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320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docx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docx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1)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历史发展,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与基本理论,转变语文教育教学思想,全面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阶段目标和实施建议,提高本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

  

(2)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掌握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规律、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3)结合本身教学实际理解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策略和方法,加强实践探索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第一章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提示

  1.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三点:

  

(1)我国语文教育源远流长。

  

(2)建国以后,随着政治态势的变化和人们认识的深化,对语文课程性质和任务长期的争论不断。

20世纪90年代以前,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和思想性关系的争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的争论。

概括起来,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主要有工具性说,思想性说,工具性与思想性说,人文性说,工具性与人文性说。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上成文学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偏向。

  (3)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的改革,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作出比较科学的界定,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功能,决定它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奠基作用,也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本章重点是:

“语文”课程定名的含义。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本章难点是:

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含义。

语文素养的含义。

语文课程多重功能的含义。

第二章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提示

  1.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四点:

  

(1)建国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发展的历史;

  

(2)语文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即: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语文课程的10项总目标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教学内容的阶段目标;

  (4)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方面提出的五条建议,以及对五个方面教学内容的评价建议。

其中

(2)、(3)、(4)三点较完整地介绍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是学习的重点。

  2.本章重点是:

  

(1)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即针对“知识为中心”或“知识能力为中心”,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既要形成知识和能力,又要掌握过程和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复现为中心”,提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强调通过熏陶感染和语文实践,提高学生感悟、体验、积累、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教师为中心”,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课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倡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课程资源由“窄”变“宽”,由“死”变“活”。

  

(2)语文课程的10项总目标及分学段目标提出的新要求。

同1993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要求相比,分学段目标有如下变化:

①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

②重提识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③强调阅读的兴趣、积累和语感。

④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⑤将小学阶段的“作文”改为“习作”。

⑥增加了综合性学习。

  3.本章难点是:

  

(1)语文教育的特点,即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着眼点和归宿处。

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

  

(2)三个维度的目标在课程总目标中的体现。

总目标中1-3项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3-5项侧重于“过程和方法”的目标,6-10项侧重于“知识和能力”目标。

但是三维目标在总目标中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例如在6-10项中同时提到不少“过程和方法”的目标。

第三章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提示

  1.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四点:

  

(1)语文教材的功能及编写要求。

  

(2)我国语文教材编写的历史源远流长,《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流传了一千多年。

1920年我国开始用白话文编写教材是语文教材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建国后由人教社出版的全国通用教材一共有七套,至于各省市出版的教材就无法准确统计。

这些教材结构体系渐趋合理,识字、阅读、作文教材的设计逐步完善。

  (3)进入21世纪,我国小语教材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

2002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向全国推荐人教社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社版三套教材。

  (4)目前我国广大教师重视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本章的重点:

  

(1)语文教材编写的要求。

  

(2)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版本及特点。

  3.本章的难点: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大致上有27类。

  

(2)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为了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四个中心”的现象,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扩大视野,加强体验,加强语文实践,更迅速更有效地达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

  (3)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必须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探寻各地区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资源,并根据语文课程特点来进行开发和实施。

教师也要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实践研究来积累经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第四章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提示

  1.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五点:

  

(1)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识字写字,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而且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创造的“集中识字”、“读音识形与释义应用分步进行”、“读文与识字结合”、“识字与写字分开教学”等经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3)建国后我国识字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其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韵语识字、听读识字、电脑识字等多项实验,各具特色。

  (4)广大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总结出掌握识字工具,认识汉字学习规律等多种教学策略。

  (5)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将汉语拼音定位于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降低了拼读和默写方面的难度,使拼音教学更加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近年来开展的“汉语拼音整体直读教学”、“简化汉语拼音教学”、“化整为零教学拼音”等实验,对改革低年级汉语拼音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

  2.本章的重点是:

  识字写字和拼音教学的策略和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方法和习惯的形成。

识字策略有:

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简化字形记忆的心理过程,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等。

写字教学的策略有:

重视习惯培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写字基本功训练,重视示范和指导,坚持持之以恒的训练等。

拼音教学策略有:

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通过编儿童故事的方式学习拼音,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等。

  3.本章的难点是:

  低年级识字多认少写,与发展语言相结合。

第五章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提示

  1.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七点:

  

(1)阅读教学是引领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思维和其他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识字、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

  

(2)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内容至为丰富,其中熟读成诵、学思结合、博览群书等宝贵经验值得继承。

  (3)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也要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并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为推动对话的顺利进行,要总结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并重视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5)要摒弃“理解型”的教学模式,构建突出感悟、质疑和运用的教学模式。

  (6)近年来国内有代表性的一些阅读教学实验。

  (7)要针对不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拟定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

  2.本章的重点是:

  

(1)阅读能力的培养,重点是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预测和体验)、阅读欣赏和阅读评价这四种能力的培养。

  

(2)阅读教学的策略。

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所表达的主观感受,体验作者所流露的内心情感,理解和转化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个人见解和智慧,最终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而要使学生有感悟有体验,教师自己必先有对文本充分的感悟与体验。

要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顺利进行,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熏陶,加强语言实践(多读、感悟、积累、运用),倡导自主学习,建设开放课堂。

  (3)阅读教学的模式。

要掌握基本型(综合型)模式:

创设情境,自读自悟;读读议议,披文入情;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积累运用。

同时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基本型模式的各种“变式”。

  3.本章的难点是:

  

(1)“语感”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把“形成良好的语感”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可以说形成语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核心任务。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包括形象感、意蕴感、情味感和节奏感。

语感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组合,其中主要是想象和联想,还有情感和思维的参与。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必须让儿童积累生活经验,并在阅读时多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确切把握词义的基础上揣摩比较;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在朗读时激起鲜明的内心视象和情感体验。

  

(2)阅读的对话理论。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

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具有个性特点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

把阅读教学看成对话的过程,是对传统阅读教学观念的冲击和重构。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学生分别与文本的对话,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

在四种对话形态中,教师都得转变观念和方法,才能有所作为。

具体地说,第一,教师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受文本;第二,要引领学生与文本直接、深入地对话;第三,要实现教师和学生关于文本的平等对话;第四,要推动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互动对话。

第六章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提示

  1.本章主要内容有四点:

  

(1)小学作文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2)我国传统作文教学中“先放后收”的经验,老解放区“读写结合”的经验,当代国外心理能力型、写作能力型、语言交际功能型及科际联系型的训练序列,特别是1978年以来我国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各种实验探索,值得学习和借鉴。

  (3)要构建科学的作文教学序列,必须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着眼点,以分析学生的活动为着眼点,以学生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为主线,综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提高、思维能力发展和思想内容积蓄的年龄特征。

  (4)在作文教学改革中,也要注意掌握一些重要策略,例如充分激发作文动机,尽早实现规范的书面语言训练,用心理能力的培养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课外阅读提供智力背景,创设师生合作的教学环境等。

  2.本章的重点是:

  

(1)从动机走向目的的策略。

  

(2)用心理能力的培养来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策略。

即①培养智力技能是作文训练的保证。

②开发创造潜能是作文训练的突破口。

培育创造力的要求应贯穿在作文教学序列之中,贯穿在作文教学过程之中(如提倡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作文指导要求开阔学生思路,让学生自由表达;作文评改要求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自我修改等)。

  3.本章难点是:

  以儿童语言交际功能为主线构建小学作文教学序列。

儿童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

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是由各年龄段的主导活动所决定,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按这条主线进行作文教学,可在不同年段有重点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即一、二年级进行用词、造句的训练,三、四年级进行片断训练,五六年级进行简单的篇章训练。

在作文过程中,思维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在各个学段应该有训练重点。

例如一二年级重点发展想象能力,三四年级重点发展观察能力,五六年级重点发展抽象概念思维能力。

同时在各年段都要注意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思想内容的积累在各学段也可以突出重点,例如一二年级重点了解大自然变化的初步知识,学习人类的一些基本美德,三四年级重点学习日常生活各个局部的知识,注重观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

五六年级则重点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和阅读优秀文艺小说,学习按照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来处理人际关系。

第七章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提示

  1.本章主要内容有六点:

  

(1)口语交际是指人们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过程。

口语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达到某种目的的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一种综合性、创造性活动。

  

(2)自民国初年首次提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始,近一个世纪来国内的口语交际教学经历了发端、停滞、复苏和发展四个阶段。

  (3)美、德、加等国的口语交际教学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在教学目标上重视交际的社会性内涵,关注学生口语交际策略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重视媒体运用及学习的综合性;在教学评价上,重视过程评价。

  (4)语言交际功能以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主线。

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即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是口语交际教学的辅线。

  (5)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教学策略的运用。

  (6)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交往功能和想象功能为主,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做好示范引导,重视交际习惯的培养。

中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表现功能和启发功能为主,应设计贴近生活的交际内容,呈现多样化的情境,锻炼学生灵活交际的能力,并重视体态语的教学。

高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调节功能和表达功能为主,应拓展学生的交际的时空,培养学生交际的目的意识、对象意识和效率意识。

  2.本章的重点是:

  

(1)口语交际能力和口语交际教学的含义。

  

(2)对口语交际策略的掌握。

  3.本章的难点是:

  对口语交际教学序列设立依据的理解。

这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问题。

我们设想以学生语言交际功能(7种)及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作为主线序列。

以语意教学(语音、停顿、语速、语调)和言辞情境教学(语篇、体态语、情境)的循序渐进作为辅线序列。

同时在构建序列时处理好主体直进与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处理好口语交际的独立训练与非独立训练的关系。

第八章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提示

  1.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四点:

  

(1)倡导综合性学习是世界各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将综合性学习列入语文课程标准,是建国后的第一次。

但它不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的方式,是一种“活化”的学习,一种具有“自主性”、“群体性”和“探索性”的学习。

应该充分认识这种学习方式提出的历史背景、意义和任务。

  

(2)近年来,国内外对综合性学习进行了多方位的、富有成效的探索,例如国内涌现通过开发教材内容、进行学科整合、选择合适的主题、结合社团活动等途径组织综合性学习的经验,对这些探索和经验应该认真借鉴。

  (3)语文课程对小学三个学段的综合性学习都规定了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都整体考虑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综合。

教师应该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有目的地安排教学计划,以具体落实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

  (4)为了使学生取得明显的学习成效,综合性学习应注重个性化策略、兴趣性策略和开放性策略。

  2.本章的重点是:

  

(1)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2)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3.本章的难点是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序列。

  制订这个序列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第九章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提示

  1.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四点:

  

(1)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评价存在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诸多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凸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指出评价不仅要求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语文的整体素养,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本章主要研究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其内容包括语文学业成绩评价和态度、兴趣等非认知行为的评价。

学习评价的实施方法较多,要重点研究和掌握书面考试、表现性评价和态度、兴趣、习惯评价。

  (3)语文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组成部分,并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目标。

因此,对语文教学各组成部分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突出重点,讲究方法,全面而综合地进行。

  (4)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是在评价内容上突出能力考核,在评价方法上做到灵活多样,在成绩使用上强调个人的纵向比较和与教学目标的具体比较。

改革应遵循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个别差异性原则、多主体参与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2.本章的重点是:

语文教学评价的实践操作。

  

(1)书面考试(纸笔测验)。

要学会编制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和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的“双向细目表”。

要学会关于客观性试题和论文式试题的科学命题。

要掌握多种评分方法,并学会对考试结果进行难度分析和区分度分析。

  

(2)表现性评价。

要掌握结构性表现测验、口头表述、模拟表现、实验、作品、项目以及成长记录袋等常用的表现性评价方式。

要理解成长记录袋的功能及其建立的步骤。

  3.本章的难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方法。

  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教材写得也不多,将它作为难点,意在引领学员共同探索,将其作为一个科研课题。

要探索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方法,首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阶段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把握有关的教学要求,确立比较清晰的目标。

其次确定这些目标的亚领域,并按学段列出评价要点。

再次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和要求探索建立评价方法系列,如课堂观察记录、学习产品、家长评语、同学评语、学生自我评语等。

第十章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提示

  1.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四点:

  

(1)语文教学研究指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语文教学领域内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和认识语文教学的规律。

它不仅推进语文教学理论建设,指导语文教学实践,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师素养,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它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理念、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及师生发展问题等几个方面。

  

(2)语文教学研究设计包括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文献检索、确立研究假设、拟订行动方案、撰写研究计划等五个基本环节。

  (3)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

在实际研究中,常常存在多法并用的现象。

  (4)语文教学研究成果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以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

在撰写各类研究报告时,应注意其形式和用语的规范。

  2.本章的重点:

  

(1)语文教学研究设计的五个环节。

  

(2)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五种方法。

对上述两点,书中有详细的阐述并附有案例。

  3.本章的难点:

  

(1)语文教学实验的设计。

实验设计指实验研究的思维架构和范型。

按照分组情况,教学实验可分为单组设计、等组设计、固定组设计和轮组设计。

按自变量的多少,语文教学实验可分为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

多因素设计通过操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来探讨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多个因变量对因变量的综合影响。

教育现象是极其纷繁复杂的,一个教育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多个因素,如果仅从其中抽出一个因素孤立地研究,研究结果就缺乏说服力。

随着教育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多因素设计成了教育实验研究的一种新趋势。

  

(2)语文教学调查研究的问卷设计。

①提好问题,即:

对课题进行分析,提出理论假设;将假设中概念具体化,分析概念中包含的变量;确定衡量变量的指标;根据指标编制问题。

②确定问题的形式采用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半封闭式。

后者包括是否式、选择式、排序式、划记式、表格式和后续式。

③考虑问题的提出符合合理、科学、艺术的标准,并安排好问题的顺序。

  (3)语文课堂观察记录的方法。

常用的记录方法有编码体系、记号体系、等级量表、描述体系、图式记录和工艺学记录等。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络课程介绍: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络课程的总体设计如下:

课程教学栏目设三个一级栏目,6个二级栏目;导学助学栏目设6个;支持栏目4个。

  1.课程教学栏目

  一级栏目:

  考虑到文字教材的教学知识体系已经经过充分论证,并经过几轮教学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网络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的知识框架仍然与文字教材基本一致。

根据内容的性质分为三个单元,所有十章的内容分别依文字教材的顺序设置于三大单元之中。

  ①语文课程与教材。

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第二章“语文课程标准”、第三章“语文课程教材与资源”。

此单元内容主要解决语文课程观、语文课程发展史、课程标准以及课程资源等基本理论问题。

  ②语文教学。

包括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识字写字与拼音教学”、第五章“阅读教学”、第六章“习作教学”、第七章“口语交际教学”、第八章“综合性学习”、第九章“语文教学评价”。

此单元内容主要解决语文教学与评价各具体方面的教学理论、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问题。

着力于学生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③教学研究。

主要内容是第十章“小学语文科学研究”。

本单元内容集中体现课程对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级栏目:

  从一级栏目三个单元中选中具体章,即进入二级栏目也就是每章的学习。

二级栏目共6个,依据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进行设计,同时相互之间互联互通。

其完整顺序是:

了解学习目标,接受学习建议——开展可自主控制的系统知识学习——凭借导引深入研究具体案例,理解重点难点内容,引入自身经验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构建学习内容——进行作业及检测——适当扩展。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和习惯,有目的地选择有关栏目或栏目中任意知识模块进行学习。

  ①学习提示   

  包括教学目标、知识结构、重点难点提示;学习方法建议;学习时间分配。

主要呈示形式是文本配视频,知识框架的内容采用表格式设计,一目了然。

  ②系统知识 

  包括该章的主要知识内容。

以对应于教学目标的相对完整的集合知识点为基本单位划分模块,每个模块的主要呈示形式是文本,知识点的文本高度集中、精练,对文字教材的全部内容做了分层处理。

主要知识点设按钮可点开收看或收听专家讲解的录像视频。

文本中与实践案例相关处设按钮连接“案例分析”,与相关教学案例互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