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913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8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德州一中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月考考试试卷,其中1—30题为选择题,31、32、33题为综合题。

本卷考查了高中地理的全部内容,考查了学科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知识,突出能力的考查,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

本试题重点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下水类型、等值线判读、水量盈余率、地质构造及地质作用、地貌类型及成因、水循环和植被、山体的垂直地域分异、人口抚养比、城市规划布局与经济区位选择、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化、我国的农业发展、农业区位因素、城市新区和工业生产、产业转移、多雾的原因、可持续发展、地形剖面图、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等。

本试卷整体涉及知识点较多,灵活性较强,是一套有较大区分度的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文】D2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海域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B.南半球中低纬度

C.北半球中高纬度D.南半球中高纬度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渔场的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

B.②处洋流的形成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C.③处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D.④处洋流与另一半球同纬度海区的洋流性质相同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解析】1.B2.C

解析:

1题,图示为逆时针的洋流环流模式,回归线穿过,应为南半球的中低纬洋流模式图①为寒流,②为南赤道暖流,③为暖流,④为西风漂流,所以B正确,

2题,①为寒流,上升流,容易形成渔场,A错;②为南赤道暖流,洋流的形成受东南信风的影响,B错;③为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C正确;④为西风漂流,受南极大陆影响,为寒流,而北半球同纬度的西风漂流为暖流,D错。

【思路点拨】南半球的中低纬洋流为逆时针。

再结合南半球的洋流性质进行分析即可。

补充:

洋流分布规律: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逆时针;东暖西寒

③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

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寒

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题文】D1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为承压水。

承压水能够自由上升的海拔高度称为承压水位。

承压水位相同的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水压线。

承压水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底面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称为含水层顶板底面等高线。

下图为“某区域承压水勘察站等值线(单位:

米)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勘察站点②处的承压水埋藏深度是

A.2米B.8米C.10米D.12米

4.勘察站点①②③④四处可能出现自流泉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地下水类型、等值线判读。

【答案解析】3.D4.A

解析:

3题,承压水埋藏深度指承压水位到地面的距离,从题干可以看出,承压水埋藏深度等于地形等高线数值和等水压线数值之差,图中显示,②处地形等高线数值为94米,等水压线数值为82米,则该处承压水埋藏深度为12米,D正确。

4题,如果承压水位高于地面海拔高度,地下水可能涌出地表形成自流泉。

图中①点海拔高度(地形等高线数值)小于90米,而承压水位(等水压线数值)为90米,承压水位高于地面海拔高度,可能出现自流泉,A正确。

【思路点拨】正确分析等水压线、等高线等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题文】D1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读2013年我国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

完成5—6题。

5.该水库储水量最大的时期是(   )

A.1月初B.6月中旬

C.6月底D.8月中旬

6.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   )

A.华北B.东北

C.闽南D.江南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水量盈余率。

【答案解析】5.C6.D

解析:

5题,读图,由材料搜索可知,水量盈余率大于1,说明流入量大于流出量。

图中只要水量盈余率大于1,水库的水量就在增加,所以在6月底时,水库水量达到最大值,C对。

6月中旬,只是盈余率最高,水量未到最大值,B错。

盈余率小于1时,水库水量在减少,所以A错。

7月份水库水量减少的多,8月份略有上涨,但没有达到最大值,D错。

6题,读图,可以看到7月份到8月初,水量盈余率较低,说明水库流入水少,流出多,该时间段降水少。

华北、东北降水集中在7、8月份,盈余率高,水库水量会增加,A、B错;闽南雨季长,7月份水量也较大,不会下降,C错;江南地区,7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是伏旱天气,蒸发多,降水少,水库水量减少,D对。

【思路点拨】水量盈余率大于1,说明流入量大于流出量。

【题文】E2D1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①②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甲乙分别示意两种地貌。

回答7—8题。

7.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构造的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B.②地质构造比①先形成

C.甲地貌只形成在湿润地区D.乙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

8.有关该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夏季水循环更活跃B.图中湖泊减少了区域水循环总量

C.甲、乙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有密切关系D.图中湖泊对甲地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地貌类型及成因。

【答案解析】7.A8.C

解析:

7题,②构造是断层,断层的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A正确;②地质构造切断了①,所②后形成,B错误;甲地貌是冲积扇,形成在出山口处,所以只形成在湿润地区说法错误,C错误;乙地貌是河流三角洲,其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D错误。

8题,该区域在南美洲西部,常年盛行西风,所以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冬季水循环更活跃,A错误;图中湖泊只是起到了过度作用,所以不会减少了区域水循环总量,B错误;甲、乙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沉积作用有关,而河流属水循环环节,所以C正确;图中湖泊在甲地的下游,所以对甲地的形成没有重要作用,D错误。

【思路点拨】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沉积岩层下面的沉积岩层形成的早,上面的沉积岩层形成的晚。

其它岩层后形成的把先形成的切断。

熟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各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

【题文】D1F1下图是北半球某地2013年降水量逐月累加柱状图。

读图,回答9—10题。

9.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0.该地的地带性植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热带草原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水循环和植被。

【答案解析】9.D10.B

解析:

9题,一般来说,降水越丰富,水循环越活跃,由图可看到该地11、12月降水最多,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故选D。

10题,北半球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半年,属于典型的雨热不同期,该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故本题选B。

【思路点拨】雨热不同期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题文】F1F2C2如图“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1—12题。

11.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B.南半球温带地区

C.北半球亚热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12.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的影响B.季风的影响

C.西风的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山体的垂直地域分异。

【答案解析】11.B12.C

解析:

11题,北部是向阳,是南半球,基带是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所以B正确。

12题,首先这是温带,所以不会是受信风(热带),A错误;西风与副高交替(亚热带)的影响,D错误;而南半球没有季风气候,B错误;据上题判断是南半球温带地区,所以是温带海洋气候,所以主要受西风影响,C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山体的位置。

另外还需明确:

(1)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明确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题文】H1H2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13—14题。

13.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

14.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抚养比。

【答案解析】13.D14.B

解析:

13题,由于劳动年龄是15~64岁,那么老年人口年龄是65岁及其以上,2015年前后我国进入老年的人口,出生时间是1950年,此时新中国成立,社会趋于稳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新生人口大量增加,所以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大增,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上升,主要是年龄结构造成的,故D正确。

14题,由图可知2025年时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曲线相交,都大约为20%,即100名劳动人口抚养20名少儿、20名老人,此后少儿抚养比进一步下降,老年抚养比进一步上升,根据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含义可知,2025年后,少儿人口有所减少、老年人口迅速增加,意味着创造财富的劳动人口的数量进一步减少,社会负担加重,故B正确。

【思路点拨】理解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含义,辨别图中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的曲线,注意各自的变化趋势差异。

【题文】I1I2下图为某城镇年内风频统计及工业区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对于该城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区位较为合理B.一定位于南亚

C.东南部适宜规划仓储物流中心D.没有商业中心

16.新兴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在城市中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描述与实际最不相符的是

A.无序扩张、环境质量下降B.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C.教育配套滞后,教育资源不足D.劳力紧缺,退休年龄推迟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城市规划布局与经济区位选择知识。

【答案解析】15.C16.D

解析:

15题,从某城镇的风频统计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主要盛行东北风和西南风,但一定位于南亚的说法欠妥,B错误;河流自北向南流经城镇,铁路公路自西北向东南穿过城镇西部边缘,水泥厂位于东北部,而且是河流的上游,对城镇的空气污染、水污染来看都十分不利,造纸厂也是污染大户,也位于上风向和河流的上游,石化厂位于南部也是上风向,一吹西南风、南风,整个城镇都会遭殃,所以该城镇城市布局很不合理,A错误;公路、铁路、河流在该镇东南部汇集,所以东南部适宜规划仓储物流中心,C正确;城市一般都有商业中心,D错误。

16题,新兴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在城市中出现了一些共性的特点:

城市快速扩张,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建设规划滞后或不尽合理,配套设施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等诸多因素,造成了许多城市问题。

“劳力紧缺,退休年龄推迟”属于发达国家常见的问题,选D。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城市建设规划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城市问题的理解掌握,本题应属于难度中等题。

【题文】I1I2下图为湖南省1997~2009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省土地城镇化过程中,一般来说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增加量最多的应是

A.商业用地B.交通用地

C.住宅用地D.工业用地

18.图中信息反映,该省1997-2009年城市化

A.过程失调B.速度变慢

C.拉力减弱D.水平降低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化。

【答案解析】17.C  18.A 

解析:

17题,城市内部功能分区中,一般住宅区面积最大,故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以住宅用地为主,则其增加量也最多,C正确。

18题,图示土地城镇化速度总体超过人口城镇化速度,尤其是2006年前后超过比例最大,即出现城市化过程不协调,易出现“鬼城”现象,所以选A。

【思路点拨】城市功能分区中,一般住宅区面积最大。

补充:

城市功能区:

城市中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城市中集中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

商业区——面积最小,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城市中心、主要交通干线旁或街角路口处;

工业区——面积中等,多呈片状分布于城市外缘和主要交通线旁(如铁路、公路、河流);

住宅区——面积最大(占40%—60%),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多呈片状。

高级住宅区位于高坡、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环境优美地区;

低级住宅区位于低地,接近内城和工业区,生活设施和环境差。

★各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要合理组织城市各功能区:

工业用地和生活用地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留有发展余地。

【题文】J2L7M2读中国大豆产区分布图,完成19—20题。

19.关于中国大豆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位于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B.均位于东部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C.黄淮海地区种植夏大豆,收获后可种植冬小麦

D.东北地区种植春大豆,收获后可种植春小麦

20.关于中国大豆产量下降,进口量上升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北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制约了大豆生产②黄淮海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使得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单产下降③美洲地区大豆种植面积扩大,产量上升,进口成本减少④市场对乳畜产品需求增加,导致饲料需求量增加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发展。

【答案解析】19.C20.B

解析:

19题,图中显示,我国大豆分布范围较广,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因此A、B错误;黄淮海平原地区种植夏大豆,秋季收获,收获后可种植冬小麦,C正确;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种植春大豆后无法种植春小麦,D错误。

20题,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近年来,东北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制约了大豆生产,①正确;与之相比,美洲地区大豆种植面积扩大,产量上升,我国进口大豆的成本减少,③正确,所以选B。

【思路点拨】理解农业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题文】K1J1宁安市是黑龙江省唯一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县(市),建有黑龙江省首个内地对俄国际物流园,每年有大量的蔬菜出口俄罗斯。

近年来,宁安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到俄罗斯从事蔬菜种植,随着俄罗斯远东地区新的“菜篮子”基地的形成,宁安市“北菜南运”逐渐升温,成为蔬菜销售新渠道。

图l示意宁安市位置。

据此完成21—23题。

21.与周边县、市相比,宁安市设立对俄国际物流园的主要优势是

  A.公路、铁路运输发达

  B.蔬菜品种多、产量大

  C.国家政策支持

  D.距离市场较近

22.宁安市农民到俄罗斯远东地区从事蔬菜种植,主要是因为

  A.国内闲置农民多,蔬菜产业过剩

  B.远东地区气候温和,土壤更肥沃

  C.就地生产和销售,缩短流通环节

  D.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23.宁安市“北菜南运”逐渐升温,主要原因是

  ①东北蔬菜品质优良②南方市场更为广阔③俄罗斯市场需求饱和④宁安蔬菜产量增加⑤高速铁路的兴建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④⑤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答案解析】21.B  22.D  23.B

解析:

21题,根据材料中“宁安市是黑龙江唯一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县(市),建有黑龙江省首个内地对俄国际物流园,每年有大量的蔬菜出口俄罗斯”可以推测出该地设立对俄国际物流园的主要优势是蔬菜品种多、产量大,B正确。

22题,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是宁安市农民到俄罗斯远东地区从事蔬菜种植的主要原因,D正确。

23题,宁安市北菜南运指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蔬菜向我国南方地区输送,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南方地区人口众多,市场广阔,而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稀少,市场需求量少,选B。

【思路点拨】理解影响农业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J1M2湖北省襄阳市耕地面积占全国0.34%,粮食产量占全国1%。

201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00.74亿斤,实现了“十一连增”。

读襄阳粮食产量变化图(下图),回答24—25题。

24.襄阳市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土地面积增加B.全球变暖

C.劳动力增多D.科技投入加大

25.下列四个时间段,粮食产量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2003~2004年B.2006~2007年

C.2011~2012年D.2013~2014年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坐标图的判读和农业生产。

【答案解析】24.D25.A

解析:

24题,材料显示,湖北省襄阳市耕地面积占全国0.34%,粮食产量占全国1%。

在耕地面积没有增加变化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增加,主要是近年来增加了科技投入,改良种子,使产量增加,D正确;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增加有限,A项错误;全球变暖和劳动力增多都不是增产的主要原因,B、C项错误。

25题,读坐标图计算可知,2003~2004年粮食产量增长最大,同时增速也是最快的,A项正确。

2013~2014年增速是最慢的,B、C、D项错误。

【思路点拨】会分析图表信息是大纲的要求,是学科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知识。

【题文】I1J3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地理事物略图。

据此完成26—27题。

26.宁波市杭州湾新区的定位之一是突出生态优势,因此该地必须重点加强保护

A.耕地B.园艺用地

C.林地D.湿地

27.近几年来,昆山某电子元件制造厂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同时又将部分产能向中西部转移。

该厂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尽量接近原料产地B.节省工厂的劳动力费用

C.充分抢占国内销售市场D.降低工厂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城市新区和工业生产。

【答案解析】26.D27.B

解析:

26题,杭州湾新区的定位之一是突出生态优势,而当地距离杭州湾较近,所以突出生态优势,就要保护湿地,D正确。

27题,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是为了降低成本,而中西部劳动力较廉价,所以将部分产能向中西部转移也是为了降低劳动力费用,B正确。

【思路点拨】最大限度的获得经济效益,就要降低成本,而国际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题文】J3J4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相继从中国和其它国家迁回本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回巢”现象。

表1示意201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代表性事件。

据此完成28—30题。

28.美国“回巢”制造业原有海外工厂的销售市场主要是

  A.美国            B.工厂所在国

  C.日本和欧洲         D.东南亚和拉丁美洲

29.美国“回巢”制造业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A.劳动和资本密集型      B.技术和资源密集型

  C.劳动和资源密集型      D.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30.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主要原因是

  ①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增加②美国科技水平高③美国本土市场扩大④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⑤美国政府的支持

  A.①②           B.①⑤

  C.②④           D.③⑤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答案解析】28.A  29.D  30.B

解析:

28题,美国“回巢”制造业主要是IT电子、电气设备、汽车等,其销售市场主要是美国,A正确。

29题,美国“回巢”制造业主要是IT电子、电气设备、汽车等,主要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D正确。

30题,美国上述产业向海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较低的土地价格等。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生产成本逐渐增加,导致上述制造业回迁美国。

从材料中“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大陆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可以推测出美国制造业“回巢”还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B正确。

【思路点拨】理解产业转移和制造业“回巢”的实质是必要的。

本题难度较大。

【题文】L2C2J1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2015年两会期间甲省代表提出了将该省中西部地区打造成京津冀地区产业向外转移最佳承接地的建议。

材料三:

乙地是我国著名的北极村。

位于大兴安岭北坡、黑龙江南岸的山中峡谷地带,滨江靠山,夏季多雾。

(1)说明甲省中西部地区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5分)

(2)分析夏季乙地多雾的原因。

(3分)

 

(3)简述图中水稻主要种植区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6分)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多雾的原因、农业。

【答案解析】(14分)

(1)(5分)有利条件:

区位相邻,距离近(1分);工业基础好(1分);土地价格低(1分);两地交通联系便捷(1分);环境条件较好(环境承载力较大)(1分);政策扶持(1分);有较多熟练(技术)工人(1分)。

(注:

任答5点,共5分。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区位、工业基础、土地价格、两地交通联系、环境条件、政策、工人等方面叙述。

(2)(3分)原因:

夏季气温较高蒸发大,临河,水汽足(1分);夏季降水较多,空气湿度较大(1分);地处谷地,水汽不易扩散(1分);地形阻挡夏季风,风力小(1分);地处内陆,昼夜温差较大,夜间气温降低(1分);峡谷地形,夜间多山风,水汽遇冷凝结成雾(1分)。

(注:

任答3点,共3分。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雾的形成与水汽足、水汽不易扩散、风力小、昼夜温差较大、水汽遇冷凝结有关。

(3)(6分)变化特征:

范围(面积)扩大(或向北、向东扩展;或沿河流沿岸扩展,北界纬度大幅升高)(1分)。

原因:

优质稻米市场需求增大(1分);农业技术发展(水稻品种改良)(1分);农田水利设施改善(1分);稻米单产高,价格高,经济效益好(1分);交通运输改善(1分);政策支持(1分);全球气候变暖(1分);水资源的开发(或河流沿岸水源充足)(1分)。

(注:

任答5点,共5分。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范围变化及扩散方向即可。

而其变化与市场需求增大、农业技术发展、农田水利设施改善、稻米单产高,价格高,经济效益好、交通运输改善、政策支持、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的开发有关。

【思路点拨】把握区域特征,结合影响区域的因素分析地理事物的原因和变化。

【题文】M1K1J332.(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拉索岛原为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的主岛,面积约444平方千米,人口约15万。

岛上气候干燥,水源靠海水淡化。

库拉索岛是理想的炼油地点,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出口总值的95%,粮食、工业品主要依赖进口。

库拉索岛1956年成为自由贸易区,威廉斯塔德港成为世界最大港口之一,首府威廉斯塔德成为加勒比海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

旅游业、服务业以及与航运相关的商贸业对于岛屿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图5示意库拉索岛位置。

(1)分析库拉索岛成为理想的炼油地点的条件。

(5分)

(2)简述库拉索岛发展炼油业的积极影响。

(3分)

(3)请为库拉索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4分)

【答案】

【知识点】本题考查工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答案解析】(12分)

(1)临近委内瑞拉等主要石油开采国和出口国,原料来源丰富;拥有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