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688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docx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

(1)

  资中县第三中学李由富整理辑录

  今年高考全国试卷总共15套。

以下是今年15道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

  1、全国卷1(河北、河南等地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

“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

”不料玻尔却回答说:

“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

”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评析:

  人生在世,会遇到许多出人意料的事情,但仔细想想这些事情有些却在情理之中。

比如一次人才招聘会,小A和小B同时应聘一家公司小A是XX名牌大学毕业,小B是XX专科学校毕业生,二人经过一番演讲面试之后,综合考评结果,小B被录用了,而小A落聘了。

试想名牌大学生没被录用,一般专科生却一路闯关,如愿以偿,真是有点出人意料,可静下来想想是什么促成了小B成功的呢?

实属情理之中。

飞鸟因为有两只翅膀才能高飞,火车因为有两条铁轨才能奔驰。

做人也一样,既要有知识,更要有品德,既要精通数、理、化,又要懂得真、善、美;既要懂得学理,更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合格人才。

犹如人要两条腿走路一样,从知识才能和道德文化两方面做起,刚才那个名牌大学生可能是拥有高深的知识才能,却缺少道德修养,比如礼貌、生活习惯等。

生活中你一定见过这些“有德无才”或者“有才无德”的人,他们思维、观点、做事的方法、结果是否会引发你的一些感想、思考?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题目,题目本身发人深思,具有启发教育意义。

  范文1

  凡事皆如瓮中捉鳖

  问丹麦教授创建了第一流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正常的回答无非是,刻苦钻研,付出超过常人的努力才能有如此的成就。

如此回答,一般人用脚都能想出来。

而教授的秘诀却是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愚蠢,此乃真性情。

反面的回答,当然是出人意料了。

  但是,这样的回答又是在情理之中的,成功往往伴随无数次的失败,失败都是由一些小错误组成的,如何正视错误并且纠正错误才是成功之道。

所以,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我认为凡事皆如瓮中之鳖。

这里的“瓮”就是“情理”,“鳖”就是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的“事”。

看问题需要一定的高度与境界,才能掌控事情如瓮中捉鳖。

  如何得瓮。

“情理”即合情合理,一方面是情,一方面是理,情是最直观的判断与反应;理是事物间的普遍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意料”,含有猜测的成份,是没有理性的思考就得出结论的推测。

“情”有善恶之间的一念判断,比如布施为善,杀人为恶;“情”有喜怒的反应,看到美女开心,输钱就发怒。

“意料”很大程度上属于“情”的范畴,因为人类的七情六欲都是不理智的,所以需要“理”来约束。

意料之外在情理之中的例子,比如材料中教授的回答。

同时意料之中也会在情理之外的,比如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科学家牛顿,在事业上成就卓越,可以想象在生活中可能会很平平,他家养两只猫,一个大一个小,在墙上给俩猫开洞的时候,一个大洞一个小洞,这就是情理之外的,难道小猫不能够走大洞吗?

  有了瓮,看看来如何来捉鳖。

衣食住行,林林种种,就让我们摘下玫瑰色的眼镜来看看哪些事是意料之外,哪些又是在情理之中的。

中国加入了WTO,这是情理之中的,入世后,服装行业在欧美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是意料之外的。

央视《每周质量调查报告》报道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意料之外,那些昧着良心赚黑心钱的行为是意料之外的,被媒体爆光是情理之中的,违法行为受到惩处也是情理之中的。

中国房地产市场近几年飙升的房价是意料之外的,国家出台政策挤出泡沫是情理之中的,对那些投机炒房的机会主义者来说,春天那么的短暂是意料之外的,对老百姓来说,房事春天的到来是情理之中的。

城市交通忽然瘫痪是意料之外的,但是想到中国人口的迅猛增长,能源的紧缺,私家车的大量购买,早晚出问题也是情理之中的。

掌握了这一方法,透过雾看到了花,一切是那么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凡事皆如瓮中捉鳖,有了瓮,知道了鳖,就一定能捉到吗?

未必!

因为,纸上得来的终究有些浅薄,很多事情还是要躬行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历经沧桑,看透世事,把握了情绪这只鳖,所以会如此淡泊。

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要能捉到鳖,需要我们在现实中慢慢的磨练,更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拥有一定的境界,掌握一定的捉鳖技巧,方能处事不惊,游刃有余,一切尽在掌握。

  范文2《料事如神?

  说实在的,看到这样一个作文题目,确实有点出乎意料。

  在这决定一个考生人生命运的高考到来之前,有不计其数的专家、学者,还有老师和学生家长对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做出种种的预测,加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日益发达、日益普及的网络的炒做,这种预测的信息就显得更为庞杂,有铺天盖地的感觉。

但每一种预测似乎又都有几分道理,都有几分根据,这让考生实在无所适从,莫衷一是。

  但是,理智、清醒的专家、学者,还有中学语文老师,从1977年文革后恢复高考以来二十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总结出了一条规律,他们用五个原则来表述:

时代性原则、间接性原则、积极性原则、普适性原则,最后一个是“猜不着原则”。

  应该说,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没有人猜得着的。

即使高考语文试卷拆封解密后,有人欢呼,有人雀跃:

我中了!

我中了!

宣告他猜中了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这中间也有很大的“广撒网,漫收渔”的成分,是误打误撞的结果。

到目前为止,恢复高考已经将近三十年了,还未见那一个人敢在高考前说:

今年的作文题目一定是什么,今年的作文一定考什么。

也就是说,没有那个人在高考作文题目上是料事如神的。

  那么,我们无法料事如神,我们又能否胸有成竹,让一切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成为意料之中的事呢?

答案是肯定的。

  物理学家玻尔之所以建立了一流的物理学派,是因为他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他的“愚蠢”。

玻尔在创建一流的物理学派的过程中,势必经过反复的探索、艰苦的努力,出现过多次的错误,但是,他不怕暴露错误,而是不断地纠正错误,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而我们,一个学生,尽管决定我们命运的考试一年只有一次;但是,决定我们命运的学习,却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如果我们在平日的学习中,就社会的现实问题、热点焦点问题,多关心、多思考,正确地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多写、多练,不怕吃苦,不怕丢丑,我们的写作水平就一定会一天天地提高上来,面对任何的题目,我们都会感觉在意料之中;面对任何体裁,我们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胸有成竹,笔下方有万千竹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形象。

  当我们胸有成竹之后,我们便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一切的题目,一切的形式,都在意料之中。

  2、全国卷2:

(黑龙江、吉林、广西等地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锈铁不甘寂寞地聊起来。

  甲:

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

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

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不同啊!

  丁:

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

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范文

  位置与价值

  王光佐

  与朋友一道听报告,入场券上写着:

凭票入场,对号入座。

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们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十三排十三号。

可是那儿正端坐着两位侃侃而谈的男士,朋友向他们出示了入场券,其中一位说:

“我们把前面第二排的两个好位置换给你们。

”我连忙拽朋友的衣袖,因为迟到,我们刚刚还在为未购到前排票而懊恼。

但朋友非常固执,摆摆手说:

“不,那不是我的位置!

”男士无奈,不知摞下一句什么,悻悻地往前去了。

  我的这位朋友,知道他的人不少。

当年,我们全市公开选拔三位完中校长,他是入围者之一,后来被安排到市区某中学当校长,据说还是副县级。

两年后,朋友毅然决然辞“官”下海,到江浙一所民营学校教书。

不到一年,朋友成了那所民营学校的顶梁柱和一块招生的金字招牌,他编的教参和教辅成了抢手货,工薪待遇更是不菲。

朋友在电话的那一头兴奋地告诉我:

他看到了自身价值,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朋友的话很在理,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关键是要找准,只有找准了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

一年一度的高考,有多少人名落孙山,有多少人盼着能东山再起,在这条道上拚得头破血流。

在机关,有的人不适合当领导,天生是块榆木疙瘩,却偏要往那座独木桥上挤,把心置于欲望的磨石下反复挤压,一旦升迁无望,就落魄潦倒一蹶不振。

在学校,有的人不适合当教师,换言之连最起码的教师素质也不具备,却累死累活地去考那考不准的普通话,忙那评不完的职称,还要去弄那个本本《教师资格证》,让自己的生命让宝贵的光阴在无味的忙碌中付之东流。

为什么不换个角色试试?

平衡心态去寻找人生的另一个突破口,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去体现自己,去发掘人生的另一种快乐与幸福。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懂得放弃,才会拥有。

一粒种子,总有一块适合它的土地,是金子,就一定会有发光的时候。

天生我材必有用,象我的朋友一样,用心去找,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位置,生命之树就会开花结果!

  3、全国卷3:

四川2005高考作文题目(四川云南等地用)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

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

甲说:

“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

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范文1、

  指间沙

  掬起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指间残留着沙粒。

是丢弃它,让手指洁净如初,还是保留它,当作永远的记忆?

  让往事随风,让记忆尘封,我们可以拥有更崭新的开始。

让往事与记忆长存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便拥有了回忆的权利与财富。

  有时,我们需要忘记。

忘记痛苦,忘记忧伤,忘记失意,忘记烦恼。

因为它们就像蛀虫,会啃噬我们的心灵;它们就像乌云,会遮蔽我们心灵的太阳;它们就像沉重的行囊,会减慢我们前行的脚步。

  犹太王大卫说:

“一切都会过去。

”的确,只有忘记曾经的阴霾,才会赢得新的艳阳天。

韩信将胯下之辱置之脑后,不被曾经的耻辱压倒,终于得以大展鸿图,助刘邦完成了千秋霸业;司马迁忘却了宫刑带来的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终于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痛苦需要忘记,成功有时也需要忘记,否则就会成为前进的羁绊。

哈佛女孩刘亦婷曾说:

“为什么我能取得成功,因为从小就学会了把一切成绩化归为零。

”从零开始,就是从新的起点出发,我们才能具有新的活力与激情。

  有时,我们不能忘记。

不能忘记美好的回忆,不能忘记他人的恩情,更不能忘记历史。

我常常回想童年,回想起奶奶的大蒲扇,爷爷的紫砂壶,回想起摇晃着小脑袋,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回想起与小伙伴嬉戏的开心时光……这些,都增添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常常回忆起帮助过我的人,他们的真挚的眼,含笑的脸,让我在困境中看到了光明与希望,如果有机会,一定不忘报答他们。

有人说: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那么,忘记历史就更会成为罪人。

百年前中华大地上那场浩劫我们不能忘却,曾经的国耻,百年的沧桑,是我们记忆中刻骨铭心的印痕,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记得肩上的重任。

  对于过去的一切,或忘或不忘,应经过理智的衡量与选择,而不能忘却所有或记忆所有。

忘,使我们坚定了前行的意志;不忘,使我们的内心丰富且明智。

  于是,在指间众多的沙粒中,我细细地挑选几粒放入囊中,再将手指洗净,继续前行……

  范文2

  一路同行

  像水汲着火,像夜伴着明,在忘怀和铭记交织着的人生旅程中,我们一路同行!

  ——写在前面

  总是在时光的洪流中感慨万千,岁月会流逝,世事会变迁,然而什么要遗忘?

什么却不能忘怀?

你轻轻地这么问我。

  忘记该忘记的一切。

忘记流泪的昨天,忘记受伤的体验,忘记痛心的场面。

学会如何忘记,学着像李白那样,忘记官场的功名利禄,忘记世俗的纷扰繁杂,举杯畅饮“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学会如何忘记,学着像白居易那样,忘记羁旅的苦闷孤独,忘记漂泊的酸楚无助,琵琶欲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学会如何忘记的人,挣脱了黑暗的束缚,到达了阳光的彼岸;学会如何忘记的人,卸下了压肩的重担,承载了微笑的力量。

海伦?

凯勒忘记了残疾给自己带来的阴影,用坚强和毅力向世界宣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将拥有美丽人生”;音乐神童舟舟忘记了智障给自己造成的困难,用执着和努力成就了一段梦想乐章!

学会忘记就是学会正确面对人生。

  然而什么要遗忘?

什么却不能忘怀?

你轻轻地这么问我。

  铭记该铭记的一切。

铭记挫折的经验,铭记磨难的历练,铭记失败的教诲。

学会如何铭记,学着像范仲淹那样,铭记黎民的水深火热,迷宫年纪百姓的生活饥苦,提笔抒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学会如何铭记,学着像陆游那样,铭记自己的责任使命,铭记国家的前途命运,梦醒吟诵“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学会如何铭记的人,找到了生命的航向,驶向了成功港湾;学会如何铭记的人,充满了无穷的动力,创造了辉煌的明天。

周恩来铭记着自己少时的志向格言,用睿智和拼搏见证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袁隆平铭记着祖辈多少年的祈盼,用汗水和辛勤赢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永恒勋章!

学会铭记就是学会正确面对人生。

  其实,生命的丰富多彩便在于我们得到的和失去的,遗忘的和铭记的。

只要我们能学会怎么样正确去看待忘与不忘,就可谓是人生的成功。

  遗忘与铭记,一路同行!

带来的是生活赠予的阅历和经验;遗忘与铭记,一路同行!

带来的是人生美丽的收获和付出;遗忘与铭记,一路同行!

这一路,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

  著名教授杨振宁先生曾谈过:

“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就教我等差级数……我自己有三个孩子,在他们小的时候,我都教过他们等差级数,他们相当聪明,也都学会了。

可是,他们跟我有个不一样的地方。

过一年,我再去问这些孩子,已经完全忘光了,所以得要重来一遍。

我的情形就不一样。

我父亲教了我等差级数,我觉得这东西很妙,就老记得。

所以,过了一年他来问我,我立刻可以回答出来。

”(杨振宁:

《我所走过的历程》,看来忘与不忘的关键于是否觉得很妙。

有了这种情感,他就能不断地玩味、琢磨,就能积累起来。

观察词汇比较丰富的学生,为什么看到好的词语和句子,会如获至宝地抄在本上,并乐此不疲?

就是因为这些词句使他获得新奇有趣、独特深刻的印象,进而感动、赞赏,于是便难忘。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在美词佳句面前无动于衷,这些词语对他只意味着负担,意味着紧张,那他怎么能不死记硬背,背过之后又怎么能不忘?

要知道“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留在记忆里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语)。

全国各地005年高考作文范文集锦

(2)

  资中县第三中学李由富整理辑录

  

  4、北京卷:

  以“说‘安’”为题材,“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

  以《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

不少于800。

  范文

  《安》

  我热爱××。

首先向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请安。

(注:

此处可由读者自由发挥填入,譬如老婆,女朋友,老大哥等等)。

对我这代人来说,关于“安”字的认识,与本题的出处一样,都源于北京。

我想这种巧合中蕴涵着深刻的必然。

  从小我就向往伟大的首都,因为那里有天安门。

名字取的好啊,天安了,我们老百姓才能安,否则,门儿都没有。

  天安之后,就是地安,地安之后,才轮到人安。

如果有谁想不让天安,那他八成准备去安定医院了。

有了天安,才可能有后来的安宁、安逸,也就是天地人的和谐。

具体来说,在单位要服从领导,不要让领导不安;学校里,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不要让老师不安;丈夫回家,不要让老婆不安;谈恋爱,不要让女朋友不安;到了社会上,无论看到什么怪事都不要吭声,你任何影响稳定的言行都会引起不安,都会被境外敌对势力利用。

  所以我每次去故宫玩,最大的冲动就是想跪下磕头请安。

  后来我慢慢长大了,对“安”有了更深的理解。

尤其当我知道什么是安全套后,更深知安全是多么的重要。

因为如果不用安全套,就会去医院;去医院,是不会得到治疗的,只会流产;流产,就意味着屠杀生命。

所以,无论在工厂车间还是建筑工地,还是泡MM,所有的口号本质都是一样的:

安全第一。

哪怕上个互联网,为了不要受到反动、黄色、敌对势力的影响,也需要有安全套避免性病那样的意识,给自己思想上安个套,给嘴巴子上安个套。

总之,如果你忽视了安全,结果是会弄出人命的。

  老师,这个“安”,与那个“阉”发音怎么那么象?

  5、重庆:

《自嘲》

  重庆作文题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命题作文:

《自嘲》600字,另一部分为以筷子为话题的说明文200字。

  2005年重庆高考作文作文范文8篇

  1某秘书自嘲

  鄙人生性愚陋,思想僵化,言辞木讷,行动迟缓,虽科班出身,然与文无涉,一块地道的废料。

不意命运颇抬举我,无端送我一顶某机关秘书的帽子。

岂知朽木不可雕也,吾非但不能乐以受用,反而为之所累。

数年秘书生涯,谈之不堪回首。

愧疚之余,作此文以自嘲。

读者诸君幸勿见笑。

  观予之所为,可嘲者甚多。

为省笔墨,不妨一言以蔽之:

斯人乃“四无”人物也。

何谓四无?

  一曰无德。

替领导隐恶扬善,乃秘书之大德。

小子无孙悟空钻腹之功,故人心恶否,无从知晓。

而于领导善行,知则知矣,却不愿传扬:

上级巡视,不表其功;群众来访,不道其苦;朋友相聚,不赞其才。

数年相处,俨如一面之交。

  二曰无能。

余素喜读书,而不知活用;信守规矩,而不能通融;略辨风向,而不会应变。

故行文无铺展之方,三言两语便已作结,望人洋洋万言,徒自兴叹。

陪会无静坐之功,枯燥难耐,度日如年,腰酸背痛,往往弄得奄奄一息。

办事无圆滑之术,直言对人,授之以柄,左冲右撞,受人制肘,平添多少尴尬。

  三曰无福。

在他人曰风光,在我曰汗颜;在他人曰潇洒,在我曰现丑;在他人曰享受,在我曰受罪。

有例为证:

出巡之车,不断更新,越来越美,越来越舒适。

可在下乘之,总觉胸闷,甚或头晕目眩。

又,接风之宴,竞相攀比,山珍海味,一应俱全。

可在下闻之不香,食之无味,饮之痛心,真可谓未下宴席已先蔫兮!

  曰无缘。

多少人干我等营生,小施韬略,便机缘迭现,好运常来。

或名噪一时,或利禄丰盈,或青云得路,或势焰冲天。

而鄙人淡于名利,轻视乌纱,不求闻达,自图逍遥,岂有缘分垂青于我?

  或许有人问:

汝既如此窝囊,何不另谋大业?

先生有所不知,作秘书虽苦不堪言,然若独钟其专业,亦大有乐处,正所谓专而不“红”,其乐融融!

每见拙文刊在手,顿将狂喜赠于朋。

有此一乐,何必避而遁之!

  2自嘲的魅力

  文/岸客

  昨晚买夜宵回来的路上,听见一小段对话:

“你怎么像个乡巴佬似的?

”“我本来就是乡巴佬啊。

”甭管前者何出此言,后者这一句潇洒的自嘲着实叫我佩服。

  自嘲有什么好?

还不是挖苦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嘛。

但是试想一下,如果后者说“你才乡巴佬呢”,或者问“我哪里乡巴佬了”,原本平常的对话不定会演变为什么,搞不好到后来就是计较、互贬,甚至是毫无意义的斥骂。

至于一个人是否是所谓的乡巴佬,从外表上只能见得三分,余下的七分要从内涵素养上评定。

明白了这么些个道理,对别人如此家常的定义,还是潇洒一点才好,完全没有必要较真到底。

  自嘲并不完全只是潇洒,更是谦恭、大度与智慧。

就拿我们文苑里的写手来说,出的作品多了,被冠了“家”或者“大师”的名号,也还是要谦逊。

而自命不凡,动辄以高手自居就不大好了,不光是在逐渐地失去读者,失去信任,更有失身份,沦落为精神上的草芥。

如果面对自己已有的成绩,仍能保持谦逊,对别人的恭维保持清醒,就不至于如此。

就是真的说到了你心里,那么就偷着乐好了,乐过了作罢,切勿忘乎所以,乐过了头。

此长彼短的道理大家都知晓,“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的道理也懂,那么就不必为一时的风骚冲昏了。

你有今日,我有他日,彼此都卖个关子,拭目以待最好。

文章写得好,做人就要更好。

人家说你优秀,你就说“还要不断学习”;人家一而再地夸你,那么你就自我嘲讽一下,“比起谁谁谁,我的东西简直是一文不值”,或者用一句“我写的你也能写”把话题切换了。

这些自嘲的话,目的全在抑制骄傲自大的滋长。

  一个人有了地位有了钱,就不免会有奉迎的人给你戴高帽子。

你树大才招风,别人呢,觉得大树底下好乘凉。

你当然可以面不改色地接受下来,然而最好还是以一两句自嘲打发了去,留下什么疙瘩是小,留了祸患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其实这里面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个人修为,只要始终清醒,戴了别人给的高帽也无伤大雅。

怕只怕高帽不好戴,你戴不好,反而把自己的人给弄“歪”了。

所以当有人不断用华丽的辞藻形容修饰你的时候,你要么敷衍几句得了,最好自嘲一下,“忒夸张了,我也不过如此。

”就像那个说人家是乡巴佬的人,同样会没了后话。

如果他一再修饰,你就一再自嘲,让他死心为止,对自己狠一点。

千万不要给别人侥幸,让自己在这样虚无的东西里洋洋得意,自以为是。

大体上堕落腐败分子,都是听了这样的美言,受了那样的诱惑,稀里糊涂起来。

  我一再把自嘲捧为至宝,并不否认自嘲也存在局限。

就是当你自嘲的时候,总有些人说你清高,到最后还是一样被说成目中无人。

但是我想,清高一点总比堕落腐败要好。

  3自嘲的魅力

  文/岸客

  昨晚买夜宵回来的路上,听见一小段对话:

“你怎么像个乡巴佬似的?

”“我本来就是乡巴佬啊。

”甭管前者何出此言,后者这一句潇洒的自嘲着实叫我佩服。

  自嘲有什么好?

还不是挖苦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嘛。

但是试想一下,如果后者说“你才乡巴佬呢”,或者问“我哪里乡巴佬了”,原本平常的对话不定会演变为什么,搞不好到后来就是计较、互贬,甚至是毫无意义的斥骂。

至于一个人是否是所谓的乡巴佬,从外表上只能见得三分,余下的七分要从内涵素养上评定。

明白了这么些个道理,对别人如此家常的定义,还是潇洒一点才好,完全没有必要较真到底。

  自嘲并不完全只是潇洒,更是谦恭、大度与智慧。

就拿我们文苑里的写手来说,出的作品多了,被冠了“家”或者“大师”的名号,也还是要谦逊。

而自命不凡,动辄以高手自居就不大好了,不光是在逐渐地失去读者,失去信任,更有失身份,沦落为精神上的草芥。

如果面对自己已有的成绩,仍能保持谦逊,对别人的恭维保持清醒,就不至于如此。

就是真的说到了你心里,那么就偷着乐好了,乐过了作罢,切勿忘乎所以,乐过了头。

此长彼短的道理大家都知晓,“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的道理也懂,那么就不必为一时的风骚冲昏了。

你有今日,我有他日,彼此都卖个关子,拭目以待最好。

文章写得好,做人就要更好。

人家说你优秀,你就说“还要不断学习”;人家一而再地夸你,那么你就自我嘲讽一下,“比起谁谁谁,我的东西简直是一文不值”,或者用一句“我写的你也能写”把话题切换了。

这些自嘲的话,目的全在抑制骄傲自大的滋长。

  一个人有了地位有了钱,就不免会有奉迎的人给你戴高帽子。

你树大才招风,别人呢,觉得大树底下好乘凉。

你当然可以面不改色地接受下来,然而最好还是以一两句自嘲打发了去,留下什么疙瘩是小,留了祸患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其实这里面起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