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七年级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优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458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七年级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K12学习七年级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K12学习七年级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K12学习七年级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K12学习七年级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七年级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优秀教学设计.docx

《K12学习七年级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七年级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优秀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学习七年级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优秀教学设计.docx

K12学习七年级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1课《走进因特网》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走进因特网,了解因特网。

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因特网、因特网的发展和历史、因特网中的域名与IP地址、因特网应用等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络和网络应用的基础,但在网络域名、IP地址以及其服务与应用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又比较难于理解。

  为了使学生了解因特网,更好地利用因特网所提供的服务,并为本单元课程的开展打下基础,本节课从因特网的定义、发展史、IP地址、域名及它所提供的服务等角度出发设置课程内容。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因特网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理论讲解和深入。

甚至有部分同学在小学阶段都没有真正的接触过网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差异。

但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对网络又充满了期待,因此以此为切入点,做为本学期的引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结合具体操作示例,本节课采用讲解教学法、任务驱动、协作学习。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因特网及其定义,了解因特网发展和历史;掌握因特网中的域名与IP地址含义和规则,掌握常见域名;了解因特网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IP地址和域名组成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写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因特网所提供服务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利用因特网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系统地学习因特网及其定义,培养学生整体和系统地梳理知识的意识;通过对因特网所提供服务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因特网的域名和地址;因特网服务与应用。

  教学难点:

IP地址组成,常见域名。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景:

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计算机都是一体的,任何一个计算机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相互交换资料、传递信息、共享文件,把原本遥远的天涯海角变成咫尺天涯!

  2、引入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展示本节课题。

  学生活动

  理解、思考,明确学习目标。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目前生活应用最为广泛、覆盖面积最广的网络是什么网络?

学生活动

  思考,分析,回答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完成以下任务。

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巡视指导。

  2、布置学习任务一

  教师出示因特网结构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因特网。

  3、布置学习任务二

  教师引领学生到网络中收集因特网的发展和历史,并做交流汇报。

  4、布置学习任务三

  教师通过实例介绍,讲解因特网中的域名与IP地址。

  5、布置学习任务四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网络所提供的服务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活动

  1、分析理解因特网结构的示意图,在教师帮助下完成任务一。

  2、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二,并做好收集,最后各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3、结合教材,在教师的讲解中学习完成任务三。

  4、以各小组间竞赛的方式,完成任务四。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材、合作探究,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做好交流汇报。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做好各小组间竞赛的总结和点评。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自评、他评、汲取各组优点。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网络的概念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有点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课堂教学要避免空洞的概念解说,尽可能把新生事物介绍给学生。

基于这一点,教材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了计算机网络概念,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没有给出计算机网络更精确的定义。

教师可以通过网上邻居来简单讲解计算机网络。

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分布在同一教室的计算机局域网,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感性认识。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网卡、网线和设置共享的知识,进一步讲解计算机网络。

  篇二:

走进因特网教学设计

  1、了解因特网及其描述性定义

  2、掌握因特网中域名与IP地址的组成,了解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关系和常见域名

  3、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

  4、了解因特网为接入用户提供的服务

  1、了解因特网、域名和IP地址

  2、因特网为接入用户提供的服务与应用

  1、如何理解因特网的定义

  2、IP地址与域名之间的关系

  概念和英文缩写

  实施建议

  IP地址和域名

  协议

  1、相对来说本课的概念和英文缩写很多,教师可以重点讲解,但不要求学生一节课都背会,可以把教材当做字典,在需要时查看。

  2、课的导入可以教师因人而异,可以从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应用导入,也可以由学生在上网时常见的一些英文缩写导入。

课堂教学要避免空洞的概念解说,尽可能多一些感性的讲解和描述或比喻,或者使用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如果可能的话举一些实物或实例,效果会更好。

当然书中的一些纯描述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学。

  3、讲解完IP地址和域名,可以用ping命令演示,比如ping,说明二者的关系,顺便讲解了DNS。

  4、协议的部分重点就是其作用,了解下TCP/IP就够了。

当然可以使用网络连接中的Internet协议的设置选项来演示给学生,或者让学生自己查看自己机器的设置,巩固IP与DNS。

  网络和因特网

  因特网与互联网区别

  学生网络基础调查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和安排把重点直接就放在了因特网上,所以,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类型、网络设备、因特网接入方式等,没有在本课中体现,但教师可以根据备课时内容的多少和学校条件以及学生水平来自行设定所需要的内容。

可以介绍我国乃至所处市县的网络和发展情况,从而加强学生的自豪感。

  2、大写的“Internet”和小写的“internet”所指的对象是不同的。

当我们所说的是上文谈到的那个全球最大的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使用的互联网络时,我们就称它为“因特网”或称为“国际

  互联网”,虽然后一个名称并不规范。

在这里,“因特网”是作为专有名词出现的,因而开头字母必须大写。

但如果作为普通名词使用,即开头字母小写的“internet”,则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一个大型网络。

按全国科学技术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样的网络系统可以通称为“互联网”。

这就是说,因特网和其他类似的由计算机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型网络系统,都可算是“互联网”,因特网只是互联网中最大的一个。

《现代汉语词典》2

  002年增补本对“互联网”和“因特网”所下的定义分别是“指由若干电子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网络”和“目前全球最大的一个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是由美国的ARPA网发展演变而来的”。

  3、也可以借此开展学生网络基础调查,了解学生的层次和水平,方面我们今后整个单元的教学。

  篇三:

走进因特网教学设计

  本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版本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模块二第1课。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过课外上网的经历,但对因特网的概念并不是很了解,上网习惯和行为有待规范。

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体验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高效和便捷,养成文明上网的习惯,感受因特网在改善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生活方式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因特网的上网常见的方式;

  了解网址的结构和作用;

  学会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站;

  学会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改善学习和生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掌握从互联网浏览信息的方法;

  通过情境体验、同伴交流,学会甄别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意识;

  感受网络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提高自律意识和能力;

  增强对长辈、对社会的爱心与责任感。

  重点:

IE浏览器的使用;甄别信息。

  难点:

理解网址的作用;甄别信息。

  一、激情导入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感恩家人的呵护,唤起学生对家中老人的关注,进而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现代社会,“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关注远远大于对老人的关注,本环节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关爱长辈,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产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习需求。

  二、探究新知

  了解因特网

  启发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以学生熟知的概念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因特网的概念。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会思考,用生动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专业术语。

  认识浏览器

  学生自学教材课本,自主探究,尝试找到并打开自己电脑中的浏览器。

  学生演示交流打开浏览器的几种方法。

  教师小结:

认识IE浏览器,了解多种浏览器。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教材,通过大胆实践探究新知,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浏览网站

  以“东方老年网”网址为例,帮助学生认识网址并了解网址的作用。

  小组合作根据给定的网址访问网站。

  小组代表演示操作方法。

  教师小结,针对学生演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探究,并把航线喻为网址,引导学生掌握通过网址访问网站的操作方法,纠正个别学生不规范的习惯,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做人、做事都要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获取信息

  交流自己想带回去给长辈分享的是哪些信息。

  小组合作,每组选定一条线路探究如何浏览信息。

  小组代表交流选定的路线并简要介绍获取到的信息。

  教师小结如何在网页中快速甄别、获取信息,介绍网页导航栏、超链接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浏览网页的小技巧。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浏览网页,获取信息,有兴趣并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尝试通过几个小技巧提高浏览效率。

教师通过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将获取到的信息带给家中的长辈从而让老人生活得更健康。

  三、巩固提升

  教师谈话引导学生对家中的长辈回报爱心。

参考网站:

巧巧手──,美食天下──。

  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网站,浏览并学会一样本领。

  交流自己通过浏览网站信息学到的本领,教师一一点评。

  【设计意图】巩固本课所学,体验在因特网中获取信息的成功感,感受因特网在改善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生活方式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

并在交流和评价中,激发学生对家人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梳理总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学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对学生今后的上网行为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在师生交流中回顾、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升华对家中长辈的情感,明确因特网对人们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影响,规范上网行为。

  本节课以“关注空巢老人身心健康”为主题,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关爱长辈,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产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习需求。

整节课,尊重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教材,通过大胆实践探究新知,尝试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纠正学生以往浏览网站的不正确的经验。

学生自始至终思维活跃,兴趣浓厚,但进行到后半部分,学生发言交流的机会较少,老师的评价语不够积极有效,今后应注重课堂激励性评价语言的积累,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厚,更加立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