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历史高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769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7年历史高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97年历史高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97年历史高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97年历史高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97年历史高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97年历史高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97年历史高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97年历史高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97年历史高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97年历史高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7年历史高考试题.docx

《97年历史高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7年历史高考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7年历史高考试题.docx

97年历史高考试题

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第小题1.5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的氏族社会始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2.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

  a.战国b.秦朝c.西汉d.隋朝

3、史书记载:

“水激轮转,人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

4.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图中的

  a.

(1)b.

(2)c.(3)d.(4)

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

6.甲午战争后,列强竟相对清政府袋款,是为了

  

(1)摄取高额回扣利息

(2)长期把持中国海关(3)进一步控制中国命脉(4)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

(1)

(2)b.

(1)

(2)(3)c.

(1)

(2)(4)d.

(1)

(2)(3)(4)

7.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的出路

8.“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

  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b.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

  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9.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10.下列关于二次革、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

  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

11、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1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

  a.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b.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

  c.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d.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

13.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

  a.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b.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破抗战

1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1)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2)消灭封建剥削制度(3)维护农民基本利益(4)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

(1)

(2)b.

(1)

(2)(3)c.

(1)(3)(4)d.

(1)

(2)(3)(4)

15.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中,不包括

  a.没收官僚资本b.完成土地改革

  c.合理调整工商业d.节减国家机构经费

16.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

  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

  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17.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

18.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19.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这一性质的是

  a.采取武装关键方式打败了王军

  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

  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d.1649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20.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

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

  b.北部几个殖民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各殖民地间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

  d.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21.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最重要的成果是

  a.推翻了国王路易十六b.取得了瓦尔密战役的胜利

  c.召开了普选的国民公会d.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22.“我们让箸和法国的这场战争僵持下去,然后我们出动全部的兵力挥师南下”。

说这句话的是

  a.亚历山大二世b.加富尔c.俾斯麦d.尼古拉一世

23.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最突出的表现是

  a.掌握政权的人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

  b.不少垄断资本家由旧式特权商人脱胎而来

  c.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d.天皇是国家元首兼军队最高统帅,拥有专制权力

24.下列历史事件,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

  a.1905年俄国革命b.朝鲜义兵运动

  c.印度国民大会党建立d.20世纪初土耳其革命

25.在1919年匈牙利革命中,匈牙利社会民主党

  a.支持建立苏维埃政权,但拒绝与共产党合作

  b.始终同资产阶级站在一起,反对革命

  c.从主张和支持无产阶级专政转向叛卖革命

  d.起初反对革命,后来参加革命,最终叛变革命

26.根据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英国

  a.承认爱尔兰南部26郡享有自治权

  b.放松了对自治领的政治控制

  c.削弱了与自治领的经济联系

  d.允许各自治领脱离英帝国

2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下述四次战役的时间顺序是

  

(1)莫斯科战役

(2)诺曼底登陆(3)不列颠之战(4)阿拉曼之战

  a.(3)(4)

(1)

(2)b.

(1)(4)(3)

(2)

  c.(3)

(1)(4)

(2)d.

(1)(3)

(2)(4)

28.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29.下列文化现象中,与城市经济繁荣直接相关的有

  a.南北朝佛教的盛行b.唐代传奇小说的问世

  c.两宋风俗画的出现d.明代中期书院的兴盛

30.宋代书院的特色有

  a.由地方州县政府主办b.聚人讲学、相互研讨

  c.重视封建伦理道德教育d.提倡在学术上有创见

31.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a.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b.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在很大冲击

  c.自然经济瓦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

  d.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船坞和工厂

32.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了“新政”,结果

  a.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b.引起了立宪派的分化

  c.清政府仍处在困境之中d.增加了人民的捐税负担

33.中国同盟会得以成立的条件有

  a.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b.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

  c.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发展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34.“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表明

  a.蒋介石逐步独揽大权b.蒋介石发动政变的时机成熟

  c.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d.中共中央的妥协退让政策是错误的

35.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a.冲破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b.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

  c.使中间党派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得以通过

  d.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

36.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提出了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d.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37.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组。

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了父母的家”。

同时,“曾有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b.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c.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d.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38.20世纪50年代以来,亚非拉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其原因包括

  a.亚非拉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

  b.发达国家控制下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西方国家经济高速发展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增长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8分)

注意事项:

  1.第ii卷共5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空,每空1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9.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缓和了魏晋以来地主阶级内部和间的矛盾,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40.1894年11月,侵华日军攻占了辽东半岛,在对全城和平居民实行了极端正野蛮地大屠杀。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血腥屠杀我国同胞人。

  41.右图是抗日战争大反攻前的华北敌日根据示意图,图中标出的。

(图略)

  a.是根据地b是根据地

  42.19世纪未,俄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与的矛盾。

  43.在非洲国家中,除了曾被意大利短期占领外,始终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独立;的独立,标志着西方殖民者统治非洲历史的结果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要求: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44.(97年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主(南唐烈祖李)即位,江淮比年丰稔,兵食有余,群臣争言:

“陛下中兴,今北方多难,宜出兵恢复旧疆。

”唐主曰:

“吾少长军旅,见兵之为民害深矣,不忍复言。

使彼民则吾民亦安矣,又何求焉!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烈祖元三年春,诏曰)乃者(以往)士戈相寻,地(荒芜)而不艺(种植),桑陨而弗蚕,衣食日耗,朕甚闵(悯)之。

民有向风来归者,授之土田,仍给复三处(免徭役三年)。

……(其年夏,又下令)民三年艺桑及三千本(棵)者,赐帛五十匹,每丁垦田及八十亩者,赐钱二万,皆五勿收租税。

                                    ──摘自《十国春秋》

   材料三:

(元五年)分遣使者按行(巡视)民田,以肥瘠定其税,民间称其平允。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四:

(李统治未年,南唐)内外寝兵,耕织岁滋,文物彬焕,渐有中朝之风采。

                                   ──摘自《钓矶立谈》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李的治国方针、措施和后果。

  要求:

表述应当成文。

限150字左右,超过180字要扣分。

 44.评述内容应包括:

  背景:

五代十国割据战争频仍,社会经济破坏,人民衣食无着。

  方针:

息兵安民,劝课农桑。

  措施:

招抚流民;奖励开荒种桑;合理核定田租。

  后果:

维护了南唐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评分说明:

  1.按以下三个档次给分

  第一档次:

11—12分。

对材料的理解正确、完整,评述恰如其分,条理清楚。

  第二档次:

6—10分。

对材料的理解有欠缺,评述不够确切,表述尚清楚。

  第三档次:

0—5分。

对材料的理解有错误,评述不当,语句欠通顺。

  2.超过180字的酌情扣1—2分。

   

  45、(97年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个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光绪《大清会曲事例》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李人龙奏称,李人龙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

  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

(2分)他的根据是什么?

(4分)

45.答案要点:

  1.重本抑末。

(2分)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

(2分)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提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2分)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4分)

2.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设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

(2分)

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4分)

  评分说明:

  答题与答案要点观点不一致,但言之成理,叙述清楚,可酌情给分。

  46.(97年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西进运动是)向北美大陆西部移民拓殖、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运动,也是美国资本主义向宽广方面发展的过程。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外国历史》

  材料二:

一批批的东部移民像洪水似的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的开发。

……西进运动推动美国农业较早地实现了机械化。

随着西部工业的兴起,西进移民的开拓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把工业革命的浪潮进一步引向西部边远的地区,直到太平洋沿岸……60年代前,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约占全国的80%,到1890年降为58%……中西部各州发展成为新的工业中心。

受西进运动的影响,美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特别迅速……从30年代起,在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全国掀起修筑铁路的热潮,在几十年内便建成了横贯大陆的5条铁路干线。

正是在西进运动地影响和推动下,美国先于法国、德国迅速完成了工业革命,一路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回答:

  

(1)从以上材料中,可归纳出美国西进运动的哪些主要论点?

(4分) 46.答案要点:

  

(1)主要论点有:

1、是资本主义向宽广方面的发展;2、是对印第安人的掠夺;3、是东部普通群众的大迁移运动;4、推动了西部的开发和美国经济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发展。

(4分)

  

(2)西部得到的开发,农业实现了机械化;西部形成了新的工业区;筑成了5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干线。

(3)结果是使美国早于法、德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

(2分)

  (3)西进运动既是对印第安人的屠杀、驱逐和掠夺,又是加速美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的推动力。

在这两重作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后者。

(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进运动使美国经济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了什么重要结果。

(5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进运动的认识。

(3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47、(97年高考题)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衷过程。

(9分)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7分)

  47.参考答案:

  兴衰过程: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

(1分)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2分)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2分)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2分)

  20世纪30—40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2分)

  历史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分)

  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

(2分)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3分)

  评分说明:

  1.着重考查对有关知识的掌握和概括分析能力,考生答案的雠和参考答案要点相符即可,如“自然经济”可写作“封建经济”,“困境”可写作“破产”,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可写作”“主要集中在轻纺业,大多分布于沿海地区”等。

  2.“社会背景”和“兴衰过程”也可分别概述。

  3.过程颠倒,酌情扣1—2分。

  4.超出参考答案要点而不离题、言之成理,可酌加1—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6分。

  48.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

(8分)试分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

(4分)这一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

(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2分)

1.c2.b3.c4.b5.a6.d7.a8.d9.c10.a11.d12.b13.c14.c15.a16.c17.b18.a19.b20.d21.d22.c23.a24.b25.d26.b27.c28.b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9.bc30.bcd31.bd32.cd33.acd34.acd35.ad36.bd37.bcd38.abc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

39.土族庶族40.旅顺30多万41.晋绥冀鲁豫42.农奴制残余势力资本主义发展

43.埃塞俄比亚(阿比西尼亚)纳米比亚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考生答案,不必拘泥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含意确切、表达清楚,即可给分)

  44.评述内容应包括:

  背景:

五代十国割据战争频仍,社会经济破坏,人民衣食无着。

  方针:

息兵安民,劝课农桑。

  措施:

招抚流民;奖励开荒种桑;合理核定田租。

  后果:

维护了南唐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评分说明:

  1.按以下三个档次给分

  第一档次:

11—12分。

对材料的理解正确、完整,评述恰如其分,条理清楚。

  第二档次:

6—10分。

对材料的理解有欠缺,评述不够确切,表述尚清楚。

  第三档次:

0—5分。

对材料的理解有错误,评述不当,语句欠通顺。

  2.超过180字的酌情扣1—2分。

  45.答案要点:

  1.重本抑末。

(2分)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

(2分)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2分)

  2.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设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

(2分)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4分)

  评分说明:

  答题与答案要点观点不一致,但言之成理,叙述清楚,可酌情给分。

  46.答案要点:

  

(1)主要论点有:

1、是资本主义向宽广方面的发展;2、是对印第安人的掠夺;3、是东部普通群众的大迁移运动;4、推动了西部的开发和美国经济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发展。

(4分)

  

(2)西部得到的开发,农业实现了机械化;西部形成了新的工业区;筑成了5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干线。

(3)结果是使美国早于法、德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

(2分)

  (3)西进运动既是对印第安人的屠杀、驱逐和掠夺,又是加速美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的推动力。

在这两重作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后者。

(3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47.参考答案:

  兴衰过程: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

(1分)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2分)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