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411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5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7.docx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7.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7.docx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7

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

 

2.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歌诀速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学生准备】亚洲地形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

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

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

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讲授新课

 

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活动一:

亚洲之旅

 

教师:

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

哪些地形区?

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

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

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

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书记员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

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

(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教师: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

 

学生:

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

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乐趣。

 

活动二: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看他们注入的流向有什么不同?

 

3.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

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读图、分析、归纳、总结来实现最后的学习目标。

 

教师归纳小结:

地势的高低影响了河流的流向,使得亚洲的河流分布特点是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结合亚洲的地势和河流特点,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手势来形容:

双手虚托向下图解:

地势中部(手腕)高,四周(手指)低,河流(指缝)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的双手摆放记住亚洲地势、河流特点,形象生动,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活动三:

技能拓展

 

教师:

回顾刚才我们分析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3)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1)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二、复杂的气候

 

教师:

情境设计

 

家住广州的小明在暑假期间出国旅游,这次旅游给他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体验。

旅行路线是从东向西沿北回归线进行,他从广东省出发时盛行东南风,来到了南亚,风向发生了改变,变成西南风,而且遇上滂沱大雨,当来到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上时,天气却异常炎热、干燥。

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教师: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1.我会读图

 

(1)仔细读图,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不同类型的气候有何特点?

 

(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4)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联系生活思考一下,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

带着问题读图,并从中归纳得出答案,教师行间点拨。

 

2.我会探究

 

探究方案一:

结合“亚洲气候类型图”,探究亚洲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

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预习回答:

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亚洲纬度广,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域辽阔,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海陆间热力差异明显,地形复杂多样。

 

气候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综合影响。

 

探究方案二:

亚洲大陆东部从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说明季风气候显著,那么冬夏季风的性质是什么?

季风气候对当地农业有什么影响?

 

 

学生预习回答:

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

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

由于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每年不一,所以季风气候易于发生旱涝自然灾害。

 

3.我会拓展

 

(1)读课本第12页图6.15“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2)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都有大陆性气候显著这一特点,造成的原因一样吗?

 

①亚洲地域辽阔,面积广大,中部距海遥远,大陆性特征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②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划分为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广阔的平原,东部低缓的高地,造成其大陆性特征显著的原因又是什么?

西部山脉、中部平原分别对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北冰洋的冷空气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由一人代表发言,不足处其他组员做补充。

 

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

最后我用一句歌诀来形容亚洲的自然环境:

 

山地多、高原大,亚洲地形杂;

 

中间高、四周低,江河放射流;

 

大陆性、季风性,气候最复杂。

 

课后延伸:

用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方法分析欧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

教师小结交由学生自己回顾,是对本节课的课堂学习的一种很好的反馈。

用歌诀记忆增强学生的兴趣,最后的课后延伸是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技能的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