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行政案例分析(04728)复习重点去案例版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7615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本科行政案例分析(04728)复习重点去案例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考本科行政案例分析(04728)复习重点去案例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考本科行政案例分析(04728)复习重点去案例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考本科行政案例分析(04728)复习重点去案例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考本科行政案例分析(04728)复习重点去案例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自考本科行政案例分析(04728)复习重点去案例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本科行政案例分析(04728)复习重点去案例版Word文件下载.doc

《自考本科行政案例分析(04728)复习重点去案例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本科行政案例分析(04728)复习重点去案例版Word文件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本科行政案例分析(04728)复习重点去案例版Word文件下载.doc

1.影响行政管理的环境因素

(1).行政自然环境。

(2)行政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

(3).国际环境。

2.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互动

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虽也有自然形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但主要的表现为行政环境的需要和行政管理对这种需要的满足,行政环境的需要是确定行政管理基本任务的客观依据。

(1).行政管理在行政环境中的产生和发展。

(2).行政管理必须与行政环境相适应。

(3).行政管理必须满足行政环境的需要。

(4).能动的利用和改造环境。

3.新世纪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挑战

(1).社会转型对行政管理的挑战

(2).经济全球化对行政管理的挑战(3).信息技术时代对行政管理的挑战。

4.行政管理必须适应行政环境,但在适应的同时,又积极地利用和改造行政环境,行政管理存在和发展的全部价值就在于它在适应行政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地促进其所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在于它对各环节的能动的改造。

第二章行政价值与目标

行政价值与目标基本原理:

行政价值:

公共行政体系所追求目标的应然性概括,指行政活动的性质与功能对于行政主体关于行政活动的绝对超越指向。

秩序—基础价值;

效率—核心价值;

正义—终极价值

我国行政价值变化:

效率—效率为主;

兼顾公平—公平、正义;

民主与责任—以人为本。

我国经常出现行政价值错位表现有:

行政价值主题的地位缺失;

行政负价值对行政正价值的侵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导价值旁落。

行政目标就是建立一个高效,公平,廉洁,开放和运转协调的公共行政系统,实现行政的科学化,法制化与民主化。

案例1消费者维权行动的无奈

1.本案例反映了:

消费者所买热水器爆炸,想维护权益但被高额检测费吓退。

2.属于政府的一个下属部门,承担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3.得不到保障,质量检测费用太高。

4.可能的举措:

法律上的维权保障,建立相应的机构管理维权事宜;

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观念;

完善质量认证体系,从源头上打击伪劣产品等。

第三章

行政功能与职能

基本原理

说明:

功能;

(能力与功效):

职能:

(指职则以功能由主观要求在里面)

由于行政职能与功能有很大的相似性,区别可以忽略不计,都可以称为行政职能。

1,。

行政职能是指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和社会事物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功能。

管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实质。

(1)政府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行政组织系统,包括政府的各级各类行政机构及其公务人员。

(2)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政府职能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各职能构成的严密体系。

(4)行政职能行使的依据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

2行政职能的特点

(1)广泛性。

行政职能即包括一般职能、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管理的职能,也包括运行职能。

如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职能。

(2)适应性。

政府职能须随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国家中心任务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3)执行新。

行政管理机关必须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决议。

(4)层次性。

不同层次的政府(中央,省、市、县。

乡)其职能有所差异。

(5)动态性。

适应变化的发展和需要。

及时转变政府的职能。

是搞好行政管理的关键。

3行政职能的类别

从作用领域看。

可分为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从职能作用的性质看。

政府职能课划分为;

统治性职能。

保卫性质呢。

管理性职能。

文化职能。

社会职能。

从行政管理作用的过程和方式(运行)看。

可分为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

控制职能。

指挥职能。

协调职能。

沟通职能,监督职能等。

从行政控制的幅度看,可分为高层次行政职能。

低层次行政职能。

4政府的职能和作用

依照行政管理活动所涉及的领域不同,可把行政职能划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这些只能称之为政府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

即阶级统治的职能,是指政府所承担的维护和实行阶级统治,保卫国家。

社会安全的职能。

政治职能最鲜明的反应了一定时期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具体包括阶级专制职能,军事包围职能,社会治安职能,民主职能。

(2)经济职能,指政府所承担的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具体包括:

产权(私有或公有)界定和保护:

宏观经过几调控。

基本建设投资(直接生产或提公共产品)进行收入再分配。

缓解收入分配不公(以及管理国家资产。

规范稳定市场秩序以确保自由竞争)等。

经济职能是国家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能。

具有以下特征:

全局性。

综合性。

协调性。

服务性。

(3)文化职能:

政府指导和管理文化建设事业。

领导和组织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

具体包括。

意识形态职能。

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文化艺术。

体育事业、加强道德文明建设。

清除有害文化产品等。

政府的文化职能,一般是通过文化管理机构的组织等管理活动来实时的。

(4)社会职能,执政府所承担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职能。

具体内容包括制定各种社会福利的法律,法规。

制度。

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合理的社会福利制度。

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创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

保护生态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

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政府提出的一项突出的、特殊的社会职能。

(5)中国职能的转变:

制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的范围,内容,方式进行转移和变换。

这政府职能的转变:

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

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其职能的范围。

内容,方式进行转移和变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国政府职能

2政企分开是中国实施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

3实施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

(1)认识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2)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政治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同步进行

(4)抓住政企分开这一实现政治职能转变的关键

第四章政府间关系

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指国内各级政府间和各地区政府间的关系。

它包含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关系,地方各级政府间关系和横向的地方各地区政府间关系。

政府关系主要由三种关系构成,即权力关系,财政关系与公共行政关系,而利益关系决定着其他三种关系。

行政关系的基本构成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关系。

简称中央与地方关系,是指在宪政框架下,作为国家整体行政权力行驶着的中央政府与不同层次行政区划内局部行政权力行使着的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

(二)地方政府间关系。

地方政府间关系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纵横关系网络,包括各级地方之间的纵向关系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关系。

地方政府之间的纵向关系受控于中央与地方关系,与其一脉相承,一般地,单一制国家的地方政府间纵向关系不同于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间纵向关系,他们之间的差别类似于在前文中所述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三)非同一政治的部门间关系。

非同一政治的部门间关系包括两类关系:

一是不同层级政府的部门间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地方政府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不具有隶属关系的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包括间级地方政府部门间、之间,不具有隶属关系的不同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

(四)一级政府内部的行政关系

以及地方政府的行政关系,包括中央到地方各个政府内部各种纵向与横向的行政关系。

这其实是一个行政组织构成要素的排列组合关系问题,属于微观行政关系的研究范畴。

宏观行政化关系的具体构成与主要内容

(一)纵向行政关系的具体构成与主要内容

(1)具体构成,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关系

(2)主要内容.政府间权力关系政府间财政关系政府间监控关系纵向政府间的合作关系地方政府的层级

(二)横向关系

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主要具有经济意义,体现为两种形式

(1)地方政府间竞争,

(2)地方政府间合作

有中央政府间的决策而形成合作,地方政府间为处理某一共同问题而形成合作

基于协议而形成合作以协议的形式形成合作关系

微观行政关系的基本构成

微观行政关系是一级政府内部的行政关系,包括一层极的政府各内设机构之间的横向关系。

以及包括本级政府在内的各部纵向行政关系

行政组织的结构,既有垂直分化。

形成层级化。

也有平行分布,形成部门化。

部门化也叫分布化,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分工。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结构关系主要有两种模式。

相互控制和重叠统治,相互控制模式的设计使得各级政府在组成。

立法和执行上相互依赖。

通过立法。

行政过程种的体制保障机制来协调政府间关系。

这种方式有诸多弊端,用司法方式调解中央和地方部门关系

通过裁决个别纠纷,可以简介协调政府间关系。

其方式有不为人注意的重大好处。

注意与地方关系难题的治本之策是吸收重叠统治模式的优点并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司法权。

第五章政府与社会关系

政府与社会关系是指政府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政府与市民社会两者之间即统一有对立。

可见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应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即善治。

在善治的理论背景下,政府职能是政府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提供服务而应具有的职责和功能,为社会服务应是政府职能的价值基石。

政府职能分为原生性职能和获得性职能,获得性职能的变动,意味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

既是政府为适应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动。

对其权利边界所作的调整。

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动清晰地分为两截,改革开放前。

政府与社会关系呈现出“强政府,弱社会”的状态。

改革开放后。

政府开始逐步的还权于社会,社会走向相对的独立与自治,强政府与强社会应是转型期中国政府与社会关系范式的显示诉求。

要现实“强强的联合”的关系范式。

必然要对影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阻碍性因素进行理性分析。

必然要慎思政府职能重新定位。

政府机构重新整合。

政企分开。

政府职能社会化等问题。

改革我国的政府与社会关系。

就要建立起“小而强政府,大而强社会”的模式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

第六章政府与企业管理

企业是经济生活得微观组织,是现代社会商品与劳务的提供者以及市场竞争的主体。

有权运用其全部财产,依据市场信号独立的运行生产和经营决策,而政府的职能则是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为企业竞争提供服务。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转轨时期“政企分开”要求我们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新的模式,使政府和企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能找到最佳位置,从而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政府的职能与企业的职能区别在于它主要表现在宏观层面上,主要负责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社会性的义务,具体看,保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制定战略目标与实施步楱,根据社会水平调整产业方向与结构。

制定产业规划与产业改革,制定实施税收与金融政策,并调节个人,地区等经济间形成的非有机性结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国家安全和提供社会服务设施,配合和有关部门制定和维护法律尊严,总之,由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

第七章行政组织与编制管理

行政组织建设的意义

(1)行政组织建设是国家推行政务实现人民意志的工具

(2)行政组织的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履行行政职能的前提条件

(3)行政组织是影响行政效率的重要因素

行政组织建设的主要的类型

(1)决策中心

(2)职能机关(3)辅助机关(4)派出机关

行政组织设置的依据

(1)法的依据

(2)职能依据

行政组织的设置原则

(1)精简原则

(2)效能原则(3)统一原则(4)法治原则

行政机关的编制即行政机关内部机构设置,结构比例和定员等。

由于行政编制使用行政经费,扩编就意味着要增加行政经费,而行政经费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因此要严格控制编制。

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直接涉及政府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政策性强,影响深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精简原则。

精简原则包括精简机构,减少层次和精简人员,实行合理编制定员两个方面。

第二,统一原则。

统一原则包括:

统一领导,统一职能目标和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结构比例和人员定额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性质和意义

(1)行政编制管理的性质

①政治性。

编制管理的内容是根据国家的的职能,权限而设置的国家机构,人员结构及数额,它是国家意志表达和执行的载体,反映了国家政治意图,并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

②服务性。

编制是组织形式的具体化,在我国它是为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为社会更好的服务。

③系统性,必须系统的整体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好纵横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编制配置,使整个国家机构编制形成一个科学的统一体系。

(2)科学的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意义

①有利于廉政、勤政、高效。

可以克服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层次重叠、职责不分,人浮于事等导致效率低下的情况;

有利于克服任人唯亲、能上不能下、职务终身制等导致腐败的现象。

②有利于节省财政开支,行政管理费用中有很大部分用于人员的编制,行政管理费用在国家财政开支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额。

制定合理的编制员额,对国家节省财政开支有重要意义。

③有利于整个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编制本身就是法规。

它是国家行政组织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各级机关设置法律依据。

加强编制管理事实上就是强化行政组织的法制化。

第八章行政领导与责任

行政领导:

指国家行政系统中各级各类领导者和行政领导集团通过决策、指挥、监督、协调及控制等职能活动,依法行使其权利,发挥其影响,确定并实现行政目标的过程。

行政领导的权力:

指行政领导者和领导集团依靠特定的强制性手段为有效的执行国家的意志和实现一定的行政组织目标,依法对其领导对象量行管理控制、控制的能力。

行政领导的功能:

(1)确立本组织的目标。

(2)组织与协调下级的工作(3)协调本组织与外部的关系。

(4)激励下属努力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并对他们的工作及时的给予评价和控制。

(5)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启用人才。

行政领导的方式与类型

行政领导方式:

行政领导在行政领导活动过程中队部署的态度和行为的具体表现,是行政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方式。

行政领导的方式主要有:

强制命令方式、疏导教育方式、物质激励方式和榜样示范方式。

行政领导的类型:

(1)集权型,又称自决型或独裁型。

(2)分权型,又称民主型或参与型。

(3)放任型,又称无为而治型。

行政领导者:

指依据法律行使行政权力,在行政领导中承担相应责任,处于领导决策地位的人。

其特点是:

(1)工作手段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与监督。

(2)工作对象不仅是物质要素,更主要的是非物质信息,即行政信息。

(3)工作性质是脑力劳动,生产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

(4)是权力了、职位、责任的综合体。

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权力与责任:

职位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领导者所占有的特定行政领导岗位。

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统辖的范围和管理的方式,它是由职位派生出来并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责任是行政领导者在行政领导活动中应尽的义务,是对国家和行政组织委托的任务应负的责任。

职位是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前提:

权力是从政的资格和承担责任的手段,责任是职位和权力的本质和核心。

正确处理行政领导职位、权力、责任的关系,应确保责任和职位的对等性和一致性。

行政领导应承担的责任:

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工作责任。

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

选任制考任职委任制聘任制

行政领导者的群体结构:

专业知识结构、智能结构、体质性格结构和年龄结构

行政领导艺术:

授权艺术用人艺术处事艺术适时艺术

行政领导基本素质要求:

(政治、知识、能力、身体、心理)素质

第九章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于民主化

行政决策:

指享有权力的组织和个人,为实现一定目标,按照一定原则,在系统分析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行动设计、评价和选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行政决策的特点:

(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个人

(2)行政决策的结果具有普遍的约束力(3)行政决策的内容具有广泛性(4)行政决策的目标具有非盈利性

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依据

(2)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3)行政决策从根本上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成败

行政决策的类型

(1)依据行政决策主体在行政系统中的不同地位:

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2)依据行政决策主体的人数和权力的分配情况:

群体决策、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3)依据行政决策涉及的不同内容:

业务管理决策和自身管理决策

(4)依据决策的重要程度和影响范围:

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5)依据决策有无先例可循:

例行性决策和非例行性决策

(6)依据行政决策是否采取科学方法并严格遵循科学决策程序:

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7)依据行政决策的思维模式:

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

(8)依据行政决策所具备的条件和可靠性:

确定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和风险决策

(9)依据行政决策所达到的目标的多少:

但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10)依据行政决策的先后关系和内在关系:

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

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信息准确原则;

科学预测原则;

系统分析原则;

对比择优原则;

程序适当原则;

民主参与原则。

行政决策的内容不能有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内容。

凡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必须改正过来。

一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政决策都是无效的

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1)研究调查,发现问题;

行政决策的首要环节

科学预测,确定目标

(2)科学设计,拟定方案;

可分为轮廓设想和精心设计两个阶段

(3)综合评价,选择方案行政决策中最关键和最具实质性阶段

(4)实施检验,调查完善

行政决策体制:

承担行政决策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的权责分配及决策制度的总称

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

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信息系统和咨询系统

科学民主决策要求:

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制定各种可行方案,评估择优选定方案,验证方案,进一步完善,认真组织实施

第十章行政执行的动力与阻力

行政执行:

就是具有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贯彻、落实决策机关发出的决策指令,以实现决策目标的活动和过程

行政执行主体:

是具有行政权的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

行政执行的任务:

是执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具体的指示命令

行政执行的手段和条件:

是通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实现决策的目标和完成执行的任务

思想准备:

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使执行者和执行对象都能够了解政策和法令的内容、意义,从而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并变为自觉行动的过程。

执行计划的内容:

包括六个W即WHAT:

行动目标是什么?

WHY:

为什么要采取这些行动?

WHEN:

何时开始并完成这些行动?

WHO:

何人负责完成这些行动?

受何人领导?

可指挥何人?

WHERE:

在何处或者和部门实施这些活动?

HOW:

如何实施这些活动?

类型:

按时间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及时计划;

按层次来划分:

全国性计划、地区性计划、基层计划。

按照内容划分有经济发展计划、社会发展计划和科学发展计划。

按照强制程度来划分为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引导性计划和参考性计划。

指挥:

是行政领导者将已经确定的计划通过命令、引导、沟通、监督等方式,切实落实到行政执行实践中区,实行执行活动目标的过程

协调:

指行政领导通过引导、调停、说服的办法使行政组织,行政人员之间建立起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

沟通:

指行政组织、行政人员之间的意见交换和信息交流,通过沟通达到思想和行动上的协调一致。

指挥方式:

口头指挥、书面指挥、现场指挥、会议指挥

控制类型:

预先控制即在行政决策的准备阶段就加以控制,使执行决策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符合执行要求。

现场控制:

即亲临现场,检查监督执行活动,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加以解决。

控制过程基本内容:

确立标准、衡量对照、纠正偏差、、

实际分析我国行政执行的阻力

一、决策规范不完善、标准不统一。

1.执行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决策,提出实施决策更具体的方案。

2.由于决策规范不完善,可操作性差,增加了执行中的随机性,给随心所欲留下了可趁之机,从而影响决策目标的实现,甚至还会使执行活动走弯路。

二,行政执行人员对决策和指令缺乏认同感和执行的动力,行政指令与大多数执行人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相抵触时,就有可能出现行政方面的阻力。

三,行政执行资源不充分,人力和物力资源。

四,执行对象的抵制和不合作。

由于利益因素的复杂性和利益群体的多样性,一项具体的决策总会影响和妨碍一些人的利益,这时这些执行对象就可能用手段抵制执行。

成功的领导者具有哪些条件?

要有对人民负责人的精神,敢于指挥,要有心明眼亮,有效指挥,要有战略和战术思想科学指挥要有高超的指挥艺术。

第十一章行政监控(监督)

行政监督:

指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遵纪守法情况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它是一切法制监督。

行政监督的特点:

行政监督主体的广泛性,行政监督对象的特定性,行政监督的法制性,

行政监督的种类:

(1)以行政主体监督为标准,可分为:

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

(2)以行政监督的系统关系为标准,可分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社会个系统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包括法制监督和社会监督)。

内部监督是行政监督最直接、最主要、最经常采用的一种监督方式,主要包括一般监督,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3)以实施行政监督的时间为标准,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4)以行政监督的内容不同,可分为一般监督和专业监督。

(5)以监督主体同监督对象的不同为标准可分为直接监督和简介监督。

(6)以监督的组织形式为标准,可分为有组织监督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