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知识点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7139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Word格式.doc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学知识点Word格式.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Word格式.doc

机关行政

1、机关管理和现代化的含义、特征

2、会议的功能(作用)

3、会议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作用,怎样管理

4、文书与档案的联系与区别

第八章:

行政信息

1、行政信息与行政咨询的相互关系

2、行政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第九章:

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的含义

2、行政监督的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对策

行政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行政

行政的基本含义:

指推行政令,执掌政务,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

对行政的三种理解:

(1)狭义行政说:

行政是指国家机关中除立法、司法系统以外的行政系统所从事的活动。

依据:

三权分立说。

以美国行政学家魏劳毕为代表。

(2)广义行政说:

行政是指一种与政治相分离的,为了实现国家目的而实施的执行活动、方法和技术。

以美国行政学家古德诺为代表。

(3)最广义行政说:

行政就是指国家所有机关(包括立法、司法、行政各系统所属部门)和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的管理。

2、公共行政(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

含义:

公共行政管理简称公共行政,在中国也常简称为行政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运用国家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特点:

最主要特点是公共性

(1)公共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力,使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2)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使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广泛性。

(3)公共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使其具有全局性、服务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

(4)公共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使其具有规范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特点。

(5)公共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其具有社会性和民主性的特点。

3、威尔逊、古德诺、怀特

——·

威尔逊:

美国教育家、政治家、行政管理思想家。

观点:

①主张政治和行政分离。

国家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因此,从结构上说,三权分立学说是不符合实际的,政治和行政的两分法才是正确的。

②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注意不够,所以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行政管理方面。

③要发挥和实现政治的功能,就必须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加强执行,提高行政效率。

为了效率,应适当牺牲民主。

④一个良好的政府应有两大支柱,即坚强有力的政务官和效能精干的文官。

此外,威尔逊还论及了创造精神、行政责任、文职官员培养等问题。

古德诺:

美国政治学家,行政学家,行政管理学的重要创始人。

1900年出版《政治与行政:

对政府的研究》,提出“政治-行政两分法”,主张把行政从政治学中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研究,奠定了公共行政学产生和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传统。

①认为传统的三权分立的学说不符合民主国家的实际,因为民主国家的主要职能只有政治和行政两种,司法只不过是行政的一小部分而已。

主张否定立法、行政、司法的三分法,带之以政治与行政两分法。

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②行政学不研究政治问题,那是政治学的任务,也不使用民主或程序的标准,而是研究政府的行政效率、使用方法或技术的标准。

③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最好将政党和政治权力等政治因素排斥在行政之外,将政府文职官员区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并规定事务官在政治上中立。

怀特:

美国行政学家,历史学家。

行政学奠基人之一。

1926年出版的《行政学导论》是美国第一本行政管理学教科书,标志着公共行政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怀特的公共行政学理论围绕效率准则来建立,把效率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

怀特把行政要素归纳为四范畴说:

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4、企业家政府理论:

(百度)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西方传统政府官僚体制危机的加深,发达国家政府掀起了新一轮的行政改革热潮,其间,美国学者戴维·

奥斯本和特德·

盖布勒提出了“企业家政府”这一概念并进而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指出应该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革或重新塑造政府。

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宗旨就是试图把企业管理的精髓移植到政府中来,通过改变官僚政府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内部驱动力,来达到重新塑造政府形象的目的。

5、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和主张

突破传统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以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政府及其官员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作为核心概念和关键性问题——主要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森

理论观点

(1)主张入世的公共行政。

传统的公共行政建立于技术理性基础之上,因而约束了公共行政的视野和活力。

而新公共行政学必须研究与环境相关、与社会相关以及与行政人员相关的问题,走出“象牙塔”。

(2)采用后实证主义。

传统的公共行政的方法论是实证主义,重视的是经验理论的建构,主张价值中立。

而新公共行政重视价值在公共行政研究过程中的作用,重视规范判断与反思,强调社会公平。

(3)适应变化动荡的环境。

新公共行政学修正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那种忽视环境影响的理论观点,主张积极面对动态的社会、政治环境,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公共组织的形态和运务对象为中心的途径,不仅强调通过提供产品与服务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而且还强调为其提供关于产品与服务如何提供、何时提供等方面的发言权,并忠诚于服务对象和计划。

6、行政生态学

行政生态学研究的基点在于政府赖以生存和运作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强调政府与其环境的互动和动态平衡。

一般认为最早运用生态观点来研究公共现象的是美国人高斯。

集生态行政研究之大成,用生态理论和模式来解释行政现象的是美国人雷格斯。

雷格斯借助“结构——功能分析法”和物理学上的“光谱分析”的概念,根据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过渡社会3种不同的社会形态,提出来与之相适应的3种行政模式——融合型的农业型行政模式、棱柱型的过渡型行政模式、衍射型的工业型行政模式三种模式。

这三种模式反映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水平,因而能够适用和解释现代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和开发中社会国家的行政现象。

第二章行政体制

1、行政权力:

行政体制的核心要素——行政权力

一)行政权力概述

权力是一定社会组织中被少数人掌握和控制,以影响他人的能力。

权力是一种控制和影响他人的能力

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

权力是一种社会职位的标志

权力的实质是一种价值控制和资源控制。

权力强调的是事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不平衡性,也就是一定主体对一定客体的支配,通过这种支配使客体的行为符合主体的目的性。

行政权力的定义

(4)作模式,提供行政机构与社会公众“政策对话”的机会,以解决现实问题。

(5)发展新型的组织形态。

传统的官僚组织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公共行政必须发展新型的组织形态,为此,新公共行政学提出了“协和式组织模式”。

主张以服

行政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

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其他依法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行政主体,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职能,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依据宪法和法律法规而获得的一种强制力量。

内涵:

第一,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第二,行政权力行使的根本目的是有效地执行国家意志,履行行政职能,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第三,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

第四,行政权力的客体是整个社会,具有普遍性;

第五,行政权力的是一种合法的强制力量,其性质从属国家政权的性质。

3、权力与权威的联系、区别

4、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市对县的辐射带动作用日趋减弱。

县域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同时有不少地市在发展速度上落后于所辖县区,对所辖县的发展,尤其是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所能起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小,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现象,这就使所谓的“市带县”越来越名不副实。

(2)“市管县”环境下市县利益冲突加剧。

一些市视县为附属行政单位,要求县的经济发展从属于市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侵占县及农村地区利益的现象。

同时,由于市辖区的财政由市统揽,市领导直接对城市居民负责,首先要保证市级财政任务的完成,优先解决好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市刮县”的现象,这更加剧了市县之间、城乡之间的矛盾与差距。

(3)行政效率偏低。

市管县体制人为地制造出一个中间层级,凡是县与省之间需要上情下达或下情上达的问题,无论是政策性的还是业务性的,不得不经由市一级中间层次,信息传递增加一套程序,影响了信息传递速度,降低了行政效率。

(4)市管县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市管县”名义上由市受省委托进行代管,但事实上省不再过问,而由市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直接管理,也就是说市的权力在不断扩张,从而成为实际上的一级行政区划,这显然与宪法的规定相违背。

补充:

“省管县”的含义:

一是财政意义上的省管县,在财政预算编制上,由省直接对县编制预算,在收入划分上,也由省对县直接划分;

二是政府管理体制上的“省管县”,市县平级,不仅在财政体制,在人事权、审批权等社会事务方面的管理权都由省直接跟县衔接。

目前省直管县改革主要包括:

一是“强县扩权”改革;

二是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

4、(2008年)大部制改革的含义及其意义

所谓大部制,或者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意义

(1)大部门制将有效避免政出多门,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

(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第三章行政职能

1、行政职能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行政职能也称政府职能或行政功能,是指政府为实现国家利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所负有的职责和应发挥的功能。

地位与作用:

(1)行政职能体现着政府活动的性质和方向。

(2)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前提,是行政组织建立和改革的依据。

行政职能的变化客观上要求行政机构、人员编制方面作出相应的改革。

(3)行政职能是确定行政活动方式的依据。

(4)行政职能的实现程度是检验行政管理结果,衡量行政效率的标准和依据。

内容:

政府干预——防止和纠正市场失灵

为防止和纠正市场失灵,政府应当扮演好五种角色

(1)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通过立法和司法,规范和监控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

(2)市场规则的仲裁者:

以权威性和强制性,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3)经济运行的控制者:

通过微观管制与宏观调节,保证市场健康运行;

(4)市场经济运行的参与者:

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进行公共采购等;

(5)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者: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克服市场可能带来的短视行为。

作用:

局限:

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败”的政府职能论,原因政府失败。

政府同市场一样是会失灵的。

政府失败包括行政效率低下、费用高昂、计划执行不当、官员特权横行、机构自我扩张、财政赤字与日俱增、行政人员以权谋私、大量政府开支落入特殊利益集团的私囊、官僚主义猖獗等。

如果以“失败的政府”去干预“失败的市场”,必然是雪上加霜。

所以,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转交给政府处理的充分条件。

在“看不见的手”无法使私的不良行为变为符合公共利益行为的地方,可能也很难指望这看得见的手去实现这一任务。

政府干预的理论前提:

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防止和纠正市场失灵

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此,需要政府介入来弥补市场机制存在的不足。

2)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收入分配中的两极分化,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3)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利润追逐,容易产生外部的不经济行为;

4)市场不愿意为社会提供无利可图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等。

防止和纠正市场失灵

5、改革开放前,我国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6、如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7、改革开放前,我国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和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主要弊端: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改革开放前采取的是政府为主体,行政化、计划化、集中化的管理方式,这种“全能政府”职能模式主要有以下弊端:

1)造成政府机构膨胀;

2)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3)容易产生腐败;

4)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

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原则:

政府职能和市场功能协调互补;

“三个有利于”;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核心:

解决职能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

“越位”——不该由政府管的事情政府插手了,政府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或代替了企业和市场的职能;

“错位”——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复,机构“重复建设”带来政府管理行为的不合理交错、重叠;

“缺位”——应当由政府完成的事情政府没有完成,在市场无法调节的某些地方出现了“真空”。

主要内容: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1)职能重心的转变: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上来。

2)职能方式的转变

一是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二是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三是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3)职能关系的转变

职能关系--不同的管理职能由谁来行使以及主体之间职责权限划分。

一是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集权”→“放权”地方政府了解实际情况,利于及时进行决策和管理,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二是理顺政企关系。

基本原则是政企分开,权力下放。

三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总原则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就让市场去解决;

政府只管市场做不好和做不了的事;

把市场对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指导性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企业的格局。

四是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实现政、社分开,把本来属于社会的权力转移给社会中介组织行使。

“小政府、大社会”。

五是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政府职能和市场功能协调互补,三个有利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解决职能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第四章行政主体

1、行政组织类型(参谋咨询机关、派出机关)

参谋咨询机关:

专门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论证和政策方案的行政机构,通常由具有权威的专家学者和富有实际经验的政府官员组成。

咨询机关具有业务独立的地位,现代行政对咨询参谋机关的作用越来越重视。

派出机关:

是一级政府根据政务管理需要,按管辖地区授权委派的代表机关。

派出机关不构成一级政府机关,其权力是委派机关的延伸。

派出机关的主要职能是承上启下实行管理,督促检查辖区行政机关贯彻执行上级的决议和指示情况,并完成委派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2、行政组织构建的原则

(1)完整统一原则:

一个国家的各层级各部门组织是一个有机统一的体系。

行政目标统一、政府职能完整统一、机构设置完整统一、领导指挥统一。

(2)分权管理原则

(3)依法设置原则

(4)精简高效原则

(5)权责一致原则

(6)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适度原则

3行政领导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

作为名词,领导指的则是率领和引导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和实施行为的个人或集团,即领导者或领导人。

作为动词,领导就是率领和引导,指的是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者在特定的环境下,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和过程。

地位:

行政领导(行为)

行政领导贯穿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其活动成果是由行政领导者、被领导者、行政目标和行政环境等诸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结合的产物。

第一,行政领导者是行政领导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被领导者是行政领导的制约性因素。

他们执行的自愿程度和积极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行政领导效能的高低,影响着行政目标的实现。

第三,行政目标是行政领导的灵魂。

第四,行政环境是行政领导的保障。

4、人事行政的任务和发展趋势

任务:

(1)取才。

争取最优秀的人才来为政府服务。

(2)用才。

加以有效地运用,使人人发挥其所长,个个得到合理使用。

(3)育才。

政府不仅用才,更重要的是育才。

(4)留才。

尽可能地使人才留在政府中,为国家服务。

(5)营造环境。

要做到上述四点,人事行政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更新机制、保障机制、监控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最终形成有利于人才聚集、成长、施展才华的科学的人事制度和制度环境。

发展趋势:

(1)人事行政中出现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分化,对其进行分类管理;

(2)由以恩赐官僚制和分赃制为核心的传统人事行政向以人才主义和功绩制为基础的现代人事行政演变;

(3)从随意性很强的人治式的人事行政发展到系统化、规范化的法治式人事行政;

(4)人事行政的范围日益扩大,出现了考任、培训、职位分类、保险、抚恤等新的业务;

(5)管理方法由非科学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崇尚理性和效率的科学管理;

(6)人事行政由传统的重视通才发展到通才和专才并重。

第五章行政决策

1、行政决策的几种模式(重点掌握有限理性模式、渐进决策模式)

分类理性模式(完全理性模式和有限理性模式)、渐进模式、团体决策模式、混合扫描模式

有限理性模式:

由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

西蒙提出来,决策是在有限的,该理论假设决策者是“社会人”,他们的行为会受到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决策时追求满意而不是最优结果。

渐进模式:

由美国政治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针对理性决策模式的缺陷提出来的。

以现有的决策为基本方案,经过较长时间的修改、补充和调整后形成新的方案的决策过程。

2、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含义、如何实现科学化、民主化

3、行政执行的几种手段(行政、经济手段为重点,长处不足)

行政执行的手段:

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思想教育手段

——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又称行政指令性手段,是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从上而下的行政隶属关系,向下级层层发指令,以控制和左右被管理者,影响管理对象的措施和方法。

优点:

行政手段是行政执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运用能够使国家的政策法律和上级的意图迅速的向下贯彻,有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集中统一。

另外,行政手段的运用还能使上级对下级的工作情况及时、灵活地发出各种指令,从而使行政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尤其是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更显示出行政手段的快捷、强制的优点。

缺点:

行政手段的局限性主要在于缺乏平等、协商的民主精神,它以强制的指令命令下级的结果,必定使下级处于被动状态,使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压抑,对上级产生过分依赖。

同时,行政手段也容易导致个人专断、家长制、一言堂等不良作风的蔓延。

由于行政手段是以垂直方向传达的,在指示、命令的下行传达过程中容易忽略横向的协调,形成条状之间的矛盾,造成条块分割,反过来制约系统的高度统一。

——经济手段:

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同经济利益的关系,以促进行政执行顺利实施的方法。

经济手段具有收获快和充分发挥管理者的自主性,使其产生内在推动力等优点。

经济手段作用的范围仅集中在经济行政管理方面与经济有连带关系的方面,对于行政管理其他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

同时,经济手段是强调以物质利益为核心的,如果掌握运用不当容易对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域产生副作用。

如容易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倾向,严重的还有可能引起经济生活的混乱,助长非法经济活动的蔓延,给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1)以实现决策目标为指导原则

(2)服务原则:

促进经济发展,巩固国家政权,维护人民利益。

(3)依法原则:

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法定权限的范围内,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行政管理活动。

(4)效率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圆满完成行政决策目标。

(5)公正原则:

公正地集合、分配公共资源和机会。

第六章行政机关

1、机关管理现代化含义和特点

机关管理现代化是指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采用现代的管理工具、设施和手段,对行政机关自身事务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效率。

(1)是一个持续发展、永无止境的过程;

(2)是全方位的现代化,有最先进的理念、机制和技术。

2、会议功能:

(1)决策功能:

充分而广泛地发表意见,并在讨论或者争论的基础上逐步达成共识,最终做出决定,形成决策。

(2)控制功能:

通过召开会议,让到会人员汇报执行决策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

(3)协调功能:

研讨会是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的主要手段,通过面对面地坦诚相见,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或者交流思想误会使误会得以消除,矛盾得以化解,达到相互协助、团结一致的目的。

(4)宣传教育功能:

通过召开会议,向与会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无疑可以提高他们贯彻执行的自觉性,

此外,会议还具有执行功能、咨询功能、纪念功能等。

3、会议管理的含义和内容、要求、了解作用,怎样管理

会议管理就是对会议数量、质量、成本、规模、时间、主题等有关事项进行管理,从而起到端正会议作风,提高会议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1)控制会议数量,防止人为地制造“会海”。

①严格会议的审批制度,避免主观随意性

②提倡开综合性会议

③严格控制会议经费

④充分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2)提高会议质量

①会前有充分的准备

②要有好的会冈,讲求实效,畅所欲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