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340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docx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1

大连海事大学

┊┊┊┊┊┊┊装┊┊┊┊┊┊┊订┊┊┊┊┊┊┊线┊┊┊┊┊┊┊

毕业论文

 

二○一一年三月

 

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

 

专业班级:

物流管理

姓名:

姜璐

指导教师:

李振福

 

继续教育学院

摘要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物流成为全球经济系统的运作基础和有力保障,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其中,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运作水平及运作效率成为衡量物流发展水平的三大标准。

在我国,由于过去长期进行计划经济体制,物流产业建设明显滞后,现今已经成为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环节,加快我国物流产业的建设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目前,一些大中型城市已经开始规划或者正在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物流园区。

但是,在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还只是停留在概念和大致结构这一层面,而物流园区的建设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密不可分,因此这一背景下,对我国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效应分析

本文首先对物流园区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如物流园区的概念、类型、功能等;之后对物流园区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接着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进行分析,最后针对这些状况,提出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园区;区域经济;效应;分析

 

Abstract

Globaleconomicintegrationintotheglobaleconomicsystemtomakethelogisticsbaseandastrongoperationalsecurity,economicdevelopmentofcountriesintheworld,moreandmoreobvioustherole.Amongthem,thelogisticsinfrastructure,logisticsandoperationalefficiencylevelsasameasureofthelevelofdevelopmentofthethreestandardsoflogistics.InChina,theeconomyhadlongbeenplanned,constructionofthelogisticsindustryhaslaggedfarbehind,havenowbecomeanobstacletothedevelopmentofsocialistmarketeconomy,bottlenecks,accelerateconstructionofChina'slogisticsindustryisanurgentmatter.Atpresent,somelargeandmediumcitieshavebegunplanningorunderconstructionconsistentwithitsowncharacteristicsofthelogisticspark.However,inourcountry,theconstructionoflogisticsparkconceptandjuststayinthegeneralstructureofthislevel,andtheconstructionofthelogisticsparkandthelocaleconomicdevelopmentandindustrialstructureareinseparable,sothiscontext,regionalLogisticsParkinChinaEffectsoftheeconomicimpactof

Thispaperfirstanalyzesthebasictheoryoflogisticsparks,suchastheconceptoflogisticsparks,typesandfunctions;afterthedevelopmentstatusofthelogisticsparktostudy,thenthelogisticsparkontheeffectsofregionaleconomicanalysis,thefinalstatusfortheproposedregion-basedeconomyConstructionofthedevelopmentoflogisticsparkSuggestions

Keywords:

LogisticsPark;regionaleconomy;effect;Analysis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论文背景与意义1

1.2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1

第二章物流园区相关理论概述3

2.1物流园区相关概念概述3

2.1.1物流园区的概念3

2.1.2物流园区的分类4

2.1.3物流园区的形成机理4

2.2相关理论概述6

2.2.1产业集群理论6

2.2.2价值链理论6

2.2.3集成理论7

第三章物流园区发展现状研究9

3.1国外物流园区发展现状9

3.2国内物流园区发展的现状10

第四章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12

4.1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12

4.1.1物流园区建设对相关产业的带动12

4.1.2物流园区建设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12

4.2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13

4.2.1物流园区可以促进区域经济集聚14

4.2.2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涓滴效应14

4.2.3物流园区的极化效应及政府均衡机制15

4.3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16

第五章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18

第六章结论20

6.1论文主要研究成果20

6.2论文不足之处20

参考文献:

21

第1章绪论

1.1论文背景与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国民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浪潮,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和空间。

作为“第三利润源”,现代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推进现代流通方式”,“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实施共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完善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这些为大力发展保税物流,“继续开放服务市场,有序承担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和发展导向。

各地政府包括重庆市都把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提高城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可以预见,现代物流业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我国目前正在加大沿海地区物流的发展,以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整合,这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如何通过设立物流园区,构建完善的国际物流设施平台和国际物流信息平台,从港区相连、技术创新、交通发达、服务配套的硬环境到信息通畅、提高效率、简化手续、方便运作的软环境为外资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物流运作环境,从而形成强大的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而充分发挥出物流园区的政策功能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己经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因此,本文探讨和研究物流园区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的效应分析,不仅对特定经济区域(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的物流发展及经济发展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提升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加快工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

从物流园区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相关理论着手,结合物流业现状,对设立物流园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接着就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的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发展战略。

研究的内容如下:

第二章:

物流园区相关理论概,分析了物流园区的概念、分类、形成机理以及相关理论

第三章:

物流园区发展现状研究,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第四章: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首先介绍了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接着介绍了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后分析了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

第五章: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二章物流园区相关理论概述

2.1物流园区相关概念概述

2.1.1物流园区的概念

物流园区的形式及概念起源于日本,在日本称为物流团地,主要承担城市配送的功能。

在日本发展物流园区给入园企业和其所在区域带来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之后,欧洲国家也对物流园区产生了广泛的重视,开始规划建设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LogistiesPark)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I8354)也对物流园区的概念进行了解释:

物流园区(logistiespark)是为了实现物流运作共同化和物流设施集约化,或为了实现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的合理化的目的,在交通便利的城市周边各区域建设的物流相关设施设备群与众多物流从业者的物理集结地。

一些学者通过对城市物流节点的考察分析,研究物流园区的功能和物流园区对发展物流产业的作用以及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对物流园区的概念进行了总结,文献中较具代表性的表述如下:

(l)物流园区是政府划定的一定规模的城市(或者经济区)功能区域,提供物流企业聚集和运作。

(2)物流园区是多家专门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和物流密集型工商企业在空间上集聚的区域,是一个大型配送中心或多个配送中心的集聚地,它的占地规模较大,一般以仓储、运输、加工等用地为主,同时还包括一定的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综合服务等设施用地,是基础设施的一种。

(3)物流园区是具有经济开发性质和产业发展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其功能是对物流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等进行相对集中的建设,进驻企业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和服务进行原材料采购、流通加工等相关生产与流通活动,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改善企业服务的目标。

上述观点从多个的角度诊释了物流园区的涵义。

本文认为物流园区是指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为目的,依托相关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吸引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入驻园区进行经营活动,实现运作的集约化与协同化,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并且具有一定优惠政策条件的场所。

2.1.2物流园区的分类

物流园区的分类没有形成统一的类型划分标准。

很多文章对于物流园区的类型进

行了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

物流园区的类型划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讨研究。

本文以物流园区的行业发展导向、服务功能、辐射区域及投资建设主体作为划分标准来对物流园区进行分类,具体见下表:

表2.1物流园区类型划分

分类标准

类型分分类标准准类型型

按照行业发展导向不同

专业型物流园区

综合型物流园区

按照服务功能

中转型物流园区

储运型物流园区

流通加工型物流园区

综合型物流园区

按辐射范围

国际物流园区

区域物流园区

城市物流园区

投资建设主体

企联合建设型物流园区

企业自建型物流园区

自发形成物流园区

2.1.3物流园区的形成机理

物流园区的形成与发展有深刻的内在规律性,社会经济和物流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各种因素的作用推动了物流园区的产生,其中经济活动是物流园区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市场化的竞争与实现规模经济所形成的集聚效应是物流园区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

1.物流园区形成的内在动力是物流节点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发展

低成本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核心目标和竞争力,现代物流为了实现物流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获得成本优势,将原有分散的运输、仓储、包装和流通加工等功能进行了整合农业时代和工业化初期,生产力尚不发达、交通运输和仓储业较为落后,为了实现农工商等相关企业之间的物资交流,各个传统物流行业的网络节点大都采取了密集布局的方式,从而在宏观上呈现出了极其分散的局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流行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自营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愈来愈明显的显现出其布局分散的弊端。

主要表现在布局规划不合理、难以实现规模经济资源闲置或重复配置等诸多方面。

鉴于上述现象,国外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物流节点系统在一定区域内的逐步集中化。

从经济理论上讲,物流节点系统的集中化是集聚经济(AgglomerationEconomies)的表现。

集聚从空间的角度上讲是指各行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从经济的角度指的是规模经济的实现。

物流节点集中的结果是,当生产力水平和规模较大的时候,可以通过生产或服务的平均成本降低而实现规模经济。

功能不同的传统物流节点在物流园区内集聚后,通过物流活动之间的协作配合所产生的规模效益使运作成本降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这种集聚效应不仅造成了人、财、物的集中,而且使得物流园区成了政府有关优惠政策的集中地。

因此,集聚效应使分散的传统经营的仓库、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的业务量逐步下降,客观上促使其集中化发展,进一步优化了物流节点的空间布局结构。

2.物流园区形成的外在要求是产业集聚与经济集中化

生产资源的空间分布以及生产与消费的时空差异产生了物流活动的需求。

物流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现实的土地资源等约束导致企业不能无限制地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

因此,物流活动的空间集聚能够较好的化解资源的缺乏与企业扩大规模的矛盾。

在一定限度内,相同产业的集聚程度越高,越能够实现规模经济,企业越易增强经济实力和提高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

3.政府的推动作用是物流园区形成的催化剂

经济学研究己充分说明了政府对宏观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保证社会经济快速、协调和有序发展的基本方式。

政府对物流园区形成的所产生的作用有间接和直接两种形式。

其间接作用表现在:

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来进行宏观指导,通过制定各项相关法律法规来营造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及通过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来引导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内的逐步集聚。

其直接作用主要表现在:

制定有利于物流园区发展的有关政策促进其发展壮大和政府直接参与本地区的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划,引导物流园区的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各种物流企业的激烈市场竞争引致的既有物流节点集聚使物流园区的形成成为必要,以产业集聚为特征的经济贸易集中化趋势使物流园区的形成成为可能,政府通过有关政策规划等手段对物流节点系统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与引导加速了物流园区的形成过程。

2.2相关理论概述

2.2.1产业集群理论

早在1990年迈克尔·波特的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就对“集群”(duster)现象进行了分析。

波特(MichaelPorter,1998)通过研究区域竞争力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把产业集群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具有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产业集群比市场具有稳定性,比企业具有灵活性,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企业依托这种特殊组织结构可以建立长久的交易关系,主要通过信任和承诺进行协作而不一定要以契约来维持。

集群区域内企业间的协作,可以通过技能、信息在集群内企业间的交流获得集群经济效果。

物流产业集群是通过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物流企业、物流服务科研组织和管理部门等在一定区域内的集聚,各个生产经营活动主体及其相关企业所形成的物流资源的密集化和专业化的场所。

物流产业集群具备一般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与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是当前我国解决供应链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有效方式。

2.2.2价值链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价值链理论(ValueChain):

“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

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创造价值的链条来表明。

”价值链理论认为:

企业内的每一项活动都为企业创造价值,并将企业的生产活动比作一个相互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链条。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目前价值链管理的定义大概是:

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寻求建立供应商与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价值链整体效率的最大化并保证价值链中的成员取得相应的绩效和利益,来满足顾客需求的整个管理过程。

物流园区是由多家专业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或者物流活动密集型的企业以及物流设施服务空间上集中布局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区域,物流园区通过提供相关设施和服务使得园区内企业更好的协作和共享资源,充分发挥各个企业的专长和优势,实现物流运作的规模化和共同化,以达到节约物流成本的目的。

因此,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企业价值创新的平台和企业价值链的载体,使得价值链上各环节更加紧密的配合,更利于企业节约成本和价值创新。

2.2.3集成理论

集成(integration)可以理解为,一些事物集中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集成化则是强调了实现构成这样一个整体的过程。

集成是一种思想、方法和手段,物流集成可以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利用信息技术和构建统一标准等方式实现。

全球化市场竞争的环境下,部分生产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将物流功能从其生产销售环节中独立出来,物流园区正好可以将分散的物流部门进一步的整合并行使管理职能。

企业内部的一体化仅仅能够整合有限的内部资源,不同物流组织之间的互动合作和彼此协调更能满足现代生产与流通的需要。

物流园区通过集结众多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通过提供资源集成、优势互补的合作平台,提高满足综合物流需求的服务水平。

在社会分工明确和企业专业化发展的条件下,物流园区有利于充分发挥单一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整体运营水平。

同时,物流园区之间还将通过信息系统的集成,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虚拟的物流管理网络。

第三章物流园区发展现状研究

3.1国外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物流园区的产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前面己经分析了物流园区的形成机理。

物流园区最先在日本出现,很快在欧洲一些物流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近年又进一步扩展到亚洲国家和地区。

在日本,物流园区被称作物流团地(DistributionPark),在德国称之为货运村(FreightVinage),虽然物流园区在不同的国家名称有所不同,其含义的表述也不尽相同,然而物流园区的建设目的与其发挥的功能是类似的。

日本最先开始建设物流园区有其必然的需求条件。

日本国土面积小,在20世纪60年代己成为世界上人口最为密集的国家之一。

日本政府为了缓解土地资源匾乏、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也为了减少物流成本,便开始规划建设物流园区。

目前,日本在全国范围内的22个城市共建设了多个大型物流园区,将物流企业的各项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物流设施的利用率和物流运作效率,节约了物流成本,改善了交通拥挤和混乱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德国作为建设物流园区的最为成功的国家,在物流园区的建设运营方面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德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次性的在全国规划了40个物流园区。

目前己有20多个物流园区投入运营。

运营效果较好的是不来梅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方面的投资1.02亿欧元,而在经过多年的经营之后,所实现的效益为6.1亿欧元,投入产出比己达到1:

6。

日、德等发达国家通过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的方式极大的促进了的物流业发展,改善了交通条件和环境水平,提高了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了物流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规模经济的实现,降低了在整个社会运行成本中物流成本所占的比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在世界范围内物流园区都处于一种迅速发展的阶段,以发展物流园区的方式来推进物流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是目前的必然趋势。

3.2国内物流园区发展的现状

目前,很多省份和地区主要通过编制物流产业规划、培育物流企业和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等手段来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相关部门也正在制定促进物流园区发展的宏观政策。

根据第二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呈现出:

数量规模较大、分布较广、数量增加很快、地域差别明显、社会效益不断显现、政府主导作用大等特点。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我国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状态

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给予了充分的支持,省区市和经济中心城市都很重视物流产业的规划问题,都提出了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问题。

据最新调查显示,从1998年至今,我国物流园区(基地)数量已经增长到475个(其中投入运营的有122个,占25.7%;处于在建状态的有219个,占46.1%;处于规划状态的园区数量134个,占282%),形成了制造、商贸储运以及综合服务等类型多样化的物流园区,提供了物流需求多样化与多种服务方式的有机对接平台。

同时,在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下,物流园区的地理位置分布呈现出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的特点。

2.全国范围的物流园区总投资规模

根据调查中225个物流园区的总投资规模的数据显示:

物流园区总投资在1亿元以下的有16个,占7.1%;总投资在1~10亿元之间的数量最多,有121个,占53.8%;总投资在10~20亿元之间的物流园区39个,占17.3%;总投资在20一30亿元之间的26个,占11.6%;总投资在30亿元以上的物流园区有23个,占10.2%。

3.全国范围的物流园区占地规模

据第二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中显示的物流园区有占地规模的数据:

占地面积在0.1~1平方公里之间的数量最多,有164个,占543%;占地面积在1~2平方公里之间的45个,占15%;占地面积在2~3平方公里的20个,占6.6%;占地面积在3~5平方公里的20个,占6.6%;占地面积在5~10平方公里的34个,占11.2%;占地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19个,占6.3%。

第四章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

4.1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

4.1.1物流园区建设对相关产业的带动

①对仓储、配送的带动作用。

物流园区的建设将为客户提供更多优质的增值服务。

以现代物流为纽带,加强与腹地的联系,可以推动运输、仓储、配送的发展。

货物在物流园区内进行中转集散,仓储和分拣必不可少。

同时,仓储是为了更好地集散、更好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满足客户需要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仓储相联系的现代物流的另一组成部分就是分拣与配送。

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物流园区为了能更好、更迅速、更及时地完成货物的集散、配送,必须拥有一流的装卸和搬运机械,必须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陆上运输队伍。

因而,陆上运输、配送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②对包装、流通加工的带动作用。

流通加工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为灵活适应销售市场需求变化、更好地满足末端消费需要、节约运输资源、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减少物资损耗、保证产品性能和质量而提供的一种重要的配套物流服务功能。

在运输和流通过程中,对包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在运输过程中,设计包装时必须考虑运输方式的适应性、运输装卸的方便性;在产品销售中,又必须考虑包装对市场的适应性。

另外,从经济性出发,有些货物将在物流集散地进行切割、组装,然后进入流通领域。

因此,为了促进商业销售和方便运输流通,提高货物和商品的附加值,从事流通加工和包装完全是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