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7716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

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

但我们也不必就此因噎废食。

应当承认,这类教学铺垫有很多合理的成分。

巩固练习的补充。

经常听到教师抱怨新教材配备的练习偏少。

不可否认,教材需要修改、完善,但教材不是题库,面对减轻学习负担的社会诉求,教材中的习题必须严格精选。

因此,即便改进之后,还会众口难调。

比如20以内退位减法,可以用“破十法”,也可以用“连减法”。

诸如此类的针对性练习,教材难以一一提供,只能由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制”,自行补充,当然教学参考书可以也应该给予提示。

此外,学生的学习有缺漏必须弥补,同时要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兴趣拓展和提高的需求,教师适当的增补练习,也是因材施教的内涵之一。

另外,一些乡土素材、社会时事、学校正在开展的活动,等等,都可以用来编成数学的实际问题,使数学应用练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时代的脉搏。

备注

年月日

什么才是有效的开放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探究、合作、生活数学、信息技术、算法多样化等一系列新名词,这些都体现出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开放的教学过程改变了传统封闭式教学中“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单向过程,使教学交流更加多元、立体,更能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地发展。

封闭式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开放式教学的价值取向则在于追求自主与创新。

关注学生在教学中是否成长和发展是我们评价现代课堂有效性的核心。

除了知识的掌握,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积累、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数学学习情感的丰富,这些都应该成为考量课堂有效性的重要维度。

评价开放性的课堂除了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还必须采用开放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这方面的工作,无疑已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追求有效开放的探索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有的老师注重小组建设,从评价入手,努力营造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为建立有效合作提供了一种范式。

有的老师注重同伴交流的实效,从“如何听、如何说”的指导入手,甚至为每个小组配备录音笔,即时记录交流情况,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

还有不少教师认为开放式教学要因“材”而为,结合教学内容,在适于探究、适于合作之处予以放手,把“挖掘教材、吃透教材,做一名能够整合教材、个性化实施课程的教师”作为自己追求的理想。

有的教师背下12本教材上的所有例题和习题,以自己对小学知识的通透把握,达成课堂上充分探索、思辨练习、课外不留作业的高效教学。

这些都显示出教师们为积极探索有效开放教学策略所做的不懈努力。

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活研究,为我们从模仿开放之形到把握开放之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有过程的教学促进高水平的理解

常听一线老师诉苦说:

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水平参差不齐。

的确,在学习新知识前,学生早已不是一张“白纸”。

知道事实不等于真理解

面对学生已经知道“答案”时,我们需要追问:

有多少学生知道答案?

有多少学生真正理解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学习数学时,往往停留在“事实性水平”的理解上。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辨别出学生的理解所达到的程度,设计恰当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高水平理解。

有过程的教学促进学生高水平的理解

“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概念都蕴含了朴素的数学思想,基本上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理论上说,学生认识这些朴素的思想应该很容易,但为什么学生学习“课本上的数学”就有很多困难呢?

原因主要在于数学的学科定义高度概括、抽象,教材不易呈现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直接学习现成的结论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认知特点。

如果教师的教学没有过程,而只是简单的模仿、记忆、背诵、训练,则容易使学生的理解仅仅处于事实性水平。

教师无过程教学的根源主要有两点:

一是缺少追问学科概念的本质,二是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

对于前者,我们强调教师追问为什么学习这些内容、所学习内容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建立联系;

后者主要包括学生的生活概念、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认知特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当教师对这两个根源有深入的思考后就能设计出有过程的教学。

设计有过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关注数学概念、思想的本质以及发展的历史本源,关注其形成、发展的原始动力,关注学生朴素的问题与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生活概念、经验与数学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与区别,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利用思维过程中的冲突、质疑与障碍使学生获得高水平理解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与动机,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及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生活经验,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不能都达到高水平的理解。

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先处于事实性水平的理解,随着经验的增加、思维水平的提高,逐步对所学内容达到高水平理解。

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概念有一些是“高通达力”的概念,即不是教师能教会的,理解这些概念需要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例如,分数、字母表示数、正反比例关系、方程、极限、平均数等概念和思想。

学习这些概念时,我们应当适当允许学生在理解上的反复,因为要达到高水平的理解既需要教师设计有过程的教学,也有待学生年龄的增长。

教师能做的,就是提供有价值的问题或任务,促进学生的思维投入,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年月日

训练也是学习

竖式除法是学生学习运算中的一个难点。

余数问题、商的数位问题、单位问题等类似错误常常出现在学生的作业中。

表面看这些错误各不相同,细细分析会发现,这些错误的根源在于不理解竖式算法的意义。

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技术手段,但并不一定是科学手段。

教师应当改进教学,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困惑,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

寻“根”究“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

情境设计,让学生钟情练习

将学习中的模仿、训练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是我们教学设计的追求。

适时点拨,增强练习实效性

练习要让学生明了目的,不能盲目。

练习中,需要教师及时分析学生的错误成因,适时介入,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

这个学生的规律,其他学生是不是听懂了?

他与别人的规律是不是真的不一样?

如果不一样,有什么联系和不同?

教师在这儿引导其他学生探讨这个学生的算法,是非常自然而必要的。

跟上时代,不做超标练习

在计算教学的问题上,一直有人批评课改过了头。

诚然,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计算上的高技能,但是,计算技能需要高到哪种程度,则是需要画个问号的。

两位数的除法在教学中是重点,而瑞典教材是不作要求的。

学习不是传输的过程,也不是接受的过程,学习是个需要建立联系、需要自觉建构实践的过程,离开学生的参与,训练就成为复制的过程。

由此,我们需要加强教师在学生练习中的指导作用,使练习走向科学。

年月日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一)

一、课题研究概述

  1、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中小学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密切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

  2、课题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有计划,多因素。

规范性,区别于纯粹的经验行为。

整体性,研究的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

规律性,尽可能合乎教育规律。

创新性,有理论和实践的新意。

  3、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应该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形式。

常规教研活动应该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必追求人人参与。

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不要出现“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4、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5、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缺乏研究意识;

教师普遍有畏难情绪;

不知道如何下手;

形式主义严重;

研究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

功利主义严重。

  6、课题的类型

  教育科研课题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

从研究的性质看,科研课题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教育规律的探索、方法论的研究、有关现象的特点的揭示、某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分析等都属于理论性课题,这类课题一般不针对某一具体教育现象,其研究成果具有较广泛的指导意义。

  二、课题的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选择研究课题。

  源于工作实际、源于工作困难、源于教育改革、源于经验总结、源于教育现象、源于课题指南。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二)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

几种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案例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

  必须注意,在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难以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

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它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

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进行研究。

  四、课题研究过程

  落实好研究过程是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

课题组的自我管理是研究过程落实的关键。

  1、制定好年度研究计划。

  2、寻找课题研究的重点

  3、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研讨活动。

  4、做好年度小结,邀请专家进行阶段论证。

  5、注意积累研究资料。

会议资料、教案资料、课例(案例)资料、论文资料、学习与培训资料、研究数据等。

课题组要建立课题档案。

  6、外出学习与交流。

要联系自己研究的课题去交流,向同行请教。

  7、经常发表成果。

杂志发表、学术活动评选、网络发表等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课题研究是落实研究计划、执行实施方案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第一手材料的基础,是理论和实践的接点。

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组织开题报告会

  

(2)理论、技术培训

  (3)召开例常会议

  (4)做好阶段总结

  大部分课题研究是分阶段进行的,且每一个阶段都有研究的侧重点。

按照课题研究管理的有关规定,每一个阶段或每一个年度都要求有阶段或年度总结,以起到总结经验和教训、明确下一阶段工作重点的作用。

首先,实验教师要做好个人阶段总结。

其次,课题组要认真做好阶段总结。

第三,整理阶段成果。

根据研究课题的类型,把相应的案例、报告、论文等集结起来,充实课题档案,为形成最终科研成果和结题验收作准备。

年月日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三)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中,还要设计好研究成果的形式,即最后的研究结论、研究成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

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育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还可以将研究成果写成专著、教材、手册等。

比较小的课题写成最终成果形式即可,比较大的课题,除了要有最终成果形式,还应该有阶段成果形式,最后将阶段成果综合成最终成果。

或者将比较大的课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分别有各子课题的成果形式和总课题的成果形式。

  在研究计划中设计出成果形式,从研究者角度来说,可以明确将来用什么形式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有目标地根据分工,积累材料,为结题作准备。

  

(1)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类型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任务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样。

一般说来,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教育科研报告,另一类是教育论文。

  

(2)教育科研报告及论文的撰写方法

  教育调查报告、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

  以上几个部分,写时可以灵活安排,适当合并,无需面面俱到。

  教育实验报告、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教育论文。

其基本结构是:

  题名(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标引项顺序号

  七、申请结题

  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申请课题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鉴定。

其主要工作程序为:

  送交鉴定结题材料包括课题科研报告、工作报告、结题鉴定申请书、经费使用情况报告、成果材料论文、论著、案例集、学生作品集、获奖证明以及相关音像制品等。

  专家鉴定成果鉴定、结题验收一般由主管单位组织同行专家到课题单位进行会议鉴定,经过相应的鉴定程序,提出修改意见,写出课题的结题或鉴定结论,填写评审书、颁发成果鉴定证书和结题证书。

  公布结题课题鉴定结题后,课题经修改研究报告和成果公报,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发布公报,并着手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一)

一、什么是集体备课

1、概念:

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以教师团队为纽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资源共享的生态教育理念的文案。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或不同年级(班数较少的学校)同学科老师坐下来,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

2、集体备课的好处

①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

②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③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④有利于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⑤有利于资料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⑥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

⑦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节减学校培训经费。

二、如何开展集体备课:

(一)确定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及参加人员

(二)集体备课的实施原则——四定、七备、六统一

1、“四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七备”:

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

3、“六统一”:

统一进度;

统一目标;

统一重难点;

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

统一作业(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作业难度分三个层次);

统一单元检测试题。

(三)集体备课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基本程序:

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反思。

基本流程:

确立课题——组内讨论——确定主备(讲)人(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跟踪)——课后交流、反思——二次——资料保存

(四)、个人初备:

基本要求:

脑中有纲(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

具体要求:

1、备思想:

2、备教材:

“八点备课法”——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

3、备学生:

充分了解学情,备出不同层次及不同要求。

4、备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5、备学法:

预习法、指导法、设疑法等,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6、备教学手段:

要详细列出教学手段,包括课前准备,课后巩固等。

7、备教学过程:

(1)、引入

(2)、教学环节(3)、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预案

(4)、总结(5)、板书设计(6)、练习设计(课堂和课后)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二)

(五)、集体研讨

1、说教学内容:

包括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材处理。

2、说学生:

①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说学生在本章、本节、本课的知识积淀。

学习本节课可能出现的知识障碍等困难及解决的对策。

②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根据其特点所采取的教学对策。

③说教案的可适性。

3、说教法:

①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

②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

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和学生实际而定的。

要注意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③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

④要重点说说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

4、说学法

①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

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②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

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③学法指导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

5、说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要有多样性、可选择性,要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要有具体要求,如课前准备、学生资料收集等。

6、说教学过程:

①、说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包括预习、教学、训练、复习的安排。

②、说教学环节的安排,包括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进行新课学习、如何巩固新课成效,以及如何过渡衔接。

③、说教学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

④、说板书的设计,包括板书的内容,在教学中的展开程序,板书与教学的关系。

板书设计要有针对性、概括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

⑤、说作业设计:

A、说每一个作业(练习)题设计的意图和目的。

B、说学生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先期解决(预见性)。

C、说不同层次的作业及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

D、在下次集体备课或教研会上,说反馈后的巩固训练。

⑥、说教学反馈,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预设与生成的处理)。

(六)、修正教案要做到:

1、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集思广益。

2、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人可依据本班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

3、教案上要有圈点、修改、补充、拓展和教后反思等记录。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三)

(七)、.教学实践(重点跟踪)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八)、课后交流、反思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

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反思阶段。

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

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九)、资料保存

保存资料,供以后研究和参考。

三、集体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活动应遵循的七个原则:

1、合作性2、实效性3、研究性4、创新性

5、统一性(辩证的统一)6、超前性7、完整性

(二)、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树立以下四个意识:

1、合作意识2、整体意识3、超前意识4、反思意识

(三)、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四)、集体备课要克服四种现象:

现象一:

集体备课成了“大杂烩”。

现象二:

集体备课成了“集体剽窃.”。

现象三:

集体备课成了“一言堂”。

(五)、集体备课要避免流于形式:

(1)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东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费时间。

(2)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

如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纯粹应付学校检查。

(3)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

如:

一位教师主备、主讲,其他老师不愿意参与,个别老师留一手;

一位教师备好后,不进行讨论和研究,其他教师用,坐享其成……

(4)尽管研讨比较充分,形成了一体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课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别让数学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