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成因.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6693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十娘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成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杜十娘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成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杜十娘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成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杜十娘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成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杜十娘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成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杜十娘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成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杜十娘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成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杜十娘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成因.doc

《杜十娘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成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十娘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成因.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杜十娘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成因.doc

杜十娘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成因

1B081133鲁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明代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第三十二篇,冯梦龙的代表作品中的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

其中杜十娘的人物形象及她的悲剧成因是历来值得人们探讨的问题。

小说讲述了京城名妓于众多王孙中独独中意于貌似“忠厚志诚”的官宦富家子弟李甲。

俩人相亲相爱,山盟海誓。

杜十娘一旦情有独钟,便决意从良,而她亦久有从良之志。

历经波折而终能如愿。

不料在近李甲家乡之际,却突生变故,李甲以区区千金便将十娘转手卖给了别人。

如梦方醒的十娘打开了百宝箱,当着李甲和孙富的面逐层打开,将其中价值连城的珠宝抛入了滚滚的江流之中,同时怒斥孙富的无耻“汝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有知,必当诉之神明!

”、李甲的负心“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

”最后抱箱投江自尽,千般恩爱化为万古遗恨。

在小说中可以看出杜十娘美丽热情,心地善良。

从文中对杜十娘的外貌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杜十娘实为绝色美人。

看那十娘“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

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文中写她美,不光是外表美,而是重在刻画她的内在、心里美。

杜十娘轻财好义,李甲越穷她胸中越热。

她这样的品质,作者是通过当时社会环境来表现的。

如果当时社会上的人都轻财好义,杜十娘就没什么了不起的了;可在当时污浊的环境里,她能有这样的品质确实不简单。

一从老鸨的反映来看,李甲刚来时,他是宦家子第很有钱,小论说写鸨儿“胁肩谄笑”,拍马屁,殷勤的不得了。

慢慢的钱没了,态度马上变“认钱不认人”,赶李甲走。

,当鸨儿和十娘打赌时,肯定李甲拿不出三百两银子。

当真的拿来了,老鸨想耍赖也不行了。

没法只好让她和李甲走,什么也不让带,决情无义。

鸨儿重财轻义,只要钱什么都不顾。

我们知道,这些社会地位低下、靠妓女吃饭,不要钱怎么行?

二通过李甲借钱,到处求告碰钉子来看人情世态,趋炎附势。

李甲是宦门子弟其父李布政是大官僚。

若借钱不外乎他父亲的朋友、家里亲戚、宦门子弟等,都是有钱的,结果都不借。

“说到钱,便无缘”“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以利相交朋友,没利就疏远。

“不信上山擒虎子,果然开口难”,开口向人借钱比上山打虎还难。

这就概括了当时社会环境的污浊,一切都是为了钱。

从社会下层的老鸨到社会地位比较高的有钱人家,都是重财轻义。

可杜十娘对李公子的态度是真情相好“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不是没钱就不爱了。

对比一下,在这污浊的环境里写出了十娘的纯洁美好的品德。

此外,在小说中可以看出杜十娘聪明机智颇有心计,表现在她为自己赎身和终生计划中。

赎身时她抓住老鸨因十娘不接客吵闹时说过的一句话“有本事出几两银子与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别讨个丫头过活却不好。

”十娘抓住此话紧逼不舍,追得鸨儿不得不与她拍掌为定。

然后她动员李甲为她酬借三百两银子赎身。

李甲到处碰壁,一愁莫展。

临了,还是十娘自己拿出一半,李甲朋友柳遇春帮着借一半才算凑齐。

当老鸨拿着凑齐的三百两银子想反悔时,十娘立即表示,“倘若妈妈失信不许”“儿即刻自尽”,使老鸨“人财两失”。

这样一来,老鸨权衡利害得失,不得不由十娘从良。

再来是杜十娘为自己的终身计划。

“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

”“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又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向他。

”杜十娘看到老鸨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

”从对玩弄她的贵族公子身上也感到自己不是人过的生活,所以她想跳出这一火坑。

她见李甲忠厚、老诚,就想跳出妓院这个火坑,同李甲结为夫妻。

杜十娘选李甲主要看中他老实。

选上李甲,对他也不是毫无保留,十娘自己有好多钱但没有告诉李甲。

赎身三百两银子,她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出来,可她没有这样做,她叫李甲去借。

什么意思?

考验他。

后来看他实在借不到掉眼泪了,又不好意思见她。

确实在借银子中间吃了不少苦,遭了许多罪,看得出是真情实意要把她赎出去,这时十娘才给出一半银子,另一半还叫他自己想办法。

后来感动了柳遇春,“此女子真有心人也,既系真情不可相负。

”这才帮李甲借够了另一半。

当李甲把钱拿来时,十娘对李甲提出一个问题,“前日分毫难借,今日如何就有一百五十两?

”这足见十娘通过借银子这件事对李甲进行考察。

作为一个女孩子能有这样的心计、认识,完全是从生活来的,表现了十娘的聪明。

到这时,十娘也没有告诉李甲自己有许许多多的钱。

就在李甲犯愁时,她也没有完全告诉他,只含糊委婉地说:

“承姊妹高情……亦可稍佐吾夫妻山水之费。

”留一手这一认识是很不容易的。

再来,可以在小说中看出杜十娘刚强坚定。

经过长期努力,“千辛万苦,历尽艰难”,才和李甲相好了。

从火坑跳出来,怀着百年和好的欢乐心情同李甲一起乘船远行归家。

她拿出五十两银子给李甲做盘缠用,还在瓜州船上兴致勃勃为李甲唱《拜月亭》曲子,真是说不尽的幸福,唱不完的深情眷念。

承托出“被卖”情节更加尖锐激烈。

十娘沉浸在自由幸福中,突然得知李甲把她卖了,如五雷轰顶,打击太大、大严重了。

在这打击面前她内心的痛苦、悲愤是可想而知的。

但她没有哭,杜十娘显得非常冷静、刚强、坚决。

她起先“大警”,知李甲真意,事情无法挽回时,“放开两手,冷笑一声。

”以后又“挑灯梳洗”,用意修饰。

再后“微窥公子,欣欣似有喜色”“乃摧公子快去回话,及早兑足银子。

”细节描写尽管只有几个字、几句话,但透过十娘的表情动作,让读者看到了她内心的激烈、复杂活动,感受到她那极度的愤怒、悲痛。

但杜十娘并不做挽回努力,她不把自己当作他人的附庸品,向李甲委曲求全,更不把自己降为商品而用金钱向孙富赎买。

她发现了李甲无情,把她视为商品,愤而投江,以一死表示了做人的尊严。

接着,她镇定下来,梳洗打扮,准备着最后的抗争。

熄灭了生的愿望,去走可怕的那条路了。

“窥看”一下李甲,方才还作态痛苦,现竟欣欣似有喜色了。

肮脏灵魂使她恶沁,没一点留恋意,坚定决心,尽快结束这一切。

当她发现李甲把她出卖的时候,才发现李甲和玩自己的公子哥儿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她要追求的那种自由幸福的真正人的生活不存在了,理想破灭了,不可能再从李甲身上得到真正的爱情,和他一起过真正人的生活也不可能了。

万万没有想到才出虎穴,又入龙潭,她经历千辛万苦赎出身来,仍然逃脱不了被侮辱、被卖、被骗、被玩弄的命运。

而且卖她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热恋着的、托付终身的人。

她看透了李甲,她冷静、沉着的、毫不犹豫的将百宝箱投入江中。

这一情节把故事推向高潮,完成了杜十娘的形象塑造。

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来形容她并不过分。

用怒沉百宝箱、用自杀表示她对扼杀自己的社会势力的一种抗议。

我们再来看看杜十娘悲剧的成因。

首先,是因为李甲的背信弃义,懦弱自私照成了杜十娘的悲剧。

杜十娘长于行户人家,出身卑微,靠出卖色相为生。

在逐笑买欢的情场中,她依然保留着那种对真情的期待。

在滚滚红尘中,在“前门送旧,后门迎新”的生意场里,她最后把目光锁定在‘貌似志诚’的李甲身上。

而李甲呢,除了与十娘终日相守外,却不敢应承十娘提出从良落籍的要求。

单说他惧怕老爷,还未足以说明其性格上的缺陷。

他“迷恋十娘美色,终日延挨,后来闻知老爷爷发怒,越不敢回”。

忤逆父亲旨意,竟是迷女色,由此可见,他对十娘究竟有几分情意也可见一斑。

他“囊筴渐空”时,被老鸨言语触突,却“词色愈和”,整个人都缺少男儿应有的自尊和血性。

为求一己之欢而忍辱含垢,可见其自私之极!

而此时的杜十娘却在盘算着如何落籍,首先她要求李甲凑足三百两银子,借此考验李甲对她感情倾注程度。

六天之后,一无所获的李甲心灰意,要不是杜十娘自己拿出积攒的一点碎银,并在柳遇春的帮助下,杜十娘是不可能实现落籍的愿望的。

脱离烟花之地的十娘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当问及今后的前途时,迂腐无能的李甲只能以“尚未有万全之策”敷衍。

难道李甲答应十娘落籍只是一种冲动?

尽管后来十娘从百宝箱中拿出五十两白银赢得了他的“铮铮誓言”:

此情此德,白头不敢忘也。

但显得那样苍白无力,一个见了金钱就轻率如此者,怎能挣脱利欲熏心的魔咒?

所以面对孙富的威逼利诱,他先是“恐未其然”,犹豫怀疑之态溢于言表,进而感到“茫然自失”。

至于他辗转难眠,夜半啼哭,欲言又止,只能理解为是他惺惺作态。

当他最终讲出自己和孙富的合谋时,彻头彻尾地露出了他虚伪的面目,他自私自利,软弱无能,背信弃义,一个奸诈小人。

可怜的十娘在被逼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才醒悟,她没有弄明白在一个男人统治的世界里,女人,尤其是风尘女子又怎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纵有万金护身,也是枉然,依然得不到真正的爱情。

杜十娘的悲剧不是偶然的,而是带有很强的必然性。

她最后惊天地泣鬼神的一跳,成就了她作为封建社会为追求真爱而不得,只能以死抗争的典型代表。

再次,是孙富这个虚伪又被逼奸诈的人挑唆李甲将十娘卖给他,这成了杜十娘死亡的直接原因。

孙富告诉李甲,你如果带这样一个妓女回家,你父亲不会饶恕你,而你的兄弟、朋友也会反对你。

还强调,如果你纳她为妾而触怒你父亲,因一个妓女连家都不要了,大家必把你当成轻浮浪荡之人,将来妻子不以你为丈夫,弟弟不以你为兄长,交情深厚的朋友不以你为朋友,到那时你怎么在这世间立身存在呢?

一句话,就是你讨个妓女,在整个社会上你站不住脚。

听到这里,李甲“茫然自失”。

在此情况下,他答应一千两银子把十娘卖了。

在此看来,李甲和孙富是造成杜十娘悲剧的两个原因,而深入社会本质的层面。

我们可以看到金钱和权势对人性的腐蚀,传统观念对女性尊严的无视和戏弄,这成为作品中杜十娘悲剧的根本原因。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南方,商品经济得到迅猛发展,金钱观念冲击着人们。

“初时李公子撒漫用钱,大差大使,妈妈胁肩诌笑,奉承不暇。

日往月来,不觉一年有余,李公子囊箧渐渐空虚,手不应心,妈妈也就怠慢了。

”李甲借银为十娘赎身时,“常言道:

‘说着钱,便无缘。

’亲友们就不招架。

”再看,十娘与李甲走到瓜州没有了盘缠,十娘从百宝箱中拿出五十两白银便赢得了他的“铮铮誓言”:

“此情此德,白头不敢忘也”。

后来更是以一千两将十娘卖与孙福。

杜十娘生活的时代,一方面封建势力还很强大,不允许一个下层女子的正当要求;另一方面,封建势力市侩化了。

杜十娘的悲剧不主要决定于李甲的个人品德,而主要决定于包括李甲在内的上层人物身上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因素,那就是封建势力的市侩化。

明中叶以来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封建势力与金钱势力,在思想上、人事上互相渗透,赤裸裸的物质利益的追求与金钱财富的占有掠夺,动摇着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李甲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他把杜十娘作为自己的附庸品,以现金卖了她。

文中还有一个未出场但却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人——李布政。

他作为李甲的父亲,他所代表的封建礼教是造成杜十娘悲剧的根本原因。

开始李甲和杜十娘交好,就害怕他父亲,“李公子惧怕老爷,不敢应承”,从头至尾写他怕爸爸。

维持父子关系,是以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为基础的。

若把维护父子关系和维系他与十娘的关系摆在一起,孰轻孰重,李公子自然选父子关系了。

最后孙富击败李甲,将十娘买过来造成悲剧依靠的是什么?

表面看是一千两银子,实质上他靠的是封建礼教。

凭借礼教摧毁了李甲的精神防线。

过去有人评论,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这篇小说反映了金钱的力量。

这样评价就贬低了这篇作品的价值了。

如果说孙富战胜李甲凭借的是一千两银子,那十娘就会像战胜老鸨那样轻而易举的拿出银子战胜孙富,打开百宝箱,亮一下底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不是金钱问题,主要还是封建礼教在起作用。

开始十娘没有认识到,当悲剧发展到高潮时她才逐渐认识到。

小说写,十娘听说要卖掉她,但还没有最后下决心,“十娘微窥公子”,偷偷看李甲,如果李甲有点悲哀、留恋之意,她可能还会有新的想法,看公子是“欣欣似有喜色”,他很高兴,一切理想都破灭了。

她用冷笑斥责公子“发乎情,止乎礼。

”最后你把我卖了主要是礼。

这样的认识,杜十娘是通过痛苦的经历、乃至生命换来的。

杜十娘的悲剧还有她自身的原因。

杜十娘过度的迷信爱情,她一心一意期待李甲带她跳出火坑,摆脱妓女的身份,成为李家的媳妇。

而且明后期的商品经济使她有了拜金主义,看文章最后她怒斥李甲时有一句,“······箱中韫藏百宝,不下万金。

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托,生死无憾。

”想那李布政是何人,官居三品,地方的高级官吏。

地位仅次于总督和巡抚。

负责一省的赋税,钱粮,户籍,以及发布各类中央政策通告。

可谓位高权重,怎会允许儿子去一个妓女来辱没门楣。

杜十娘的身份为世俗所不容,李父之前得知李甲在外贪欢取乐已有怨怒,若见得十娘多半也是百般厌弃,并非百宝可以改变。

纵然百宝箱能买得李父认可,则其也只是贪财之徒,未有真情。

更何况这李甲也是有眼无珠,薄情寡义之人。

十娘的命运,终会以惨淡收场。

试想,杜十娘和李甲结婚后,完全可以去到它处买楼买地,过上上等人的生活,不再去在乎李家的什么名分。

可是她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那就是回到杭州,名正言顺的进入李家。

而这一去不返,最终令她香消玉损。

在瓜州,十娘曾经给李甲银两,却没有告诉李甲自己身边拥有的财宝价值连城。

可怜十娘拥有那么多的财富却不懂得拿来运用,最后把那些财宝统统扔进了瓜州江,可惜。

十娘杜媺为自己刚刚得到的幸福飞灰烟灭而悲痛,她为李甲的背叛而伤心。

她没有负李甲,而李甲负她。

要是在她刚刚赎出来时,她不和李甲结成天作之合,她也完全有可能自己再觅佳偶,或者去到它乡,过上自己幸福的生活。

但是那样的话,她就负了李甲,那就不是她豪侠的杜十娘了。

而最终是李甲负了她。

是的,杜十娘平生看错了一个人,一个貌似老实,却堕落软弱的人,那个人就是李甲。

交友不慎啊!

一代名妓杜十娘,识人有误,再误托终身,难怪最终只留得投江自尽,也无人能救得了她。

十娘一跃而下的勇气,是绝望后的最后挣扎。

她那凄惨悲凉的一生,幸福是来得那样的短暂。

她过高的相信自己的魅力,却没有料到李甲却还有胆子敢把自己的老婆给卖掉。

她期盼从此以后,和李甲二人逍遥江湖,来往苏杭江南美色,过上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却刚刚开头,就消逝了。

她的绝望,她的悲哀,又有谁人知晓。

瓜州船头,她面对李甲的背叛与残忍,洞悉了人性的丑陋与自私,懂得了爱情的虚伪和渺茫。

人世间,有了金钱,就没有爱情的余地和方向,为了达到自己的卑鄙目的,爱情又算得什么?

昔日的海誓山盟,早与风去。

昔日的恩情挂念,早已成昨日镜中黄花。

是的,她本可不死,但一个烈女子,她所追求的爱情都破灭了,她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遇人不淑是女人的最大不幸,而这个不幸偏偏让十娘遇上了。

十娘想自己一生受尽屈辱,童年被卖,如今成了别人的老婆了,还被自己的丈夫所卖。

她杜十娘的命为什么就这么苦啊!

早上,十娘手捧百宝箱,心里想:

天下之大,我貌美如花,身藏百宝箱,世上却无我容身之所。

幸福,是没有办法再指望了,夫君如今已形同陌路。

留下的只有死路一条了。

假使自己还有活下去的勇气,而去奔走他乡,那就不是我杜十娘了。

她大声的痛骂孙富拆散恩爱夫妻,怒斥李甲忘恩负义,利欲熏心,将百宝箱抛入江中,纵身跃入滚滚波涛。

十娘本不怕死,但是却死得十分可惜。

她死于一些小人之手,大义的她为何如此轻视和儿戏自己的生命!

她那悲凉凄惨的一生为何要这样去结束?

杜十娘敢于反抗,对爱情的渴望,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表现了市民阶层新女性的特点,她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杜十娘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人物所生活的时代决定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也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

李、杜二人爱情悲剧的最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礼教的冷漠无情,以及金钱对人性的践踏。

反映了在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下,虚伪的封建礼教制度、金钱和私欲对人性的践踏。

他们各自的性格缺陷也是悲剧的主要原因。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