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2655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29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9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9页
亲,该文档总共1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docx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

1综合说明

1.1绪言

XX市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主要防护XX市XX区和XX河区,本次设计工程范围内堤防总长6736m。

其中,XX河干流右岸全长3050m,起始桩号0+000位于XX河旧公路桥上游,终止桩号3+050位于砬子沟沟口与铁路路基连接;XX河干流左岸全长3112m,起始桩号0+000位于XX河旧公路桥上游,终止桩号位于上游3112m处与山头连接;XX河支流山东沟右岸全长574m,起始桩号Z0+000位于山东沟漫水桥上游,终止桩号Z0+574位于河道上游574m处。

XX河干流右岸为XX区,堤后主要为工厂区、耕地及居民区,XX河干流左岸为XX河区,堤后主要为居民区及少数耕地。

XX河左岸0+070、1+479、1+544、1+693处扩建排水管,0+070直径0.6m,其余3座直径1m,出口处设置铸铁拍门1座。

 2010年8月4日至8月22日,XX市遭受了入汛以来三次最大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达到历史最高值,雨情、汛情为近二十年来所罕见,灾情十分严重,百亩农田被淹、多间房屋进水,省道桓盖线XX段道路多处发生险情,数千名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为确保XX市工矿企业及广大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以及加快XX市城市建设,XX市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的实施十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1.2水文

爱河是鸭绿江较大支流之一,也是丹东市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

流域位于东经123°41′~124°45′,北纬40°10′~41°05′之间,东接蒲石河,南临鸭绿江,西与大洋河相邻,北以太子河分水岭为界。

爱河发源于宽甸双山子镇老木垛子岭,流经宽甸县,XX市和丹东市振安区,于九连城汇入鸭绿江。

干流全长181.95km,流域面积5902km2。

XX河是爱河的支流,发源于本溪县XX河掌镇长子山刘胡岭,流经XX河城镇、弟兄山镇、刘家河镇、鸡冠山镇,在XX乡小岭后附近纳入金家河,在XX河乡门家堡子附近纳入南大河后,于XX河乡花家堡子注入爱河。

XX河全长144.0km,流域面积2216.01km2,河道平均比降为2.5‰,整个流域形状呈上宽下窄的扇形,地理位置为东经123°51′40″~123°59′40″,北纬40°54′25″~40°51′30″。

丹东市境内流域面积为1720.21km2,河长90.2km,河道比降为1.45‰。

XX河站20年一遇洪峰流量4250m3/s。

1.3地质

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本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略有承压性)。

最大冻深为1.38m。

本工程所需的堤身填筑土料、砂卵石混合料、混凝土骨料和块石料的质量及储量均满足要求,开采条件较好,交通便利,运距适宜。

1.4工程任务及规模

本次工程主要解决防洪标准低,岸坡及堤脚无护砌的问题。

XX市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总长6736m,其中XX河干流右岸全长3050m,XX河干流左岸3112m,XX河支流山东沟右岸574m。

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堤防轴线沿原有堤轴线进行布置,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并依据《XX河河道治理规划报告》,确定本次工程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

本次工程设计主要建筑物有迎水坡护砌、堤顶防浪墙、堤顶路、迎水侧护脚及土堤加高培厚和涵管扩建。

1.6施工组织设计

本工程布置在原有河道的老堤防处,岸边滩地、及进河滩,可满足工程布置需要。

临时施工场地的布置以布置在背水侧为主,工程场地内、外交通比较方便,可以满足机械化施工要求,施工场地沿堤线布置。

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水文特性及工程总布置,护岸工程可保证滩地施工作业,无需修筑围堰。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的规定,将本工程的施工建设分为:

工程筹建期、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完建期。

该工程主体施工均可在3个月内完成。

1.7工程管理

根据堤防设计规范和《辽宁省河道管理条例》的规定,该堤防工程建成后,交由XX市河道管理所管理,负责堤防、穿堤建筑物的管理和维护。

1.8工程占地及补偿

根据工程实物量调查结果,经计算,工程占地总投资为71.95万元。

1.9环境影响评价

施工期产生的弃渣和粉尘、噪音对附近居民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采用小型设备、先进设备尽量减少噪音,对施工场地洒水减少粉尘,做到文明施工,并将弃渣运送至指定区域,杜绝随意堆放。

针对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监测计划,结合实际,依据有关规范规定进行投资概算。

经估算本工程环境保护投资为75万元。

1.10水土保持

本次工程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能够有效防治工程建设中新增水土流失,改善建设区生态环境的目标,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为避免工程建设对当地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改善当地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建设中,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应将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中的内容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责任落实到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中的管理,落实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新增水土流失量。

本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为85.34万元。

1.11工程概算

工程总投资2506.57万元。

基本预备费按5%考虑。

工程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

 

2水文

2.1流域概况

爱河是鸭绿江较大支流之一,也是丹东市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

流域位于东经123°41′~124°45′,北纬40°10′~41°05′之间,东接蒲石河,南临鸭绿江,西与大洋河相邻,北以太子河分水岭为界。

爱河发源于宽甸双山子镇老木垛子岭,流经宽甸县,XX市和丹东市振安区,于九连城汇入鸭绿江。

干流全长181.95km,流域面积5902km2,爱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且上宽下窄呈扇形。

流域内主要为山地,植被较好,空气湿润,降水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mm左右,年内分配很不均匀,7、8两月降雨约占全年降雨的65%以上,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2.48亿m³。

上游森林覆盖率为69.2%,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矿藏59种,中下游丘陵起伏,河道弯曲。

流域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2处,省级风景区3处,省级文物遗址2处,市级1处。

流域内有沈丹铁路、XX铁路、丹集公路等通过,交通十分便利。

XX河是爱河的支流,发源于本溪县XX河掌镇长子山刘胡岭,流经XX河城镇、弟兄山镇、刘家河镇、鸡冠山镇,在XX乡小岭后附近纳入金家河,在XX河乡门家堡子附近纳入南大河后,于XX河乡花家堡子注入爱河。

XX河全长144.0km,流域面积2216.01km2,河道平均比降为2.5‰,整个流域形状呈上宽下窄的扇形,地理位置为东经123°51′40″~123°59′40″,北纬40°54′25″~40°51′30″。

流域东临爱河支流八道河,西临大洋河,北临太子河,南面与爱河支流饮马河毗邻。

流域地处我省东部山区,主要为山地,植被较好。

XX河流域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干流为南北走向。

XX河支流较多,主要支流均在右侧,主要有金家河、南大河等。

XX河在向前村东甸(C45)以上属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本溪市境内流域面积为495.8km2,河长53.8km,河道比降为4.5‰;东甸以下属丹东市XX市,丹东市境内流域面积为1720.21km2,河长90.2km,河道比降为1.45‰。

其干、支流流域特性见表1-1。

2.2水系分布

表2-1爱河流域河系特性表单位:

kmkm2

河流名称

河段起止

流域面积

河段长度

弯曲度

比降

流域平均宽度

爱河

 

 

老木垛岭~九连城

5902

181.9

1.77

2.52

59.2

 

旧帽山河

 

木门沟~灌水

297.9

30.94

1.48

11.65

14.25

 

牛毛生河

 

盘道岭~灌水

399.8

45.67

1.29

7.57

11.75

 

八道河

 

高老卜顶子~大卜

950.45

92.59

1.61

4.86

16.51

 

XX河

 

XX河掌~花家卜子

2230.1

124.4

1.81

3.78

28.55

 

 

二道房河

大顶子~双叉子

1101.64

81.05

1.84

3.08

25.1

 

 

南大河

四门子~门家卜子

287.85

37.85

1.62

9.25

12.3

 

饮马河

 

赫家卜子~徐家隈子

310.55

28.05

1.42

5.38

15.65

表2-2XX河流域特性表

河流

流域面积

(km2)

河长

(km)

比降

(‰)

流域平均宽度(km)

干流

支流

XX河

863.5

144.0

2.5

28.55

金家河

1064.66

85.3

3.08

25.1

南大河

287.85

37.85

9.25

12.3

合计

2216.01

2.3气象

爱河流域属于中温带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mm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从上游向下游递增,从西向东递增,宽甸及市区地区降水量大于XX地区,大部分降雨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暴雨多发生在7—8月份。

XX气象站,资料年限为1961—2005年共45年。

多年平均气温为8.1℃左右,12月~翌年2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1月份气温最低,实测极端最低气温为-32.4℃,7~8月平均气温最高,平均气温高于23℃,极端最高气温达37.3℃。

流域内气温年内变化较大,一般超过40℃,多年极端温差超过60℃。

爱河流域水系及测站位置示意图

 

爱河流域靠近海洋,空气湿润,降水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021.3mm。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692.3mm,最少年降水量仅567mm,相差2倍以上。

降雨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雨量多集中在夏季,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7%以上,其中7、8月更为集中,占全年57%左右。

流域内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37mm。

5月份相对湿度小,气温上升快,风速大,是蒸发量最大时期。

11月~第二年3月为结冰期,蒸发量小。

XX站多年平均气象资料见表2-3。

 

表2-3XX站多年平均气象资料表

项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降水量(mm)

8.6

9.8

17.3

48.1

65

105.1

302

285.1

91.3

50.9

26.1

12.0

1021.3

(%)

0.84

0.96

1.69

4.71

6.36

10.29

29.57

27.92

8.94

4.99

2.56

1.17

100

蒸发量(mm)

29.2

42.2

85.8

147.3

193.2

162.2

132.5

141.4

125.8

98.1

50.3

29.2

1237.2

平均相对湿度(%)

60.2

57.3

57.6

59.9

64.5

76.0

84.4

82.6

76.2

68.4

65.6

63.6

68.0

平均日照时数(h)

191.2

195.5

226.6

228.2

246.2

200.1

147.7

185

218.3

210.4

169.9

168.7

2387.8

平均气温(℃)

-10.3

-6.3

1.1

9.1

15.5

20

23.3

23.3

17.2

9.9

1.0

-7.2

8.1

极端最高气温(℃)

7.8

16.0

19.4

28.3

34.0

36.7

37.3

36.2

31.8

28.1

19.5

12.8

37.3

出现日期

22

19

31

25

28

28

7

6

3

1

2天

2

7/7

出现年份

1973

1998

1961

1999

1993

1997

2000

1989

1977

1998

2年

1968

2000

极端最低气温(℃)

-32.4

-28.7

-28.2

-9.0

-1.3

5.0

9.6

6.9

-0.1

-11.1

-20.5

-30.4

-32.4

出现日期

18

1

7

1

2

3

11

31

27

28

24

17

18/1

出现年份

1966

1967

1971

1972

1972

1980

1961

1972

1987

1966

1993

1965

1966

平均风速(m/s)

2.3

2.6

2.7

2.7

2.5

2.0

1.7

1.7

1.7

2.1

2.3

2.1

2.2

最大风速(m/s)

13.3

15.0

14.0

15.7

16.0

18.0

16.0

19.0

14.0

17.0

13.0

14.0

19.0

相应风向

NNW

NNW

NNW

WSW

N

NNW

N

SSE

S

WNW

N

NNW

SSE

出现日期

3

18

31

6

26

9

15

20

4

30

7

17

20/8

出现年份

1980

1972

1972

1995

1980

1997

1999

1985

1994

1980

1995

1971

1985

最大积雪深度(cm)

31

33

16

9

4

15

30

33

出现日期

1

17

3天

10

28

23

10

17/2

出现年份

1981

1983

3年

1993

1966

1974

1993

1983

最大冻土深度(cm)

138

出现日期

25/2

出现年份

1977

2.4水文基本资料

爱河流域共有铁佛寺(边沟)、龙湾、XX河、汤山城、梨树沟五个水文站。

2.4.1干流测站

a、边沟

铁佛寺水文站于1958年5月10日设立,1963年改为水位站,观测至1976年,断面至河口107km,集水面积1368km2,位置在辽宁省XX市石城乡,东经124°20′,北纬40°24′。

1984年上迁5800m改为边沟水文站,集水面积1288km2,东经124°22′,北纬40°23′,2006年边沟站又回迁铁佛寺水文站,观测至今。

b、梨树沟

梨树沟水文站位于爱河下游,距河口27km,集水面积5629km2。

该站于1937年5月由伪满交通部理水司理水调查处设立,1945年抗战胜利后停测。

解放后于1950年4月由辽宁省水利局复设为水位站,1955年6月改为水文站,观测至今。

2.4.2支流测站

a、龙湾水文站

龙湾水文站位于爱河支流八道河上,集水面积854km2,距河口12km,龙湾水文站设立于1956年7月,1962年1月1日停测,1975年6月1日又恢复观测,观测至今。

b、XX河水文站

XX河水文站位于爱河支流XX河上,集水面积1865km2,该站于1934年7月由伪满交通部理水司理水调查处设立为水位站,1945年抗战胜利后停测,解放后于1950年4月由辽宁省水利局复设为水位站,1954年改为水文站,1957年6月将基本水尺断面下移300m,观测至今。

c、汤山城水文站

汤山城水文站位于爱河支流饮马河上,集水面积199km2。

该站于1967年6月设立,1991年停测。

爱河流域水文站资料年限见表2-4。

 

表2-4爱河流域水文测站资料情况表

站名

所在河流

所在地点

控制面积(km2)

资料年限

梨树沟

爱河

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

5629

1937~19451957~2008

边沟

XX市石城乡

1288

1958~19621984~2008

龙湾

八道河

XX市大堡镇

854

1956~19611975~2008

XX河

XX河

XX市XX河区

1865

1955~2008

汤山城

饮马河

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

199

1967~1991

2.5洪水

2.5.1暴雨洪水特征

爱河是鸭绿江的一条较大支流,也是我省的暴雨多发地区。

流域内的洪水主要是暴雨产生,产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多为华北气旋、江淮气旋和低压冷锋等。

暴雨洪水多发生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

本流域洪水的另一个特点是暴雨集中,强度大,洪水陡涨陡落,一次洪水历时一般为3~5天,洪水形状多为单峰型。

XX河水文站1955~2008年共54年实测洪水资料统计,XX河洪水多呈单峰型,涨洪时间较短,从起涨到峰顶一般为两天左右,退水时间较长,其水量主要集中于3天时间内。

2.5.2历史洪水及重现期的确定

沈阳勘测设计院、辽宁省水文总站曾分别于1954年和1958年对梨树沟河段进行了历史洪水调查,1963年由东北勘测设计院进行了复查和整编。

1979年为编辑“辽宁省历史洪水汇编”,辽宁省水电勘测设计院与辽宁省水文局共同在爱河流域的梨树沟站附近进行了洪水调查,调查到1888年以来的6场大洪水,调查成果均较可靠。

1960年8月1~5日,辽宁东部(辽河以东),鸭绿江中下游(包括吉林省的南部)和辽东半岛以北的广大地区,遭受一次特大暴雨洪水袭击。

8月1、2日暴雨中心位于浑河流域抚顺站附近,3日南移至蒲石河黑沟,4、5日暴雨中心移至鸭绿江下游丹东。

该场暴雨使太子河、爱河出现了历史上实测最高水位和最大洪峰流量,浑河及鸭绿江也同时发生了大洪水。

结合历史文献记载资料分析,爱河干流梨树沟站1888年洪水是这一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1960年是仅次于1888年的第二位洪水,爱河梨树沟站特大洪水顺位和洪峰流量值如表2-5。

表2-5爱河梨树沟站特大洪水顺位和洪峰流量值表

顺位

l

2

3

4

5

6

7

年份

1888

1960

1902

1985

1909

1923

1937

洪峰流量(m3/s)

17600

17400

13600

13200

13000

10700

10600

与爱河流域较近的浑河、太子河、浑江流域,通过历史洪水调查和文献考证,1888年洪水均作为1755年以来的第一位洪水。

由于爱河流域1888年以前的洪水无法考证,为安全计,梨树沟站1888年洪水作为1888年以来的首位洪水,重现期确定为121年。

1980年5月,丹东水利勘测设计院在长虹电站设计时,对XX河站上游洪水进行了调查,洪水顺位为:

1960年(7660m3/s)、1888年(5640m3/s)、1937年(3900m3/s)和1977年(2630m3/s),1960年洪水均作为本站1888年以来的第一位洪水,其重现期为121年。

2.5.3设计洪水计算

2.5.3.1XX河站及梨树沟站设计洪水

本次计算XX河站洪峰资料采用1888年、1937年及1954年~2008年,重现期为121年;梨树沟站洪峰资料采用1888年、1902年、1909年、1923年及1937年~2008年。

根据洪水重现期,分别对对XX河站和梨树沟站洪峰Qm、采用不连序系列的经验频率计算方法进行洪水频率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各站洪峰Cs参数取2.5Cv较合适,线形按P-Ⅲ型曲线。

XX河站各频率洪峰计算值见表2-5,梨树沟站各频率洪峰计算值见表2-6。

表2-5XX河站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

站名

项目

N

n

a

均值

Cv

Cs/Cv

QP(m3/s)

0.1%

1%

2%

5%

10%

20%

XX河站

Q

121

55

3

1255

1

2.5

9480

6090

5070

3780

2830

1910

表2-6梨树沟站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

站名

项目

N

n

a

均值

Cv

Cs/Cv

QP(m3/s)

0.1%

1%

2%

5%

10%

20%

梨树沟站

Q

121

68

7

4674

0.75

2.5

24820

17110

14720

11640

9250

6870

从表2-5,2-6中数据可以看出,由于近期没有大洪水发生,设计洪水成果较《XX河河道治理规划报告》中采用数据比略有降低。

此次XX河站设计洪峰成果与采用成果比,降低了11.1%-11.7%,梨树沟站降低了4.9%-5.4%。

为安全计,本次XX河站及梨树沟站设计洪水成果依然采用原《XX河河道治理规划报告中》成果,报告中计算XX河站洪峰资料采用1888年、1937年及1954年~2002年,重现期为115年,梨树沟站洪峰资料采用1888年、1902年、1909年、1923年及1937年~2002年,重现期为115年。

根据洪水重现期,对XX河站及梨树沟站洪峰Qm、采用不连序系列的经验频率计算方法进行洪水频率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各站洪峰Cs参数取2.5Cv较合适,线形按P-Ⅲ型曲线。

XX河站设计洪水成果(采用)见表2-7,梨树沟站设计洪水成果(采用)见表2-8。

表2-7XX河站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采用)

站名

项目

均值

Cv

Cs/Cv

QP(m3/s)

1%

2%

5%

10%

20%

XX河站

Q(m3/s)

1412

1.0

2.5

6850

5700

4250

3180

2150

表2-8梨树沟站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采用)

站名

项目

均值

Cv

Cs/Cv

QP(m3/s)

1%

2%

5%

10%

20%

梨树沟站

Q(m3/s)

5059

0.75

2.5

18500

15900

12600

10000

7440

 

XX河站(p=5%)设计洪水过程线成果见表2-9。

表2-9XX河站设计洪水过程线成果表单位:

Q(m3/s)

月日

XX河Q(p=5%)

月日

XX河(p=5%)

月日

XX河Q(p=5%)

84

0

86

85

0

1137

86

0

352

1

94

1

1106

1

352

2

102

2

963

2

366

3

141

3

822

3

371

4

180

4

788

4

371

5

237

5

750

5

366

6

291

6

718

6

371

7

389

7

680

7

375

8

495

8

646

8

380

9

763

9

618

9

329

10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