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6915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曹县第三中学2016届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的三重景观

王一川

从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过去五年来中国大陆电影创作来看,称得上具备现实主义范式内涵的影片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复杂情况。

从被刻画的当代社会现实的平常层面到奇崛层面的逻辑结构去归纳,可看到如下三个层面:

一是回到个体日常生活流,二是个体日常生活困境及其诗意抚慰,三是社会生活奇观的刻画。

从这点上说,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呈现出三重景观。

第一重景观:

日常现实主义电影。

它注重细致描摹个体日常生活流,颇有日常生活原生态还原的效果。

其主要特征有:

生活水平的有限性,个人的平常性,生活困境的求解性。

其主要创作方法或手段在于回退法,就是尽力回退到不加修饰的日常生活事件状况中。

如《破冰》,以儿子对父亲的追怀口吻,讲述一位功勋滑冰教练的平常甚至有些潦倒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由于他默然地长期坚持和忍受,后来竟然获得了神奇的意义——亲手培养出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

值得重视的成功之处在于,影片把叙述重心放在这位教练的平常模样上:

他如何窝囊而又好胜、无能而又坚持、不顾小家而只顾大家等等。

但最终却明白地诠释了一个道理:

平常中的坚持终究可以通向神奇。

第二重景观:

诗情现实主义电影(也可称为温情现实主义电影)。

它一面注重个体的日常生活困境描摹,同时又注意以诗情镜头去淡化并加以拯救。

这里突出的是生活诗情在困境中的现实性呈现。

从电影手法上讲,带有现实主义元素与浪漫主义元素交融的某种意味。

其主要特征有:

生活空间的流动性,个人生活的困境性及生活困境中的诗情呈现。

《三峡好人》是这方面的佳作。

它通过山西挖煤民工韩三明和护士沈红分别来到三峡寻找前妻和丈夫的过程,描绘了一群普通人充满风险而又不失温馨的日常生活,使影片透露出生活困境中的一缕诗意。

全片以朴实的语言传达底层小人物离开家园的沉重主题。

全片以朴实的语言传达底层小人物离开家园的沉重主题。

编导善于用烟盒、人民币图案、手机彩铃等流行物品彰显人物内心情感变化轨迹,影片中的飞碟在大白天从空中飞过、一幢废旧建筑突然变成火箭直冲云霄之类的“超现实主义”镜头,给人一种荒诞之感,但透露出一种总体零散中的局部诗意。

第三重景观:

奇观现实主义电影。

它注重透过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奇观场面去传达对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关怀。

它所专注的不再是个体日常生活,而是由个体与个体的相互共存而交织成的较大规模的社会生活网络,是社会群体生活奇观的现实性及其转化。

其突出特征在于,社会生活空间的特异性及相对封闭性,社会生活场面的戏剧性,社会生活困境的可解性。

这方面的作品有《天下无贼》和《唐山大地震》等。

《唐山大地震》呈现的李元妮一家在唐山大地震中经历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巨变过程,产生了强烈的感动效果与心理冲击力。

特别是再现巨灾爆发的23秒时长的一系列奇观场面,可以带给观众剧烈的视听觉震撼和心灵震动。

影片叙述的真正重心在于巨震后人类灵魂的反思或自我拷问,这才是这部奇观电影试图抵达的电影美学极限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层面的现实主义电影彼此往往相互交叉和渗透,例如,《千钧·一发》实际上把日常现实主义电影的平常性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的奇观性相互揉捏在一起了,《锡林郭勒·汶川》则相当于把日常现实主义电影、诗情现实主义电影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三层面都交融到一起了。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1.下列对于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的三重景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常现实主义电影具有生活水平的有限性等特征,由于其注重对个体日常生活流的细致描摹,收到了将日常生活原生态还原的效果。

B.诗情现实主义电影以诗情镜头将日常生活困境加以淡化,并对处于困境中的个体加以拯救,意在突出生活诗情对困境中个体的抚慰。

C.奇观现实主义电影专注社会群体生活奇观的现实性及其转化,透过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奇观场面去传达对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关怀。

D.具备现实主义范式内涵的电影,近五年来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复杂情况,要对其作简单区分很难,它反映时下中国大陆电影创作的现状。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大陆电影从逻辑结构去归纳,可看到回到个体日常生活流、描摹个体日常生活困境及诗意抚慰、刻画社会生活奇观的三个层面。

B.日常现实主义电影常常采用回退法来表现其个人日常的生活状态,如《破冰》中描述的滑冰教练的平常甚至有些潦倒的生活。

C.诗情现实主义电影注重通过对生活空间发生改变的一些普通人的个人日常生活的现实性呈现,表现出其生活空间流动性的特征。

D.奇观现实主义电影的社会生活空间的特异性及相对封闭性、社会生活场面的戏剧性等特征,在《天下无贼》等影片中都有体现。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破冰》的成功在于把叙述重心放在对功勋滑冰教练平常模样的刻画上,明白地诠释了平常中的坚持终究可以通向神奇的道理。

B.《三峡好人》中的一些“超现实主义”镜头,呈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元素的交融,透露出一种总体零散中的局部诗意。

C.《唐山大地震》通过再现大地震爆发的23秒时长的一系列奇观场面,达到了巨震后人类灵魂的反思或自我拷问的电影美学极限。

D.《千钧·一发》《锡林郭勒·汶川》在日常、诗情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这三个层面中的两个或全部层面交叉渗透,这类电影可以灵活分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

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

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

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

秦使翦子王贲击荆①,荆兵败。

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

“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李信曰:

“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

“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

“王将军老矣,何怯也!

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王翦谢曰:

“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

“已矣,将军勿复言!

”王翦曰:

“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

“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

“将军行矣,何忧贫乎?

”王翦曰: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

“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

“不然。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

对曰:

“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曰:

“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荆:

即指楚。

4.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是:

正确

B.大怒,自驰如频阳如:

去,到

C.始皇谢曰:

“已矣,将军勿复言!

”谢:

感谢

D.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竟:

最终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王翦把全国的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5分)

(2)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8、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5分)

9、“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写江山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揭示农民凄惨生活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说:

“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

“出啥事啦?

三孬说:

“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

“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

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

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

男人说:

“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

“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

“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

“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

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

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

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

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

“钱呢?

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

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

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

男人说:

“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

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

“你有完没完?

不就六百块钱吗?

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

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

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

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

“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

“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

“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

“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

“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

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

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

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

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汇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补偿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

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事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钱。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

朱强 刘建平

现在传媒热点中的巴金,多半不是巴金的巴金,是别人的巴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是在为别人活着。

1998年,巴金对前来采访的赵兰英说:

“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随想录》这一郜作品。

”赵后来对此的评述是:

“我感觉得出,这不是虚伪,而是清醒。

这就是作家巴金。

”对于巴金1999年的这句言说,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学勤的理解是他晚年的亮点所在。

这是巴金的巴金。

被人们一演再演的《家》《春》《秋》他并不放在眼里。

而这本《随想录》他看得那么重,因为这是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反思的一个起点啊,此前的作品则几乎是一条左翼文学延续线。

而现在传媒热点中的巴金,多半不是巴金的巴金,是别人的巴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是在为别人活着。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的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曾对巴金作过访谈。

据他回忆,巴金第一句话就说:

“到现在我还不认为自己是个作家,我写作是业余的。

”陈思和当时就问他:

“那么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巴金说:

“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对社会进步做点实际工作。

如果联系巴金一生的追求,可以看出巴金始终是一个持有坚定理想和信仰的人。

他的理想是建设一个合理的公正的社会秩序,他觉得应该按照自己的理想去从事社会的安际工作,推动社会进步。

但是到后来(1930年代)、巴金发现现实离自己的理想很远很远,只得将自己的悲愤、绝望、痛苦,通过文学表达出来。

所以他的写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是一种政治情绪的宣泄,只是用审美的方式来完成。

所以,后来当作为文学家的巴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时候,他内心的痛苦却从来没有减少过。

对此陈思和曾经在这部传记中写过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

巴金的魅力不是来自于他的人格的完满,而是他的人格的分裂。

他自己想从事的社会革命的事业,离他一步步地远去,而他不想做的文学的事业,却使他功成名就。

文学地位越高,他就越痛苦;越痛苦,他的文学创作就越有个性。

这样的一个循环,构成了巴金独特的写作道路。

陈思和说:

“记得在那次采访中,我故意问他,如果你从事实际革命,恐怕你也做不到现在这个成就。

还不如从事文学创作,能够对那么多人都产生过影响。

”巴金笑了,说:

“我还是觉得我应该去从事点实际的工作。

”陈思和对巴金这句话的理解就是,巴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写的小说是对社会进步有实际效益的,他写作主要是发泄他达不到理想的悲愤,所以他觉得这是空洞的东西。

而《随想录》则不同,对巴金来说,这是一部对实际生活产生了效应的书,是一部直接推动了社会理性、社会进步、促使人们反思历史的书。

《随想录》不但使晚年的巴金迎来了人生中又一次创作高峰,他由此而表现出来的高尚的人格也得到读者的理解和尊重。

对此,学术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县有里程碑意义,即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结束了夸饰时代,进入了说真话的时代;标志着文学真正进入了关心人、尊重人的时代。

但近年来,学术界对《随想录》的思想价值和成就开始出现一些不同观点。

比如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李欧梵先生认为,《随想录》更多的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作一些感性的思考,并没有达到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深度,从一个大时代的背景来思考“文化大革命”。

李欧梵说,人们为《随想录》这部作品所震动,多数是因为他在写作中所体现出的人道主义情怀。

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友渔认为,说真话是最基本的品德,但在中国往往是最难的事,所以比起那些靠说假话求官获利的人,尤其是相比于那些漠视苦难和不公正、粉饰现实的作家,巴金非常令人尊敬。

“即使如此,巴金仍然值得尊敬,”李欧梵说,“这样一个纯真的人,一直做一个好人的人,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了不起,”

【相关链接】

①巴金自1978年底到1986年8月,历时八年,写完了《随想录》。

这部四十二万字的巨著,对于年届八旬的巴金来说,不仅意味着工作的艰辛,它更是一次老人对自已心灵的无情拷问,是一次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

这是巴金高度的精神自觉和时代自觉的体现。

(XX文库)

②《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

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

没有对美好理想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

(XX知道)

③我想《随想录》是一个以文学形式出现的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批判书……它与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存在某种方向上的一致性。

           

(胡景敏《巴金随想录与国家意识形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围绕巴金晚年写的《随想录》,借赵兰英、朱学勤、陈思和等人对巴金的评价,展示了著名作家巴金一生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

B、对《家》《春》《秋》等有巨大影响的文学怍品,巴金并不放在眼里,而对《随想录》却看得那么重,这表现了巴金的理想信念。

C、说巴金的写作“不足一种文学创作,而是一种政治情绪的宣泄”,是因为在巴金先生看来,文学剖作并不是他想做的实际工作。

D、本文大量引用对巴金的采访、研究者的话,目的是丰富文章的内容,使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建立在有理有据、无可辩驳的理论高度之上。

E、本文涉及到的“巴金”内涵不同:

传媒热点中的“巴金”指的是作为文学家的巴金;作者眼里的“巴金”指的是写《随想录》的巴金。

 

(2)对文题“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应如何理解?

请简要分析。

(6分)

 (3)文章倒数二、三段,引用徐友渔和李欧梵的话,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巴金为什么说“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随想录》这一部作品”?

请结合材料,就巴金的人生理想及文学创作等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

B.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C.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D.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老龄人口规模庞大造成的。

B.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转变。

C.两会代表们期盼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D.201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和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现代西方与中国武侠小说大致相当的,一个是侦探小说,一个是科幻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①科幻小说(或电影)则是基于当前科技水平的对未来人类命运的思考,包括道德伦理的思考(如《阿凡达》) 

②在武侠小说中,最常见到的就是各路武林高手共同去抢一部诸如《九阴真经》的武林秘籍,似乎只要得到了这本书,立刻就能功力大增 

③但侦探小说完全是一种常识推导和逻辑的训练(如《尼罗河上的惨案》)

④甚至还有令狐冲观看岩洞壁上的刻图现学现练,战胜了武功强过自己多倍的田伯光的荒唐描写(《笑傲江湖》)

⑤相比较之下,中国武侠小说或武侠电影中的伦理冲突顶多是传统伦理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