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案 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987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3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案 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73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案 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73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案 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73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案 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73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案 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73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案 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73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案 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73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案 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73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案 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73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案 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73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案 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3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案 5.docx

《73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案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3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案 5.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73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案 5.docx

73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5

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

情景问题切入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小到我们家中的各种电气产品,大到我们出行时乘坐的火车、汽车和飞机,无一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不过,你可曾想过,我们现在享用的这些日常生活用品无一不源于一百多年前影响人类世界的两次科技的革命,而那两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蒸汽和电的革命,是它们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学习目标引领

课标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难点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整体结构感知

本课主要讲述了科技革命期间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发明及其影响。

本课第一目“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主要讲述了在棉纺业中的科技发明和成果。

本课第二目“万能的原动机”,讲述万能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课第三目“科技结合的典范”则讲述了科技革命中在交通、机械加工、电力、化学等工业方面的突出成就。

图示如下:

自主预习梳理

重难疑点探究

1.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①蒸汽机出现以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得到迅速发展,而火车和轮船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

②发电机的发明及电气技术的应用,不但使工业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而且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

③内燃机、汽车、合成化工技术、规模化的炼钢技术等相继发明出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①资产阶级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②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推动城市和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2.对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理解

中国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的本质区别主要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

首先,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传统科学严格来讲是经验科学,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起来,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其次,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传统科技善于全面观察现象,而不善于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近代的弗兰西斯·培根等人注重实践,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明确的方向。

最后,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缺乏用逻辑方法进行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属于理论科学,大都属于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3.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

(1)作为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需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振兴科技、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

(2)从个人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其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依靠科技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面对科技革命浪潮,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

要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典型例题示例

【例1】(2011·重庆卷文综·2

(1)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

“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改变了”。

“这个时代疯狂地追求发明”。

这种精神可能出现在()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760年到1800年之间,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引发了技术的变革,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而且改变了生产关系;促进了城市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使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B

【例2】(2011·海南省单科历史·(10)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

这一现象说明()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解析】从题中材料主要归纳出“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对科技进步的意义,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简言之,大家都认为,科技要进步,科学方法很重要,故选D。

A项错在“仅从实用角度”;当时科学素养的作用小,不是因为不受社会重视,而是因为生产力和社会条件限制;C项与D项含义相反。

【答案】D

随堂巩固演练

一、选择题

1.(2011·福建三明二模)据说,瓦特小时候看到水壶中的水烧开时,蒸汽顶开壶盖,受到启发,激起了他的探索欲望,最终促成他的伟大发明。

对此材料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A.瓦特从小聪明,凭灵感发明蒸汽机

B.蒸汽机的发明来源于瓦特的亲身实验

C.偶然的事件完全改变了历史进程

D.必然性规律隐藏于偶然性实践之中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读懂材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2011·重庆一中模拟)“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这里定义“科学时代”的基本依据是()

A.科学开始摆脱神学束缚

B.产生了电磁学等诸多科学理论

C.人类社会加速迈向现代工业文明

D.科学成为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叙述。

3.(2011·西工大附中模拟)18世纪早期,英国棉纺织业中出现棉纱供不应求的情况,“纱荒”遍及英国。

下列发明中,直接利于缓解“纱荒”的是()

A.蒸汽机B.珍妮纺纱机C.蒸汽机车D.汽轮

【答案】B

【解析】抓住关键词“缓解纱荒”即可。

4.(2011·晋中二模)有人说:

“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

”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B.市场因素C.理论因素D.劳动力因素

【答案】B

【解析】解题时注意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开展,迫切需要解决动力问题。

5.(2010·青岛质检)我们习惯上把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力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及电的应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新的动力,影响巨大,故两次工业革命被人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力时代”。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工场手工业生产,生产依靠人力和以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

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

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

我们迄今所得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这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作出。

相反,它们多半是由相应非凡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

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渐渐地,完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阐述了一种什么关系?

请对这种关系简要表述。

(2)材料二对这种关系作了什么重要补充?

(3)对材料一中所说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角”,你如何理解?

(4)联系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答案】

(1)工业革命与科学的关系。

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发展又依靠了科学的进步。

(2)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动力上的一场革命,影响深远;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促使火车、汽船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课后强化作业

一、选择题

1.(2011·济宁二模)全世界最古老的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在一专门网站公开发行过去3个半世纪以来著名科学家的60多篇学术原稿,其中包括牛顿、富兰克林等人记录他们本人重大发现的手稿。

下列可能在牛顿的手稿中出现的是()

A.首次证实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正确性

B.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C.时间、空间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D.生物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原理

【答案】B

【解析】题目要求的是“牛顿的手稿”,牛顿的贡献主要在于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A项是伽利略的贡献,C项是爱因斯坦的发现,D项是达尔文的贡献。

2.(2011·绍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德国科学家布劳恩因发明无线电报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与无线电报技术属于同一时代的发明是()

A.汽船B.火车C.计算机D.电灯

【答案】D

【解析】无线电报技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电灯是这一时期的发明。

3.(2011·临沂)“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

”(王觉非《英国近代史》)材料描述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贡献密切相关()

A.哈格里夫斯B.瓦特

C.爱迪生D.贝尔

【答案】B

【解析】“机械装置”提供动力的是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机。

4.(2011·临沂)“……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依据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

B.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

C.工业革命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这根源于工业革命的高效率。

5.(2011·德州)牛顿说,我是大海边拾贝壳的孩子,真理才是汪洋大海,我的发现是站在巨人肩上。

这反映出他的优秀品质是()

A.爱国主义精神B.谦虚态度

C.勤奋的探索精神D.献身精神

【答案】B

【解析】综合材料信息内容,依据史论结合的原则可确定B项正确。

6.(2011·大连)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

该理论是()

A.经典力学B.进化论

C.太阳中心说D.落体定律

【答案】B

【解析】本题根据“19世纪”这一时间限制即可确定提出于1859年的进化论符合题意。

7.(2011·哈尔滨五县)“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

许多参加这一历史事件的人整夜都不能合眼,一直站着。

人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些人喜形于色,另外一些人惊讶不已,使得这个场面丰富多彩。

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

”列车的动力和能源来自()

①蒸汽机②石油③电动机④煤炭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答案】A

【解析】石油和电动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排除②③。

8.(2011·哈尔滨五县)1830年9月,美国人科林斯准备离开纽约去外地旅行,他不能选择的出行工具是()

【答案】B

【解析】飞机发明于1903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9.(2011·广州)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答案】B

【解析】依据1859年这一时间条件可知B项正确。

10.(2011·哈尔滨)伏尔泰认为:

“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里,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伏尔泰所说的“永恒的规律”是指()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B

【解析】伏尔泰去世于1778年,排除1859年的进化论和20世纪的相对论,A、B两项相比,牛顿力学体系符合“自然界”“永恒的规律”等信息。

11.(2011·菏泽)1863年伦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了向地下延伸的时代。

城市基础建设向地下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进行B.城市化的发展

C.城市人口的增加D.城市土地资源的匮乏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1840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化国家。

因工业分布在城市里,导致城市人口巨增,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进,造成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所以出现地铁。

选A。

12.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要是()

演讲主题

……

例证

瓦特——英国工业革命

法拉第——第二次工业革命

爱因斯坦——第三次科技革命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上图可以看出题中三人的科学成就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二、非选择题

13.(2011·湛江)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与上述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

(3)指出当时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

(1)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2)石油。

(3)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诞生,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与石油相关的新兴工业部门产生,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伴随石油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垄断组织产生。

14.(2011·威海)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图各是谁?

如何评价其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2)图一是怎样批驳“世界神创说”、“上帝创世说”,动摇封建神学基础的?

(3)在科学战胜神学的过程中,为什么说图三中的人物是继图二的人物之后,最终驱走上帝?

(4)三位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图一是哥白尼,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图二是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创始人和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

图三是达尔文,其进化论是生物学上也是人类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2)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否定了基督教宣扬的“地球中心说”,从而否定了“世界神创说”、“上帝创世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3)神学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各个物种从被上帝创造的那一天起,是不变的。

牛顿力学体系把天上、地下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把神从无生命的研究领域中驱逐出去;达尔文的进化论把变异和自然选择看作新物种起源的首要因素,证明了上帝根本没存在的必要,把神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中驱逐出去,最终完成了驱逐上帝的任务。

(4)热爱科学、勇于探索、不迷信前人和“定论”的创新精神;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反对宗教神学的大无畏精神;捍卫科学、勇于献身,反对任何形式的歪理邪说的优秀品质。

视野拓展升华

“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EDison,1847~193

(1),美国著名的电气发明家。

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创造达1000多项。

他发明和改进了我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最熟悉的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把人类带入万家灯火、通讯便捷的新世界。

爱迪生的部分发明创造年表

1868年发明投票计数器,获得生平第一项专利权

1870年发明通用印刷机

1877年改进贝尔发明的电话,发明留声机

1879年发明白炽灯

1880年改良发电机,发明电灯座和开关

1909年研制出蓄电池,制成传真电报机

1912年发明有声电影,研制出传语留声机

分析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