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5473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计学原理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3、某县对生产钢铁的企业进行一次重点调查,此调查属于()。

A、全面调查B、专门调查C、统计报表D、非全面调查E、一次性调查

4、专门调查包括()。

A、统计报表B、普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E、典型调查

5、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

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

依习惯上规定()。

A、50在第一组B、60在第二组C、40在第一组

D、70在第四组E、80在第四组

6、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E、全面统计报表

1、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的工作重点来确定的。

2、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1、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什么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城市2007年末有人口750万人,有医院床位3万个,则该市的医院床位密度指标是()

A、千人/个B、250个/人C、个/千人D、250人/个

2、有甲、乙两个数列,若甲的全距比乙的全距小,那么()

A、甲的标准差一定大于乙的标准差B、甲的标准差一定小于乙的标准差

C、甲的标准差一定等于乙的标准差D、全距与标准差不存在上述关系

1、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A、各组频率或频数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C、各组组距的大小

D、各组组数的多少E、各组组限的大小

2、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人口总数B、耕地总面积C、亩产量D、单位成本E、人均粮食产量

3、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企业个数B、机器台数C、电视机销售量D、某县年末人口数E、产品产量

4、无名数一般分为()。

A、系数B、倍数C、成数D、百分数E、千分数

5、下列关于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三者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D、

E、只有当所有变量值都相等时,这三种平均数才相等

6、下列关于算术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三者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对称分布时,

=

B、右偏分布时,

<

C、右偏分布时,

>

D、左偏分布时,

E、左偏分布时,

1、什么是标志变动度有何作用

2、平均指标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第四章动态数列

一、单选题

1、以1990年a0为最初水平,2008年an为最末水平,计算钢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须开()。

A、17次方B、18次方

C、19次方D、20次方

2、某地区粮食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为:

2005年为8%,2006年为6%,2007年为5%,则三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C、

D、

3、某储蓄所1月—4月,月初存款余额(万元)分别为320、303、324、316,据此,该所第一季度的平均存款余额是()万元。

A、万元B、万元C、315万元D、万元

二、多选题

1、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包括:

A、序时平均数B、增长速度C、增长量

D、发展水平E、平均增长量

2、下列不属于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的有:

()

A、平均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水平C、平均增长速度

D、平均增长量E、增长速度

3、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所用的计算公式是()

A、本期水平/100B、基期水平/100C、(本期水平-基期水平)/100D、本期水平×

10%E、(本期水平-基期水平)/增长速度×

100

4、动态数列的影响因素有()

A、长期趋势B、季节变动C、月份变动D、循环变动E、不规则变动

5、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所取项数的多少应考虑()。

A、原数列的循环周期B、尽量采用奇数项C、越多越好,修匀程度大

D、越少越好,避免趋势值项数太少E、项数可随意设定

1、增减量是反映本期发展水平较上期发展水平的增减绝对量。

()

2、根据最小平方法建立直线方程后,可以精确地外推任意一年的趋势值。

1、列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特点。

第五章统计指数

1、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A、%B、2%C、20%D、18%

2、单位成本指数为90%,生产费用总额指数为135%,产量指数为()。

A、%B、%C、150%D、45%

1、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及其计算结果说明()。

A、多种商品数量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B、多种商品价格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C、商品数量变动对商品总价变动的影响程度;

D、商品数量变动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

E、分子和分母相减的差额说明由于商品数量变动对商品总价绝对值的影响。

2、如果用p表示商品价格,用q表示商品零售量,则公式∑p1q1—∑p0q1的意义是()。

A、综合反映价格变动和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B、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C、综合反映总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D、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E、综合反映由于价格变动而使消费者增减的货币支出额

3、结构影响指数大于1,说明()。

A、基期平均水平较高组数量指标比重下降

B、基期平均水平较高组数量指标比重上升

C、基期平均水平较低组数量指标比重不变

D、基期平均水平较低组数量指标比重下降

E、基期平均水平较低组数量指标比重上升

4、平均指标对比指数所反映的变动程度包括()因素的影响。

A、所平均的经济指标变动B、总体单位数C、总体内部单位数结构变动

D、总指标变动E、时间

5、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A、价格指数B、商品销售量指数C、成本指数

D、工资水平指数E、职工人数指数

1、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应注意的原则是什么

第六章抽样调查

一、单项选择题:

1、区间估计表明的是一个()

A、绝对可靠的范围B、可能的范围C、绝对不可靠的范围D、不可能的范围

2、其误差大小取决于组间方差的抽样组织方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

3、当总体内部差异比较大时,比较适合的抽样组织方式是()

A、纯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类型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

4、纯随机抽样(重复)的平均误差取决于()。

A、样本单位数B、总体方差

C、样板单位数和样本单位数占总体的比重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5、某厂要对某批产品进行抽样调查,已知以往的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0%,93%,95%,要求误差范围小于5%,可靠性为95、45%,则必要样本容量应为()

A、144B、105C、76D、109

6、在总体方差不变的条件下,样本单位数增加3倍,则抽样误差()

A、缩小1/2B、为原来的

C、为原来的1/3D、为原来的2/3

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若要求误差范围缩小1/3,则样本容量()

A、增加9倍B、增加8倍C、为原来的倍D、增加倍

8、抽样误差是指()

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B、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D、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9、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10、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A、抽样误差系数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

14、抽样平均误差是()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B、样本的标准差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11、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10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

1、下面哪些说法是错的()

A、抽样调查中的代表性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B、抽样调查中的登记性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C、抽样调查中的随机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抽样调查中的随机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

E、抽样调查中的登记性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

2、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

A、总体标志变异程度B、样本容量C、抽样方法

D、抽样组织方式E、可靠程度

3、抽样组织方式有()

A、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机械抽样

D、整群抽样E、重置抽样

4、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的()

A、全及总体是唯一确定的B、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C、样本是唯一的

D、样本指标可有多个E、总体指标只有一个

5、假设总体方差不变,当样本容量增加8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A、为原来的

B、为原来的1/3C、缩小1/3D、缩小2/3E、缩小

6、根据城市电话网100次通话调查,得知每次通话平均持续时间为4分钟,标准差为2分钟,在概率保持%的要求下,估计该市每次通话时间可能为()。

A、分钟B、分钟C、分钟D、分钟E、分钟

7、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全面性B、经济性C、时效性D、准确性E、灵活性

8、抽样调查的特点是()

A、遵循随机原则B、与典型调查的特点相同C、必然产生抽样误差

D、通过全面汇总达到调查目的E、用部分单位指标值去推断总体指标值

1、当研究目的一旦确定,全及总体也就相应确定,而从全及总体中抽取的抽样总体则是不确定的。

()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

3、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4、我们可以任取某一次抽样所得的抽样误差,来作为衡量抽样指标对于全及指标的代表性程度。

5、由于没有遵守随机原则而造成的误差,通常称为随机误差。

6、抽样平均误差是表明抽样估计的准确度,抽样极限误差则是表明抽样估计准确程度的范围;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7、抽样平均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8、所有可能的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9、按有关标志排队,随机起点的等距抽样可以按类型抽样的方法计算抽样误差。

10、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11、重复抽样时,其他条件不变,允许误差扩大一倍,则抽样数目为原来的2倍。

12、扩大或缩小抽样误差范围的倍数叫概率度,其代表符号是t。

13、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一定大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14、由于抽样调查存在抽样误差,所以抽样调查资料的准确性要比全面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差。

15、在保证概率度和总体方差一定的条件下允许误差大小与抽样数目多少成正比。

1、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2、影响抽样单位数的因素有哪些

五、计算题

1、设年末某储蓄所按储蓄存款户账号的大小为序,每隔10户抽一户,共抽取100户的资料如下:

存款余额(百元)

户数(户)

1-100

12

100-300

35

300-500

500-800

15

800以上

3

试以%的概率,估计以下指标的范围:

(1)该储蓄所存款户平均每户的存款余额;

(2)该所储蓄存款余额在30000元以上的户数占全部存款户数的比重。

2、工商部门对某超市经销的小包装休闲食品进行重量合格抽查,规定每包重量不低于30克,在1000包食品中抽1%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按重量分组(克)

包数(包)

26-27

27-28

28-29

29-30

30-31

1

2

合计

10

(1)试以%概率推算,这批食品的平均每包重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若每包食品重量低于30克为不合格,请以%的概率推算合格率的范围。

3、某企业生产一批灯泡10000只,随机抽取400只作耐用时间试验和合格检验,测算结果:

平均使用时间为2000小时,标准差为12小时,其中有80只不合格。

试计算该批灯泡平均寿命与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若给定概率为%,求该批灯泡平均寿命、合格率的取值范围。

第七章相关分析

1、相关关系按自变量的多少分为()

A、正相关与负相关B、单相关与复相关

C、线性相关与非线性相关D、不相关、完全相关与不完全相关

2、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的依存关系是()

A、单相关B、线性相关C、非线性相关D、复相关

3、若y随着x的变化而等比例变化,则y与x的关系是()

4、若两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反,则属于()

A、线性相关B、非线性相关C、正相关D、负相关

5、若∣r∣在~之间,则表明两变量()

A、无直线相关B、显著相关C、低度相关D、高度相关

6、r的取值范围是()

A、<1B、>lC、(一1,+1)D、[一1,+1]

7、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A、低度相关关系B、完全相关关系

C、高度相关关系D、高度不相关

1、判断相关关系的方法有()

A、定性判断B、相关表C、相关图D、相关系数E、标准差系数

2、

表示变量间的关系是()

A、单相关B、复相关C、正相关D、负相关E、线性相关

3、

中的b是()

A、截距B、斜率C、回归系数

D、相关系数E、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数

4、下列哪些关系是相关关系()

A、圆的半径长度和周长的关系B、农作物收获和施肥量的关系

C、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关系D、产品产量与单位成品成本的关系

E、家庭收入多少与消费支出增长的关系

5、下述关系中存在负相关关系的是( )。

A、在合理限度内,农业中施肥量和平均亩产量之间的关系

B、商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C、单位产品成本和单位原材料消耗量之间的关系

D、商业企业的劳动效率和流通费用率之间的关系

E、工业产品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6、已知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相关系数可能是()。

A、B、C、D、E、

7、下列直线回归方程中,()是错误的。

A、y=35+,r=B、y=-124+,r=

C、y=,r=D、y=,r=

E、y=107+,r=

8、直线回归方程yc=a+bx中的b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

A、可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B、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

C、可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D、可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

E、可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

1、工人的技术水平提高,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

这种关系是一种不完全的正相关关系。

()

2、正相关指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3、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

4、负相关指的是两个变量变化趋势相反,一个上升而另一个下降。

5、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6、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

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

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

因此,甲比乙的相关程度高。

8、产量增加,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

这种相关关系属于正相关。

9、一个回归方程只能作一种推算,即给出自变量的数值估计因变量的可能值。

(V)

10、研究发现,花在看电视上的小时数与阅读测验得分之间是负相关,因而可以认为看电视是使阅读能力降低的原因。

11、当相关系数r为正时,回归系数b一定为正。

1、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2、试解释简单直线回归方程yc=a+bx中系数b的含义。

1、某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年份

产量(千件)

单位产品成本(元/件)

2004

5

70

2005

7

69

2006

9

67

2007

8

68

2008

66

2009

64

要求:

(1)定量判断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间的相关程度;

(2)用最小平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说明b的经济意义;

(3)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保留四位小数)

2、生产同种产品的6个企业的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资料如下:

企业序号

产量(百件)

单位成本(元)

4

50

52

6

49

48

45

试计算产量与单位成本之间的相关系数,并判定其相关方向和程度。

第八章国民经济核算

一、单选题:

1、应作为社会产品进行核算的是()

A、农民自产自用的农产品B、海洋中生长的鱼类

C、居民家庭的自我服务D、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废品

2、一国驻外使馆应该作为()

A、所在国的常住单位B、所属国的常住单位

C、所在国的内部单位D、所属国的外部单位

3、从部门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消耗可得到部门增加值,这种计算增加值的方法叫()

A、生产法B、分配法C、使用法D、中间产品法

4、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常住单位(  )

A、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B、生产并提供给社会使用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C、生产并提供给社会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D、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以及进口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5、国内生产总值为固定资本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之和,其考察的角度是(  )

A、生产    B、分配    C、流通    D、使用

6、某年全国各种收入如下(单位:

亿元):

劳动者报酬32000,生产税净额7600,营业盈余12900,固定资本折旧5500,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1000,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600、来自国外的资本收入净额-200,则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A、58000亿元B、57000亿元C、57600亿元D、57400亿元

7、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62%,劳动者人数增长2、78%,则劳动生产率增长( )

A、% B、%C、%D、%

8、国内生产总值1000亿元,其中农业230亿元,工业300亿元,建筑业110亿元,运输邮电商业160亿元,则第三产业的比重为( )

A、20%B、41%C、27%D、36%

1、属于社会最终产品的是()

A、本期生产且已销售的消费品B、本期生产且已出口的产品

C、本期生产尚未销售的消费品D、本期生产尚未销售的生产资料

E、本期购进且已用于生产过程的产品

2、属于一国常住单位的是()

A、在本国的本国企事业单位B、在本国的外国企业

C、在本国的外国使馆D、在外国的本国使馆

E、在本国的外国游客

3、从内容上看,工业总产出包括()

A、当期生产的成品价值B、对外承做的工业性作业价值

C、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D、机器设备的安装价值

E、房屋、建筑物大修理价值

4、属于盈利性服务部门的是()

A、工业部门B、商业部门

C、运输部门D、教育部门

E、政府部门

5、一个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活动中发生的中间投入有()

A、原材料的投入B、机器设备的投入

C、广告宣传投入D、办公用品投入

E、劳动力的投入

6、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有三种方法()

A、生产法B、收入法

C、支出法D、工厂法

E、产品法

7、按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应包括的内容()

A、劳动者报酬B、生产税减生产补贴

C、固定资本折旧D、营业盈余

E、中间消耗

8、下列指标间哪些关系式成立()

A、国民经济增长率=

-1

B、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C、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D、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E、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