研学旅行活动都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所以希望大家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我们以互相交流的方式来完成此次有意义的活动。

好了下面见证大家智商的时刻到了:

第一问:

我们现在所走的这条路的名字是什么?

因什么而得名?

答:

小浪底专用线,因小浪底而得名。

第二问:

我们此次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探究河洛文化寻访华夏文明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我发现大家真的是冰雪聪明啊。

好了下面讲一下我们行程的注意事项,首先从这辆旅游车开始说起,第一、我们来回都是在车上度过的,所以车上的环境卫生要靠大家共同来维持,吃东西剩下的垃圾一定要扔到垃圾桶里不要随地乱扔为我们的旅途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第二、请各位同学把安全带系好,过道两边的同学把扶手抬起来。

第三、请不要在车上来回走动或者嬉戏打闹。

第四、要有秩序的上下车,不要拥挤,记好车牌号和车的颜色。

其次到了我们的目的地之后也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参观时认真听讲解2、注意保护景区内的设施,不乱刻乱画、不乱扔垃圾、不触碰文物3、在龙门石窟参观的时候不往河边靠近,不超过警戒线,上下石阶注意安全4、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自己要照顾好自己同时也要保管好自己的财务安全。

请我们的安全小组要负起责任,时刻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接下来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自己土生土长的这座城市,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

北依太行,西踞王屋,南临黄河,东接华北平原,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平原的城市,如同它的车牌号一样豫U,辖11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72万,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济源是在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实行了省直管体制。

讲到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

济源这个名字是怎么由来的呢?

因济水发源而得名。

济水现在很少有人听说了,根据《尔雅释水》这本古书记载:

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驻海者也,古时候人们的认知范围非常的局限,他们认为只有这四条河流是可以单独入海的,所以并成为四渎。

好了,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四渎分别指的是哪四条河流?

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济源发展到现在曾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等诸多荣誉和称号。

值得大家骄傲的是我们学校是济源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同时也是济源市文明单位,说明我们家乡能获得这么多的荣誉和称号也离不开在坐各位同学的付出和努力,同时也希望大家能把这种精神保持下去,用自己的行动感染身边的人。

济源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

早在6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女蜗补天、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等创世神话和传说均发源于此,而且这里曾是少康中兴夏王朝的都城。

咱济源有十大怪,大家知道吗?

济源地域十大怪:

一、“花市街里跑火车”;

二、“老城北门朝东开”;

三、“大殿荆木做梁材”;

四、“济渎之水不通海”;

五、“温泉沸腾似滚开”;

六、“猕猴顽皮若人爱”;

七、“西滩涨水在滩外”;

八、“愚公移山山还在”;

九、“天坛迁往京都拜”;

十、“王母仙灯飘起来”。

这是第一次来济源时在去五龙口景区的路上,听辅导员姐姐介绍济源风土人情时讲的。

两次到济源基本验证了十大怪中的七大怪,其余三怪,也通过一些资料了解基本内容。

“花街跑火车”。

在济源市里较繁华的闹市大街上,一条窄轨小铁路傍街而行,穿街而过,如你有幸你就会看到一列十几节车厢的货运小火车鸣着汽笛,轰轰隆隆地穿行在这繁华的街区,从这喧闹的大街上缓慢驰过,成就了花市街里跑火车的景观,形成了这较为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北门朝东开”。

济源城市早已没有了城墙,也就没有了城门,不过据观察城北不远处就是巍峨的大山,老城北门向东开也就不稀罕了。

“荆木做大梁”。

在城区的荆梁北街有一座奉贤观,俗称荆梁观,供奉太上老君的三清大殿,是一座省内规模最大,结构最纯,时代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其主体的大梁就是用一般不成材的荆木而做。

荆木硕大,举世罕见,故称一怪。

“温泉似滚开”。

温泉在五龙口风景区,据说该处温泉最高水温有九十多度,极近沸腾开水,因而有此一说。

“愚公移山山还在”;

“天坛迁京拜”;

“王母仙灯飘起来”。

这三大怪都在王屋山景区,两次到济源都未能到王屋山,只能通过一些资料来简要介绍。

王屋山名列道教“天下第一洞天”,这里以主峰天坛为中心,一山突起、群峰环绕、丘阜卑围的拔地通天之势,独具“王者风范”。

史载“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故称王屋也。

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移的就是此山,这不过是个寓言而已。

天坛主峰绝顶现有坛址遗迹,传说是实现华夏统一、开创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轩辕黄帝在此设坛祭天。

以后汉、唐、宋历朝历代帝王均有在此祈天以求国泰民安的记载。

只是到了明朝才将这祈天之地迁到了北京,以求就近祈天。

王母仙灯是一天坛胜景奇观。

在天坛山有王母洞,相传为西王母修炼之所,洞深不可测,是说在秋夜一群磷火,会从洞中飘出,高底明灭,踪迹飘忽,人说是王母燃放的仙灯。

“济渎不通海”。

济源,济源,济水之源。

济水、大(长)江、大(黄)河、大淮(河)并称为远古“四渎”,“四渎”皆独流入海。

现长江、黄河、淮河皆奔流入海,唯济水有名无踪,更难通到大海了。

“西滩涨水外”。

在济源坡头镇的黄河段紧贴北岸有一水中岛屿,名曰西滩,号称‘万里黄河第一滩’,据说也是黄河上唯一有人居住的岛。

据史载“道光二十三,黄河飘上天”。

爆发了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堤岸崩塌,洪水肆虐。

而处在黄河之中的西滩,水涨滩高,却未受到洪水的丝毫侵害。

历史上西滩也从未被淹没过。

因而人们传说西滩是当年大禹治水时天帝留下的息壤,是一块随水而涨的“神土”。

故有西滩涨水外之说。

“泼猴顽皮若人爱”。

五龙口风景区是国家级的猕猴保护区,山上有几群猕猴近似人工放养,猴不惧游人,因习惯人工喂养,经常侵上人身,在人们的口袋背囊中掏取物品,吓的人们高声尖叫,它却若无其事,做个鬼脸,显得非常顽皮。

2.途经济源南站。

了解济源南大门,渗透环保德育;

【到达高速济源南站辅导员讲解以下内容】

现在我们的正前方要路过的是济源南高速口,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绿化的也是非常漂亮,给济源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的垃圾,随意践踏草坪,乱折花草树木等等,在这里也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周边的人,共同来保护生态环境,争当文明使者,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城市印象。

想一想:

听了辅导员的讲解,如果让你开发济源的旅游,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为什么?

第三课时:

古都洛阳知多少

1.了解洛阳的地理位置,名字的由来,洛阳的三绝一宝

2.洛阳的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

3.激发学生爱我祖国,传承中华文明的热情。

研学内容洛阳的基本情况三绝一宝洛阳的历史文化知识

【此部分从济源南站到洛阳博物馆途中讲解】

好了,我们目前行进在二广高速,目的的是洛阳博物馆,大家对洛阳知道有多少呢?

首先问大家第一个问题:

古都洛阳名字是如何来的呢?

洛阳,因位于洛水之阳而得名,也就是说古时的皇城在洛河的北面。

战国时,玄学(阴阳五行)讲:

山南水北为阳。

所以,洛河的北面称为洛阳。

第二个问题:

洛阳历史文化悠久,被称为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的都城,谁能告诉老师有哪些朝代在这里建都?

“九朝古都“九朝”之说,因乾隆帝御封嵩阳书院大门对联中的“九朝都会”而得名,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也有虚指“多”、“最多”之意。

洛阳共经历二十二个建都朝代,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影响力最大的都城,累计建都史达1500年以上。

十三朝古都:

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

十五朝古都:

“十三朝”古都是官方沿用的说法,但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加上西汉、武周两个朝代的都城,总共十五个正史(《二十五史》)朝代,这是目前学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事实。

十七朝古都在“十五朝古都”基础之上加上战国韩、民国两个朝代。

二十二个朝代依史书记载和建都时间,洛阳先后有夏、商、周、战国韩、汉、曹魏、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中华民国十五个建都朝代,新、后赵、东魏、北周、后汉、后周、北宋、金八个陪都朝代,因此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

洛阳位于黄河中游,地处中华腹地:

我们都知道河南地处中原,而洛阳则是“中”中之中,它四面环山,东边有嵩岳虎牢关,西边有秦岭函谷关,南边有龙门山香山属伏牛山脉,,北依邙山,以前有句话叫“生在苏杭,葬在北邙”说的就是我们这里北边的邙山。

洛、伊、廛、涧四条水流蜿蜒城内,自古就有“河山控待,形势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喻。

四面环山,四水中流,在玄学也就是阴阳五行中,这里是绝无仅有的风水宝地,“背后有靠山,城内有源源不断的财源”所以,这里自古就成为了“帝王州”,先后曾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西晋、曹魏、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在此建都,建都时间长达1529年。

当年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盛及一时,一度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也正因为四面环山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了兵家的必争之地,如果打起仗来,只要四面山头布下重兵,整个城内就是安全的。

所以历史上这个“大都市”也是战火不断的。

再加上古代的建筑大都是木制建筑,所以现在我们看到城内的古遗迹并不多。

历史不仅给洛阳留下了厚重的文化,也留下了许多的特产。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洛阳的三绝一宝。

猜一猜

问:

何为洛阳的三绝一宝?

大家一起来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