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7246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Word文件下载.docx

  这节课的导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比比谁喝得快”。

我和学生比赛用吸管喝水。

  比赛时,为了营造气氛,我故意摆出胸有成竹的样子,让学生先喝。

参赛的学生无论怎样用力,就是吸不了一滴水,比赛当然是我赢啦。

学生心里感到纳闷,都不服输,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此时我揭开取胜之谜,把吸管一头用透明胶封起来,形成一个“面”,这个“面”起到阻隔作用,使水不能通过吸管。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面”有什么作用?

生活中有哪些“面”?

他们有大小之分吗?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已经知道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我在掌握学生的知识起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揭示本课学习目标,共同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二、探究——在活动中理解

  

(一)“面积”的教学

  “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学生要理解,就必须明晰“物体表面”、“大小”、“围成”等几个词的含意,再把它们综合概括,得到“面积”的整体概念。

其中“围成”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往往把它与“组成”混淆。

怎样避免概念不清?

我设计了“看看”、“摸摸”、“辨辨”“讲讲”四个小环节,让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己悟出“面积”的定义。

  1.看看——引导学生观察黑板、桌子、课本等实物的表面,初步感知“物体表面”。

  2.摸摸——引导学生用手摸摸萝卜的表面,用小刀剖开萝卜观察它的截面,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物体表面”的具体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全面清晰的反映。

  3.辨辨——设计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围成”。

  动态课件显示,帮助学生理解。

  利用电脑的画图软件显示两个长方形,分别给它们涂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围成的长方形的涂色范围是固定,反之,颜色则扩散到整个版面。

具体情况如下图:

  用自己的语言说“围成”。

  生:

围成就是一个接一个、

围成就是没有缺口……,

  老师在尊重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指出“围成”就是“首尾相接”。

  用自己的身体做“围成”。

  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的用4根指头紧紧相连,围成一个“◇”形,有的4人小组合作,手拉着手围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4.讲讲——学生从前面三个环节中获取经验,结合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说说把自己对“面积”的理解,师生在共同总结出“面积”的定义。

  

(二)“面积单位”的教学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面积单位的教学,它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的主要环节设计如下:

  1.自学——提出疑问。

  2.在画画、剪剪、找找、估算中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画1平方厘米;

找找身上的1平方厘米;

估算邮票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剪1平方分米,找找身上的1平方分米;

估算课桌桌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3.小组合作造1平方米。

  以小组为单位,用彩带、旧报纸、边长是1分米的春联、边长是25厘米的春联等材料拼出1平方米。

其中一个小组没有给任何工具,让他们想法子围出1平方米。

  4.估算在1平方米大的正方形内,能站多少人?

再让学生现场站一站,帮助他们在脑海中正确构建“1平方米”真正大小。

  5.估算教室地面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应用——在游戏中进行。

  学习的关键是把静态的书本知识转到动态的生活实际中。

这节课的巩固应用部分,我参考了电视上智力竞赛的形式,把练习题设计成竞赛题,分成男女两组进行比赛,哪一组回答正确,就可以揭起一幅画,看哪组最快猜出画的内容,得分最高。

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完成了练习,效果比较理想。

  这节课的成功,确实让我高兴了一阵子。

高兴之后,我静下来反思课中的所得、所失、所悟。

  一、我的成功

  1.能较好把握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课的引入设计了一个师生比赛的环节,让学生在紧张的比赛气氛中收起没进课室的心,也将“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趣化,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的引入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

看来,要上好一节课,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

  2.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

这节课的概念比较多,比较散,备课时,我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

  3.本课成功的关键是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

以前自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

这次我思想开放了,让学生“活”学“面积和面积单位”。

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

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

想不到教学效果那么理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

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二、我的失败

  1.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释放了学生,考验着老师。

这节课的小组活动,出现了一些“混乱”场面,有的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继续努力。

  2.课中某些环节的处理不够细化。

在估算桌面大约有几平方分米这个环节中,学生基本上是瞎猜,我也只是在等待比较接近的答案出现,有一个学生报出了比较准确的答案,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匆匆把这个环节一带而过。

没有充分发挥这个环节地作用,要改进。

这个教学环节可以细化为如下几点:

  第一次估算,找出差距最远的答案。

  根据这个学生的答案,每位同学拿着自己剪的1平方分米上台在桌面上摆一摆。

  根据摆的情况进行第二次估算,力求一次估算正确。

  交流总结估算的方法。

  三、我的感悟

  结合新课标,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

通过这个课例,感觉要上“活”概念课,就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

定义下得过早,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

下得太迟,则又怕学生的思维呈现零乱状态,不能及时地整理和总结。

  本课的反思可以概括为以几句:

  蹲,用儿童的眼光理解教材;

  活,用新课标理念处理教法;

  灵,灵活调节控制每个环节;

  个,凸现自己个性展现风格;

  每节课,教师不应该只留下一个句号,应该给自己留下一个“?

”、“!

”、“……”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篇2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典型的概念型课题,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观念。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创造的机会。

”由于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为了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一概念,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互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为模拟的两块大小差异较大的校园草坪涂色,巧妙地创设了矛盾冲突,这样就自然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很顺利地引入“面积”的教学。

在进行面积单位的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猜一猜”游戏,把两张画有不同数目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格纸藏起来,告诉他们一张有4个格,一张有8个格,让他们猜哪个面积大?

学生的`回答不一:

有的说4个格的大,有的说8个格的大,还有的孩子认为格子一样大的,有8个格的面积就大。

如果格子不一样的话,哪一张大就不一定了。

这样,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学生会主动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动手操作,强化感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采用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面积”的感知比较弱,不像对时间、长度等有很多的感性认识。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条件。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

数学书的封面,黑板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

  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将感性知识逐步化为理性知识,即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面积的第一层含义: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又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平面图形也是有大小的。

还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面和两个图形的面的大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面积”这个概念的认识。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篇3

  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造作的机会”。

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

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任务驱动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迅速的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欲望。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面积单位后,在做填上合适的的单位时,孩子们会出现该填面积单位时,填成了长度单位,该填长度单位时,填成了面积单位。

说明孩子们虽然在课堂上明白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不同,但在实际的做题中,往往忽略了题目所描述的是物体的长度还是面积,在选择单位时出了错。

  我反思了整节课,其主要原因是这节课只顾关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区别,而相对应的填上合适的单位题目练习较少,导致学生在选择单位时出错。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讲练结合。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

1.《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范文

2.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3.《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4.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5.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6.《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7.《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4篇

8.《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9.数学课堂《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上文是关于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