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7401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海关区优秀课题范例Word格式.docx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二、内容:

(一)研究视角:

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方法和发展的趋势。

掌握国内外该选题的的发展方向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等。

根据教学授课的实际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探究,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行动研究法: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数学日记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3、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途径。

(三)研究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创造地运用教材,适当改动教材中习题,使学生能从生活中走进课堂,获取理论知识。

再带着知识走出课本,将课堂学习的空间充分扩展和延伸,在生活中获取知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2、在研究过程中,挖掘学生现实生活教育资源,丰富学生数学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从小用数学的方法去实践生活,感受生活的数学与数学的生活,沟通数学解题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自我拓展的意识及学习品质的研究。

3、创造实践时空,注重实践活动。

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外活动,既深化所学的课内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生活——数学——生活”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目的:

1、要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2、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会在生活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4、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年5月8日-2007年9月30日),课题申报准备阶段。

(1)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第二阶段(2007年10月1日—2009年6月30日)课题研究阶段。

(1)学习理论、应用研究,探索“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途径”。

(2)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

学生撰写数学日记。

(4)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

(5)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第三阶段(2009年7月1日—2009年8月30日)课题总结阶段。

(1)整理研究资料、教学案例、日记、反思、论文等。

(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总报告。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途径的研究”

实施方案

一、选题的意义:

二、价值:

(一)本课题创新程度:

本课题是在我省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施的,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新课程的改革为本课题的实施创设了一个极为优越的研究环境,本课题的研究力图在深化和推进我校的数学课改方面作出一定的贡献。

因此我申请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

(二)理论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所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数学生活化。

(三)应用价值:

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和着教育发展的节拍,使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活动化,让自己的

课堂教学焕发出精彩的生命活力。

2、数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生活中数与形的夺目光芒。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作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途径:

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外活动,既深化所学的课内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生活——数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六、研究步骤: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如果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三、研究措施

本阶段具体计划:

(2009.3—2009.6)

1、通过“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还原为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数学是生活的再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同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3、课题组成员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研究,围绕使“数学生活化”这一主题开展研讨。

将研究的成果在课堂上实施,上好研究课,通过开展评课、议课,听取同行意见,引起观念的碰撞,激活教师的思维,使课题研究真正与教学相结合,为教学服务。

4、课题组全体成员交流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结合教学实际撰写教学案例,教育科研论文。

继续整理汇编成本课题研究的教师论文集。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途径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

如何把数学学习变成学生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如何促使师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构建出富有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于2007年11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09年8月结题,历时近两年年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现阶段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着有些孩子觉得数学知识枯燥,对数学不感兴趣的现象,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数学离孩子们的生活实在太远了。

我们的数学课总是由复习到引入新知道解决问题,这些知识往往都是书本上的,学生感到枯燥、抽象和难学。

我们的数学教学也经常是教师为教数学知识而设计,学生为学数学知识而学习,由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的脱离,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教师的教学难以奏效。

所以,必须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现状,创设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这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二、前阶段概况: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要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2)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会在生活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4)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两者还是有所隔离,学生还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然后又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缺乏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去主动获取知识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称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活动。

因此,本阶段要通过研究,使我们的教师逐步把课题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使我们的课堂有新的起色,无论拿到怎样一个内容都知道从生活中找寻它的模型。

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创造地运用教材,适当改动教材中习题,使学生能从生活中走进课堂,获取理论知识。

并引导老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点解决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3、课题研究实施情况

自拟定《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途径的研究》这一课题并确定了课题组成员后,我们于2007年9月对此课题进行了开题报告,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学习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

从立项前的准备到立项再到实施,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学习中。

特别是立项成功后我们把加强理论学习视为课题实施前的必要环节,并且确定在具体的实施中不断学习的方案。

我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新课改和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先后学习了《新课改纲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品味生活》,《让数学更贴近生活》、《数学教学应成为“数学化”的过程》、《课堂教学论》、《多元智能》、《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等书籍及相关文章,这些学习使我们明确了“数学生活化途径”等概念的界定,明确了课堂评价的标准是什么,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

通过学习和研究,每个成员都撰写了专题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

  

(2)理论结合实践,开展“一课三上”课例研究活动

自“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途径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校领导小组为课题组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特别是开展了以“一课三上”为形式的课例研究活动,主要操作如下:

每个人确定自己所上课的内容,明确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第一次上课,课后课题组成员每人提出意见,综合成集体意见后,再由老师将同一内容上第二次,再讨论。

再次集中改进意见,再上第三遍……应该说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的碰撞。

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上课老师更是感觉自身上课水平的提高。

课题开展以来,特别是课例研究活动的开展,老师们上课水平的提高真的是“看得见”的。

在这个积极的活动经验基础上,我们还积极参加了区教研室举办的“同题备课”教研活动,教研室先对同一个年级组制定同一个教学内容,再由不同学校的教师进行教学展示,然后全体参加活动的教师对这几节课例进行点评,并上网在“快乐教师工作室”博客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全区数学教师的大力参与,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活动注入了更多新的灵感与动力。

另外,我区还开展了“模块备课”的活动,几个学校、学区联谊,共同探讨、交流,不断开展听课交流活动,更进一步的促进了我们教学能力的提高。

(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正是基础教育的目标所在。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近一年来,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走过一些弯路,遇到过一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经验,及时地调整方向,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使得课题研究工作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

4、前一阶段研究成果

(1)学生方面

 

①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②转变了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③形成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的数学思想

学生不再把数学的学习活动当成是单纯的获取数学知识,而是体会到数学知识是看得见、摸的着、听得到的现实,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又用到生活中去的。

(2)教师方面

①实验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自身专业获得了较大发展。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模式,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自身的教育理念和修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②初步形成了“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提出生活化数学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即“生活—数学—生活”的教学模式。

③评价方式的转变。

教师转变了以往单纯以成绩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实现了生活化的评价方式。

我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发现自己的潜能,激励自己,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特点,解题策略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评价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心理因素,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三、课题研究过程的反思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数学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途径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第二,对本课题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教师”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即对“学生参与”的研究还需更全面、更深入。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在平时的实践中,要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在这方面,有时还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2、现在有关“数学生活化”问题的研究,已经从前一阶段的较为宽泛的理论探讨,进入较为深入的系统研究时期,如何运用课改理念,探讨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途径的研究”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也是一个难点。

3、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的影响,阻碍课题的某些方面的顺利实施。

4、学生的差异性,加上现有的条件有限,使得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五、今后工作的方向

1、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2、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途径的研究”的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

3、教师的教育论文、学生的数学日记,都应保证保质保量的完成。

总之,该课题实施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理论素养提高了。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达到了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结

一、背景

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

使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就在身边,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为此,我们确定了《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途径的研究》作为本学期的研究课题。

二、理论依据及实验假设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2、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为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

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