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7179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Word格式.docx

三、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

(一)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目前,我国计算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是生产法,另一是收入法(也称为分配法)。

前者是从工业增加值的产生角度来进行计算的,反映生产过程,是现行国家统计制度规定的计算方法;

后者则是从工业增加值的内部构成的角度来计算的,反映工业增加值中的国家、集体、职工个人三者的初次分配情况,这种方法我市已试运行一年多,但存在许多问题,这次培训会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工业增加值这两方法计算上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请财经院的教授给大家讲授有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从工作实际的角度如何运用财务会计资料来计算工业增加值。

(二)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指标

涉及计算工业增加值的主要指标有:

生产法:

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和应交增值税;

收入法:

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应交增值税。

正确计算以上各项统计指标是确保工业增加值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缩小两法计算差距的基础。

在我们的统计实践中有的企业用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差距很大,有的企业一种方法计算得正数,而另一种方法却得负数。

从理论上讲,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相等增援,至少也只有2%以内的差距。

(三)基本计算公式

1、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的基本计算公式是: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现价新规定)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合计+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工业增加值的基本计算公式是:

中间劳务消耗

保险费、差旅费

差旅费、保险费、业务招待费、咨询费、诉讼费、绿化费、排污费、工会经费、土地损失补偿费、职工教育经费、无形资产摊销、技术转让费、审计费

保险费、展览费、展销费、广告费、差旅费

增加值项目

工资、福利费、折旧费

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养老)保险费、待业保险费、失业保险金、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矿产资源补偿费

三、 

应交增值税

含义

应交增值税,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产品和对外提供工业性劳务而应缴纳的增值税额。

2、 

计算方法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企业,各自的计算方法和征收率均不同。

① 

小规模纳税企业

小规模纳税企业不抵扣进项税额,其本年(或累计)应交增值税直接用销售收入乘以征收率(6%)而得到,其销项税额与应交增值税一致。

② 

一般纳税企业

一般纳税企业的应交增值税等于当期进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再加上出口退税和进项税额转出数而得到。

本期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

以上资料都可以从财务上取得。

有时,由于企业大量购进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应抵扣的增值税进项额较大,而当期的销售有限,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从而造成计算的应交增值税为负数,此时,作为我们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应交增值税”就以0计算。

请大家注意这一特殊要求。

第三部分 

工业增加值的收入法计算

一、 

收入法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原则

按收入法进行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必须同计算工业中间投入一致,即只包括生产、经营和管理三个环节的相关指标;

2、营业盈余的计算是整个收入法计算的关键,一定要从整个生产的角度出发,不能以销售出发;

3、工业中间投入倒算法扣除的项目,在增加值收入法的有关项目中进行包含,如管理费用中扣除的土地补偿费,在收入法中应包含在营业盈余中。

二、 

各指标含义和计算方法

1、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的那部分价值,即为补偿生产中所耗用的固定资产而撮的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分为:

按规定比例撮的基本折旧和为恢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已损耗部分的价值而发生的大修理费用。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的折旧+管理费用的折旧+销售费用中的折旧

2、劳动者报酬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报酬。

这里指计提进入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工资、福利费和企业为职工个人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

劳动者报酬=生产成本中的工资、福利费+制造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销售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管理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管理费用中的劳动(养老)、待业(失业)保险费—转作奖金的利润

3、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净额是指企业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企业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净额。

生产税是指政府向企业征收的有关生产、销售、购买、消费(使用)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税金,包括各种利前税,具体地说,除去企业应交的所得税之外的所有税。

生产税=应交的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中核算的四种税金(即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4、营业盈余

营业盈余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新创造的价值中,企业在增加值中的分配份额。

其计算方法,原来的方法均为倒算法,即用生产法计算出增加值后,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而得到。

这种方法仅是进行平衡处理,没有真正告诉我们如何计算“营业盈余”指标。

现介绍一种利用会计核算的《损益表》的原理,将《损益表》改成《营业盈余计算表》,具体如下:

损益表

营业盈余计算表

指标项目

金额

一、产品销售收入

一、现价工业总产值(新规定)

(减)产品销售成本

(减)生产成本(借方发生额)

    产品销售费用

产品销售费用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二、产品销售利润

二、生产所得额

(加)其他业务利润

(减)管理费用

(加)其中:

土地补偿费

    财务费用

       矿产资源补偿费

    其中:

利息支出(净)

三、营业利润

(加)营业外收入

    投资收益

(减)利息支出(净)

    补贴收入

(加)补贴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四、利润总额

三、营业盈余

第四部分 工业增加值计算实例

如何计算工业增加值,我们用以下资料来进行计算加以说明。

某厂报告期内生产A产品2500吨,不含税平均出厂单价1450元/吨,对外加工收入50千元。

该厂在本报告期内的各种成本、费用构成情况及相关资料如下表:

项目

一、生产成本合计(千元)

2628

三、管理费用(千元)

464

1、工人工资

300

1、管理人员工资

86

2、工人福利费

42

2、管理人员福利费

12

3、外购材料

1400

3、管理部门折旧

60

4、外购燃料

125

4、劳动保险费

24

5、外购动力

325

5、待业保险费

6、辅助材料

6、税金

10

7、制造费用

311

7、土地补偿费

①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36

8、矿产资源补偿费

15

②车间管理人员福利费

5

9、其它

223

③折旧

120

四、财务费用(千元)

203

④物料及其它

150

其中:

利息支出

200

二、产品销售费用

228

五、产品销售收入(千元)

2610

1、销售人员工资

211

2、销售人员福利费

8

销项税额

444

3、销售机构折旧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13

4、物料及其它

100

转作奖金的利润

50

补贴收入

用以上资料进行如下计算: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现价工业总产值(新规定)

现价工业总产值=成品价值+对外加工收入=2500吨×

1450元/吨+50千元=3675千元

应交增值税=211千元

3、 

工业中间投入合计(用倒算法)

直接材料=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辅助材料=1975千元

制造费用中间投入=制造费用合计—其中:

工资、福利费、折旧 

=150千元

③销售费用中间投入=销售费用合计—其中:

工资、福利费、折旧=100千元

④管理费用中间投入=管理费用合计—其中:

工资、福利费、折旧、税金、基金、劳动保险、待业保险、规费支出等=223千元

⑤利息支出=200千元

工业中间投入=以上五项之和=2648千元

4、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合计+应交增值税

=3675—2648+211=1238千元

二、收入法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的“折旧”+销售费用的“折旧”+管理费用的“折旧”

=120+60+60=240千元

劳动者报酬=主营业务应付工资+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管理费用的劳动待业保险费—转作奖金的利润

=(300+36+60+86)+(42+5+8+12)+(24+24)—50=547千元

生产税净额=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的“税金”—补贴收入(不含增值税)

=13+10—0=23千元

营业盈余=现价工业总产值(新规定)—生产成本合计—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土地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利息支出+转作奖金的利润+补贴收入

=3675—2628—228—13—(464—10—15)—200+50+0

=217千元

5、 

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

=240+547+23+211+217=1236千元

附:

工业增加值“两法”计算对照平衡表

单位:

千元

生产法

序号

分配法

一、工业总产值(现、新规定)

01

3675

一、固定资产折旧

41

240

二、工业中间投入合计

02

2648

1、制造费用的折旧

(一)直接材料

03

1975

2、销售费用的折旧

43

1、外购材料

04

3、管理费用的折旧

44

2、外购燃料

05

二、劳动者报酬

45

547

3、外购动力

06

(一)主营业务应付工资

46

482

4、辅助材料

07

1、生产工人工资

47

(二)制造费用中间投入

08

2、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48

1、制造费用合计

09

3、销售机构人员工资

49

(减)2、工资

4、企业管理人员工资

3、福利费

11

(二)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

51

67

4、折旧

1、生产工人福利费

52

(三)销售费用中间投入

2、车间管理人员福利费

53

1、销售费用合计

14

3、销售机构人员福利费

54

4、企业管理人员福利费

55

16

(三)劳动待业保险费

56

17

(减)(四)转作奖金的利润

57

(四)管理费用中间投入

18

三、生产税净额

58

23

1、管理费用合计

19

1、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59

20

2、管理费用中的税金

21

(减)补贴收入

61

22

四、应交增值税

62

5、税金

五、营业盈余

63

217

1、工业总产值(现价)

64

25

(减)2、生产成本合计

65

8、劳动保险费

26

3、产品销售费用

66

9、待业保险费

27

4、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五)利息支出

28

5、管理费用

68

三、应交增值税

29

(加)6、其中:

规费

69

7、基金

70

71

(减)9、利息支出

72

(加)10、转作资金的利润

73

11、补贴收入

74

四、工业增加值

40

1238

六、工业增加值

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