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283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太阳能采暖方案.docx

太阳能采暖方案

方案编号2011-030

 

西安地区采用太阳能供暖

 

技术方案

 

编制单位:

北京国运光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太阳能课题组

编制时间:

2011年3月28日

 

一、新能源供热采暖空调的趋势

1、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宏观国策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承担国际责任,国务院发布了“十一五”节能减排规划。

在规划中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列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国策。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相当于美国的1/18,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我国的能源消费是以煤为主,煤的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63.6%,由于煤的效率不高且洁净利用难度大,使用过程中已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另一方面,我国人均能源资源严重不足,人均石油储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人均煤炭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2。

2010年预计,我国石油供需缺口1亿吨,天然气缺口400亿立方米。

因此,开发利用洁净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政府最紧迫的任务。

青岛高功自动化有限公司是我国从事节能减排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早的企业,以节能降耗、减排污染为己任,以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造福社会为目标,在与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太阳能光热应用课题组联合攻关中,在太阳能、地源能、空气能、电能和燃气能的充分利用、互补利用、结合利用三个方面的技术整合走向行业前列,为更好的发展人类环境保护事业和节约能源,稳步发展和壮大企业,走出了坚实的发展道路。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要实现节约型社会,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国务院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加快太阳能、地源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

鼓励利用太阳能与热泵复合供热制冷技术的应用。

为了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优先支持技术先进且节能效果显著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国务院开展了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的申报和国家资金的扶持或补贴工作。

尤其对于广大农村,给予了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政策和扶持力度。

2、建设部财建[2009]306号文件扶持政策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与农村地区建筑用能迅速增加,尤其北方地区农村建筑采暖以生物质能源为主的模式,正逐渐被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模式所替代,农村建筑节能和污染减排形势日趋严峻。

我国城乡与农村地区太阳能、地源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建筑应用条件,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我国城乡和广大农村地区的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应用条件优越、发展空间巨大。

为加快推进城乡与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设部发布了[2009]305号和[2009]306号文件,以有力地推进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应用。

文件要求,要因地制宜确定城乡与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重点领域。

要求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客观实际需要、经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推广应用重点。

实施浅层地能与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利用浅层地能热泵等技术解决供热采暖需求。

文件提出,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今后2年内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30万㎡。

对于辖区人口较少、规模较小的县,可适当降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要求。

县级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编写本地区城乡与农村可再生能源应用申报材料,逐级上报至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文件规定,中央财政对城乡和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予以适当资金支持。

地源热泵技术应用按建筑面积60元/平方米补贴,一体化太阳能热利用按建筑面积15元/平方米补贴,以分户为单位的太阳能浴室、太阳能房等按新增投入的60%予以补助。

每个示范县补助资金总额最高不超过1800万元。

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一次性拨付到省,由省级财政按规定拨付到示范县,示范县负责将补助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

3、供热采暖制冷空调的方式及其比较

目前,国内外供热采暖采用的主要方式是热水为热媒介质循环传热的实现供热采暖的方式。

用于供热采暖的热水设备可以归结为燃烧型和非燃烧型两大类,其中:

燃烧型热水设备包括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燃油锅炉、生物质燃料锅炉,非燃烧型热水设备包括电热锅炉、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空气源双效热泵、太阳能光热系统等。

其中具备既节能又低碳的环保型设备为非燃烧型设备。

国内外制冷空调设备分为单效型和复合型。

单效型指蒸发型氟利昂制冷空调或吸收型溴化锂制冷空调机组。

复合型指热泵热水供热采暖与冷水空调机组。

各类供热采暖的热水设备从建设投资、运行成本、维护成本与换能热量构成的能效比,以及排碳量与换能热量构成的低碳比两个方面比较,太阳能空气源双效热泵系统、太阳能空气源地下水源三效热泵系统耗能量最低、低碳比最高,是未来供热采暖制冷空调的发展方向。

燃烧型供热采暖与单效型制冷空调将逐渐淡出工程应用。

 

二、新能源供热采暖空调应用技术

新能源指区别于传统的煤、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之外的,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

近几年,国内外的室内空调技术正以新能源应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一)新能源技术之一太阳能与太阳能供热采暖的应用

1、太阳光热资源与应用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1891年美国马里兰州的肯普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太阳能热水器,1895年美国加州的亚伯萨迪纳创办了世界第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公司,太阳能光热设备的产品化至今有100多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开始利用太阳能与辅助热源互补采暖供热(即:

SolarCombisystem)。

当今如德国、比利时、挪威等国家太阳能光热互补供热采暖是国际上发展最好的。

德国每百人拥有3.6㎡太阳能集热面积,比利时太阳能采暖占总采暖量的60%。

本世纪以来太阳能利用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

我国是太阳能光热利用大国,太阳能集热面积达870万㎡,占世界集热面积的90%。

我国2009年颁布了GB50495《太阳能采暖供热工程技术规范》,从技术与质量角度完善了我国太阳能供热采暖的机制。

我公司与清华阳光基础训练中心太阳能光热应用课题组合作,借鉴发达国际的先进经验与模式,开发了太阳能与电热互补、太阳能空气源双效热泵、太阳能与燃气互补、太阳能与生物质热源供热采暖系统,形成了完善的太阳能与多热源互补的供热采暖技术体系。

从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地图可见,我国是太阳能光热资源丰富的国家,占50%左右的国土面积年日照达到3000h以上,太阳能年辐射量达到5400MJ/㎡以上,相当于800KWh有效热当量。

从图上可见,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陕北、山西、河北以及川西南、滇西南等北部、西部、西南部和华北等地是太阳能供暖的良好地区。

这些地区采暖期平均太阳能日照时数8小时左右,藏北达到10小时以上。

按冬至前后太阳能辐照强度,我国北方地区每㎡太阳能有效集热面积每天可获得有效热量10MJ以上,相当于2KW有效电热的热量。

以采暖期150~200天,房间温度18℃、每升高(降低)1℃增加(减少)17%热能、保温性建筑与非保温性建筑节能效果相差65%等工况综合分析,每㎡太阳能集热面积可驱动4-12㎡建筑面积供暖。

按采暖期平均耗煤35Kg/㎡(建筑面积),每㎡太阳能集热面积每采暖期可以减少20公斤以上CO2排放。

太阳能具有普遍、巨大、长久、无害、可再生,以及勿须开采、运输,可直接开发利用的优点。

我国太阳能辐照强度区域分布表:

等级

太阳能资源

年日照

累计时数

(h)

水平面上年太阳能辐照量

(MJ/㎡.a)

地区

太阳能

保证率

资源丰富地区

3200~3300

>6700

宁夏北、甘肃南、新疆东南、青海西、西藏西

60%~80%

资源较富地区

3000~3200

5400~6700

冀西北、京、津、晋北、内蒙、宁夏南、甘肃东、青海东、西藏南、新疆南

50%~60%

 

 

资源一般地区

2200~3000

5000~5400

鲁、豫、冀东南、晋南、新疆北、吉林、辽宁、云南、陕北、甘东南、粤南

 

40%~50%

1400~2200

4200~5000

湘、桂、赣、江、浙、沪、皖、鄂、闽北、粤北、陕南、黑龙江

资源贫乏地区

1000~1400

<4200

川、黔、渝

≤40%

(每3.6MJ/h太阳能热量相当于1KW/h电热热量)

我公司科研人员自1999年研究太阳能光热利用。

2000~2002年进行太阳能光热独立供暖实地试验和测试。

2003~2006年完成了太阳能与电热互补、太阳能和燃气互补供热采暖的研究与产品开发。

2006~2009年完成了太阳能空气源双效热泵的研究与产品开发。

截止2010年在冀、蒙、宁,甘、青、藏等地区完成了太阳能独立供暖、太阳能电热互补、太阳能燃气互补、太阳能生物质燃料采暖炉互补、太阳能空气源双效热泵电热互补等一系列的示范工程和应用工程。

GB50495规范规定太阳能供暖系统中太阳能贡献率不低于40%。

从示范工程来看,当有满足需要的太阳能集热面积设置时,太阳能贡献率达到40%,即节能效果达到40%,以天然气价格相比较,利用太阳能节省的费用3年可以收回太阳能集热设备的投资。

太阳能供暖经济效益还是可观的。

 

2、太阳能供暖设备

太阳能采暖系统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技术结构有重大区别,选择太阳能采暖集热设备必须根据地理、气象气候、建筑结构条件等,科学、合理、准确选择。

常用太阳能集热设备性能及其采暖应用特性:

全玻璃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简称真空管集热器。

真空管集热器是清华大学早期发明。

真空管集热器是全玻璃单真空管与水箱联体的结构,管内的水受热膨胀,冷热交换逐渐将水箱的水加热。

真空管集热器作为家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较普遍,价格在太阳能集热设备中最低。

真空管集热器热惰性大、启动慢,管子中存水难于防冻和防过热,因此,仅适合热水系统使用,或在冬季气温不低于-5℃的寒温带地区太阳能采暖使用,不适合寒带或严寒带地区太阳能采暖。

金属热管型真空玻璃管太阳能集热器,简称热管集热器。

热管集热器是清华大学近期发明。

热管集热器是太阳能集热设备的高端产品,采用了真空超导技术,热管与集热板采用黑铬、黑钻、阳极氧化涂层,减反射涂层,磁控溅射选择性吸收涂层等高科技先进技术,具有高温取热的特点,在太阳能光热制冷、太阳能发电、大型太阳能集中供暖与热水工程中应用较多。

由于热管集热器结构与工艺复杂,价格很高,在小规模太阳能采暖工程中很难普及。

金属U形管型玻璃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简称U型管集热器。

U型管集热器是在全玻璃真空管中安装紫铜U形管,U形管流通防冻液进行导热的新型太阳能集热装置,具有防冻、防过热的特点。

U形管集热器运行的防冻液是高分子水溶化合物,在高温下产生分解导致冰点下降,需要每年进行冰点测试和更新,故不适合采暖工程采用。

U型管集热器是在工厂整体组装,运输、安装维护极不方便。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简称平板集热器。

平板集热器是全金属结构,具有承压、免维护、集热效率较高和良好的建筑一体化的特点,是

早期发展太阳能光热应用的集热设备,因此是国际公认的太阳能集热设备。

但平板集热器保温结构薄弱,阴天和大风天气的影响较敏感,冬季集热效率比真空管集热器偏低,且价格较高。

在我国西南地区太阳能供暖应用较好,不适合寒带和严寒带太阳能供暖(或太阳能热水)工程的应用。

玻璃热管式双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简称双真空管集热器。

双真空管集热器是低温超导传热的太阳能集热设备,其保温性、防冻与防过热性、耐久性、性价比优于真空管、U形管和平板集热器,尤其适合太阳能采暖应用。

双真空集热管采用高透光率的高硼硅特硬玻璃管材,由外管、内管、喙管组成。

外管传递太阳能光热和防风;内管壁镀复合金属碳化膜吸收太阳能光热;内管延伸突出为喙管。

内外管之间第一真空腔是隔热保温层;喙管第二真空腔是导热腔。

双真空管分蒸发段和冷凝段。

蒸发段接受太阳能光热;冷凝段在水箱热交换。

导热管的腔内注有低温导热介质,在太阳能光热作用下气化,蒸汽以声速进入喙管冷凝段,蒸汽热量通过喙管释放给水箱的水,周而复始实现了太阳能加热。

双真空集热管内不进水,其热惰性小,启动较快,不会结水垢,不会结冰冻坏或过热沸腾、炸管。

双真空管集热器还可以承压运行。

3、太阳能与多能源互补实现连续稳定的供热采暖

太阳能辐照强度受到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季节与昼夜变换以及阴雨雪等条件的影响,表现为分散性、间断性,能流密度不稳定、不连续现象。

因此,利用太阳能光热供暖需要与电力、燃气、生物质燃料等常规能源或其他可再生、可再利用能源组成互补系统,将太阳能设计为主要热源,全采暖期统算贡献率不低于40%;将空气源贡献率设置为40%,则其他补充热源不超过20%,从而形成全天候、稳定的、不间断的、环保节能的互补供热系统。

互补能源的系统有:

(1)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组成太阳能空气源双效热泵供暖系统;

(2)太阳能与地源热泵组成的太阳能地热源双效热泵供暖系统;

(3)太阳能与电加热或谷电蓄热设备组成的光电互补供暖系统;

(4)太阳能与燃气壁挂炉组成的光燃气互补供暖系统;

(5)太阳能与生物质采暖炉组成光生物质互补供暖系统。

各种互补措施的经济技术分析。

(1)互补措施之一太阳能与热泵互补

太阳能热泵使太阳能光热效率提高,使太阳能集热面积配置下降。

太阳能集热器在上午初始阶段和下午末时阶段或多云天气时,水温较低而不能直接用于供热采暖,此时将太阳能系统退出启动其他热源互补必将造成太阳能集热系统投资的浪费和太阳能热源的浪费。

借助热泵的优良特性,将太阳能集热器的低温热水作为热泵的热源,经过热泵进行高效热量转移和温度提升,即成为太阳能热泵。

太阳能热泵将使太阳能集热器保证率和贡献率由50%左右提高到70%以上。

太阳能热泵是我公司的创新技术,是太阳能采暖技术的重大突破,2009年获中国发明专利。

太阳能热泵设有太阳能水源蒸发系统和空气源蒸发系统。

当太阳能的水温较低时,太阳能水源系统提升温度;当太阳能供热量不能满足采暖需求时,空气源系统给予热补偿,从而最大限度的较少电或燃气补热量,降低运行成本40%左右。

热泵吸收空气潜热时空气的温度不能低于-10℃,否则能效比会下降。

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可以采取空气源热泵与电热或其他热源互补。

在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配置中,太阳能保证率按60%设计时,秋末与初春时节太阳能贡献率可以达到70%以上,而冬至前后40天左右贡献率只有20%左右,全采暖期达到40%以上。

如果将太阳能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投资将增加一倍,每建筑平米的投资将超过500元,从经济角度不合算。

如果采用热泵技术,按提高太阳能保证率20%配置太阳能热泵,其投资仅相当于太阳能集热系统增加投资的1/5,可以将太阳能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2)互补措施之二太阳能与电热互补

太阳能与热泵往往因为阴雨雪天气和极低气温的影响其供热量不能满足供暖需要,因此,需要常规能源互补以保障全天候供热。

电热互补是使用较多的热源。

石英管薄膜电加热体石英管薄膜电加热体是电热机组的核心部件。

石英管具有耐高温1200℃、耐电压击穿20KV、耐水压强度1.0MPa,温度膨胀系数几乎为零的优良特性,是唯一可以同时满足电加热和水电分离的材料。

将多种金属元素制成凝聚态胶体,在高温高压下喷涂到石英管外壁,制成晶体薄膜电加热管。

加热管外壁受电加热,水在管内流过被加热,石英管壁成为水电分离层,绝无漏电危害。

石英管薄膜电加热体是我公司的创新产品,获得三项中国发明专利。

热工智能控制节电技术采暖热负荷以室温和水温为函数随机变化,控制水温就等于控制了电耗。

控制方式采取室温和水温两种,在室温控制条件下,只要达到设置的室温系统停止运行,待命,当室温比设置温度下降1℃时系统启动运行;在水温控制条件下,系统对比回水温度、出水温度和设置水温,自动设置加热功率,实现出水温度缺1℃补充1℃恒温调节,因为没有过余加热,具有明显的省电效果。

电热机组整机技术特性电是二次能源,洁净、无污染、无明火、普及率100%。

电力比燃气、燃油、燃煤更容易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安规标准控制和节能控制。

电热无明火、无异味、无污染,在常规能源中属于清洁能源。

按采暖成本比较,使用电热采暖电费与使用集中供暖的运行费用相比基本相当。

针对电气设备的特点和电热采暖的机理,电热机组中设置了多层检测,建立了正常运行的必然条件,即:

水流量>4L/min、出水温度<70℃、加热体温度<80℃、室内温度<40℃、本机温度<60℃时为正常运行条件,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要求则不能启动加热。

电热机组是我公司创新产品,2005年获得中国发明专利。

(3)互补措施之三太阳能与生物质燃料采暖炉互补

在我国农村地区和牧区可以利用的生物质燃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和牛羊粪干物质。

生物质燃料燃烧方式主要有直燃和汽化燃烧。

汽化燃烧的生物质炉适合农村地区使用农作物秸秆,不太适合牧区使用牛羊粪干物质。

农作物秸秆的热值一般在11~15MJ/Kg之间,牛羊粪干物质的热值一般在2.4~3.3MJ/Kg之间。

用于牧区的生物质燃料采暖炉按藏民的习俗,应具备提温快、能做饭、能采暖、能热酥油茶、操作简单、外观和颜色适宜等功能和习俗的要求。

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基础上炉体要求外观整洁,结构紧凑,尽量减小占地面积。

为此,我公司到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双湖特别区牧民家庭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太阳能供热、热水循环采暖的需要,组织技术人员设计了牧区专用的牛羊粪生物质燃料采暖炉。

(二)新能源技术之二热泵与热泵的应用

1、热泵与太阳能空气源水源三效热泵

什么是热泵通过电动设备做功的原理,用水泵通俗的解释热泵。

水泵是消耗一定的电能,将水从低水位“泵”向高水位,使水的势能提高的设备。

热泵是消耗一定的电能,将低温热源的热量“泵”向高温热源,使热能提高的设备。

水泵是最佳的水位转移设备,但不是唯一的。

热泵是唯一的热能转移到设备,是最佳的热力节能设备。

热泵的结构与功能热泵是设备整体和组合概念。

热泵由冷媒、以及密闭状态下运行冷媒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组成。

其中:

冷媒是传递热量的超低温介质,如氟利昂;蒸发器吸收热量(QL)的部件;压缩机是“泵”送热量(从1到2)的部件;冷凝器是释放热量(QH)的部件。

由原理示意图:

超低温冷媒通过蒸发器吸收(水、空气等)低温热源的热量后被等压蒸发为低温气态,低温气态冷媒被压缩机消耗Q电能从1端吸入经等熵压缩后从2端输出为高压高温液态冷媒,高压高温冷媒经冷凝器3等压冷凝后释放热量(加热水火空气)成为高压低温冷媒,再经节流阀等焓减压后继续实现蒸发吸热,依次周而复始。

热效率为QH>QL+Q,并恒大于1。

由原理示意图还可见,热泵具有双向功能,即:

通过蒸发器从低温热源吸收热量、冷凝器释放热量的叫做热泵;反之,通过蒸发器释放热量、冷凝器得到冷量的即成为冷泵。

热泵制热使环境温度提高,冷泵制冷使环境温度降低,即:

一泵两用。

热泵是国际化新能源发展结果1912年瑞士人成功安装了以河水取热的世界第一个水源热泵供热采暖系统,制热系数为200%。

1931年美国人在爱迪生大厦成功安装了1050kW大功率水源热泵供热系统,制热系数接近250%。

上世纪40年代以后热泵技术迅猛发展,地源热泵、水源热泵、海洋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在商用建筑、工业建筑、住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957年美国政府决定使用热泵替代燃气供热,到60年代初期全美达到8万台大型热泵的应用,到上世纪末达到1000万台。

我国热泵应用近几年得到大力发展。

我公司于2004年开发成功太阳能热泵,2008年开发成功太阳能空气源双效热泵,2009年产业化用于采暖和制冷空调,2009年获得中国发明专利。

太阳能与热泵的结合既提高了太阳能与热泵的效率,又降低了太阳能集热设备与热泵设备的配置和整体造价。

热泵是唯一的热能节能设备热泵可以低温制热,也可以高温制热。

热泵的运行成本相当于电热的1/4,燃气或燃油的1/3~1/2。

以温升40℃为准,热泵生产1T热水耗电13.3度,电热则要耗电49度。

热泵的寿命15年以上。

以加热1吨水为例,自来水温15℃,加热至55℃,需要40000kcal热量,不同的常规热源加热的费用比较如下:

电热水器:

 40000kcal÷817kcal/kwh=49.0kwh×0.54元/kwh=26.46元

液化气:

 40000kcal÷7560kcal/kg=5.3kg×6.00元/kg=31.80元

天然气:

 40000kcal÷6450kcal/m3=6.2m3×2.20元/m3=13.64元

管道煤气:

 40000kcal÷2660kcal/m3=15.0m3×0.90元/m3=13.50元

柴油锅炉:

 40000kcal÷8670kcal/kg=4.6kg×6.60元/kg=30.36元

煤 :

40000kcal÷2752kcal/kg=14.5kg×0.80元/kg=11.60元

热泵:

40000kcal÷3010kcal/kwh=13.3kwh×0.54元/kwh=7.18元

(上述能源价格为2010年市场价格。

电价为民用电价。

燃煤没有考虑环保罚款。

常见热泵的分类热泵系统由热源、热泵机组和末端三部分组成。

供热采暖(制冷空调)的热泵按工作热源的不同分为地表水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热泵、太阳能空气源双效热泵和太阳能空气源水源三效热泵。

地源热泵地源热泵是指利用地下资源供热制冷的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土壤地源热资源与地下水地源资源两部分资源利用的热泵系统,系水源热泵属性。

太阳能空气源水源三效热泵太阳能空气源水源三效热泵是以水为介质,将太阳能集热设备、空气源蒸发设备、地下水源蒸发设备组合为多热源集热端,经压缩机转换后加热同一个采暖供热端的多热源新能源节能设备。

太阳能为第一热源,空气源为第二热源,地下水源为第三热源;其中太阳能贡献率达到30~40%,空气源贡献率达到20~30%,地下水源补热率30~40%。

太阳能空气源水源三效热泵比单纯的太阳能集热供暖系统投资下降80%,比单纯的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成本下降30%以上。

以地理位置与建筑物用途等因素的不同,按供暖(空调)的建筑面积计算,太阳能空气源水源三效热泵系统建设投资为270~330元/㎡,与燃煤或燃气锅炉系统的整体建设投资基本相当。

太阳能空气源水源三效热泵的运行费用大大下降。

太阳能显热和空气源潜热是免费的热源,太阳能空气源水源三效热泵每产生1KWh热量仅消耗0.3~0.5KWh的电能,按采暖期每建筑面积平均计算,供热采暖运行成本为8~17元/㎡。

太阳能空气源水源三效热泵具有复合功效,采暖期以外的作用是制冷空调。

因此,太阳能空气源水源三效热泵是具有全年供热水、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空调的多功能、节能、环保、低碳和低运行成本的高科技先进技术的新能源设备。

2、地源资源与地下水源资源的利用

地下水源热泵的取热资源是地源资源中的潜热或显热。

地源资源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土壤源三部分。

我国冬季采暖地区是东北、北方、西北、西部和西南地区,这些地区分贝属于寒温带、寒带和严寒带。

地表水源资源除了少数地区能够在冬季从地表水源提取热量供暖外,大多数地区的地表水源冬季结冰,其取热采暖的可利用度几乎为零。

所以,大多数地区利用地源资源冬季采暖取热主要依靠地下水源和土壤源,其中地下水源是主要取热资源。

土壤源资源土壤源资源指地下浅层岩土层地热资源。

土壤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各地5m以下土壤温度相对均衡,一般在12~14℃,冬季比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