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01 单元序列写作1 激活我们的诗情.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720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 01 单元序列写作1 激活我们的诗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819 01 单元序列写作1 激活我们的诗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819 01 单元序列写作1 激活我们的诗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819 01 单元序列写作1 激活我们的诗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819 01 单元序列写作1 激活我们的诗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1819 01 单元序列写作1 激活我们的诗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1819 01 单元序列写作1 激活我们的诗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1819 01 单元序列写作1 激活我们的诗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1819 01 单元序列写作1 激活我们的诗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 01 单元序列写作1 激活我们的诗情.docx

《1819 01 单元序列写作1 激活我们的诗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 01 单元序列写作1 激活我们的诗情.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819 01 单元序列写作1 激活我们的诗情.docx

181901单元序列写作1激活我们的诗情

激活我们的诗情

诗情是文学创作的核心和原动力,那么诗情如何激活呢?

诗情来自生活。

生活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精心地翻阅;生活是一幅画,需要我们仔细地欣赏;生活是一条小溪,流淌着酸甜苦辣;生活是一段乐章,洋溢着喜怒哀乐。

生活,需要我们去诗意地感受;诗情,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寻找。

从生活中选材可以着眼于以下几个角度:

(1)从社会生活中摄取。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富有特殊意义,让人激动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

要以细腻的笔触描摹其中的人和事,颂扬真善美。

(2)从人生中摄取。

①从家庭生活中摄取。

家庭生活是一切生活的基础。

我们要学会用分析的眼光去留意观察那些来自家庭生活深处的人和事,在“情”字上下功夫。

②从校园生活中摄取。

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的,也是最有感情的。

校园生活充满成长的火花。

班级里,宿舍里,操场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等等都可成为你的聚焦点。

(3)从大自然中摄取。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也是作文的源泉。

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自然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品读悟法]

一、课内文本品读

相信未来(节选)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

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

相信未来。

【悟法】

学意象的选用

“蜘蛛网”“余烟”“深秋的露水”“枯藤”等这些灰色的意象暗示了“文革”那个阴云密布、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

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起我们对那段暗淡历史的体味,更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看出作者对生活的感触之敏锐,感受之深刻。

二、课外文本品读

导读:

作者通过故乡草表达了对故乡草的歌颂和赞美,对简单而朴素、绵长而清贫的故乡生活的眷念,对和故乡草一样质朴的父老乡亲的悲悯以及对正在消逝的村庄的慨叹。

故乡草(节选)

稻草香甜。

稻谷在草叶上扬花、抽穗,凝结一年的希望,从嫩绿到金黄,村人忧心忡忡地牵挂着。

当金黄来临,丰硕、香喷喷的气息就萦绕在村头村尾。

像村口溪流哗哗的碎语,止也止不住。

稻草在我心里是一种有温度的草,它恰到好处地温暖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冬天。

那时夏天收割完,每家每户都会在稻草堆里挑出一些长得好的草杆。

晒干后扎成草垫,待到冬天铺在席子下,就暖和了。

盛开的草,漫山遍野站着,站成村庄一季一季的依靠。

很多不知名的草,长在村庄之上,墙头、瓦顶、乱石堆,无处不在且长势良好。

长在屋顶上的草带着一身的侠气,春归时醉享天涯春风,夏日里骄阳烈焰缠身,挺到秋来又要饱尝风霜雨雪,冬临就化作檐角的一撮泥土。

这样的草,孤独地长在高处的瓦上,是藏在村庄深处的魂魄。

死了一拨,瓦就黑上一层,村庄就在它们一次次死去活来中渐渐老去。

一些废弃的墙头上,每年都有不同的草在长。

生在废墟上,便是野草了。

伫立风中,它们的命运并不会随村庄的命运起伏,它们可以在废墟上歌唱。

有了盛开的草,村子就像有了一件压箱底的衣料,太阳底下一抖,就会抖出许多难言的气息。

草的一生是一个四季轮回,村人的一生是七十年或七八十年。

村庄的一生又是多长?

我以为,所有的村庄都应该是长生不老的。

可是我看着它渐渐不在了,最初是人声在这里低落下去,接着是牲畜开始稀疏,最后是草爬满了老屋的许多角落。

在屋里盛开的草,丧失了平原上的芬芳,因为此时的它已是荒草。

村子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沉睡中死去,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得体最幸福的死法,不用劳烦子女们奔波,不用拖着疲弱之躯苦等油尽灯枯。

村庄又少了一个人,村上的草又多了一棵或一丛。

老人们总说自己的命和草一样贱,到头来只有草可以做最后的陪伴,在灵魂没入土地的时候。

一生的凄苦都化作了来年坟上青葱的草叶。

草是有来生的,无论死得多么难看,春风一点染,它就又是芳草了。

村庄和村庄上的人们没有来生,一旦离去,永不回头。

【悟法】

1.学词语的运用

文章第一段用生动的动词,把稻谷的生长变化表现得形象真切;用表示颜色的词写出了稻谷的生长变化,也写出了村人的牵挂;用叠音词,使文章富有韵律美,又能将形象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学意象的选取

文章选取了稻草,野草和废弃墙头的草,它们都是和故乡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事物,借它们的变化写出了故乡命运的变化。

写这些草,既写出了小村庄的破败,又写出了村民的渺小卑微,以及他们乐观面对命运的精神。

3.学主旨的升华

文章由故乡草想到村子和村子里的人,至此,对和故乡草一样质朴的父老乡亲的悲悯之情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使文章主旨得以升华。

[名师支招]

如何使文章让别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色,如嗅其味,如知其温?

这就要求我们感受生活要用心,也要多情。

你把感受的收获付诸文字,你写下的喜悦读者能陪你笑,你写下的忧愁读者能陪你忧,你写下的伤感、痛苦要能让读者为你无声地流泪。

具体写作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唯有炽烈、浓郁之情才能震撼读者的心灵,因此要用心感受、体悟生活,感悟出生活蕴藉的情感特质。

(2)对生活的感受基本上还属于感性认识的阶段,需要在此基础上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探寻生活的真谛,这就需要多思。

(3)每个人感受生活的角度、方式都不尽相同,同样的生活,会有不同的个人感受。

所以要使自己的文章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就必须用心思考并能写出新意,要敢于写自己的东西。

[典例剖析]

【文题呈现】

随着时间的脚步,许多事物都湮灭在岁月的风尘中。

但是总有一些或甜或苦或酸或涩、或高兴或悲伤的记忆存留在我们的脑海深处,永不褪色,成为永远。

请以“永远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800字。

【原文展示】

永远的水仙花①

当天空灰蒙蒙的时候,我努力地撑开记忆的伞,拼凑起一个个残缺不全的碎片,往事一幕幕浮现。

在心灵的深处,我看到您慈祥的笑脸——噢,我的外婆。

您是家里最疼我的那个人。

小时候,我常常坐在您的腿上听您讲故事。

您说:

“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都有一个守护天使。

”我眨巴着眼睛问道:

“那小灵的守护天使不就是外婆吗?

”您笑着摸了摸我的脸蛋,高兴地说:

“好,好,只要小灵不嫌外婆老得路都走不动了,外婆愿意一辈子守护着我的小乖乖。

”您的笑容里有异样的温暖。

您背后的水仙花静静地开着,洁白无瑕。

像天使的羽翼。

说您是我的守护天使,一点也不假。

当爸爸妈妈因工作而无暇照顾我时,有您;当我意外摔伤无助地哭泣时,有您;当我紧锁着眉头忍受病痛的折磨时,有您;您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以温暖的笑容和宽厚的手掌抹平我所有的伤痛。

您的怀抱里有着水仙花的香气,清新、淡雅,让人有种想依赖的感觉。

还记得门前山坡上那一百多级的台阶吗?

我亲切地称它为“爱的天梯”。

年幼的我一次一次像小鹰冲上去的时候,您总是关切地拉着我的手,弯着腰陪我一级一级地往上爬。

我玩得不亦乐乎,您却因为腰弯得太久而引发了腰椎病。

但您依然笑着,不夹半点埋怨。

当我玩累的时候,趴在路边的花坛上,伸手折了一朵水仙花,并调皮地把它插到您的头发上。

银白的头发上映着洁白的花儿,显出异样的温暖与圣洁。

您笑得合不拢嘴,说道:

“小灵,把外婆打扮成鬼了,外婆不和小灵玩了。

”我好奇地问道:

“外婆,什么是鬼啊?

”您愣了一下,笑着答道:

“是人死后的灵魂。

”接着,您的眼神里显露出前所未有的空洞,那里面有我那时所不能懂的深意。

冬天来了,家里的那盆养了几年的水仙花一天比一天枯萎,与此同时,您也一天比一天衰老。

每天喝着花花绿绿的药,每天打着各种各样的吊瓶。

您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每天只是昏睡。

几个月后的一天,随着妈妈的一声痛哭,您去了天国。

一瞬间,床前的水仙花枝叶散尽,有种绝望的香气在屋内静静漫延。

我站在心灵的窗口,捕捉你日渐走远的身影。

忽然间想起您的笑容,恍惚中似乎看见水仙花开满地。

在心灵的花园,外婆,您就是那枝温暖而圣洁的水仙花,永远绽放。

①本文借物抒情中的“物”——水仙花。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从来没有人会把水仙花戴在头上,水仙花也不会长在花坛里,水仙花多是盆装水养。

所以在意象选取上,作者想显得高雅一些,但

是弄巧成拙。

②外婆对作者的爱缺乏必要的细节刻画,使外婆形象概念化,有些模糊。

③“我”对外婆的爱都仅仅是依附于华丽的词句来表达,缺少能打动读者的真情。

【升格指导】

1.细节要传神

在场面描写上可多下功夫,在行文中注意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围绕着题目进行叙述,语言生动形象,才能使情节更动人。

将外婆的爱浓缩在这些细节中,这样,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就有具体的展台,使文章不再显得空洞。

2.结构要清晰

重新梳理文章的结构,将“我”与外婆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的记忆分不同时期写出来,这样作文显得有条理一些,而外婆给“我”的爱也就随着“我”的成长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中。

3.主旨要升华

原文没有明确所选取意象——水仙花和所怀念人物——外婆之间的相同点,使借物抒情显得生硬,需要借助抒情使主旨深化。

【升格佳作】

永远的栀子花

又到栀子开放时,我又嗅到了栀子花淡淡的纯香。

记忆的深处,关于外婆的点点滴滴就随着这栀子花的香气在心灵中静静缭绕。

我是伴着栀子花一路成长的。

浓郁的香气背后常常有着外婆慈祥的笑脸。

外婆说她这一辈子最喜欢的有三样:

一个是我妈,一个是我,第三个则是栀子花。

我曾歪着脑袋问外婆为什么那么喜欢栀子花。

外婆只是说了一句:

“栀子花不向人求些什么,却香得令人陶醉。

”外婆脸上呈现出慈祥和静谧,像一个圣徒对着她的信物做着虔诚的祈祷。

幼年的我是十分好动的,校园里那一百多级长长的石阶便成了我的天堂。

外婆怕我摔倒,弯着腰牵着我的手看着我慢慢向上走。

还不断地叮咛着:

“乖乖呀,慢点,别摔倒了啊!

”惹得旁边的几个哥哥姐姐偷偷地笑。

我却挣脱外婆的手,像一个勇敢的小战士一次次地冲向高岗,玩得不亦乐乎。

外婆便蹒跚着小脚一次次地跟随着我上上下下,累得气喘吁吁。

每当我偶一重心不稳,眼看就要摔到台阶上时,最后总是奇迹般地跌进了外婆的怀里。

外婆的怀里软软的,暖暖的。

这时清新的栀子花香便透过外婆的衣袖飘出,沁人心脾。

我便乘势赖在外婆的怀里,在栀子花香气的缭绕中歇息,在外婆的轻轻拍打中睡去。

童年的我留起长长的头发。

外婆总会用梳子精心梳成了各式各样的小辫,再插上一两朵洁白的栀子花,蹦蹦跳跳地上学,不知吸引了多少同学惊羡的目光。

一次,我调皮地拔下头上的栀子花,要给外婆插上。

外婆乐得连连摆手:

“哎呀,小灵要把外婆打扮成鬼怪呀!

”我好奇地问道:

“外婆,什么是鬼怪啊?

”这时,我便看见,外婆脸上的笑容瞬间凝结,然后淡淡地说:

“鬼怪啊,就是人死后的灵魂。

”说这话时,外婆的眼神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空洞。

那股令人陶醉的栀子花香也似乎变得若有若无。

不知为什么,我那小小的心里突然充满了恐惧。

几个月后,外婆病倒了。

打着瓶瓶罐罐的针液,吃着花花绿绿的药丸。

外婆床头的栀子花也有些枯萎,却比任何时候都要香气逼人。

外婆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每天只是昏睡。

终于一个清晨,在妈妈的哭声中,外婆去了天堂。

原来她早在半年前就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但她选择了沉默,选择了把生命的最后的香气留给了尚不懂事的外孙女。

而今,又到栀子花开时,在这栀子花开的香气里,外婆点点滴滴的爱再次充盈心间。

于是,忽然就懂得了外婆对栀子花的诠释。

外婆,您不就是一株盛开的栀子花吗?

从不索取,却奉献出您所有的爱。

哦,外婆,您看,栀子花又开了,她会随着您的暖暖的笑容一直陪着我成长。

【升格总结】 综观两篇作文,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都在追求一种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

但升格后的作文明显高于原作。

因为原作中小作者将栀子花写成了水仙花,显得不真实;缺少细节,导致作文显得空洞;事件混杂,导致文章缺乏条理。

升格作文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加以修改、补充、完善。

随着幼年到童年的记忆的展开,使外婆的“爱”一点一点展现在字里行间。

一滴一滴地渗入读者的心里。

[即时练笔]

一、片段写作

你的成长过程也许是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是烦恼多多,忧愁不断。

然而不管你的经历如何,你都会一天天长大,走过童年、少年,进入青年时期。

请你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写一件让你感受较深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我欣然地将爷爷安置在一个安静的角落,然后去点餐。

当我挤进人群蓦然回头时,发现爷爷孤独安静地坐在那里,花白稀疏的头发和老气的套衫同周围生气勃勃的年轻人以及这明朗快节奏的餐厅有些格格不入。

我心头一紧。

我挑了个最大的汉堡包,剥开包装纸递给爷爷时,我看见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一幕。

爷爷低着头双手捧着如宝贝般的汉堡,用好奇的眼光打量个遍,再试探性地咬了一小口,细细咀嚼,仿佛是在品尝人间最美味的佳肴一般。

皱成一团的皱纹渐渐舒展开来,混沌的眼中放出了平常难得一见的光彩。

爷爷抹了抹嘴,竟然用如同小孩子一般的微笑朝我说道:

“孙女儿,好吃呀!

”然后又低下头去小口吃着。

此刻,爷爷的笑如同天使般恬淡。

隐约中,我看见了爷爷眼中有点点晶莹的东西,我有一种抑制不住想哭的冲动。

爷爷,这或许是你今生尝到的第一个汉堡包,但绝不是最后一个!

二、整篇训练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写作提示】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只有两句话,乍一看好像是人们在面对青春这个话题时,所表达的相互对立的两个观点:

一个认为“不朽”,一个认为“会老去”;一个理想,一个现实;一个说的是精神(虚),一个说的是肉体(实);甚至还可以说,一个积极,一个消极。

但这只是一个表象,仔细再读,我们便能发现,其实,“有人说”和“也有人说”并不是从同一个角度说的:

一是从青春的价值意义的角度说的,一是从人的岁月年龄的角度说的。

这样来看,这两句话所表达的观点其实并不相互对立,只不过一个从正面说“青春不朽”,一个从反面讲青春易逝,两者的交集是“要珍惜青春”。

【参考例文】

对青春的悲剧意识

青葱年华,春意盎然,曼妙的岁月里,我们快乐地成长,无忧无虑。

但“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青春不朽的神话终将淡然逝去。

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无疑是天真的。

时光的马车何时为人停下过脚步?

如巴赫金所说:

“这是一个众生喧哗的时代,形形色色的言论,亦正亦邪的倡导。

”多元之下,许多人迷失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微时代的到来无疑又加剧了这一现象。

微信、微博纷呈的社交网络平台,让青年人沉醉其中。

高喊着青春不朽的传奇,大声放歌不想长大。

归根结底,这是对青春缺乏悲剧意识。

卡夫卡曾对普罗米修斯有过如下言论:

“人们渐渐厌倦,鹰也厌倦了,老普的伤口又长好了。

”青年人不愿咀嚼悲剧与苦难,而选择轻松化娱乐化的解读,选择甜心萌学与享乐主义,沉溺于网络的幻影当中。

因为那里无须付出行动,只要借着仰望星空的想象力。

有时,站在长江边,望着两岸的风景,竟开始深深地思考,如何才能让青春无憾?

答案无疑是对青春有着独立的悲剧意识。

对青春的悲剧意识不是指对青春的悲观、消极,而是指以一种体会悲剧的意识,抓紧青春的每一分钟充实自己。

为建设伟大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而不是一味地高举青春不朽的大旗,虚度光阴的玩乐。

毕淑敏曾说:

“世界很宽,时间很瘦,时间从我们的指尖细碎流走。

”诚然,时光的流逝对这个世界是那么无情加无奈,她就这样让樱桃红了,让芭蕉绿了。

然而仍旧有一些人能够掌握对青春的悲剧意识。

无论是不惑之年成功的马云,还是而立之年一手打拼出事业的陈欧,他们也曾青春,但未曾不朽,他们具有对青春的悲剧意识,用青葱岁月,学得最令人惊羡的学识,取得最让人咋舌的成就。

青春无关风月,无关不朽,它如此美好,又如此脆弱。

它跟万物一样会消逝,会腐朽。

【点评】 一篇好的文章,最重要的在于思想。

这就是一篇极具思想的顶尖考场作文。

面对材料,多数考生会从青春朽,青春不朽或青春的朽和不朽三个角度思考,而本文作者却从这些角度中深入地挖掘,得出一个深刻的立意:

青春的悲剧意识。

除立意外,本文在构思上独具匠心,作者并没有像大多数考生一样迅速破题或解题,而是借名人的论断娓娓道出自己对青春的思考,这既是体现思想的出色线路,又是构思的高妙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