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696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8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docx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

1总论

1.1概述

1.1.1主要设计依据

1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的全名、编号和主要内容的摘录;

2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建设场地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的概述;

3水、电、气、燃料等能源的供应,公用设施的利用,交通运输条件及拆

迁情况等;

4城建规划、环境保护部门等有关用地、环保、消防、人防、劳动保护、

职业卫生、抗震设防烈度等的要求和依据;

5用户对设计提出的要求。

1.1.2建设性质及设计范围

1建设厂址;

2生产性质;

3说明建设项目是新建、改建、扩建还是技术改造,改、扩建和技术改造

项目尚须扼要描述项目的现状;

4承担设计的范围与分工。

1.1.3设计指导思想

1设计在贯彻国家政策、法令和有关规定等方面所遵循的原则;

2设计在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设计在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抗震设防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4设计在开展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

5设计按照使用功能要求合理确定设计标准的说明。

1.2建设规模及生产纲领

1.2.1工程建设的规模及项目组成。

1.2.2如果是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工程的情况。

1.2.3产品种类、产量及配套关系

1.2.4产品的主要性能、结构特征包括外形、重量、几何尺寸、精度等。

1.2.5产品的工艺特点和特殊要求。

1.3生产工艺

1.3.1工艺要点。

1.3.2重大关键设备选用的原则。

1.4设计要点

扼要说明设计中贯彻方针政策的简明情况以及各专业设计要点和重大问题、

设计方案的说明。

1.4.1总图、运输

1平面、竖向布置与厂内外交通运输的设计原则和概况。

工业区、生活区

和附近城镇的关系;

2占地面积、建筑系数、利用系数和土石方工程量;

3重要的防护工程设施。

1.4.2建筑

1主要建筑物平面布置、层数、层高以及立面造型的设计原则;

2主要建筑物的建筑标准;

3建筑为满足生产使用和其它特殊要求而采取的措施。

1.4.3结构

1说明工程及水文地质特性、地基处理及基础型式;

2地震设防烈度,结合施工条件说明结构选型的确定;

3结构为满足生产和其它特殊要求而采取的措施;

4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采用。

1.4.4给水、排水

1全厂各种用水量及重复用水量的说明;

2是城市水源还是自备水源、给水系统供水量、水源构筑物的设施和位置;

 

3雨水量、废水量、废水水质、排水系统及主要排水构筑物的设施和位置

的说明。

1.4.5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设置集中采暖的原则,热媒选用与采暖方式,生产供热和热水的供应方

式和位置;

2通风设计的原则、主要措施和位置;

3空调和洁净房间设计原则,主要技术参数、采用的主要措施和位置。

4空调冷热源及其参数。

1.4.6动力

1供热

(1)全厂热负荷的说明;

(2)热源来自城市供热系统还是自建锅炉房;锅炉房的规模及其附属设施。

锅炉、位置、供热方式;

(3)燃料种类及其来源

2供气

(1)全厂气体消耗量的说明;

(2)气体站、库的主要设施及位置;

(3)供气方式;

1.4.7电气

1全厂设备安装功率,计算负荷,自然功率因数、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及

其予期效果的说明;

2电源和配电设施概况,如有自备柴油发电机站,尚须说明其容量和位置;

 

1.4.8弱电

电信、广播、电视、消防监控、保安监控等主要设施和位置。

1.4.9环境保护、职业安全与卫生、节约能源和消防。

1环境保护

简要说明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的主要措施。

2职业卫生与安全

简要说明职业卫生、劳动保护及技术安全措施。

3消防

序号

项目名称

金额(万元)

占总投资%

其中外汇(万美

元)

1

建筑工程费

2

设备购置费

3

设备安装费

4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5

预备费

6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7

建设期贷款利息

8

经营性建设项目铺底流动资

总    计

简要说明消防组织和主要设施。

4节约能源

简要说明全厂各专业节约能源的主要措施。

1.5设计概算及资金来源

1.5.1设计概算

说明总投资数及其中含外汇数。

 

 

各项投资构成:

                      表 1.5.1-1

1.5.2资金来源

说明资金来源的渠道和资金来源性质(基建贷款或技改贷款)及达纲年所

需流动资金。

1.6全厂主要数据表 1.6-1

序号

名        称

单        位

指    标

备    注

1

2

3

4

5

一、主要数据

1

职工总人数

其中:

基本生产工人

辅助生产工人

工程技术人员

行政管理人员

2

年总劳动量

万工时

其中:

XX 产品

工时

3

设备仪器总数

台(套)

其中:

金属切削机床

锻压设备

焊接设备

炉子

…………

4

全厂占地总面积

公顷

其中:

工业区占地面积

公顷

生活区占地面积

公顷

5

建筑面积

其中:

工业区建筑面积

生活区建筑面积

6

全厂性仓库面积

7

建筑系数

厂区

生活区

8

总用电量

(1)设备容量

kW

(2)需要量

kW

(3)需要系数

9

总用水量

t/d

其中:

生产用水(最大)量

t/h

平均用水量

t/h

生活用水量

t/h

重复用水量

t/h

10

全厂用热量

kW

11

全厂压缩空气用量

高压(压力:

Pa)

3

m /min

低压(压力:

Pa)

3

m /min

12

燃料耗量(分种类)

t/d

13

总投资

万元

1.6-1

全厂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

1.7需要说明的问题

1.8附件

1区域位置图

2工厂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图

3全厂工艺区划总图

4可行性研究批件复印本

5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6协议文件摘要

7城市规划部门对本项目建设的批复

 

2工艺

2.1工艺设计总说明

2.1.1概述

1设计依据

(1)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文件名称、批准单位、日期、编号、

批准的生产纲领、面积、投资等)。

(2)产品资料(主要产品图纸、结构图纸、技术条件、工艺规程、测试和

试验要求等)。

(3)改扩建工厂(或车间)和生产现状的说明。

(4)引进重大技术和设备的上级批文(文件名称、批准单位、日期、编号)

2设计原则

(1)主要生产工艺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原则。

(2)工厂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和改进老产品的原则。

(3)按任务要求考虑产品品种和批量的原则。

(4)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的技术原则。

(5)军民品结合和选择的原则。

(6)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的原则。

序    号

车间名称

产品劳动量

备件劳动量

总    计

备    注

1

2

3

4

5

(7)工厂改扩建技术改造的原则。

(8)大协作、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

2.1.2生产纲领及产品简介。

列出全厂军品年生产纲领,设计任务书规定的产品或代表产品的名称、型

号、单发(台、套、件)的年产量和备件数量。

列出产品的生产纲领。

1产品种类、产量及配套关系。

2产品的主要性能、外形尺寸、重量及精度等主要技术参数。

3产品的构造、结构、系统、材料情况。

4产品的工艺特征、试验要求。

2.1.3主要协作关系

说明毛坯、零部件、配套设备、附件、成品件、试验项目等的协作关系,

按协作项目列表说明协作单位,落实情况(协议文件,由上级下达任务等)。

民用产品的协作关系要求单独列表。

2.1.4产品、原材料的运输量及运输方法。

2.1.5劳动量及劳动量的分配

1全厂总劳动量。

2劳动量分配的原则和依据

3各生产车间(或独立工段)的劳动量分配。

列表如下:

(表

 

 

2.1.4-1)

民品劳动量单独列表

2.1.6工作制度、年时基数

1全年采用工作日。

2列出采用一班制、二班制、三班制的单位。

3各工种工作每班的工作小时数。

4工人采用年时基数。

5设备采用年时基数。

2.1.7全厂工艺组成及典型工艺流程。

1按生产、生产准备、辅助、试验室、仓库、车库、厂部的顺序列出全厂

工艺组成,并说明各子项承担的主要任务。

2主要产品的典型工艺、典型试验及其它特殊要求。

3阐明从材料到成品流程最短和从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角度合理进行全厂工

艺区划的原则。

4阐明按材料、毛坏、加工、装配、试验、试车、生产准备、辅助等分区

布置的原则。

5阐明工厂扩展和预留发展生产流程合理布置的原则。

2.1.8工厂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

1给出全厂工艺人员的总组织机构编制图。

2给出各类工艺人员的数量。

2.1.9技术进步

1说明为适应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要求,

需要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情况和为改善劳动条件、节约能源、环

境保护需要采用的技术措施。

2说明技术来源、落实情况和对技术发展的作用,说明采取技术进步措施

对相关专业设计的特殊技术要求。

3对引进技术、设备应说明必要性和来源,并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评价准

则,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

4对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应说明其必要性、可行性、改造内容、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

2.1.10环境保护

1说明从工艺方法选择和设备选型上,采取的避免或减少污染源和减低污

染程度的措施。

2阐述从工艺区划、工艺布置、车间分工和协作上采取减少污染环境的措

施。

3阐述从工艺上采用综合利用的措施,以避免和减少污染环境。

4说明和其它专业配合对污染的防治。

2.1.11节约能源、劳动保护和技术安全。

1说明从工艺方法和设备选型上采取的节约能源的措施。

2阐述从车间分工和协作上以及从其他方面采取的节约能源的措施。

3说明全厂生产中采取劳动保护和技术安全措施的工种、工作点。

阐述从

工艺方法、设备选择、工艺区划和工艺布置上所采取的劳动保护、技术安全措

施。

2.1.12主要技术指标和动力消耗

1生产原材料的年消耗量。

2主要工艺设备的台数和工艺设备费。

3主要车间的工艺设计面积。

4生产用水、电、汽、燃料的耗量。

5全厂工艺人员的数量。

2.1.13存在问题和建议

1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凡能影响设计规模、设计质量、总图布置和投

资的都要加以说明。

2对设计有较大影响的建议。

注:

研究所、试验站等项目可参照本规定编写。

2.2车间(含实验室、研究室、试验站等子项)工艺设计

2.2.1任务、生产纲领及劳动量

1说明本车间承担的生产任务、主要产品、规格及年产量。

2按产品单件工时或按工种分配的工时计算本车间的总劳动量。

2.2.2协作关系

说明本车间与外厂及本厂外车间之间的协作关系。

必要时列表说明协作供

应的主要的产品、零件、组件、部件、锻件、铸件和加工工序、试验项目等内

容。

2.2.3产品特征、工艺特点。

说明本车间所生产的产品的主要特征、主要加工工艺特点。

采用新工艺、

新设备的理由。

2.2.4车间的组成及面积

1车间内主要分工原则。

2车间的组成及面积。

(1)生产部分面积。

(2)辅助部分面积。

(3)仓库部分面积。

(4)办公室部分面积。

(5)其他部分(如变电站冷冻空调机房面积)。

(6)车间总面积。

3必要时说明车间面积的计算依据。

2.2.5工作制度、年时基数。

说明本车间的工作制度、工人和设备的年时基数。

2.2.6人员编制

1)生产工人。

年劳动量

基本生产工人=

 

工人年时基数×工时利用系数

同时有产品生产及辅助生产时,应分别计算基本生产工人及辅助生产工人,

并说明辅助生产工作量(或劳动量)或其他计算依据。

2其他人员

其他人员按生产工人的百分比计算。

3不按年劳动量计算生产工人的车间(包括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

,应说明其计算依据。

如按设备配备或按工作岗位配备。

2.2.7工艺设备选型

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2设备台数的计算和配套设备的选择。

工种工时

设备计算=

 

设备年时基数×设备负荷率

3设备的总数及分类。

金属切削设备台数。

锻压设备台数。

炉类槽类设备台数。

试验设备台数。

仪器仪表数量。

设备平均载荷率。

4工艺设备总投资(万元)

已有设备台数,已有设备费(万元)。

新增设备台数,新增设备费(万元)。

2.2.8车间内部运输。

如采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运输设备时,须专门说明车间机械化运输情况,

一般可不详述。

2.2.9对土建及公用专业的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及对温湿度、洁净度、消音、防震、防磁等特殊要求及其理由。

2.2.10动力消耗。

说明对水、电、汽、压缩空气及其他气体、特殊电源等的要求和需用量。

2.2.11环境保护、技术安全和节能

说明排放的有害物及对环境影响程度、工艺治理方法或需其他专业治理的

要求,对易燃易爆场所应采取的防护和技安措施以及在工艺上采取的节能措施。

 

2.2.12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

1年劳动量××万工时。

其中:

机工

钳工

2车间职工总人数××人。

其中:

基本生产工人

辅助生产工人

技术人员

行政及政工人员

其他非生产人员

3设备总台数台(套)

其中:

金属切削设备

锻压设备

焊接设备

炉类设备

其他设备

4车间总面积平方米

其中:

生产面积

辅助面积

仓库面积

办公室面积

其他面积

5工艺设备投资万元

其中:

已有

新增

6专业技术数据

生产用电量kw

生产用水量t/d

生产用热量kw

生产用气量m3/min

7技术经济指标

(1)铸造车间

每平方米总面积年产合格铸件重量。

每平方米生产面积年产合格铸件重量。

每平方米造型面积年产合格铸件重量。

辅助及仓库面积与生产面积之比。

每吨合格铸件总工艺投资。

(2)锻造车间。

每平方米总面积年产锻件数量。

每平方米生产面积年产锻件数量。

辅助及仓库面积与生产面积的百分比。

(3)钣金铆焊车间。

车间劳动量占全厂劳动量的百分比。

平均单台设备所占面积。

辅助及仓库面积与生产面积的百分比。

设备平均载荷率(金切、钣金、焊接设备)。

(4)机械加工车间。

车间劳动量占全厂总劳动量的百分比。

平均单台生产用金属或木工切削设备所占面积。

辅助及仓库面积与生产面积的百分比。

生产用金属或木工切削设备平均载荷率。

(5)热处理车间

平均单台炉子所占面积。

辅助及仓库面积与生产面积的百分比。

(6)生产准备、工具、修理车间。

车间生产用金属切削设备数量与全厂生产车间主要金属切削设备数量的百

分比。

平均单台生产用金属切削设备所占总面积。

钳工工人数与机工工人数的百分比。

辅助及仓库面积与生产面积的百分比。

(7)总装车间、部装车间,表面处理车间,研究所实验室和试验站的技术

指标,可根据具体项目确定。

2.2.13存在问题和建议。

2.2.14附件。

1工艺平面布置图和工艺生产流程图。

2工艺设备明细表。

2.3全厂性仓库工艺设计

2.3.1概述

1说明必要性、隶属关系。

2主要任务、仓库内容。

3协作关系,贮存下料等的协作关系。

2.3.2主要物资的贮量及周期。

2.3.3库房的组成及面积。

1全厂库房划分的原则。

2组成。

3各类库房的面积确定。

4仓库面积占全厂总面积的百分比。

2.3.4库房设备选择(主要是起吊、运输、下料设备)。

1选型原则。

2设备数量。

3设备投资。

2.3.5库房对土建及公用专业技术要求。

2.3.6动力消耗。

水、电、汽、气等。

2.3.7环境保护及安全防护。

1环境影响情况及防治要求:

有害气体及化工品对土建和环境的要求。

2技安情况及防护要求(防火、防爆等的技术要求)。

2.3.8人员配备。

2.3.9需要说明的问题。

2.3.10附件。

1工艺平面布置图。

2工艺设备明细表。

平面

图号

设备名

型 号

或图号

外形尺寸

(长×宽×高)

生产厂

数    量

电压

(V)

电容量

(kW)

单    重

(kg)

设备价格

(元)

现有

增加

共计

单台

单台

共计

_______________(工程或工厂)                                           设计阶段  ________

注:

工程设计时该表格实用宽度按 A3 设置。

 

工艺设备明细表

 

3总图、运输

3.1设计依据

3.1.1主管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报告等有关文件的文号及其有关

内容的摘录(如与总论合并一册时,可仅摘述与本专业设计的有关内容)。

3.1.2用地范围、铁路接轨点、道路接点、水源、污水处理厂位置、垃圾、消

纳场地协议和提供单位等。

3.1.3区域位置图、地形测量图、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等,提供单位名称和日期。

 

3.1.4当地规划管理和其他有关部门对本工程的平面布局、空间处理、景观设

计、文物保护、环境保护、分期建设等方面的要求。

3.1.5国家主要规范和行业标准。

3.2场地概述

3.2.1说明建筑场地所在省、市、县、乡名称,描述四周环境、最高建筑物的

高度及性质,与当地交通、能源、水电公共服务设施及城镇的相互关系。

3.2.2概述场地的地形、地貌、山、丘、河、塘等状况,场地的最低、最高标

高,地面的最大坡度、平均坡度等。

3.2.3描述场地内原有建、构筑物的拆除和搬拆的情况以及需要保留的文物古

迹、大树、古树、稀有珍贵树木等。

3.2.4叙述与总图布置有关的基础资料,如气象资料、工程地质(黄土、岩溶、

膨胀土、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和水文地质、山洪、河流最高洪水位以及所

在地区小气候影响等。

3.2.5说明场地内所占用土地的数量和类别(如水田、旱地、荒地等)以及这

些土地所属乡村名称和居民搬迁户数等。

3.3总平面布置

3.3.1根据使用功能和生产性质确定功能分区,合理安排工艺流程及人流和货

流的情况,说明建筑物的组成和合理布局的原则,对改扩建项目要说明对原有

建、构筑物的利用情况。

3.3.2叙述合理使用土地(不占良田,少占农田,利用荒地坡地),正确确定

通道间距,提高建筑系数、建筑面积密度、节约用地所采取的措施。

3.3.3说明如何结合地形,避免大填大挖,如何避开不良工程地质地段,如何

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节约工程量,减少建设投资。

3.3.4说明如何使物流流程为最短,合理组织交通运输,正确确定出入口、自

行车棚及停车场位置和道路宽度等。

3.3.5说明室外空间的合理组织和环境设计以及周围环境的协调关系。

简要说

明工厂出入口,厂前区的布置原则和布置情况。

3.3.6简要说明如何根据地形、朝向、风向、防火、卫生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

布置建、构筑物,并说明对环境相扰(如防尘、防噪音等)采取的防护措施及

对特殊要求(如有较高要求的防震、防辐射等)在布置上采取的措施。

3.3.7对后期发展及远景规划的考虑以及近期与远景规划的相互关系。

3.3.8有关绿化布置、建筑小品和美化设计等的说明。

注:

对有多个独立场地(工厂区、科研区、居住区等)组成的综合区、基地或

规模较大的综合居住区,应首先对其总体布置中分区原则及相互关系作出说明。

 

3.4竖向布置

3.4.1说明场地标高确定的原则

3.4.2简述场地防洪(包括山洪、江河湖洪)的原则,采用的洪水频率和所采

取的措施(如填高场地、筑防洪堤或由城市统一解决防洪等),说明防洪、排洪

构筑物(排洪沟、挡墙、护坡等)的设置和做法。

3.4.3说明场地竖向布置的方式和雨水排水系统的选择。

3.4.4对土石方工程平衡采取的原则(如就地平衡、借土、弃土等)如有较大

量借弃土时,应说明借土来源和弃土地点。

3.5交通运输

3.5.1铁路接轨点的位置(座标及标高),线路的布置,采用的技术条件,上

部构造的选用,桥涵荷载等级形式的选择。

3.5.2道路接线点的位置(座标及标高),线路的布置,采用的技术条件、路

面结构,桥涵荷载等级。

3.6保卫设施、消防、人防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