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241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docx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docx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模块等级考试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模块等级考试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解析】选C。

根据题干信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5000年的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的居民开始种植水稻,故C符合题意。

2.东周时期的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齐桓公为保住郑的太子地位,便以诸侯欲拜见太子为由,联络了八国诸侯支持太子郑,并成功地保住了郑的太子地位。

这反映了东周时(  )

A.宗法观念彻底崩溃

B.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

C.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

D.分封制在不断衰落

【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了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但由于诸侯的干涉没有实现,这显示了诸侯力量的增强和周王力量减弱,体现了分封制在不断衰落,故D符合题意。

成功地保住了郑的太子地位足以证明宗法观念未彻底崩溃、嫡长子继承制未遭到破坏,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C在材料中并没有准确的表述,排除。

3.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解析】选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信息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体现了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指的是秦汉时期;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指的是隋唐时期;D民族关系的发展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A。

4.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由此带来的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  )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C.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使北方趋于平静

【解析】选C。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东汉末年以来,许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汉武帝时期,除了设立太学,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西汉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  )

A.使儒学取得独尊地位

B.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选官制度

C.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

D.推动了儒学在民间广泛传播

【解析】选D。

汉武帝在中央设太学,还在郡县设立学校,以“五经”作为教材教授学生,推动了儒学在民间广泛传播,故D正确;使儒学取得独尊地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设置地方教育系统的影响,A错误;改变选官制度的是察举制,不是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排除C。

6.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从而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下列主张最能够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兼相爱,交相利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选A。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理学家张载的名言,其主要内容就是寻找天地间的大道,为百姓找到安身立命的方法,体现出了儒学家的社会责任感,故A符合题意;B是墨家的代表名言,而非理学家强调的理想人格,故不符合题意;C强调人民要屈服于君主,而君主要服从于天,这符合汉朝董仲舒的“天人观”,故推知并非宋明理学,不符合题意;D是孔子对于“仁”的阐述之一,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而非理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故错误。

7.明朝中期以后,内阁票拟制度被明确固定下来,内阁首辅权威渐重,严嵩、夏言、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个人“专票”,政事皆决于一身。

但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

这反映(  )

A.君主专制强化B.皇权逐渐衰弱

C.内阁取代六部D.宦官权力失控

【解析】选A。

宦官代行皇权,首辅对宦官谦卑,实际是对宦官背后的皇帝谦卑,说明君主专制强化,故A正确,B错误;明朝设立的内阁仅作为咨询内侍机构存在,不可能取代六部的职能,故C错误;材料仅体现内阁首辅对宦官的态度,未体现宦官的权力情况,故D错误。

8.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上产生了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对“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评价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传统儒学进入反思和批判阶段

C.突破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D.促进面向世界和重视实践的风气形成

【解析】选B。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主要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表明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进入更加理性的反思阶段,故B正确;明清之际我国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没有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也没有面向世界,故A、C、D错误。

9.(2019·全国卷Ⅱ)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  )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解析】选C。

题干材料说明清代商人的资本大幅度增加。

清朝商人资本较明朝大幅增加,说明经营规模扩大,故选C。

A“根本性改变”说法错误;清朝仍厉行重农抑商政策,B错误;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是在明朝,D错误。

10.有人认为:

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明清小说这一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专制主义强化

B.拜金主义盛行

C.商品经济发展

D.轻商思想淡化

【解析】选C。

题干反映了明清时期文学世俗化特征,其根源在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需要。

故答案为C。

11.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

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解析】选C。

据材料“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故C正确。

12.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

清朝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模仿西方国家成为工业强国

B.解决财政危机和扩大税源

C.彻底放弃“重农抑商”思想

D.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解析】选B。

根据题目中“济急要图”可以看出其直接目的是解决财政危机,故B正确。

13.19世纪四五十年代,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

这说明外国商品输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  )

A.促进了自然经济解体

B.加速了自然经济发展

C.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导致了洋务运动失败

【解析】选A。

从材料中“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可以看出耕织分离,原来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选A;B、C与材料意思相反;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D说法错误。

14.五四爱国运动留下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准确的是

(  )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B.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解析】选A。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因此,答案为A。

 【补偿训练】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这一事件

(  )

A.体现强烈的爱国精神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D.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解析】选A。

从材料提供的信息看反映的事件是五四运动,结合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C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D是国民革命的意义。

15.某文告写道:

“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

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

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

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

”这份文告最可能是(  )

A.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新军的宣传

B.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宣传

C.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依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苏维埃政权”“红军”可知,这份文告最可能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故选C。

16.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

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

B.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

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解析】选A。

抓住材料可知这次会议是指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A正确。

17.美国作家哈里森说:

“(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

”材料表明了长征(  )

A.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B.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

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

【解析】选A。

A与材料“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相符,故A正确;B与材料“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无关,故B错误;长征仍旧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革命,故C错误;D与材料“触发世界的想象”不符,故D错误。

18.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规定全国所有公私款项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用银两。

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规定自1935年11月4日起,停止使用银元,改用法币(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

这在当时(  )

A.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

B.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C.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解析】选C。

使用货币的种类并不能决定是否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故A错误;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在20世纪40年代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金圆券发行的后果,故B错误;20世纪30年代面对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实行货币贬值刺激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实行货币改革,放弃使用银本位,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故C正确;放弃使用银本位,使用纸币,不会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故D错误。

19.下图是冯玉祥在1939年所作的漫画。

画上的白话“打油”诗是:

“妈妈在前爸爸在后弟弟播种哥哥打寇男女老少齐报国仇多产粮米把倭打走”。

该漫画的主旨是(  )

A.嘲讽日寇对华侵略

B.鼓励发展农村经济

C.号召百姓积极抗日

D.赞扬国共合作抗日

【解析】选C。

该漫画的主旨并不在于嘲讽日本的侵略,而在于号召百姓积极抗日,故A错误,C正确;鼓励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是抗日,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共合作,故D错误。

20.历史地图可以使我们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D.西安事变

【解析】选B。

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所以B符合题意。

21.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

这一成就的取得是由于(  )

A.“一五”计划的实行

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解析】选A。

“一五”计划的实行在1953—1957年;中共八大在1956年9月;“大跃进”运动的开展在1958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在1960年,A符合题意。

22.1982年1月5日,《FOLLOWME》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英语的高潮。

这一“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恢复高考制度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对外开放的实行D.广电事业的发展

【解析】选C。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后,和外国的联系与交往越来越多,因此出现了全民学英语的高潮。

故本题应选C。

23.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游行活动中出现“小平你好”的标语,同时还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标语,这表明我国当时推行的经济改革举措是(  )

A.农业合作化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选B。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984年”“联产承包好”,根据所学知识得知是考查新时期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故B正确。

24.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市场经济改革明确成为目标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解析】选C。

根据所学可知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错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B错误;根据“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等信息可知市场经济改革明确成为目标,故C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故D错误。

25.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实现了从“中国之世界”到“世界之中国”、从世界体系的“局外者”到“局内者”的转变。

在这一转变中,我国(  )

A.全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B.全方位地展开了多边外交活动

C.结束了与美国等国的长期对抗

D.开始放弃意识形态的外交导向

【解析】选B。

材料体现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体现新时期坚持对外开放,开展独立自主的全方位的外交,故B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四 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

“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这一主张对儒学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核心思想。

(4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3分)

【解析】第

(1)题依据材料一“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可以得出“仁”和“礼”以及“为政以德”。

(2)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影响是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第(3)题依据材料三“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并结合所学可知是“存天理,去人欲”以及维护“三纲五常”思想。

第(4)题依据材料四“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可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的公德意识以及以人为本,和为贵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答案:

(1)提出“仁”和“礼”,提倡“为政以德”。

(2)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

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存天理,去人欲”,维护“三纲五常”。

(4)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的公德意识;以人为本,和为贵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送至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911年,黄花岗之役、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浪翻波连,汇成辛亥风云。

经过庚子以来十年的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革命、改良、民变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间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唐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职能。

结合所学,分析三省对当时政治的影响。

(6分)

(2)指出材料二中“前无古人的变化”的含义。

结合所学,简述“庚子以来”革命派为实现这一变化所作出的努力。

(9分)

【解析】第

(1)题根据材料一“中书舍人拟稿”“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送尚书省执行”可知,中书省职能是草拟诏令;门下省职能是审核;尚书省职能是执行。

结合所学知识,三省的影响是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2)题根据材料二“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前无古人的变化”的含义是: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结合所学知识,“庚子以来”革命派的努力,可以概括为成立中国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等。

答案:

(1)职能:

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影响:

三省分工合作,提高行政效率;相权一分为三,君权得到加强。

(2)含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努力:

成立中国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等。

28.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

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已不同于旧有的官营工场手工业,所以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但是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

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

材料二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分布:

材料三 经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之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

得出这样的结论,其理甚明。

设想多发展轻工业,按一般常识讲,一定是投资省、见效快,又能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

没有机器制造业,发展轻工业的装备从哪里来?

没有钢铁等基础工业,机械制造的原料从哪里来?

没有能源和交通运输,整个经济又怎么运转?

仰赖进口么?

办不到。

一是我们没有钱,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实行禁运和封锁。

全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援也不现实。

特别是当时美帝国主义实际上还同我们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我们亟需建立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这些因素是客观现实,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

——薄一波《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建设的特点及其原因。

(8分)

【解析】第

(1)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得出封建政府主导;对外国有很大依赖性。

“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得出侧重发展军事工业;商品与市场联系少。

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通过图例可看出,从部门分布上看,轻工业发展较快,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从地域分布上看,企业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东南沿海和通商口岸;从整体看,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行业大大增多。

第(3)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材料三中“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得出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建设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材料三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实行禁运和封锁。

……建立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得出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答案:

(1)特点:

封建政府主导;侧重发展军事工业;商品与市场联系少;对外国有很大依赖性。

影响: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特点:

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行业大大增多;轻工业发展较快,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企业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东南沿海和通商口岸。

(3)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

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