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879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docx

3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和深圳市地方标准与规范的相应规定和要求;

2、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主体工程6101标段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

3、上屋北站至长圳站区间隧道大雁山隧道平纵及衬砌设计图;

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6、铁路隧道防水板铺设工艺技术规定(建技【2010】13号);

7、深圳6号线暗挖法结构防水设计说明。

1.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规范、规程和规则等技术标准的原则;

2、全面领会设计图纸要求的原则;

3、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原则;

4、坚持文明施工,注重环保和水土保持的原则;

5、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6、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并具有可操作性;

7、按照深圳市文明工地标准做好文明施工。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上屋北站至长圳站区间隧道大雁山隧道二衬堵漏施工。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地理位置及概况

深圳地铁6号线6101标段三工区施工范围自羊台山隧道出口至长圳站(不含)和观光站(含)至光明中心站(含)区间,共有4站4区间(石岩站、上屋北站、观光站和光明中心站),全长8.46km。

其中,上长区间大雁山隧道段起始终止里程为YDK29+981~YDK33+070,为单洞双线隧道,全长3089m,分为明挖段和暗挖段,其中、暗挖段全长2233m。

2.2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

本隧道为低丘陵地貌,地形较为起伏。

结构范围内的地层主要为素填土,填石,粗砂,软-硬塑状粉质粘土、软硬-塑状砾(砂)质粘土,全~微风化混合花岗岩。

该段特殊岩土为人工填土、膨胀土、混合花岗岩和残积土。

该段地下水主要为松散类孔隙水和基岩类裂隙水,富水性好,地下水对砼结构具微~弱等腐蚀性,对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

本隧道暗挖段(不含明洞)全长2245.1m,隧道Ⅴ级围岩长度643.1m,占隧道总长度的28.6%;隧道Ⅳ级围岩长度470m,占隧道总长度的20.9%;隧道Ⅲ级围岩长度875m,占隧道总长度的39.0%;隧道Ⅱ级围岩长度257m,占隧道总长度的11.5%。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3.1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表

注:

根据二衬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安排编制

2.2主要机械、设备、机具配置

为保证注浆施工顺利进行,大雁隧道初支堵漏配置设备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1:

初支堵漏主要机械、设备、机具配置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设备型号

备注

1

注浆泵

1台

HBY-60

2

注浆泵

1台

DW250/50

3

注浆钻机

1台

MZ120

4

锚杆钻机

1台

MQT-85

5

切割机

2台

J3G-400

6

磨光机

2台

GWS7-100ET

7

电凿

2台

MR-610A

8

电锤

2台

FT213

2.3人员配置

序号

工作岗位

人数

备注

1

现场副经理

2

2

技术员

4

3

检测试验工程师

1

4

专职安全员

2

5

质检工程师

2

6

专业堵漏人员

10

第四章结构防水施工

4.1施工体系

在施工前编制专项技术交底、专项安全施工交底,并编写作业指导书,施工前对班组进行防水技术培训,做到人人心中有数,切实保证防水施工质量。

防水施工实行质量负责制,项目部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技术主管总负责,明确质量标准,进行责任分解,组织工序质量考核。

作业班组实行责任包干,具体负责。

质量监督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查,并有详细的记录。

4.2防水原则

1)采用全包防水模式的地下结构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对于限量排放模式,地下结构应遵循“以堵为主,限量排放,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2)防水设计形成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分析前方地质破碎带+超前注浆和初支背后注浆+初期支护+防水层+二次衬砌防水混凝土的防水系统,多道防线多种方法处理渗漏水,重点处理断层破碎带施工缝和变形缝防水的薄弱部位。

通过注浆初支护出水量应控制在<1.0L/min·m。

3)矿山法区间应结合结构埋深、水文地质等条件考虑采用全包防水或限量排放等型式。

普通段矿山法区间采用塑料防水板空铺全包防水,必须辅以分区注浆系统的配套措施,限量排放的矿山法区间不需设置分区注浆系统;当围岩情况较好(I~III级围岩)时其二衬拱墙背后设置防水层,底板下不设防水层;当围岩情况较差(IV级围岩及以下)时二衬全断面设防水层。

4)当结构所处地质及地面环境满足以下要求时,可采用限量排放的模式:

(1)围岩裂隙、节理不发育,透水系数小,水量小;

(2)地下结构埋深较深,水压较大,由结构全部承受时构件厚度过大(建议埋深当水头大于60m时,可以考虑采用,具体应以结构计算需求为准);

(3)无地下水腐蚀性问题或地下水为轻微腐蚀性,排水不引起地面及建、构筑物沉降、不会引起地面植被破坏。

隧内限量排水不会破坏地表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4)地下水无中等及以上腐蚀,排入结构内的水不会引起结构腐蚀的情况;

(5)结构所在地层无大的断层破碎带,地下水不与地表水或其他区域地下水连通的。

可通过对初支背后围岩注浆控制排水量,原则上要求双线单洞隧道不超过0.3m3/m.d,单线单洞隧道不超过0.2m3/m.d。

4.3一般规定

1)防水设计应技术先进、方案可靠、施工简便、经济合理、使用安全,确保质量要求。

2)防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筑结构与防水必须密切配合,协调统一。

3)施工缝设置原则:

施工缝的位置应结合施工组织安排,宜与变形缝、后浇带相结合,并注意保持结构内部设施(如水池等)的完整性。

其位置的选定需结合结构受力一并考虑,参照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施工缝间距一般控制在9~12m左右。

4)结构厚度不小于250mm;变形缝处砼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5)变形缝设置原则:

(1)矿山法结构温度变形缝的间距可根据施工工艺、使用要求、结构型式、围岩条件等结合工程经验设置。

(2)当因矿山法结构、地基、基础或荷载发生变化,可能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时,应设置变形缝,在明暗挖交界、车站和区间交界等有轨道通过处变形差小于5mm。

(3)必要时可采取在变形缝处设置“剪力键”等可靠措施,确保变形缝两边的结构不产生影响行车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差异沉降。

6)变形缝、施工缝、预埋件、各种结构的接口等部位,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必须加强防水措施。

同时还可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选用不同的辅助排水措施,如:

变形缝内侧设置接水系统等。

7)矿山法结构初期支护采用钢架喷砼时,喷砼背后应进行充填注浆。

二级防水结构表面不得有明水,允许有少量湿渍。

8)矿山法结构拱部应及时施做充填注浆,保证初衬与二次衬砌的密实。

9)防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4.4结构防水体系

暗挖区间采用的是防、堵相结合的防水体系。

矿山法区间防水设计体系表            表1

防水体系

结构自防水

混凝土抗渗等级

工程埋深0~20m时,抗渗等级为P8;

工程埋深20~30m时,抗渗等级为P10;

工程埋深30~40m时,抗渗等级为P12;

裂缝控制

背水面0.3mm,迎水面0.2mm,且不得有贯穿裂缝。

耐腐蚀要求

有侵蚀性区段,混凝土抗蚀设计应满足《深圳地铁11号线地下结构耐久性专题研究中间报告》(2012年10月)相关要求(详见下表2);

接缝防水

施工缝采用中置式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一级防水时还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胶)

变形缝处除辅助外防水层外设置三道各自成环的止水线:

密封胶或外贴式止水带、中置式止水带及接水槽;

穿墙管采用固定式防水法、套管式防水法,套管应设置止水环,采用固定式防水法时在管外设置一圈遇水膨胀止水胶

区间与联络通道接口处采用止水条(胶)+注浆管止水

附加防水层

土工布缓冲层及1.5mm厚的EVA塑料防水板(一级防水),并设置分区注浆系统

腐蚀环境下混凝土配合比汇总表          表2

序号

腐蚀环境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最大水胶比

矿渣粉掺量

粉煤灰掺量

含气量

坍落度

1

Ⅴ-C、V-D或Ⅳ-D、Ⅳ-E

C35

0.38

35%~40%;

15%~20%

4%~5%

出机口180mm±20mm

标养28d氯离子扩散系数(RCM法)小于4.0×10-12m2/s;

标养28d混凝土抗硫酸盐等级不小于KS120;

标养28d混凝土试件60d快速碳化深度小于20mm。

2

V-C或Ⅳ-C

C35

0.40

35%~40%;

15%~20%

4%~5%

出机口180mm±20mm

标养28d氯离子扩散系数(RCM法)小于5.0×10-12m2/s;

标养28d混凝土抗硫酸盐等级不小于KS90;

标养28d混凝土试件60d快速碳化深度小于20mm。

3

V-E或Ⅳ-E(碳酸盐侵蚀环境)

C40

0.36

35%~40%;

15%~20%

4%~5%

出机口180mm±20mm

标养28d氯离子扩散系数(RCM法)小于4.0×10-12m2/s;

标养28d混凝土抗硫酸盐等级不小于KS120,56d标养混凝土抗硫酸盐等级不小于KS150;

标养28d混凝土试件60d快速碳化深度小于20mm。

4.4防水设计标准

矿山法区间机电设备集中区段防水等级为一级,结构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矿山法区间非机电设备集中区段防水等级为二级,结构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2;其中,隧道工程还要求平均渗水量不大于0.05L/(m2•d),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渗水量不大于0.15L/(m2•d)。

4.5区间隧道防水施工

4.5.1暗挖结构防水施工

二衬施工前,应对初支砼表面低洼处采用砂浆填平,外露钢筋头、钢头切掉后用砂浆抹平,确保无水作业。

而后铺设一层土工布+1.5mm厚PVC防水板。

防水板的铺设应超前二衬混凝土

的施工,其距离应不小于5m,边拱和拱顶施工时设临时移动挡板防止机械损伤或电火花灼伤防水板。

区间隧道衬砌断面变化处,应注意防水层的衔接,必要时加强防水措施。

区间隧道与车站接口位置或变形缝位置不小于3m宽范围全断面注浆,预埋注浆注浆管。

4.5.2施工缝防水

(1)中置式止水带施工

止水带宽度和材质的物理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裂纹和气泡,接缝平整牢固,无裂口和脱胶现象。

为能产生更好的接触效果,模板采用快易收口网施工。

止水带用铁丝焊接或是绑扎,施工过程中注意止水带定位准确,不产生偏斜,保持止水带竖直,并保证止

水带在砼浇筑过程中不发生移位。

施工缝处砼振捣:

竖直向止水带两边砼加强振捣,保证缝边砼自身密实。

同时将止水带与砼表面的气泡排出。

水平向止水带下充满砼并充分振捣后,剪断固定止水带的铁丝,放平止水带并压出少量砼浆,然后浇灌止水带上部砼,振捣上部砼时要防止止水带变形,止水带安好采取措施予以保护,防止电焊烧伤等。

(2)PVC背贴式止水带施工

在区间隧道内每两道环向施工缝中间及变断面两侧均设置PVC背贴式止水带进行分区,同时在每个区域内预先设置注浆管和注浆嘴,可针对局部漏水区域进行二衬与附加防水层之间的注浆堵水。

PVC背贴式止水带施工方法如下:

采用热风焊接的方法,将背贴式止水带固定在防水板上。

保证粘贴牢固,无裂口和脱胶现象。

先期施工的砼绑扎钢筋时注意保护防水板,保证止水带平整,并用木模抵住止水带端部,防止止水带在砼浇筑过程中发生卷折或翘起。

(3)施工缝、止水带表面处理

纵向施工缝处砼基面进行充分凿毛(凿毛时应防止损伤止水带),之后清洗干净,排除杂物。

取掉止水带表面覆盖物,进行认真清理,不允许止水带表面粘有泥砂等杂物。

施工过程中,防止拱顶滴水冲刷中承板上的脱模剂,造成对施工缝的污染。

砼端头加固须坚实可靠,且在灌注中不跑模。

采取措施防止振捣施工缝处砼时,水泥浆液溢出,影响施工缝处砼密实度。

保证缝边砼自身密实。

保证止水带与砼牢固结合,止水带处砼不出现粗骨料集中或漏振。

砼输送管设弯头,降低砼对防水板的冲刷。

4.5.3变形缝防水施工

区间隧道主体结构不设变形缝,仅在区间隧道明暗交接处设置变形缝。

变形缝防水由于结构不同刚度、不均匀受力及考虑到砼结构胀缩而设置的变形缝,它是防水处理也是结构自防水中的关键环节,变形缝处采用中置式止水带、缝间填充聚苯乙烯泡沫板,变形缝内侧设预留槽,槽内涂双组分聚氨酯涂料,并用双组分聚硫密封胶封口。

在进行缝内双组分聚硫橡胶嵌缝前,要求对缝内进行清理,使缝内砼表面保持干净、干燥、无起皮、油污、掉砂等现象。

变形缝处除设置止水带以及密封胶等止水构件外,在拱部以及侧墙设置接水槽,将少量渗水引入侧沟排除。

止水带采用细铅丝固定于结构钢筋上,固定点间距不得大于40cm,固定部位应牢固可靠,以免浇筑和振捣砼时止水带移位而影响防水效果。

止水带在转角部位的转弯半径不得小于20cm。

止水带的接头部位不得留置在暗转角部位,在浇筑变形缝一侧的砼时,为防止另一侧止水带受到破坏,模板的挡头板应做成箱形。

4.5.4二衬背后注浆

对于初支背后注浆,,注浆液采用32.5MPa水泥拌制,水灰比为1:

0.5~1:

0.8,注浆压力为0.5MPa,浆液强度等级为20MPa,注浆时间为初支完成后的8~15天。

二衬背后注浆与初支背后注浆相同,但注浆管宜用台车安装,注浆压力控制在0.3MPa~0.5MPa,注浆时间为二衬完成后的第30天进行。

第五章主要堵漏施工方法

5.1二衬渗漏的原因分析

渗漏是地下工程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长期渗漏会影响隧道正常使用,缩短结构物的使用寿命,且水土流失和地下水位变化会造成地表建筑的不均匀沉降,渗漏的危害性对城市地铁来说尤为突出,可造成灾难性的事故。

5.1.1结构外防水层破损

区间隧道外防水设计主要为土工布缓冲层+PVC防水板(厚1.5mm)+背贴式分区止水带(宽300mm),采用全封闭形式。

主要目的是在迎水面形成一个隔水屏障,将水封堵在结构之外,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由于施工原因而造成防水板少量破损,这是导致隧道出现局部渗漏原因之一。

5.1.2施工缝渗漏

环向施工缝渗漏:

安装平面止水带位置不正确,或者焊接过程中,将止水带焊穿,致使其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前后两次混凝土浇注表面不平整,出现接缝错台,形成渗漏通道,致使混凝土结构收缩时失去其膨胀能力而形成缝隙。

另外施工缝凿毛清理不符合要求。

纵向施工缝渗漏:

止水带因受到污染或起皮而锈蚀,使其无法与混凝土紧贴而形成渗漏缝隙。

止水带安装不顺直,边墙仰拱分布不均匀。

仰拱施工结束到拱墙施工期间,未对止水带进行保护,造成破损而无法修补,使其与混凝土间形成了渗漏通道。

另外施工缝凿毛清理不符合要求。

5.1.3变形缝渗漏

变形缝渗漏;中埋式止水带施工时不易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固定较好,但浇筑中经常产生位移。

止水带埋设位置偏移,变形管孔离开缝的位置,当结构混凝土收缩时,因其变形能力差,被撕裂而失去防水功能。

5.1.4工艺裂缝渗漏

工艺裂缝渗漏:

在夏季施工的混凝土工程因日夜温差大而形成收缩裂缝。

使用商品混凝土时,为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在入模前掺水而增大水灰比,故导致干缩裂缝。

混凝土振捣不当、局部浇筑速度过快、浇筑间歇等因素也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开裂。

5.2防水堵漏施工总体思路

5.3.1系统注浆

首先应对二衬结构背后进行回填注浆,使浆液在二次衬砌背后扩散、凝结和固化,达到闭塞渗漏通道和加固结构的目的。

5.2.1局部集中注浆

其次是在系统注浆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裂缝及变形缝和施工缝渗漏的治理,进行局部集中注浆,达到注浆堵水的最终目的。

5.3防水堵漏施工方案及工艺

(1)孔位布置:

在隧道的拱顶位置,拱腰,以及仰拱位置分别预埋注浆管孔,布孔时尽量避开施工缝位置。

(2)注浆浆液:

分为普通水泥和超细水泥两种,先注入普通水泥浆充满初期支护与二衬之间的空隙并堵塞渗漏通道,待水泥浆凝固后再注入超细水泥浆,充分填满水泥浆收缩后的空隙,达到注浆止水的效果。

(3)浆液配置:

水灰比控制在1∶0.5~1∶0.8,注浆液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水泥拌制。

制浆时,根据现场施工需要加入速凝剂、早强剂,缩短其凝结时间,提高结石体的早期强度。

具体配料(见表5-1、5-2水泥浆液配料表)

表5-1水泥浆液配料表(掺速凝剂氯化钙)

浆液名称

水灰比

水泥(50kg/袋)

50%浓度氯化钙(L)

水(L)

制成浆量(m3)

水泥浆液

1:

0.8

13

37.5

774

1.029

1:

0.67

11

30

795

1.008

1:

0.5

9

30

870

1.050

表5-2水泥浆液配料表(掺速凝剂早强剂)

浆液名称

水灰比

水泥(50kg/袋)

20%浓度三乙醇胺与2%氯化钠混合液(L)

水(L)

制成浆量(m3)

水泥浆液

1:

0.8

13

16

796

1.029

1:

0.67

11

14

811

1.008

1:

0.5

9

11

889

1.050

(4)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以克服管道阻力和二衬与初期支护防水板之间的空气阻力,以防压力过大而造成结构变形。

(5)注浆顺序:

按标高由低至高、由无水段向有水段依次压注,并采用隔孔注浆方式,使各孔浆液达到互补作用,提高注浆效果,避免浆液被渗漏水稀释。

5.4二衬局部渗漏应对方法

5.4.1变形缝渗漏水防水堵漏施工

变形缝渗漏水防水堵漏原则:

制定了“新优材料、刚柔结合、多道防线、综合整治”的适应于变形缝的防水堵漏原则。

变形缝渗漏水防水堵漏方案(见图5-1)

图5-1变形缝渗漏水防水堵漏方案图

②、变形缝渗漏水防水堵漏施工程序(见图5-2)

图4-2变形缝渗漏水防水堵漏施工程序图

凿槽:

凿槽的尺寸为20cmx3cm(宽x高),槽口要平齐。

试水检查:

密封槽口(具体材料见图5-2),将带压力表的水管伸入变形缝中,向变形缝内注水,直至压力达到0.4Mpa时停止注水,关掉水管阀门,15min后观察压力值,如果压力降为0.35Mpa,说明变形缝处防水合格,低于此值时需要堵漏。

注浆止水:

注浆完成后,注浆效果要满足防水设计要求,不允许有漏水,表面可以有少量湿渍。

③、变形缝渗漏水防水堵漏施工方法

清理原有嵌缝材料,平整界面;制作灌注化学注浆材料用的半圆铁皮通道;也可采用PS聚乙烯高泡条作为注浆通道;连接注浆管与半圆铁皮或高泡条;埋设半圆铁皮或聚乙烯高泡条,用TLJ型堵漏剂掺入3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黄砂,配成水泥速凝砂浆,采用燕窝填泥方式在变形缝的门字形部分埋设固定铁皮或高泡条;压注化学注浆高分子材料堵漏宝:

设排水及注浆管6根,顶部及底部各1根,两侧共4根;柔性防水处理:

先用汽油喷灯烘干施工界面,再用钢丝刷刷净界面,用丙酮擦洗界面,待丙酮挥发后,做堵漏密封胶带,再做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膜四遍,并用0.4mm厚玻纤布增强防水涂膜层;施作刚性抹面保护层,水泥:

黄砂:

防水剂=1:

1.5~2.0:

0.05的防水砂浆分二次封平变形缝角钢空腔。

5.4.2施工缝、砼裂缝渗漏水防水堵漏施工

①、施工缝、砼裂缝渗漏水防水堵漏程序(见图5-3)

②、施工缝、砼裂缝渗漏水防水堵漏方案(见图5-4)

图5-3施工缝、砼裂缝渗漏水防水堵漏程序图

施工缝、砼裂缝渗漏水防水堵漏方法与变形缝相同,只是注浆通道不宜采用半圆铁皮,而采用聚乙烯高泡条或用埋管抽管法形成圆空腔后注浆止水,再做密封材料和防水涂膜,最后覆盖水泥砂浆保护层。

砼裂缝渗漏水防水堵漏使用改性环氧树脂作为堵漏材料。

图5-4施工缝、砼裂缝渗漏水防水堵漏方案图

5.4.3预埋件渗漏水防水堵漏施工

①、预埋件渗漏水防水堵漏程序(见图4-5、图4-6)

图5-5

(一)预埋件迎水面渗漏水防水堵漏程序图

图5-6

(二)预埋件背水面渗漏水防水堵漏程序图

上述背水面防水堵漏方案以及程序可应用于拱部的防水堵漏施工。

②、预埋件及穿墙管件渗漏水防水堵漏施工方法

背水面施工时先凿V形槽,冲洗界面,再埋设半圆管,然后用水泥砂浆封埋半圆管,2小时后注入堵漏宝浆液,过0.5~1小时后固结止水,用喷灯烘干界面,施工双组分聚氨酯涂膜,1小时后覆盖水泥砂浆保护层。

此法可在顶板的防水堵漏中应用。

迎水面施工先隔离水源,在迎水面凿V型槽,用喷灯烘干,涂刷双组分聚硫密封剂,覆盖水泥砂浆即可。

5.4.4孔洞渗漏水堵漏施工

①、孔洞渗漏水堵漏方案(见图4-7)

图5-7孔洞渗漏水堵漏方案图

②、孔洞渗漏水堵漏程序(见图4-8)

图4-8孔洞渗漏水堵漏程序图

③、孔洞渗漏水堵漏施工方法

迎水面施工先清理界面,干燥后填封密封腻子或PG321双组分聚硫密封膏,后用水泥砂浆覆盖。

背水面用注浆法可在顶板堵漏施工中应用,先用水泥速凝砂浆固定耐压橡胶氧气管,然后注入堵漏宝浆液,过0.5~1小时后浆液与水固结止水,分层覆盖水泥砂浆保护层。

第六章各项保证措施

6.1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本工程的防水等级较高,工程结构复杂,断面形式多,断面之间转换频繁,变断面点的防水层难度大。

保证隧道初支砼的密实度,确保防水层的铺设与防水砼的浇筑质量是本工程的重点。

(1)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总工主持,组织有关作业组对本工程结构防渗漏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学习,提高防渗漏质量意识。

所有施工人员要经培训,并须考核后持证上岗。

(2)易发生渗漏部位施工前,由专职技术负责人进行施工方法、工艺标准、质量要求等内容的技术交底,让作业组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方法。

(3)技术负责人直接参与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

各部位完工后,由质检工程师进行工序检查,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

(4)对易发生渗漏的部位,如防水层、变形缝及施工缝等部位需制定预防渗漏措施。

6.2结构防渗漏的措施

本标段结构防水遵循“以防为主,防排堵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及《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各专职部门在施工中应加强对薄弱环节施工质量的指导和监督,并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主体结构和各种防水处理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工程自身的抗渗漏能力。

科学合理的安排各施工工序的作业时间,尤其是防水作业,应保证为其施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作业时间,以确保防水施工的质量。

为落实防渗漏的技术保证工作,实行技术人员岗位承包责任制,逐级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

6.2.1砼防开裂的技术措施

结构砼为钢筋砼结构,采用防水砼,严格控制砼的配合比和坍落度。

要求砼供应商预先通过试验选定收缩和泌水性小的砼配合比,经监理批准后使用。

在满足泵送要求的条件下,坍落度应尽量选用小值,以减小砼的收缩变形。

结构砼的拌制时要搅够规定的搅拌时间,保证砼能搅拌均匀,并按预先规定好的施工顺序分段分层进行浇筑,振捣密实。

安排专人,并用较长时间用喷淋养护结构砼,通过及时的养护,控制砼的干缩,可以减少砼开裂。

6.2.2防水处理

防水材料由业主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