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242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docx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共两篇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

【活动必备知识】

一、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低级的语言形式,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例如:

“禾”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hé”,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tǎnkè”,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等等。

它们都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如“江、河、土、越、而”;也有双音节的,如“沙发、坦克、玻璃、芙蓉”;还有三音节或三音节以上的,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

双音节语素有一部分是从外语中借来的,三个或三个音节以上的语素大都是从外语中借来的。

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

例如:

“蜡烛”中的“蜡”和“烛”可以分别被别的已知语素替代,由此可以判断“蜡”和“烛”各是一个语素。

二、词和词汇

1.词的概念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作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

语素是构词的单位。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记录它们的书写符号则是字。

例如:

他总是捣乱吗?

“他”“乱”都能单说,可单独作句子成分,“总”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吗”能单独起语法作用,均是能单用的语素,都是词。

2.词的构成

3.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里所有(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是词汇的构成成分,词与词汇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一种语言里可以有无数的词,但词汇只有一个,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等。

词汇还可以指一定范围内词的总称,如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汇、上海话词汇、《红楼梦》词汇等。

固定短语是短语形式的词,当作词看待,所以词汇也可以叫语汇。

(1)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①双音节词占多数。

②构词法多种多样,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词。

③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2)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词汇

[①词的分类依据不同的来源。

②隐语:

不把要说的意思明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话来表示,古代称作隐语,类似后世的谜语。

另指黑话,暗语。

]

三、词义

1.词义的性质

词是音和义的结合体,每个词都表示一定的意义,即词义。

词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词的语法意义和词的色彩意义(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词义的性质:

①词义的客观性。

词义是客观事物、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

②词义的概括性。

③词义的社会性。

词义为社会所承认和共同使用。

2.词义的分类

词义的分类

3.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1)词的本义是指文献记载的这个词最初的意义。

如“兵”的本义指“武器”。

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了;有些词本义虽还存在,但已不能独立使用。

(2)词的基本义就是词在现代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

一般在现代汉语的词典中列出的第一个义项就是该词的基本义。

基本义和本义可能一致,如“割”的本义和基本义都是“用刀截断”;也可能不一致,如“兵”的本义是“兵器”,基本义是“战士,军队”。

(3)引申义是由词的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例如:

①他打了人。

②打掩护。

③打理公词。

①句为基本义,②③句为引申义。

(4)比喻义是通过本词打比喻产生的固定词义。

例如:

“尾巴”一词的本义指动物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但在下面这两个句子中却产生了比喻义。

①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做完,不能留下尾巴。

②他甩掉了尾巴。

在①句中“尾巴”指残留部分,在②句中“尾巴”指跟踪或尾随别人的人。

四、熟语

熟语是定型了的词组或句子,相当于一个语言单位。

熟语源远流长,言简意赅,富有表现力。

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1.成语

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1)成语大致有六个来源

①来源于神话传说。

例如: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②来源于寓言故事。

例如:

刻舟求剑、狐假虎威。

③来源于历史故事。

例如:

负荆请罪、破釜沉舟。

④来源于文人作品。

例如:

老骥伏枥、青出于蓝。

⑤来源于外来文化。

例如:

功德无量、火中取栗。

⑥来源于群众口语。

例如:

咬文嚼字、不三不四、心直口快。

(2)成语有以下特点

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3)成语的语法结构

①并列关系 例如:

披坚执锐 防微杜渐 安身立命

②承接关系 例如:

见异思迁 先斩后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③目的关系 例如:

削足适履 守株待兔 杀一儆百

④因果关系 例如:

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⑤主谓关系 例如:

毛遂自荐 杞人忧天 夜郎自大 叶公好龙

⑥动宾关系 例如:

不见经传 如丧考妣

⑦动补(含形补)关系 例如:

轻如鸿毛 退避三舍 荒谬绝伦

⑧动宾补关系 例如:

问道于盲 拒人千里

⑨连动关系 例如:

画蛇添足 抱薪救火 亡羊补牢

⑩兼语关系 例如:

请君入瓮 令人生畏 引狼入室

⑪偏正关系 例如:

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一丘之貉

2.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头上常用的习惯用语。

例如:

“钻空子”“吹牛皮”“扣帽子”等。

惯用语同成语有相同之处,也具有简明、生动、形象的特点。

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

(1)惯用语通俗易懂,具有口语色彩;成语显得文雅,含义深,具有书面语的特点。

(2)惯用语大多是三个音节的固定结构;成语大多是四个音节,结构类型较复杂。

(3)惯用语大都能拆开,在动宾之间能插进其他成分;而成语一般不能随意拆开插进别的成分。

例如:

打棍子——打了你一棍子。

敲竹杠——敲了他的竹杠。

3.谚语

谚语是在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例如: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谚语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结构整齐,音节匀称,音调和谐。

谚语与成语的区别:

(1)从结构上看,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都是四个字的短语。

(2)从来源上看,谚语一般来自人民群众的口语,成语多来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等书面语言。

(3)从特点上看,谚语通俗易懂,成语文雅深刻。

4.格言

格言是简练而含义深刻并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例如: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谚语与格言的区别:

(1)来源不同。

谚语来自人民群众;格言是名人语录,大都见于文献记载。

(2)意义色彩不同。

谚语通俗易懂,口语色彩鲜明;格言书面语色彩浓厚,有些必须加以解释才能使人理解其意义。

(3)格言比谚语的哲理性更强,教育意义更深刻,大都意味深长,使人警醒。

5.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由“前语”和“后语”组成,并且只要说出“前语”就能让人猜到“后语”意思的口头用语。

根据前后两部分的构成情况,歇后语可分为两类:

(1)喻义的

“前语”是一个比喻,“后语”是对“前语”的解释。

例如:

水中捞月——一场空。

万年松树,十年芭蕉——粗枝大叶。

(2)谐音的

“后语”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双关的意思。

例如: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

歇后语不能滥用,要注意场合。

【课后同步练习】

一、辨析近义词

1.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般来说,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它    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着人们的行为习俗,    着人们的情感抒发,    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A.支配 制约 控制 规定 左右 悬置

B.制约 支配 控制 左右 规定 悬置

C.制约 左右 控制 支配 悬置 规定

D.支配 制约 左右 控制 悬置 规定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辨析的能力。

支配:

对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的作用。

制约:

限制约束,受环境制约。

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

左右:

支配,控制。

控制:

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规定:

对某一事物作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

悬置:

在宇宙空间里把一个概念或者事物不与任何其他事物概念思想等相联系,让它真正地独立存在,然后再来分析研究。

“悬置”与其他词意义差别较大,可以其为突破口。

由“悬置”的意义来看,最值得独立出来分析研究的,显然是“人们的终极关怀”,故排除C、D两项。

“支配”与“制约”,前者控制的意味较重,而“思维”是相对自由的,顶多被“制约”,很难被“支配”,排除A。

故选B。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    《反分裂国家法》。

(2)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    人心。

(3)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    了4年。

A.制定 振奋 推迟B.制定 震撼 推迟

C.制订 振奋 延迟D.制订 震撼 延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辨析的能力。

“制定”和“制订”:

两个词语的搭配对象不尽相同。

“制定”,一般指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有“创制拟定”的意思,一般指定出具体的方案。

(1)句中的《反分裂国家法》显然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范,应用“制定”。

“振奋”,使精神振作奋发;“震撼”,震动,摇撼。

(2)句中,“聋哑演员”的表演主要带给观众的应是心灵的“震动”,所以用“震撼”较好。

“推迟”和“延迟”:

两个词都有时间推延、延续的意思,但“延迟”更强调某事件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进行。

第(3)句中,“13亿人口日”因为“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而“推后”了4年到来。

所以应用“推迟”。

故选B。

二、辨析成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当然,作为一位普通女性,对于丈夫莫扎特的伟大,她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只是后来从社会上许多人的态度中,她才    。

(2)和朋友闲聊到极具攻击性和破坏性的西洋剑时,李小龙    :

“原来,中国剑术最有效、最具破坏性的技巧可能就是‘截击’!

(3)如果你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抑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    ,怡然自得,物我两忘。

A.茅塞顿开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B.恍然大悟 茅塞顿开 豁然开朗

C.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茅塞顿开

D.豁然开朗 恍然大悟 茅塞顿开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

茅塞顿开:

原意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开通了。

恍然大悟:

也作“豁然大悟”,可以形容人对某事一下子明白过来、突然醒悟。

豁然开朗:

原意是指形容从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敞;后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1)她明白的是丈夫是一个伟大的人这件事,而非什么道理,故选“恍然大悟”。

(2)是说李小龙受到武术上的启发,故选“茅塞顿开”。

(3)“由怡然自得”可知,应选“豁然开朗”。

4.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典雅用语,而俗语多是来自口语的俚俗用语,尽管雅俗有别,但有时候却能表达极为相近的意思。

请根据所给的成语或俗语写出近义的俗语或成语。

(1)成语:

痴心妄想 近义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

瞻言顾后近义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俗语: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近义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俗语: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近义成语: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2)前怕狼后怕虎 (3)因小失大 (4)各持己见

解析 本题考查对熟语的理解的能力。

(1)痴心妄想:

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

(2)瞻前顾后:

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前怕狼后怕虎:

形容顾虑重重,畏缩不前。

(3)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指抓住了小的,却把大的给丢了;重视了次要的,却把主要的给忽视了;比喻做事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因小失大:

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

(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又喻很难观点一致。

各持己见:

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三、辨析一词多义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朝

(2)兵

答案 

(1)早晨/朝廷/朝代/朝政/对、向 

(2)兵器、武器/兵士/战略战术/战争

四、辨析古今异义

6.解释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泛指大河。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比喻坏人的党羽。

(3)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美貌的女子。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人格低下,举止不端,品性恶劣。

答案 

(1)长江黄河 

(2)爪子牙齿 (3)比喻自己思慕的人,常指圣主贤臣或者自己的理想 (4)身份低微,见识浅陋

五、准确生动地选用词语

7.请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

终于(    )了可恶的虫子,看看周围,同伴们有的已经(    )出了小小的嫩芽,努力地从贫瘠的土壤中(    )养分呢。

于是,它努力地(    )着土壤里的养分,尖锐的石子(    )了它柔嫩的根,但它仍旧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因为它一定要实现它的梦想。

答案 挣脱 拱 汲取 吮吸 划破

8.请替换加点的词,增强语句的生动性。

(1)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风肆意地刮着,好像一把把刀子割在人们脸上。

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好像一只只小精灵来到(    )人间。

(2)初中那些零零散散的画面,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飘飘然的,飞向那一片属于(    )它们的蔚蓝色的天空。

(3)早晨新鲜的空气趁着模糊的夜色涌进(    )了屋里。

(4)当炎热的盛夏伴着知了的啼叫而逐渐逝去时,八月的尾巴“啪”的一下,将我推(    )到高三的门前。

答案 

(1)降临 

(2)迎接 (3)溜进 (4)甩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词语的语法知识。

2.总结词语的种类,分门别类积累不同的词语。

3.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根据语境正确词语的含义。

4.在正确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把握辨析词语的方法,能够在考场上准确作答。

【学习重难点】

1.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

2.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

3.观察词语的活用、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学习方法指导】

1.积累、梳理要有系统、有计划,要有步骤地、持续地进行。

要有布置,有鼓励和督促,并持之以恒。

2.积累、整合与探究,都要边积累,边记录。

要注意写语言札记,随时记录点滴材料。

3.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针对学习内容,可通过专门文章的阅读,对语言现象进行深入思考。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构建任务

活动

任务指向

丰富词语积累

1.梳理语素类型

2.收集整理一些词语,探究语义之间的关系,体会词语的丰富内涵

3.写一篇以“成语中的________文化”为题的语言札记

4.梳理常见的熟语(成语)误用类型

5.搜集一些新词语,与同学交流

6.全班组织一次讨论:

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新词语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梳理古今词义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四种情况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1.词语的使用必须要看语境

2.词语的使用必须要看词语的感情色彩

3.词语的使用必须符合语体的要求

二、合作探究·活动实施

(一)丰富词语积累

1.在以往的语文学习中,你已经接触到了不少语素,查阅材料,做成幻灯片,举例说明语素包括哪些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搜集整理一些词语,探究除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之外,语义之间的关系还有哪些,体会词语的丰富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分别从中华民族精神、天文地理、政治法律、文化艺术、衣食住行、动物植物等方面任选一个专题,积累相关的成语,理解含义,并以《成语中的    文化》为题,写一篇语言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见的熟语误用有哪些类型?

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以“云计算”“一带一路”“微信”“吃瓜群众”新词语为例,查找相关资料,搜集一些新词语并加以整理,与同学交流,看看它们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网络上出现了不少流行语,有人认为,其中的一些词语表达形象、鲜活,有可能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也有人认为,这些是生造词,表意不清,格调不高,不利于汉语的纯洁和健康。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全班组织一次讨论:

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新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古今词义的演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请运用PPT的形式举例说明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四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1.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词语的使用必须要看语境,仔细阅读下面一段话,看看画线部分运用什么词语更贴切。

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又围绕着志愿填报忙碌起来。

面对那么多学校和专业该如何选择,让一些考生和家长犯难,这也让帮助考生填报志愿的辅导市场______①______——“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填报服务______②______,要价数千到数万。

天价志愿咨询的最大卖点就是大数据。

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均被相关部门否认。

事实上,全国还没有哪家单位或企业建立起真正的高考志愿“大数据库”。

所谓数据,真实的情况是,高校网站、媒体每年都会公布一些录取信息,还有一些其他公开渠道的数据。

商业机构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进行整合,冒充来自特殊渠道的大数据。

众所周知,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划定,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某一区域内的高校招生计划、当地考生的志愿填报情况、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等都有可能让分数线出现波动。

拿往年的“大数据”来套用今年的分数线,无异于______③______。

至于商家倾情推销的“专家”,也未必靠谱,他们的眼里恐怕更多的是利益。

______④______的事情是整顿市场乱象。

从媒体调查的情况来看,关于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市场,不是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而是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有关部门应及时出手,不能任由高考志愿填报市场野蛮生长。

此外,也应尽力拓展渠道,为考生提供正规、科学的填报志愿辅导服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

搜集有关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等方面的材料,体会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1)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

(3)敌人使出最毒辣的手法,用一切刑具折磨他。

(4)愚蠢的特务鉴别了两个钟头,结论是“笔迹相同”,就断定是他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