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423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市级联考】浙江省富阳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语文考试结束后,小明发现自己连课内的“匿笑”“莅(wèi)临”“彩棱镜”“咄咄逼人”等词,都没有掌握,感到很羞愧,决心加强练习,争取下次考试时不失分。

B.周末,我们一家人来到一个花团锦簇的胜地,我们边欣赏边感慨(kǎi),这里的景色简直是美不胜收。

C.朱自清笔下,春风酝酿着花香;鲁迅眼里,夏天菜畦(qí)碧绿;老舍心心念念的济南,冬天江里的绿藻把终年伫蓄的绿全拿出来……

D.初夏,后园里的花儿、草儿,带着露珠,格外骄媚动人,我们兄妹几个便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tu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开展“诵红诗、唱红歌”等活动,使同学们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热爱。

B.有没有一个认真的学习态度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美国发明了一种空间碎片清扫设备,用于处理直径小于1厘米左右的太空垃圾。

D.尽早实现网络实名制,不仅仅是对网民个人权益的保护,也会提高现在的网络环境。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B.《再塑生命的人》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中莎莉文老师最让人敬佩。

C.《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他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的人。

D.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父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二、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位先哲问古罗马的两面神:

“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上长着两张面孔?

”①两面神回答说:

“为的是一面回顾过去,记取历史教训,②一面展望未来,给人类美好的懂憬。

”“可是,你不该这样,”先哲盛气凌人地说,③“你为什么不重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

”两面神哑然。

奶奶说,别错过今天的朝阳,它曾在昨天升起,也一定会在明天升起。

我才恍然大悟,我不是两面神,我只有一面,却总是朝向昨天。

不能适应成长的考验,沉浸于过去,被幻想攫取灵魂。

别忘了:

④只有把握现在,才能充实虚幻的明天;只有把握现在,才能造就明天的辉煌!

4.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气凌人B.恍然大悟C.考验D.充实

5.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6.学校开展以“我爱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行动起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小胡说:

“运动太累人,又浪费时间,还不如在教室多做几道题呢。

”针对他的话,请你以同学的身份进行劝说,注意语言得体。

三、情景默写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发夜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论语〉十二章》)

(3)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参岑《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借花来寄托作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托月寄情,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偏远的地方正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所表现的。

(6)《〈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8.名著阅读。

(1)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一文,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思念与同情;《二十四孝图》一文,表明了鲁迅对封建孝道持____________的态度。

(2)一位同学提供了A、B两段文字,设计了一个问题,请你回答。

A.此后我就更加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阿长与<山海经>》)

B.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五猖会》)

A、B两段文字分别是哪两件事产生的影响或感受,请简要概括。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养一树鸟

曹春雷

①别人养鸟,在笼里,而母亲养鸟,在树上。

老家院子里,有三棵树。

一棵是柿树,祖父栽的,另两棵是枣树和石榴树,父亲栽的。

如今,祖父和父亲都已去世多年,但树们,却依然生机勃勃地活着。

②柿子树最粗壮,叶冠几乎遮盖了小半个院子。

每到秋天,柿子由浅黄到深黄,然后淡红,最后则是深红的了。

满树像是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

枣树和石榴树也不甘寂寞,都争着把果实擎上枝头炫耀。

红枣晶莹如一颗颗星星,在树上闪烁。

石榴呢,在秋风中张开大嘴,露出洁白或淡红的牙齿,傻笑。

③这时候,我常和母亲拿了马扎,坐在院子里,晒着秋日温暖的阳光,看这些树在秋天里灿烂。

④不只是看树,更是看鸟。

此时的树,是鸟的乐园。

柿子树上最多,有时能有十多只,满树都是鸟影。

麻雀、斑鸠、喜鹊、白头翁……它们在树枝上来回跳跃,欢快地叫,挑拣着吃。

白头翁像白发老翁,但偷吃起柿子来,却敏捷得很。

瞅准了,就笃笃笃猛啄。

母亲常说,白头翁最会挑柿子,它们啄过的柿子,一定最好吃。

她用挂着铁钩的竹竿摘下一个给我吃,确实很甜。

这白头翁,贼精着呢。

⑤戴胜鸟有时也来,就是头上有羽冠的那种。

它们只在树上停留一小会儿,轻轻啄上几口,然后就迅速飞走,从不贪恋,不像白头翁,偷吃起来没节制。

⑥鸟们也吃枣和石榴,柿子吃够了,就换换口味。

一些鸟飞走了,一些鸟又飞来了。

树上总是热闹的。

它们在树上吵吵闹闹,划分势力范围:

这一片是我的,你们不能动!

⑦我曾问母亲,为什么不赶它们呢,被它们糟蹋了多可惜啊。

母亲却笑着说,让它们吃去吧,再怎么吃,它们也吃不了多少。

确实,到了霜后摘柿子时,树上也没损失多少柿子。

母亲摘柿子从不摘净。

她说,留一点给鸟吃吧。

所以,即使到了冬天,柿子树的叶子都落光了,依然会有几个柿子挂在上面,依然会有鸟来吃。

⑧在秋天,从早晨天还没亮透,到太阳落下山去,我家院子里总是充盈着鸟声,飞动着鸟影。

每一日,我在鸟声中起床,又在鸟声中和白天说再见。

⑨邻居奎山婶总是和母亲打趣说,你是养了一大群野鸟啊。

母亲听了呵呵笑,说,就当是自家养的鸟呗。

⑩长大后,我离开村庄在城市定居后,秋日里很少和母亲坐在院子里看鸟了。

前几天,我给母亲打电话,听见了电话那头的鸟鸣。

母亲说,我正坐在院子里看鸟呢,这么多鸟,真热闹。

听母亲说“热闹”,我却心酸了。

⑪我想,我该回家了,拿个马扎,陪母亲坐在院子里,一起晒着温暖的阳光,一起看树上鸟飞。

9.文章第②段写院子里的柿子树、枣树、石榴树,有什么作用?

10.阅读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白头翁像白发老翁,但偷吃起柿子来,却敏捷得很。

瞅准了,就笃笃笃猛啄。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它们在树上吵吵闹闹,划分势力范围:

这一片是我的,你们不能动!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11.文章第⑩段“我”听母亲说“热闹”,为什么“心酸”?

12.有人说,文章的主题是“思念母亲”;有人说,文章的主题是爱鸟。

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开在心灵的荞麦花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

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

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

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我心情烦乱地嚷道: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

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③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

“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铪铬面吃哈。

”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

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④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

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

“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⑤我摇摇头说:

“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

”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

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⑥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

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⑦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

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

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氩。

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周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⑧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

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铪铬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⑨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

“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

”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

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⑩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

“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

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⑪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7年第11期有改动)

13.请结合全文内容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A.名落孙山,暴怒无常→B→C→D.见母月下劳作,心酸落泪→E

14.阅读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我心情烦乱地嚷道: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

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简要分析这句话人物的心理。

②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指出加点词语的含义)

15.题目“开在心灵的荞麦花”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

16.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简要评析。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吴郡陈遗,家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③即日便征。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④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

①铛(chēnɡ):

平底浅锅。

贮录:

储存,收存。

 袁府君:

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未展:

来不及。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母好食铛底焦饭

②恒装一囊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⑤即公大兄无奕女

⑥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②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19.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B.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C.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D.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20.根据上面两则短文,请分析陈遗和谢无奕之女谢道韫身上所具有的性格特点。

七、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生活中有很多你真没想到的事,每一次的真没想到都是一份努力的成果;或许那一次的真没想到,让你挑战自己,让自己更进一步;或许那一次的真没想到,让你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或许那一次的真没想到,让你收获了爱……

请以“真没想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体自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B项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

A莅(wì)临。

C贮蓄。

D娇媚。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残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即可。

C语意矛盾。

去掉“小于”或“左右”。

D分句之间的语序错误。

把“对网民个人权益的保护”与“会提高现在的网络环境”对调即可。

【点睛】

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

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

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C项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

《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散文名篇,他还写过《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作品。

4.A

5.B

【解析】

【分析】

4.A项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

盛气凌人,盛气:

骄横的气焰。

凌:

欺凌。

以骄横的气势压人。

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形容“先哲”明显错误。

5.B项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

“一面回顾过去,记取历史教训”与“一面展望未来,给人类美好的懂憬”为同一层次的并列关系,且要注意前后已有逗号的使用,所以应该用分号,不能用逗号。

6.示例:

小胡,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是运动不仅能锻炼我们的身体,还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解析】

【分析】

【详解】

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不能偏离“体育活动有益身心”这一劝说主题。

7.思君不见下渝州海日生残夜思而不学则殆。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析】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渝”“殆”“郎”“愠”等字词的书写。

8.

(1)范爱农批判

(2)A阿长送我绘图的《山海经》。

B在我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这本书

【解析】

【分析】

【详解】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此题考查的是与《朝花夕拾》有关的文学常识。

(1)《朝花夕拾》中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思念与同情的一篇文章是《范爱农》,《二十四孝图》一文,表明了鲁迅对封建孝道持批判的态度。

(2)题干问A、B两段文字分别是哪两件事产生的影响或感受,请简要概括。

如A段是阿长送我绘图的《山海经》的情节;B段是在我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这本书的情节。

A段让作者感受到了阿长伟大的爱;B段让作者感受到了家长的霸道及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9.答案示例:

承接上文“树们,却依然生机勃勃地活着”,引出下文“这些树在秋天里灿烂”的叙写;突出了树的生机勃勃形象。

10.

(1)运用拟声(叠)词,生动地写出了白头翁啄食之猛烈,突出鸟的可爱、热闹,节奏感强,具有音韵美。

(2)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鸟儿们在树上的活泼热闹,体现鸟儿们可爱的形象,反衬下文母亲在院子里看鸟的孤独寂寞。

11.示例:

“热闹”的是树上欢叫的鸟儿,母亲一个人守着偌大的院子,孤零零地看鸟,眼前景象欢乐,内心却孤独,作为儿子的“我”因为不能陪伴母亲,所以“心酸”。

12.任选其一都可以。

答案示例:

主题是“思念母亲”。

文章写树们的生机勃勃,写母亲“养一树鸟”,其实是在以“鸟”的热闹来反衬母亲的孤独寂寞,文章结尾写“我想,我该回家了”,陪母亲看鸟,含蓄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

【解析】

【分析】

9.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答此题要读懂好上下文的情节内容。

然后考虑写院子里的树的作用。

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

内容上:

表现了树的生机勃勃形象。

结构上:

承上启下。

要分别答出承上和启下的具体内容。

10.试题分析:

赏析语句。

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的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

(1)“笃笃笃”运用拟声词或叠词。

生动地写出了白头翁啄食之猛烈,突出鸟的可爱的形象。

(2)“它们在树上吵吵闹闹,划分势力范围:

这一片是我的,你们不能动!

”这明显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鸟”的状态外,还要答出对下文人物的情感的反衬意义。

11.试题分析:

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把握。

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

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

如“我”听母亲说“热闹”,是鸟的热闹,不是人的热闹。

“我”由鸟的热闹自然想到母亲的孤独与寂寞,所以才有心酸的心理活动。

1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发散思维。

鼓励有创意,又要合理,即合乎要求。

既放得开,又收得拢(结合原文作答)。

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

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

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

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

13.B.田间劳作,心情烦乱C.秋季开学,失魂落魄E.决心返校,激动万分

14.①我因高考落榜又需酷热天气补种荞麦苗而内心里失落、烦乱和怨恨的心理。

②我虽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但在开学季时还是不甘于务农,渴望上学。

15.母亲在荒地撒播荞麦种补苗,坚信荞麦能开花结籽。

母亲的勤劳,自信,不轻言放弃使我感动。

“荞麦花”象征着美好的希望,让我明白了当生命中遇到挫折和痛苦时,仍然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要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

全文线索,贯穿全文,点明主旨。

16.母亲勤劳、肯吃苦:

盛夏烈日下,母亲在荒芜的田地里撒播荞麦种补苗。

母亲自信、乐观:

母亲坚信荞麦能长大结籽,劳作已累得筋疲力尽,却笑得欣慰。

母亲关爱子女:

母亲看着我干活狼狈的样子十分心疼,鼓励我去复读。

母亲纯朴、信念坚定、永不放弃:

母亲为了能给儿子面吃,播种希望,竟然在月下弯腰弓背拔草,坚持劳作。

【解析】

【分析】

13.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按题干中给出的情感提示找出相对应的段落,从中找出有关我的描写,筛选出表现我情感的词语即可。

文章开头写我跟着母亲种地,“我心情烦乱地嚷”;一个月后“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听了母亲的鼓励后,我更是“激动万分”,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按这一情节发展过程,从中筛选出表现人物情感的词语作答即可。

14.赏析文句。

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分析人物心理的角度和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

(1)“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

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这是语言描写。

结合上下文可知,这是我因高考落榜又需酷热天气补种荞麦苗而说的话,所以可分析出此时内心里失落、烦乱和怨恨的心理特征。

(2)“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杂草丛生”形象地描绘了我不甘于务农,渴望上学的心理状态。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

15.赏析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

此处可从文题的内涵和拟写技巧上进行,本文的标题概括了“母亲补种荞麦”这一中心事件;同时又一语双关,既指母亲补种的荞麦开花了,又暗示了“我”在母亲的激励下,重新复读,走向成功。

16.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母亲在盛夏烈日下撒播荞麦种补苗等情节中可概括出母亲是一个勤劳、肯吃苦的人;再如从母亲鼓励我去复读的情节可以分析出母亲是一个关爱子女的人。

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点睛】

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17.

(1)喜欢

(2)常常,经常;(3)比拟;(4)趁、乘(5)就是(6)的

18.

(1)(他)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

(2)不一会儿雪越下越大,他很高兴的样子,说道:

“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

19.B

20.陈遗:

百善孝为先,非常孝顺父母;孝顺父母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持之以恒;谢道韫:

聪慧、有才气,具有很深的积淀。

【解析】

【分析】

17.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因”:

趁、乘。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好”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喜欢”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辄”:

就。

“遗”:

给、带给。

“骤”:

大、急。

19.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译为:

军队溃散,逃到山林沼泽中,(没有粮食吃)大多数人都饿死了,只有陈遗依靠锅巴活了下来。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所以选B。

20.题干要求分析陈遗和谢无奕之女谢道韫身上所具有的性格特点。

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