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冲突处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808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场冲突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职场冲突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职场冲突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职场冲突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职场冲突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职场冲突处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职场冲突处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职场冲突处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场冲突处理.docx

《职场冲突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场冲突处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场冲突处理.docx

职场冲突处理

职场冲突处理

各位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相识,并且交流我们今天的主题。

说到冲突处理,“冲突”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我们性别男女老幼,还是无论我们担当什么职务,不论什么年龄,我们都经历着,或者即将不断地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冲突的情况。

在家里面可能和爱人、和孩子、和老人、和兄弟姐妹;在外边工作单位,可能和我们的同事、上级、下级、客户、合作伙伴,所有的。

即使是走在路上,我们也有可能和一块乘地铁的,我们可能会互相碰撞,我们如果开车也免不了要蹭一个车等等。

也就是说我们无论走到哪儿,我们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冲突情境。

每一个这样的情境对我们而言都是件头疼的事,都会是影响我们心情的一件事,如果处理得不好,还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也许我们其他的技能,比如某些专业技能,我们可能不会,还是可以生存,我们可以学另外一项,但有一项技能,如果我们不行,那会影响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这项技能就是面对冲突我们怎么处理,今天就和大家交流这样一个主题。

我就最核心的几个概念和大家来展开交流,我今天重点和大家讲的是关于冲突处理的三个最核心的原则,或者三个最核心的法则。

在此之前,我要先和大家谈谈面对冲突,我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以及这样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然后我会给大家重点讲解处理冲突,或者我们叫化解冲突的三个核心的法则。

最后我再和大家做一个小结。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一块交流的内容。

接下来我会进入我们今天序言的部分。

一、面对冲突常见的处理方式及后果

序言,我想说的是,我要把冲突的解决能力看成是我们人生必备的武器,是必须学习的一个核心技能。

当然我们即使没有学习,我们也一直在处理各种各样的冲突情境,那处理得好与不好,我们每个人水平不一、情境不一、结果不一。

有两个最常用的方法,是我们大多数人经常用到的两个最常用的方法。

一个是属于进攻行型的,或者我们把它称之为攻击型的,我们可能采取暴力,暴力不一定是非得要动手,语言上也可以是暴力的。

发脾气、表现的强势、胜人一筹等等,所有这些都属于进攻型的冲突处理模式。

第二种处理方式是退却式的处理方式。

重点表现为退让、回避,或者干脆沉默。

这是我们常用的,每个人不是单一用一种,而是这两种都在某一种不同的场合用。

那也许对于上级你会更多的用退却的方式来处理,然后转回头来面对下属的时候,你的脾气就比较大。

那可能随着不同的情景,我们用的方式不一样。

但是这两种是我们用到最多的。

这两种方式是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我现在可以跟大家说不见得。

在某些独特的情况下,这两种情况都是适用的,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这两种方式,它的处理效果并不是很好。

(一)进攻型冲突处理模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进攻的,或者以指责为核心的这样一种冲突处理模式。

比如我们会觉得别人触犯到你,这是你可能会首先感觉到的一个东西,在别人触犯到你的时候,你马上很愤怒,然后去指责对方。

这是我们进攻型的处理冲突方式最主要的一种,这种愤怒和指责,接下来它引发的效果是什么?

多半情况下,对方就会觉得你这个人冲动、霸道、不尊重人。

这样一种反映,对方有可能觉得你不可理喻了,去忍耐,但是忍耐的后果是要疏远你,觉得你这种人不能经常打交道。

另外一种人,他就不一定让你了,他也可能同样恼怒,并且回击。

所以你要是发怒,别人就有这两种反映方式。

但不管哪种反映方式,都会导致双方进入一种争执的、斗争的,还有自我防卫的状态。

这几种状态,它都无法让人心情平和下来,都无法让人去静下心来去倾听对方,去理解对方,相互真正的交流解决问题,都无法达到这个效果。

所以一次这样的争执,如果解决不了问题,他就会导致更多的不满,更多的指责。

这样的过程中,实际上会让关系的伤害更大化。

其结果是你所面临的那件并没有解决,而这件事没有解决,它就会留下未来冲突的隐患。

不光事没有解决,由于这种伤害的扩大化,它还给我们的未来关系带来一种隐性的破坏,我在这儿把它叫作“关系病毒”。

大家都知道病毒,现在我们研究大家都比较注意身体,都注意非常好地保护身体,那保护身体的一种方式我们叫“排毒”,如果身体的毒素太多,就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现在我们有很多方式去排毒。

那对身体需要排毒、对电脑需要排毒,那对关系需不需要排毒?

当然需要排毒。

就是任何一个冲突如果没有解决,或者没有解决好,遗留下来,它其实就成为关系中的毒素,或者情感中的毒素,它会影响未来的关系的发展,会影响到双方未来的交往。

所以如果能够及时的排毒,才是解决这个关系,如果不能排毒,就会留下隐患。

(二)忍耐退却型冲突处理模式

刚才总体来看,这种进攻型的指责模式,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有效的方式。

我们再看第二种,我们把它叫作忍耐的、退却的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是你也感觉到了,别人做法伤害到你了,你是这么感觉的,但是你又考虑到,你担心你更在意关系,你担心影响关系。

所以你就采取了一种忍让的方式,忍耐的方式。

或者是用委婉的拐弯抹角的方式暗示对方,希望对方能够自己明白伤害到你了,然后让他收敛。

但是很多时候,这个想法是不能达成的。

原因在于对方经常不会领会到你的这种暗示,或者是对方即使领会到这种暗示,但是他觉得你是能接受他这种方式,他这种方式面对你的时候采取一点冷嘲热讽也好,打击也好,或者是什么,他觉得你能接受,他觉得你并不能做出很强烈的反击。

所以他往往在未来会进一步重复过去对你的方式,不仅重复,也可能会增强这种方式。

用我们平时的话,就是觉得你好欺负,但是这个并不说经常他会有意识地觉得你这人好欺负,而是无形之中,他就会给你形成这种沟通和解决方式。

这种解决方式对你而言,意味着你的不满会不断地增加,你最初的忍耐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你内在心理上的这种伤害和怨气和怨恨的不断积累。

终于有一天你积累得忍不住了,就像那个高压锅,你绷不住了,那个阀门打开就得爆炸。

所以你可能因为大不大点的事就突然爆发了,你把你积累了很多的怨气,突然之间的、一瞬间全部爆发。

那结果是什么?

结果不好。

首先别人并不知道你积累了这么长时间的怨气,别人只是看到就这么一件小事,你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

别人无法理解你,所以别人会觉得你这个怎么反应太过度了,是不是神经病?

别人会这么看你的。

别人怎么会对待你这种过度的突然爆发?

要么也是恼怒地回击,要么觉得你不可理喻、疏远、躲避。

不管怎么样,其实你面对的真正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而且不仅没有解决,你也在这制造了关系病毒。

所以我们看到有一类人,他是这样一种方式,在单位可能还不明显,在家里这个更表现得明显。

所以我可以在家里面,你在一段时间内,为了家庭的和平、为了关系、为了感情,你会不断地忍,忍到一定阶段,你爆发一次,然后一场大战。

忍过了这段阶段,爆发了一次,你松气了,你平静下来了,然后你又能够忍一段时间。

忍一端时间,你再到下一个周期,然后再爆发一次。

这就是周期性的大爆发。

但是这种周期性大爆发往往没有人能理解你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就是关系病毒也就制造了。

关系病毒它意味着影响到我们未来,未来再看这个人,你就会更加的敏感,更觉得他在伤害你,未来你看待关系的时候,更容易负面解读,这是对我们伤害比较大的。

所以我们说冲突的处理很重要的一条,首先是要及时地排毒,排掉情感和关系中的病毒。

(三)直面冲突:

发现第三种选择

我们也就可以这么来说,我们要寻找一条更有效的解决冲突的办法、处理冲突的办法。

进攻可不可以用?

有的时候是可以用的,尤其是当别人对我们不断地有意识地向我们推进、得寸进尺的时候,我们去跟他正面的斗争对抗是值得的,是维护我们权利,也是维护双方关系有利的措施。

那退却有没有用?

也有。

比说偶尔的,不会经常发生的人际冲突,某个人在地铁上碰了你一下,你这辈子可能永远不再认识他了,你也没必要非得在这一次较个真,像这种事你就多让点。

只要是那种一次性的、不经常发生的、偶尔的,我们都可以比较多地去退让。

但是任何长期的关系,那你采取的无论是进攻、发脾气还是退让,都会带来长期关系的破坏,都不利于长期关系。

无论这种长期关系是家里面的,还是工作关系。

所以一种长期的关系,我们期待着第三条选择,这个第三条选择也是我们今天所讲的重点。

所以我在序言部分和大家重点归纳一下。

就是我们直面冲突,因为我们的事业、婚姻、子女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很好地处理所遇到的冲突。

我们这个关系不是说因为没有冲突这个关系才好,实际上没有这种事情。

关系好,不光是婚姻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的好,都面临着冲突。

这种关系的好坏取决于我们处理冲突的方式,还有面对冲突过程中的心态。

这才是区别了关系好和关系不好的根源。

所以我们也可以这么讲,冲突情境是我们避不开的一种事情,不仅避不开,它也不见得就是一个坏事。

事实上,冲突情境考验的是我们人生的境界和智慧,冲突情境也让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自己,看清我们自己,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洞察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所以冲突情境,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很宝贵学习的机会。

如果我们从这个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它的话,化解和超越冲突,其实正是我们成长的方式。

二、正念化解冲突的三大法则

基于这样的理念和态度,我们接下来要重点分享处理冲突的三大法则。

这是我讲正念化解冲突方法其中三个很重要的法则。

因为这是一个很短的内容和大家的分享,所以我挑出来这三个很重要的法则来和大家交流。

这三个重要的法则一个叫正念法则,第二个是能量法则,第三个对话法则。

(一)正念法则

1.破除恶意推断偏见

我们知道要想解决冲突,我们其实面临着两个考验,我们很多人其实不断地试图在解决冲突,但是我们面临的困境或者窘境是什么?

当我们试图去解决冲突的时候,我们和对方去交谈,准备去解决这样一个冲突,但是解决的过程反而变成了另一场新的冲突。

所以我们往往很沮丧。

为什么解决的过程变成了一场新的冲突?

因为有两个障碍,或者有两项本领,处理冲突的两个重要的本领我们没有拿到。

那么试图解决冲突的时候就往往会失败,每失败一次我们就会沮丧一次,对自己缺乏自信,对别人的怨恨也会多一些。

这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就是情绪。

也就是当我们去处理冲突的时候,如果不能以很好的情绪状态来介入,就很容易点燃一场新的战争。

所以很多人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很难首先化解或者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这是第一个障碍。

第二个障碍,这个情绪调节好了以后,当我们好不容易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但是一旦我们去跟对方去谈的时候,当对方没有调节好情绪的时候,他又再一次把我们本来平和下来的情绪,又把我们的情绪给我们重新点燃,从而又一次冲突开始。

所以就面临这两件事情,一个是如何调整好我们的情绪,第二如何在具体面对冲突的时候,跟对方沟通的时候,又能够化解对方的情绪。

这是解决一个具体冲突,首先要解决的两个前提。

(1)恶意推断

为了解决这样的前提,首先当然是从自己开始。

冲突过程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大情绪?

所以我们必须要往深了挖,我们不能简单说我们要忍住情绪,那是忍不住的,我们必须从深层次了解,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然后我们才能找到化解自己和对方这种情绪的方法。

为什么有这种情绪?

因为我们对这件事背后有我们某种推断,这种推断是对对方在这个过程中对方意图的推断。

我们往往认定对方心怀恶意,这是让我们不高兴的一件事情,或者我们认定对方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不尊重我们的,所以这让我们对对方非常不满。

还有我们往往认为这个问题就是对方造成的,他无理取闹,这也让我们心里不高兴。

所有这些东西合起来,就是诱发我们情绪最大的一个核心元素。

那这样的话,我们所要解决的,首先就是我们的内心的推断,我们内心编造的对事情的解读是不是正确?

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评判一次冲突,它真正发生了什么,它冲突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所以这是我们在正念法则中要关注的核心。

我想在座有的人几年前看过一个电影,这个电影的名字叫《搜索》。

在《搜索》里面,女主角是高圆圆扮演的叫叶蓝秋。

她在公交车上发生了一段故事,正好被公交车上的一个小报的(或网络)记者给拍下来,这段情节是,她坐在一个座位上想事,这个时候上来一位年龄偏大的老人。

然后这个时候售票员就请她给这个老人让座,说了几次,叶蓝秋毫无反应,最后终于用很大的声音,她有反应了,然后她说了一句“想坐吗?

坐到这”,就是意思坐到她膝盖上。

然后当时全车人都不满意,认为她这样是有点侮辱这个老人。

这一段视频就被放到网上。

放到网上之后,她将带来的是什么?

大家知道在这个社会的“人肉搜索”,包括她从小的时候的照片,过去在哪儿读书,她现在干什么,在什么公司等等,引发了一系列。

而且这个节目还进一步发酵,大家知道,媒体是要抓住那个典型事件去炒作的,炒作的方式就是邀请学者专家,针对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探讨、点评,搞得不亦乐乎。

最后这个电影的结局是叶蓝秋跳楼自杀。

光从这个情节上看,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得出我们的结论,就是说这个人太不道德,太没有基本的公民素质,该受到谴责。

但是这是不是事实的真相?

我们看过电影的人就都知道,它不是事实真相。

实际上的事实,就是这个叶蓝秋早晨刚刚到医院例行检查的时候,查出来癌症。

医生要让她立即住院,她刚刚得到这个消息她非常的吃惊和震惊。

所以她整个在公交车上坐在那的时候,她一直都沉浸在想自己得这个病意味着什么。

所以有什么人上了车,以及包括售票员去提醒她让座,她根本就没有听到,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悲苦之中。

然后终于让她听到的时候,她就感觉所有周围人都在谴责她的时候,她就有一种本能的抵触。

所以在贸然间说了这么一句不该说得话,这句话该说吗?

不该说。

但是当然我们知道她的背景的时候,其实我们应该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去理解她的状态,但是已经难以挽回了。

因为这个社会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知道她发生了什么,悲剧就这样造成了。

当然这个电影它是一种夸张的,极端化地放大了我们看到的现实和真正的现实之间的区别。

但是这样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和在工作中是随时都在发生的。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次冲突,我们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都在内心编辑着某些故事,我们随时都在内心编辑故事。

他跟我打交道,他这段他想干什么,他的意图是什么,他在做什么,他对我尊重不尊重,他把我放在眼里没有,他想做什么,他这种态度意味着什么,我们内心随时都在做着解读,都在编这个故事。

但是我们要通过这样一个电影能看到的启示是什么?

这样一个故事往往和真相是不相等的,并不等同于真相。

但是当我说这些的时候,很多人可能说对那个社会上不太了解的人,当然我就不知道他在内心想什么。

但是对我熟悉的人,我没有充分的自信,我们觉得我们理解他,知道他想什么。

比如说家里面的爱人、孩子、老人,我们都处了这么多年了,我当然知道他想什么。

办公室里的同事、上级、下级我们都处了很长时间,在一起工作这么长时间,我知道他在想什么。

当然,你说得没错,很多时候你确实可能知道他想什么。

但是并不见得我们每一次就真的能完全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就比如说我们可以返回来想这么一件事情。

我们有没有某些时候觉得别人会误解自己?

比如说即使在家里,我们这么熟悉的人,我们有时候有没有会觉得我们的爱人误解了我们?

在某件事情上误解了我们?

在单位里面,我们会不会觉得领导其实误解了我们?

或者是同事,或者是另一个部门的人,或者是我们特别熟悉的人,好比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我们有的时候也觉得他误解了我们,有没有这种情况?

我想你们的回答一定是“有”。

那我们就可以换位思考了,如果有很多时候有别人误解你的时候,那有没有你误解别人的时候?

我这里指的就是对熟悉的、特别熟悉的人。

你应该客观地得出一个答案,你一定有误解别人的时候。

所以在这里面我想跟大家讲的,就是我们这种无形中的推断所导致的后果,就是我们主观编造的内心故事,没有对别人讲出来内心故事,他不一定是真相,故事不等于真相。

但是故事即使不是真相,但它会制造真相。

第二句话是什么意思?

故事为什么能制造真相?

就像《搜索》里面那样,我们内心编造的对这个叶蓝秋的这样一种推测。

对她的谴责,对她的人肉搜索,我们制造出来一个悲剧。

这不是由客观事实制造出来,是由我们内心的故事制造出来的悲剧。

所以我们说故事是可以制造真相的,在我们生活中也是这样。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制造大量的真相。

今天发生的事大量的都是我们过去的故事,我们自己的认定制造出来的。

比如说你觉得一个人不怎么样,你就要躲开他,另一个人也觉得这个不怎么样,他躲开。

但是大家都躲开这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就会感受到疏远,这个人就要想办法去保护自己。

他当他保护自己的时候,他会表现得要么更多地去进攻,要么他更多地去防卫。

然后他所做出这种进攻的动作也好,防卫的动作也好,又会被我们认定为这个人确实是需要躲开。

这样就会制造出未来的一种真相。

所以恶意推断,就是对对方意图动机的这种恶意推断,大家知道为什么叫恶意推断,因为在冲突情境下,我们推断别人意图的时候,很少会从正面去推断。

我们往往认为当我们和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争执的时候、冲突的时候,我们会无形中,很自然地认为别人是坏的,别人错了,我是对的,我是好人。

别人做了坏事,我受到伤害。

这就是我们经常在内心发生的一个心理。

而且很有意思的时候是,当我们伤害到别人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当别人伤害到我们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别人的出发点是坏的。

我们用的是不同的标准。

(2)恶意推断偏见与后果

所以在恶意推断中,我们实际上采用了一个所有的人都本能采用的方法。

就是对方做了不合我心意的事,这是第一个。

那既然他做了不合我心意的事,那就意味着对方对我不好。

那既然对方对我不好,就意味他意图不良,他动机不好。

还有进一步的推理,他既然意图不良、动机不好,就这个人人品有问题。

我们做了一系列在内心深处一系列推理。

这样一种推理,如果仅仅在内心想一想,那也就罢了,关键是在于,我们对对方的这种悄然的猜测和推理,会决定我们下一步怎么对待对方的态度。

大家想想我们内心已经把它想成是一个坏人了,我们对他的态度能好到哪去?

我们肯定对他的态度好不到哪去。

即便我们百般地装,对方还是能够感觉到的,尤其是我们经常在一些打交道的人,你的情绪变化对方是能感觉到的。

他可能不一定真的知道为什么,但他能知道你此刻是善意的还是怀有敌意的,你是心情平静还是压抑的,内心的不满,这个是能感觉到的。

我们对对方意图不良的恶意推断,往往导致我们去负面地指责批评对方,但是这种过程,会引起对方的防御心理。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诱发了一个螺旋,一个循环。

我们在心理学上把它叫作“罗森塔尔效应”。

在这我稍微简单地说一下。

(3)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是一个心理学家,在一个小学一年级没开班之前,刚入学的时候,他拿到了一年级孩子新生入学的名单。

他也不认识这些孩子,但是他随机地就在这些孩子在几个名字上打了个钩。

打个钩之后,他就把这个名单给到班主任老师,说打了钩这几个孩子,都是通过智力测验,发现他们是智商比较高的孩子。

但是希望老师保密,不要暴露这件事情,就说了这个。

然后罗圣塔尔就开始持续几年,一直持续了五六年观察这个班集体,观察这几个孩子在这个过程的变化。

结果他就发现这几个孩子果然在班里表现得越来越出色,学习越来越好,老师对他的评价越来越高,而且大家一致认为他们就是智商高的孩子。

但是真相是什么?

并不是这几个孩子真的智商高。

因为罗圣塔尔并没有做智商测验,他是很随机的,他都不认识这几个孩子,随机在几个名字上打的钩,但是为什么发生这个效果?

我们可以这样推理。

因为老师认定这几个孩子是出色的,所以老师会无形之中对这几个孩子给予更多积极、正面的关注。

会给这几个孩子更多的无形之中,给他们更多的机会。

比如课堂上让他们更多地站起来回答问题。

然后更多地关注到他们的进步,给予他们积极的肯定,而即使他某些成绩,某些时候没考好,老师也认为是偶然的,他们本是就是好的,学习本身就是好的,偶尔考不好,那是偶尔现象。

所以这样一种积极的认定和关注,会影响到这些孩子。

因为孩子能感觉到老师是喜欢自己的、欣赏自己。

我们都从小时候走过,因为一个老师欣赏我们,我们就会很努力地学习他这门课;因为我们讨厌这个老师,我们可能就不学好他这门课。

所以这几个孩子他自然而然就要学得更好一些。

当这些孩子成绩越来越好的时候,老师更加确认这些孩子确实是智商高,这个心理学家罗圣塔尔说得真是对。

这就造成了一个循环,就是我们人为地会制造出一种循环,这个循环最终会制造出真正发生的现实。

我们这有一个图就是这样,就是说我们认定这个现实,我们内心认定的一个东西,我们把它叫作信念,无论认定这个人对这方面动机的推断也好,认定对方是个好人也好、坏人也好,这种推断、看法都形成了内在的一种信念。

信念会影响到我们的关注点。

那就是说如果我们认定一个人是好人,我们就倾向于去关注他的优点,如果我们认定一个人不好,我们就更容易关注他的缺点,这就是关注点的差异。

那如果我们认定他不好,我们就更容易去关注他不好的那一面。

所以我们更容易发现他不好的那一面。

你发现的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当他表现不好的时候,你就发现了。

你发现之后,它会影响到你的情绪,你的情绪自然而然就是负面的。

这种负面的情绪,导致你返回来对待他的态度和方法自然也不是什么好事。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对方也会跟你呼应,跟你相互感应,你对他不好,他多半对你也好不好到哪儿去,这就是人际间发生的事。

但是当对方对你的态度不好的时候,你并不会反思说,这是不是因为我对他的态度不好,导致他对我不好,我们不会做这种反思,我们只会认定,你看,他就是这么个人,他对人就是不尊重,他对我表现出来的不尊重,对我表现出来的的这种疏远也好、恶意也好,就标志他这个人不怎么样。

你反回来进一步印证了你最初的判断,所以这就是我们说恶意推断很糟糕的一个事情。

(4)冲突化解的正念法则

因此我们知道要想化解冲突,我们首先要去除的是恶意推断。

也就是说我们主观在内心编造的这个故事,我们至少要给它打折扣,至少要怀疑,而不能认定它就是事实。

所以我们在这里给大家提几条。

第一,我们说如果面对冲突,我们从目的上,不是说争个谁输谁赢、谁死谁活,目的上我们要围绕着怎么能双赢,任何长期的关系只有双赢能维系。

你想掰个输赢,可以,这件事上你赢了,下件事上你就得输。

没有人始终让你赢,没有人能始终忍受让你赢他输,没有这样的人际关系,所以一定双赢才能持久。

第二,我们不能认定自己的判断就一定是对的,我们一定怀疑到,就是说我们自己当时是这么判断的,但是我要给自己留点余地。

我这种判断也不一定是对的,千万不要把这种判断看成是硬性的结论,给自己留点余地。

第三,对他人的推断,不要认为别人跟我们发生冲突了,就是无知或者存心不良。

而是要更多的想到别人可能也在同样想解决问题,只不过他出发点,他看到的东西、他关注的重点和我们不一样。

我们这么来想。

所以当我们去处理冲突的时候,不要是想着怎么摆平对方,更多的是想怎么大家一块合作,解决处理好、化解好。

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以上是我说的正念法则中的第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我们对别人的意图、动机的推断经常是恶意的,在冲突中这种恶意推断,往往影响了我们有效地看待对方、看待冲突的事件,以及解决冲突的最终的能力和效果。

所以要解决的问题,方法就是放弃恶意推断,即使你有推断,也把它先悬在那儿,放在一边,挂在那,别它当成事实。

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去对推断对方的意图。

因为意图的推断是很复杂的,说实话,即使是当事人自己,也不见得经常能清楚自己在这件事,之所以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

有的说我们事后才开始想,我当时为什么要那么做?

我们在那一刻,我们经常自己都不明白,我们当时为什么一冲动就那么做了。

所以如果一个人自己都经常弄不清楚自己的意图是什么,别人,我们作为另外的旁观者,怎么能那么肯定的就知道他的意图?

所以最好是把这件事看得轻点,放得淡点。

这个是我们比较好的一个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