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712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37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9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docx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

3.1自然环境概况

3.1.1地理位置

安丘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潍坊市南部,地处东经118°44′至119°27′,北纬36°05′至36°38′之间。

东与高密、昌邑市以潍河为界,西接临朐县,南隔渠河与沂水县、诸城市毗邻,北连安丘市、昌乐县。

南北最大距离61.5公里,东西最大距离65.3公里,总面积2010平方公里。

胶济铁路横贯县境北部,潍(坊)徐(州)、下(营)小(关)公路干线交叉市境,交通方便。

城区在市境北部,直线距离西北至首都北京460公里,西距省会济南200公里,北距市府驻地潍坊32公里,与邻市、县城区的距离是:

西北至昌乐45.5公里,北至坊子20公里,东北至昌邑50.8公里,东至高密49公里,东南至诸城52.5公里,西南至沂水89.3公里,西至临朐63公里。

本项目位于安丘市石堆镇大亭子村206国道西。

具体位置见图3.1-1。

3.1.2地形、地貌

安丘市境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地代的东北部边缘,沂沭大断裂带控制着市境地面的起伏和水系的分布,整个地势随泰沂山脉的延伸,自西向南东北倾斜,西南高,东北低。

西南边缘的太平山海拔523米,是全市最高点,东北边缘夹河套村北的汶河河床海拔22米,为全市最低点。

安丘市位于断块凸起部分的景芝等镇西北部;新安街道、赵戈等乡镇的部分地区为中部丘陵区,面积634.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2.9%。

区域内分东、中、北三大带状岭段:

东段,南起景芝镇的九龙山,北伸景芝镇的王官疃岭、赵戈镇的青公埠和盖公山,至赵戈镇的峡山南麓,全长32.4公里,平均宽1.8公里。

中段,南起庵上山,北伸羊埠岭,至安丘、新安街道的老鼠岭,全长37.8公里,平均宽3.2公里。

北段,西起慈母山,东经新安街道北缘,伸向灵山和牛七埠全长约20公里,平均宽1.9公里。

分布于岭间的低洼地带为市内洼地,主要有友兰、金冢子和官庄三大洼,面积114.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92%。

市境东南的景芝和东北部的新安街道、赵戈、黄旗堡以及兴安、凌河等镇的沿河地带,是潍、汶、渠三河冲积平原,面积4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4.69%。

本项目位于沿(汶)河地带,其地形、地貌类型属于潍、汶、渠三河冲积平原区。

项目水文地质图见图3.1-2。

3.1.3地质条件

安丘市地处中朝准地台(Ⅰ级)的东部,横跨鲁西断隆(Ⅱ级)之沂沭断裂带(Ⅲ级)和胶辽台隆(Ⅱ级)之胶北隆起(Ⅲ级)、胶莱坳陷(Ⅲ级)两个Ⅱ级,三个Ⅲ级构造单元。

漫长的构造演化史,复杂的构造单元,含高级别的(Ⅰ-Ⅱ级)构造单元分界,是安丘市地质构造内涵的鲜明特点。

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从上太古界-新生界除缺失上古生界和中生界三迭系地层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产出:

上太古界泰山岩群,上新元古界土门群及下古生界均分布于汞丹山凸起。

下元古界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分布于胶北隆起中。

中生界正常碎屑沉积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广布于中生代沉降盆地中。

新生界五图群、临朐群分布于第三纪盆地中;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广布低洼地带。

(1)地层

①新太古代地层:

新太古代地层为泰山岩群,发育于鲁西地层分区之潍坊地层小区(沂沭断裂带)。

主要分布于温泉-郭家秋峪一带。

②古元古代地层:

古元古代地层在安丘出露有荆山群和粉子山群两套中深变质岩系。

荆山群发育于鲁东地层分区,莱阳地层小区,分布于赵戈、担山、王家庄、石堆一带,出露面积约100多km2,地层总厚度1872.43米。

③新元古代地层:

新元古代地层系指震旦系土门群,产于鲁西地层分区;潍坊地层小区。

主要分布在:

西南部山区的骡马山、东柿子园、闫家河、于家河及北部刘家尧镇石旺庄等地,出露面积约28km2,总厚度824m。

④古生代地层:

包括寒武系和奥陶系下统,产于鲁西地层分区,潍坊地层小区,出露面积约80km2。

分布与西南部的柘山、辉渠及北部的新安街道等地,为安丘市石灰岩矿、白云岩矿和方解石矿的赋矿地层。

常以断块形式出现,地层产状比较稳定,基本以单斜形式出现,局部受构造影响产生小褶皱。

⑤中生代地层:

产于中生代沉降盆地中(如沂沭断裂带内的马站凹陷、安丘-莒县凹陷以及胶莱坳陷中)主要分布在大盛、郚山,市境南部的辉渠以及东南部的金冢子、景芝等乡镇,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强。

⑥新生代地层:

安丘市新生代地层出露主要有下第三系五图群,上第三系临朐群和第四系。

下第三系五图群主要分布在李家埠、关王庙及凌河西南等地,面积为17.5km2,为一套杂色含油页岩相沉积,厚度381米,为粗-细-粗的沉积旋回。

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烈度为Ⅷ度。

(2)构造

市境内构造复杂,按构造层次可划分为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两大构造层:

基底由新太古界泰山岩群变质岩、古元古界荆山群、粉子山群变质岩及新太古代、元古代岩浆岩组成;沉积盖层由新元古界土门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生界侏罗纪、白垩系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层组成。

主要构造形式表现为断裂构造,其次为褶皱构造,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于变质地层中或断裂带附近。

①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主要以近东西向(75-105°),北东向(15-75°),北西向(290-330°)三组的形式出现,断裂纵横交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断裂构造网络。

著名的沂沭断裂带呈北北东向纵贯市境,基本上控制了市区的构造格局。

构成沂沭断裂带的四条主要断裂,自西向东依次为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昌邑-大店断裂,横跨市境50余公里。

②褶皱构造:

安丘市域内褶皱构造不很发育。

褶皱构造、剪切构造主要发育在上太古界泰山岩群、下元古界荆山群、粉子山群深变质岩及中深变质岩中。

沉积盖层中褶皱构造不发育,牵引褶皱主要分布在断裂构造中。

(3)岩浆岩

市境内侵入岩、火山岩较为发育,出露面积约97km2,其中侵入岩主要分布在温泉-柘山以西,郚山-大盛以东地区,少量分布在新安街道、赵戈等地,岩性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及富碱质花岗岩均有,形成于新太古界、元古代和中生代,经与区域对比,归并划分了11个超单元、14个单元;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大盛、凌河、新安街道等地区,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组成青山群、临朐群及部分大盛群。

本项目厂区位于中朝地台、胶东断块西部的胶潍盆地,燕山运动初期形成了巨大凹陷,沉积了巨厚的白垩纪地层。

厂址南有近东西向胶县紫沟断层通过,据前期工程地质勘探资料,厂趾及厂址附近地区无断裂构造。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3.1.4水文地质

安丘市境内地下水较为丰富,浅层地下水埋深一般在2.5~5.0m。

境内各时代地层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出露。

本项目所在地区浅层地下水属于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性为第四系的冲积、洪积、残坡积物,含水层厚薄不均,富水性差异很大。

根据本区域地下水含水介质,赋存条件,水力性质及地下水运动特征,可划分为五个含水岩组:

(1)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

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性为第四系的冲积、洪积、残坡积物,分布在潍、汶、渠等河流中下游的沿河冲积平原,面积696.57km2。

含水层厚薄不均,富水性差异很大,单位涌水量大者50m³/h以上,小的为10m³/h以下。

(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岩性为火山碎屑岩和陆相沉积碎屑岩,分布在白垩系岩层,面积641.05km2。

地下水赋存于浅层风化裂隙中,富水性弱,单井涌水量一般在100m³/d,个别地段因断裂的疏通汇集,单井涌水量近1000m³/d。

(3)碳酸岩类裂隙岩溶水

主要岩性为石灰岩、白云质灰岩、豹皮状灰岩和泥灰岩。

分布在震旦、寒武、奥陶系岩层,面积163.2km2。

地下水赋存于浅层裂隙及岩溶中,富水性强,单井涌水量在100m³/d以上。

(4)变质岩类裂隙岩溶水

主要岩性为大理岩、蛇纹岩等,分布在太古界和元古界岩层,面积300.55km2,地下水赋存于裂隙岩溶中,因太古界为混合岩,元古界夹有大理岩透镜体,富水性差异较大。

(5)火成岩裂隙水

主要岩性为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分布在第三系岩层,面积104.21km2。

因玄武岩多为顶被状,地理位置较高,为弱富水区。

脉岩构造致密坚硬,是良好的隔水层。

公司厂址地势平坦,地貌单一,属于潍、汶、渠三河冲积平原区。

厂址所在区域地下水稳定水位平均埋深约为4.9m,地下水类型属于第四系松散盐类孔隙水,其岩性为第四系的冲积、洪积、残坡积物,含水层为中粗砂层和粗砾砂层,厚度不均,富水性差异很大。

区域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与地表水的联系比较密切,地下水与地表水流向基本上一致,自西南流向东北。

项目所在地周围水系图见图3.1-3。

3.1.5地表水

安丘市境内大小河流50余条,多在东、北、南部,均系潍河水系。

较大的有潍河、汶河、渠河、洪沟河、史角河5条,控制流域面积1884平方公里,为全县总面积的93.7%。

安丘市境内主要的大型水库有牟山水库和峡山水库。

项目区相关河流、水库如下:

潍河:

也称潍水,为县内诸河之干,位于县境东缘。

河有两源,北源为主源,出沂水县箕山前宝山坡之小泉沟,向东南流至莒县库山村西,与出莒县屋山之南源相汇,流经五莲、诸城入安丘县境,沿王家庄、赵戈两乡和黄旗堡镇境东缘,至夹河套村东北角出境入昌邑县,流经本县36.5公里。

因上游山岭多,落差大,历史上最大洪峰7850立方米/秒,过去每至汛期山洪暴发,经常泛滥成灾,沿河村民深受其害,故有“坏河”之称。

1959年建成峡山水库,潍河变害为利。

汶河:

古称汶水,系潍河主要支流,源于临朐县沂山东麓百丈崖瀑布之桑泉。

因桑泉水俗称汶水故名汶河。

流经临朐、昌乐两县,从大盛镇西山北头村北入县境,从西南向东北流经本县78公里,至东北角的夹河套村东北入潍河。

汶河在县内有大盛河、鲤龙河、温泉河、凌河、小汶河、墨溪河6条支流,流域面积1076平方公里。

此河季节性强,汛期最大洪峰5500立方米/秒。

建国前,夏秋洪水成灾,冬春风沙毁田;建国后沿河造林封沙,1959年腰斩河道建成牟山水库,基本上控制了风沙、水患。

牟山水库:

位于城区西南6公里处,南依牟山,腰斩汶河,是潍坊市第二大水库,也是市内唯一的大型水库。

1959年10月始建,1960年6月主坝合拢蓄水。

控制流域面积1262平方公里,设计库容3.1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2亿立方米。

该厂即由该水库取水。

峡山水库:

位于潍河中游,昌邑、高密、安丘、诸城四市交界处。

1960年建成,库区南北长3万米,东西宽1.5万米,控制流域面积4210平方公里,库容13.8亿立方米,是山东省最大的水库。

3.1.6水源地

根据鲁环函[2012]386号《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潍坊市白浪河水库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复函》,安丘市牟山水库、汶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情况如下:

(一)安丘市牟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一级保护区

牟山水库兴利水位线78.00米以内的区域(含水库大坝)。

(2)二级保护区

牟山水库无坝处一级保护区外3000米范围内的区域,有坝处一级保护区外250米范围内的区域。

(3)准保护区

牟山水库上游、高崖水库下游的牟山水库汇水区域(一级、二级保护区范围除外)。

(二)安丘市汶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一级保护区

东大口取水井上游至牟山水库溢洪闸、下游500米范围内的汶河河堤内区域。

(2)二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下游200米范围内的汶河河堤内区域,一级保护区向外纵深50米范围内的区域。

本项目不处于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范围内,同时,由于区域地下水流向为北流向南,公司厂区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的下游,且均不在准保护区范围内,不存在水力联系。

3.1.7气候、气象

安丘市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点:

四季分明,春季干燥,易发生春旱;夏季高温高湿,雨量集中,秋季秋高气爽,常有秋旱,冬季干冷,雨,雪稀少。

(1)气温

年平均气温12.0℃

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9.6℃

夏季平均气温25.1℃

冬季极端最低气温-21.6℃

冬季平均气温-1.0℃

(2)气压:

年平均气压1009.6hpa

年最高气压1019.7hpa

年最低气压996.6hpa

(3)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69%

(4)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669.4mm

(5)风向、风速、风频:

年平均风速3.1m/s

近三年主导风向S风频13.72%

近三年次主导风向SSE风频13.25%

近三年冬季主导风向NNW风频13.08%

近三年夏季主导风向SSE风频20.25%。

该项目区没有压覆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周围3km内未发现文物遗址,项目区附近无机场及重要的军事设施、通讯设施,不在自然保护区内。

3.1.8自然环境

1、土地资源

安丘市总土地面积301.5万亩,可利用面积219万亩,占总面积的72.6%。

目前全市可利用土地中耕地面积为182万亩,占全市可利用土地面积的83.1%。

全市有大量的宜林地和荒地可供开发利用。

2、水资源

安丘市累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75亿m3,其中地表径流水资源总量为4.04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85.1%。

累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2.73亿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2.06亿m3,占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的75.5%。

3、矿产资源

安丘已发现的矿藏有26种,金属矿藏有铅锌铜、银、砂金、铁、磁铁矿砂5种,非金属矿藏有重晶石、石墨、膨润土、硫铁、砩石、石英、钾长石、玄武岩、花岗岩、石灰岩、萤石、蛇纹石、粘土、油页岩、大理石、石膏、草炭、蛭石、方解石、白云石和建筑用砂21种。

现已被开采利用的有铅锌铜、硫铁、重晶石、膨润土、石墨、砩石、石英、玄武岩、石灰岩、大理石、粘土、钾长石、萤石、蛇纹石、蛭石、石膏和建筑用砂18种。

膨润土闻名全国,石墨销往国外,重晶石、白云石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4、动植物资源

安丘市内生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植物(包括农作物、林果、观赏、药用和野生植物等)有1100余种,动物(包括畜、禽、兽、鸟、虫、水生动物等)350余种。

据调查,本项目评价区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旅游区和重要文化设施,厂址位置现为贫瘠农田,有少量自然植被和部分农田。

3.2社会环境概况

安丘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之一。

市境总面积17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万亩,辖10个镇、2个街道,870个行政村,总人口95万。

近年来,安丘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富强秀美幸福新安丘”这一总体目标,突出强化工业、提升农业、推进城镇化、繁荣服务业四项工作重点,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积极作为,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3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7.9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0.7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76亿元。

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安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公元前148年(汉景帝中元二年)置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

境内古迹众多,已发掘大汶河、龙山、商周等文化遗址41处、文物1万多件,有庵上石坊、公冶长书院、大型汉画像石墓等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先贤辈出,涌现出了东汉高士管宁、宋代著名军事家陈规、清朝阁老刘正宗、著名诗人曹贞吉、文字学家王筠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据记载,自宋代至清末,安丘共有101人进士及第。

孔子72弟子之一的儒家学者公冶长,曾长期在安丘城顶山设书院讲学。

民俗文化丰厚,木版年画、剪纸、泥塑、戏曲等代代相传,历久不衰。

安丘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安丘地处山东半岛和内陆交汇地带,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叠加区,处于青潍日组团的中心区域,是潍坊市半小时经济圈内的卫星城。

西距省会济南200公里,东距青岛110公里,国道206线、省道下小路、央赣路等多条交通干线交汇于境内,胶济铁路和济青、潍莱、青兰高速公路临境而过,规划建设的潍日高速贯穿市境南北。

安丘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地处暖温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境内平原、丘陵、山区约各占三分之一。

水资源丰沛,全市共有汶河、渠河、洪沟河、史角河等大小河流50多条,其中大汶河贯穿城区;大中小型水库130座,总蓄水量4.5亿立方米,是潍坊市中心城区的重要水源地。

有太平山、摘月山、虎眉山、擂鼓山、大安山、城顶山、留山等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头36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6%。

建成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6处,国家湿地公园2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省级旅游强乡镇4个,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优秀旅游城市。

安丘经济发达,产业体系完善。

工业发展迅速。

机械装备、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材料五大支柱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54家,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5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8家,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达到14家,潍坊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58家,其中院士工作站1家。

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件、省著名商标22件,景芝酒业公司荣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

农业独具特色。

农产品资源丰富,盛产小麦、黄烟、花生、樱桃、草莓、大姜、大蒜等多种农产品,是中国蜜桃之乡、姜蒜之乡、草莓之乡、樱桃之乡和桑蚕之乡。

近年来,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安丘模式”在全国推广。

建成农业标准化种植园区122个、养殖园区11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到272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个;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94家,其中省级以上8家、国家级1家。

全市年加工农产品200多万吨,出口日韩、美国、欧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3年,农产品出口创汇2.9亿美元。

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园艺产品(蔬菜)出口示范区、山东省第一个供港蔬菜备案基地和第二个食品工业基地、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优秀示范市。

服务业日趋繁荣。

建成了中百佳乐家、银座商城、泰华城等大型商贸设施,引进建设了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盛大农产品交易市场、齐鲁酒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安丘翰沃城、世贸中心等重点服务业项目,服务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全市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到175家,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9亿元。

金融业快速发展,市金融中心正在加快建设。

201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9.8亿元,贷款余额203.4亿元。

安丘基础设施完善,营商环境优越。

城市规划区达到19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8.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7.5万,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交通、电力、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先后规划建设了安丘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低碳工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工业园区,引进建设了青龙湖高新产业园、圣普闪联智慧产业园和金安、昌安、开发区3处中小企业孵化园区,为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搭建了良好平台。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景芝镇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和潍坊市区域重点镇,景芝镇、凌河镇被确定为山东省中心镇,郚山镇被确定为潍坊市中心镇。

经调查,建设区周围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受保护的文物古迹单位。

3.3环境质量状况

3.3.1环境空气质量简况

根据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资料,本项目所在区域SO2、NO2的小时值、日均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PM2.5、PM10、TSP日均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详解中标准,二甲苯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表1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甲苯满足《前苏联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CH245-71)中一次浓度标准,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3.3.2地表水环境质量简况

项目评价范围内地表水体为汶河流域水体(汶河拦河闸-王皋大桥),水质标准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要求。

3.3.3地下水环境质量概况

根据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厂区所在地的地下水中pH值、氨氮、亚硝酸盐、挥发酚、氟化物、氰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指标均可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

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和硝酸盐存在超标现象,厂区所在地基本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

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和硝酸盐超标原因是监测区域地下水钙离子含量较高导致,主要原因是项目周围农田较多,农田施用化学肥料较多,导致化学肥料中未吸收元素随雨水等沉积至浅层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

项目所在区域应大力提倡施用生态肥,减少化学肥料使用,生态肥料可被农作物完全吸收,从而避免未吸收元素沉积导致地下水硬度等超标。

3.3.4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本项目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厂址东、南、西、北厂界昼间、夜间噪声均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3.4城市发展规划

根据《安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安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的批复》(鲁政字[2006]59号):

城市性质:

安丘市发展成为以轻工、化工、食品加工为主导,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城市规模:

城市人口近期(2010年)为30万人,远期(2020年)为40万人;城市近期(2010年)规划建设用地35.86km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9.5m2;远期(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46.0km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5.0m2。

城市发展目标:

为居民生活创造一个舒适、宜人、方便、和谐的人居环境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安全、便捷、高效、完善的投资环境,为区域发展够筑一个有机有序、相互促进的整体框架。

把安丘市建设成为:

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特色突出的山水园林城市。

城市规划区范围:

兴安街道办事处、贾戈街道办事处、刘家尧镇的行政区域;关王镇的南谢家庄、陈家菜园、李家下埠、高家官庄村以及东区域和金冢子镇的陈官亭、芦洼、沙岭子村及以北部分行政区域;以及牟山水库周围500m范围;规划总面积260km2。

用地方向特点:

向北用地相对开阔,地势较平坦,但刘家尧镇驻地东北部的灵山北侧是潍坊市公墓用地。

向东为青云岭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且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带较多。

向西安丘市水源地且靠近昌乐县界,用地局促。

向南地势平坦,开阔,有部分基本农田。

综合分析,城市向北发展为主,远景适当向南发展,控制东西两侧。

即“北展、南优、东西控制”。

本项目位于安丘市区东南部,在安丘市城市规划范围内,项目建设性质符合城市定位,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符合城市规划。

所在区域供水、供电管网等全部铺设完毕。

第4章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4.1现状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建设单位委托山东祥和职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项目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现状监测,监测时间为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

4.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监测布点

考虑到评价区的主导风向、评价区的关心点、区域地形特点等因素,在厂址附近布设3个监测点。

监测点具体情况见表4.1-1和图4.1-1。

表4.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一览表

序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