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培训第一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616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游培训第一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导游培训第一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导游培训第一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导游培训第一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导游培训第一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导游培训第一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导游培训第一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导游培训第一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导游培训第一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导游培训第一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导游培训第一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导游培训第一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游培训第一节.docx

《导游培训第一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培训第一节.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导游培训第一节.docx

导游培训第一节

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湖南考区)

《汉语言文学》

邮箱:

ququ377@

主讲:

屈中正

二○一一年九月

各位考生,大家好!

本次培训我想着重讲3个大的问题,一是关于湖南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参加考试人员的总体状况;二是讲新教材的编写与复习方法问题;三是讲复习应考中应该注意的知识点与学习方法问题。

四是考试题型。

一、关于湖南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参加考试人员的总体状况分析

㈠总体上重视程度不足

大多数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这样的考试内容大多数是以前学习过的,无需花多大的功夫

二是认为这样的考试简直没有办法,内容杂多,要点难以掌握,没有其他课程系统化,难于应付,干脆听之任之。

㈡基本素质存在巨大差距

从去年的改革情况来看,实行计算机考试以后,高等职业学院与中专学校的学生普遍不适应,通过率低。

这与以前纸质考试完全不同。

二是讲新教材编写说明与复习方法问题

2010年的汉语言文学教材的内容包含语言学、文字学、古汉语、文学史、写作等内容,可谓内容丰富,要点较多。

而且具有很强的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性,复习之前要认真通看教材,形成知识网络。

三是讲复习应考中应该注意的知识点与学习方法问题

第一、不要抱侥幸心理,只有全面把握书本要点才能应付考试。

可以说,全书除了关联词外,均为考试要点,而且,变化多端。

第二,在复习中,要抓要点,理思路,以不变应万变。

主要是转关键词。

第三、通读一套经典考卷,猜测命题思路,着力记忆要点。

第四、知道是什么,不要知道为什么。

快捷搞好学习。

五、要学会抓要点,总结规律,掌握学科学习方法。

第一章汉语言基础(上)P1-7

第一节汉语概说

注意的要点

第一节汉语概说

一、语言概说

1.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语言的共同属性是:

A.从结构上说,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

B.从功能上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语言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存在形式。

其中,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A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口语是书面语得以形成的基础和源泉。

二、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

王力《汉语史稿》将汉语的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

A.上古汉语

B.中古汉语

C.近代汉语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鸦片战争)

D.现代汉语1919年五四运动到现在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P2

(一)民族共同语和方言

1.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2.民族共同语总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方言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这并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语言没有对错,

是约定俗成的:

策、扯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A.口语方面,

先秦——“雅言”;汉代——“通语”;宋元以来——北京话为代表;明清——“官话”;辛亥革命后——“国语”。

B.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

到了20世纪“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国语运动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人们逐渐用“普通话”来代替“官话”这一旧称。

这里的“普通”是“普遍通用”的意思。

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P3

从三个方面记忆: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注意四个方面:

A方言是汉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

B.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其中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C.方言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语言,而只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

(原因在于:

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有着整齐的对应规律,基本词汇和语法也大体相同,并且有着由同一套汉字系统记录的书面语)

存在JQXGKHZCS互相变化的现象

⒈北方方言

A以北京话为代表。

B.是汉语最大的一个方言,也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C.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

D.其内部可分为4个次方言:

⑴华北、东北方言;⑵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湖南西北部);⑷江淮方言

⒉吴方言

以上海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8.4%。

⒊湘方言

A.以长沙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5%。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B.湘方言内部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区别:

⒋赣方言

A.以南昌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2.4%。

B.湖南省东北部,

⒌客家方言

A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B.湖南、四川等省区。

⒍闽方言

A台湾省的大多数汉人居住区。

B.可分为5个次方言:

⑴闽东方言;⑵闽南方言;⑶闽北方言;⑷闽中方言;⑸莆仙方言。

⒎粤方言

A以广州话为代表。

B.分布在广东、广西两省区及香港、澳门地区。

C.华侨和华裔中有很多说粤方言。

四、汉语的地位P4

(一)汉语在国内的地位

A汉语是我国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B.《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C.《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

“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D.这里所谓“通用”是指:

现代汉语不仅是我国各方言区的汉族人民的交际工具,

而且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际工具。

E.现代汉语就是当代中国的国语。

(二)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虚实结合)

1.汉语是有着悠久历史与极强生命力的语言

2.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地域较广的语言

A按使用人口排名,汉语在当今世界几千种语言中居第一位。

B.从使用地域看比较宽广的

3.汉语曾与许多外语互相接触、互相影响

A.汉语的“茶”“丝”等词,就为英、俄、意等许多语言所借用。

B.日语先从我国东南沿海借去“吴音”,后来又从中原地区借去“汉音”;汉语的词也大量进入日语。

日本的平假名是汉字的草体,片假名则是根据汉字的偏旁创制的。

后来汉语又成批地把这些词从日语中借回来。

如“政治”“政府”“劳动”“节约”“自由”“革命”“封建”“学士”“硕士”“博士”“教育”“教授”等,都是这样的词。

C.在朝鲜语中,汉语的借词也很多。

朝鲜的古代典籍及文学作品大都是用汉字写成的,后来朝鲜自定的拼音文字中在很长时间内仍夹杂着许多汉字。

D.越南曾经长期借用汉字,并依照汉字形式创造了越南字,这些借用的汉字和仿照汉字形式创造的越南字统称为“字喃”。

4.汉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A.1973年12月18日,联合国大会第28届会议将汉语列为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工作语言之一。

B.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共有6种,其余5种是:

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5.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

截至2009年12月,全球已有8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

 

补充:

我国从2004年开始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为宗旨的“孔子学院”,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汉语水平考试”(HSK)已被国际认可,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级汉语标准化考试。

五、现代汉语的特点P5

(一)语音方面

⒈元音占优势

汉语的音节结构以元音为主。

一般来说,一个音节必须有元音,但不一定有辅音。

⒉有可以区别意义的声调

A.声调是汉语音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汉语语音的代表性特征之一。

(使声母韵母都相同,也可以凭声调的差异构成不同的音节,以区别意义。

B.声调又使一个音节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从而形成特有的音乐美。

(二)词汇方面

⒈双音节词数量最多

A.许多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后来都被双音节词代替,

B.口语词转化为书面语词;

C.外来词的转变。

D.创造的新词也多为双音节的,如“博客”“融资”等。

⒉词根复合为主要构词方式

(三)语法方面

⒈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⒉量词十分丰富

少许:

适量:

一点点

第二节文字P7

一、文字概说

(一)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A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文字的产生弥补了这一缺陷,它使语言从有声的发展到书面的,使人们突破空间的束缚。

(二)汉字的起源

A.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汉字资料,是距今3000多年前商代后期的甲骨文。

B.从考古资料分析,汉字像世界上其他文字一样,起源于远古人类的记事图画和标记符号。

一、二、三、四

(三)汉字的性质

A.世界上的文字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

B.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语素的。

(汉语中词的本义往往通过字形结构反映出来。

)妻:

女手

二、汉字的形体演变

可分为古文和今文两大类,古文指小篆以前的形体,今文指隶书以后的形体。

(一)古文

1.甲骨文

A.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多半是占卜的记录,1899年首次被发现。

B.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大多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属于殷商晚期即公元前14世纪到前11世纪的汉字

2.金文

祭祀:

天、地、鬼、祖先

A.金文旧称“钟鼎文”,是指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古代文字。

B.人们又常把青铜器上的文辞称为铭文。

3.篆书

⑴大篆

A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B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即籀文。

这里用的是狭义。

C.唐朝初年出土的秦襄公八年所刻的“石鼓文”就是大篆的代表。

⑵小篆

A.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的标准字体就是小篆。

B.相传为李斯所书的泰山刻石是小篆的典型代表。

C.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首次出现的规范字体,结束了汉字长期自然发展的状态,做到字有定形。

(二)今文

1.隶书

A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汉字字体,形成于战国晚期,它是在战国时代秦国文字俗体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B.隶书用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叫做“隶变”,隶变是汉字形体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汉字形体从此进入今文阶段。

2.楷书

A楷书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到今天,是通行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B这种字体可以作为“楷模”,所以尊之为“楷书”“真书”“正书”。

C.楷书出现,汉字作为方块字就定型了。

3.草书

A起源于西汉,可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B章草起于汉初。

C今草一方面从章草变化而来,同时又是楷书的快写体,起于东汉,形成于魏晋。

D.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任意增减笔画,恣意连写,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

4.行书

A.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注意: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都是在一定历史阶段正式运用的字体,

B而草书、行书一直是辅助性的字体。

楷书的各种变体:

黑体、宋体,仿宋。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变图画为线条,改繁复为简易,从表意到表声。

三、汉字的整理、标准化和用字的规范化P10

(一)汉字的整理

汉字的整理主要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精简笔画,二是减少字数。

A精简笔画:

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又对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调整后的简化字总数为2249个(含14个简化偏旁)。

(1)局部删除。

从原字中删除一部分,保留一部分。

(2)同音替代。

在意义不相混的前提下,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繁体字。

(3)草书楷化。

把某些字的草书写法折合成楷书。

(4)符号代替。

(5)偏旁简化。

(6)采用古字或古异体字。

(7)另造新字。

减少字数:

主要是废除异体字。

唯一、惟一

唯心

账本、帐本

相片、像片

3.规范字形

4.更改地名生僻用字

5.统一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用字

(二)现代汉字的标准化P12

做到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⒈定量

定量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包括现代汉语用字的总量、通用字数量和常用字数量。

⒉定形

定形是指规定现代汉字的标准字形。

第一,进一步整理异体字。

第二,进行异形词的整理。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已由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1年联合发布,从2002年3月31日起试行。

⒊定音

定音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⒋定序

定序就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

常见的汉字排序法有音序法、部首法、笔画法和号码法。

(三)用字的规范化

(注意P14-16这是重点,这里可以组合成为很多题型:

一是注音、二是错别字辨认,三是解释)

(2)不用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体字

A.不用繁体字

a.不乱造、滥用简体字

b.注意偏旁类推简化的范围

《简化字表》共分三个表。

其中第一表收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350个;

第二表收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132个,简化偏旁14个;

第三表收应用第二表所列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1753个。

学习掌握《总表》应以一、二表为主,第二表尤为重要。

注意以下繁体字:

幫(帮)蔔(卜)懺(忏)塵(尘)襯(衬)懲(惩)遲(迟)

醜(丑)聰(聪)

叢(丛)擔(担)糴(籴)礬(矾)膚(肤)劃(划)轟(轰)獲(获)艱(艰)殲(歼)

繭(茧)

鹼(碱)艦(舰)階(阶)癤(疖)僅(仅)驚(惊)墾(垦)塊(块)虧(亏)隸(隶)獵(猎)

黴(霉)滅(灭)簽(签)竅(窍)竊(窃)瓊(琼)

釁(衅)

鑰(钥)

癰(痈)籲(吁)竈(灶)闆(板)夥(伙)瀋(沈)鑿(凿)竈(灶)齋(斋)氈(毡)膚(肤)颳(刮)薑(姜)麵(面)曬(晒)臺(台)鹽(盐)樁(桩)癥(症)竄(窜)薦(荐)遷(迁)邊(边)靈(灵)

芻(刍)罷(罢)窮(穷)難(难)歲(岁)屬(属)審(审)壽(寿)

C.注意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对应关系(P17)

“乾燥、乾净”等的“乾”(gān)简化作“干”,“乾隆、乾坤”的“乾”(qián)不简化;

“藉口、凭藉”的“藉”(jiè)简化作“借”,“慰藉(jiè)、狼藉(jí)”的“藉”仍用“藉”;

“瞭”读liǎo(了解)时简作“了”,读liào(瞭望)时不简化。

(3)不用异体字

2.字音的规范

字音的规范,指正确掌握汉字的读音,不念白字。

(1)注意形声字的声旁

A许多形声字的声旁并不能准确表音,

“粳(jīng)米、脚踝(huái)、按捺(nà)、瑰(guī)丽、恪(kè)守、酵(jiào)母、狙(jū)击、嗔(chēn)怪、粗糙(cāo)、铿(kēng)锵、锲(qiè)而不舍、负隅(yú)顽抗”等。

补充:

淀(diàn)粉、粳(jīng)米、兢(jīng)兢业业、相形见绌(chù)、怙(hù)恶不悛、耿(gěng)直、枸(gǒu)杞等。

B.有一部分形声字应该按声旁读.如“稼穑(sè)、粗犷(guǎng)、倘佯(yáng)、汲(jí)取、谛(dì)听、佶(jí)屈聱牙、舐(shì)犊之情”等。

(2)注意多音多义字(P18)

“塞”在“闭塞”“塞责”中读sè,在“塞子”“软木塞”中读sāi,在“要塞”“塞外”中读sài。

又如“龟”在“乌龟”中读guī,在“龟裂”中读jūn,在“龟兹”(古西域国名)中读qiū.

如“处”,读chǔ是动词,“处理”“处分”的“处”;读chù是名词,“处所”“办事处”的“处”。

“恶”,读è是形容词,“善恶”“凶恶”的“恶”;读wù是动词,“厌恶”“可恶”的“恶”。

“冠”,有guān和guàn两个读音。

前者对应两个意义:

一是“帽子”,二是“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如“鸡冠”“树冠”“冠冕堂皇”等。

后者对应的意义主要有:

“把帽子戴在头上”,如“冠礼”(古代贵族男子的一种成年礼);“居第一位”,如“勇冠三军”;指“冠军”,如“夺冠”。

现在常见的情况是把该念guān的“冠”念成了guàn。

例如“皇冠”“桂冠”的“冠”都是“帽子”的意思,“冠状动脉”是环绕在心脏表面、形状像王冠的动脉,“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

这些“冠”都应该念guān,但是常常有人念成了guàn。

又如“那”,除了最常见的读音nà,作姓氏时念nā;“查”表“检查”“调查”时念chá,作姓氏时念zhā;“单”表“单独”“单数”时念dān,做姓氏时念shàn,在“单于”中念chán。

(3)注意多音同义字

例如,“剥”,白读为bāo(剥花生、剥皮),文读为bō(剥夺、剥落);

“钥”,白读为yào(钥匙),文读为yuè(锁钥);“给”,白读为gěi(给你书),文读为jǐ(供给、给予);“吓”,白读为xià(吓唬、吓人),文读为hè(恐吓、恫吓)。

还有的是一般读音与个别词语中读音的不同。

如“巷”,一般读xiàng(街头巷尾),在“巷道”中读hàng;“作”一般读zuò,在“作坊”中读zuō。

补充:

“单”字,在“单独”中念dān,在姓氏中念shàn,在“单于”中念chán。

“舍”在“舍弃”中读shě,在“宿舍”中读shè。

“金兀术”zhu“单单单(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