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567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l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l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l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11.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l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

l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l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不起决定作用。

12.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l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l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l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l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l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14.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l改变受教育者的观念;

l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l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l影响教育技术;

15.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作用。

——教育的科技功能 

l教育能够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l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l教育本身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l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16.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目的的确立、方法的使用 

17.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l筛选、整理文化;

l传递、保存文化;

==活化文化 

l传播、交流文化;

l更新、创造文化;

l选择、提升文化 

1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l教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l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l有助于人口迁移

19.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l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 

l人口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l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 

20.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教育对策 

l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师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 

l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 

l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 

l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扬长避短,从而获得身心协调、统一的发展。

l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选择适宜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1.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l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l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l人们的教育理想;

22.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3.建立学制的依据有哪些?

l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l社会经济制度;

l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l人口发展状况;

l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4.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l学习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由专门的教师负责,效果好

能有效协调和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5.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l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l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l对个体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l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6.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个性提素创两全 

l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l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l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l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7.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有:

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师生关系 

28.全面发展的教育:

德育——灵魂与统帅 

智育——前提和支持 

体育——物质基础 

美育——动力作用 

29.中小学体育的根本任务:

增强学生体质、增加健康水平 

劳动技术教育——综合上述教育的作用 

30.试述现代学生观。

l学生是发展着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l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l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责权主体。

31.旧中国的学制沿革 

l1902年“壬寅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未实行。

l1903年“癸卯学制”,第一部国家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标志。

l1912年壬子癸卯学制,蔡元培修订并颁布,第一次男女同校,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

l922年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32.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特色) 

l“传道者”角色;

“授业、解惑者”角色;

示范者角色 

l“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l“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33.教师劳动的特点 

l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l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l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l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l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 

34.教师的职业素养 

l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对待事业: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 

对待集体:

团结协作 

对待自己:

为人师表

l教师的知识素养 

政治理论修养;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

丰富的实践知识。

l教师的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l职业心理健康 

高尚的师德;

愉悦的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人格。

35.教师如何热爱学生?

两爱两全两解一情绪

l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l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l要全面关怀学生;

要关爱全体学生;

l理解和宽容学生;

解放学生;

l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3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跨校合作、专家指导、政府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

37.简述教师专业化的实现途径 

l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 

加强教师教育;

制定法律法规;

提供经济保障;

l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 

善于学习、恒与研究、勤与反思、勇于实践。

38.简述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方法。

l教师方面 

了解和研究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发扬教育民主;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l学生方面 

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教师。

l环境方面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

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的学习。

39.简述我国新(理想)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l人际关系:

尊师爱生 

l社会关系:

民主平等 

l教育关系:

教学相长 

l心理关系:

心理相容 

40.师生关系的内容:

教学上授受关系;

人格上平等;

道德上相互促进 

41.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2.新课程结构的内容。

l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l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l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l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3.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中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 

l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

l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

l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

l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实现(课程评价) 

4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l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教师的特征;

学校的特征;

校外环境 

45.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 

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

搜集材料;

组织材料;

分析材料;

报告总结 

46.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l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l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l发展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l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l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l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l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l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l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48.教学过程的结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

49.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l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l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l直观性原则;

l启发性原则;

l循序渐进原则;

l巩固性原则;

l因材施教原则;

l量力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发展性原则)。

50.简述常用的教学方法 

l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l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参演 

l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一练三实 

l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发现法。

l以陶冶情操为主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欣情 

51.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l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课程性质和特点;

每节课的重点、难点;

l学生年龄特征;

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l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5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53.教师应如何备课 

l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l下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55.课的结构: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56.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适当、讲究教学艺术、板书有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57.简述布置作业的要求 

l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l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l份量适中、难易适度;

l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

l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l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l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尽量同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5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l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l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l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l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59.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

l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l基础性和多样性 

l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60.课程标准的内容: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61.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优先、适应、科学 

62.课程实施的结构:

安排课程表、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选择与学生学校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规划、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63.CIPP:

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 

64.CSE模式:

需要评定、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65.课程设计的意义:

l从课程设计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更好的适应课程改革;

l课程设计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和重新组织,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组合起来 

65.简述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l导向性原则;

疏导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l知行统一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l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l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l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l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6.常用的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

陶冶教育法;

实际锻炼法;

品德修养指导法;

品德评价法;

角色扮演法;

合作学习法。

67.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l开展社区教育;

l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l建立德育基地;

l创办业余党校。

68.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l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l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l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69.简述班集体的特征 

l坚定的政治方向,明确的共同目标;

——政治目标 

l健全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

——组织核心 

l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明的组织纪律;

——规章纪律 

l正确的舆论、良好的班风———————舆论班风 

70.教学评价 

l实施功能:

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 

l运用标准不同:

相对性、绝对性、个体内差异 

l评价主体的不同:

外部(专业人员)、内部(自我评价) 

l评价方法的不同:

定向评价、定量评价 

l评价目的的不同:

决策性、研究性、工作性 

71.班级一词——艾拉斯莫斯 

72.班级的个体化功能 

促进发展功能、满足需求的功能、诊断功能、矫正功能 

73.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 

有利于教育——首要原则 

有利于身心发展 

目标一致 

74.班级管理内容:

教学、德育、体育卫生和生活指导、课外活动 

75.班级管理的原则:

科学性、民主、自觉、整体 

76.班级管理模式:

常规、平行、民主、目标 

77.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客观性原则、冷教育、有效、可接受 

78.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物质文化(基础)、精神文化(灵魂)、制度文化(保障)、行为文化(最活跃) 

7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l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l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领导者 

l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80.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l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l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l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l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l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81.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l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个体和群体,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调查访问

l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l建立学生档案;

l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l协调各种教育因素;

l操行评定 

l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82.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选择研究课题;

文献检索;

制定研究计划;

收集研究材料、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83.班主任的领导风格:

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教学中心、集体中心 

84.班主任要协调好三大关系:

l协调学校内部各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l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l协调学习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

85.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l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消除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因素,引起学生对教学的兴趣 

l正确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合理组织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l正确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l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一斗争、一培养、一分析培养学生与注意的分散做斗争

培养学生的广阔兴趣和认真负责的习惯 

使学生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86.影响遗忘的因素:

l识记材料的性质、数量、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

l识记任务的长久些与重要性;

l时间因素;

识记的方法、情绪和动机

87.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l明目的,增主动;

l多理解,少机械;

l精细加工,深度理解;

l组块化、多重编码,提高记忆质量;

l注重复习,防止遗忘 

88.防止遗忘的方法:

一及二分、官方阅过 

89.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先天早期、教育教学、社会实践、主观努力 

90.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生物、家庭、学校、社会+主观能动性

91.简述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l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l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l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l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l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92.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l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

l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l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的大门;

l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l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l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l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93.科学概念的掌握应注意的方面 

l以感性材料作为掌握概念的基础;

l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l提供概念范例,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适当运用比较;

l突出有关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正确而充分的利用变式;

l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明确提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l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际中。

94.对学生情绪调节的指导 

l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l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l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l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l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95.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l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为的盲目性;

l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

l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l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l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l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