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001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三细胞呼吸和光

周测(三)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夯基提能卷(50分)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2分)

1.(2018·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模拟)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取滤液——再画线

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答案:

D

解析: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基本过程:

选取材料并将材料剪碎,加入提取液进行研磨;然后进行过滤制得滤液;为了保证色素带尽量窄一些,要用毛细吸管画滤液线;最后进行纸层析。

2.(2018·山东临沂二中期中)如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的完成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

B.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的甲中含有酒精

C.人体细胞中完成c过程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D.人体内的a过程会受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据题图分析可知,a过程可表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无氧呼吸过程不产生H2O,无氧呼吸中的乳酸途径也不产生CO2,A错误;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甲中不含酒精,B错误;c过程表示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而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ATP合成的主要场所,并不是ATP水解的主要场所,C错误;在人体内,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可以使机体细胞代谢加快,故a过程(能源物质的氧化分解)会受到二者的影响,D正确。

3.(2018·辽宁高中联合体联考)向一装有

容积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酵母菌,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后通入充足的氧气,此后锥形瓶中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葡萄糖的浓度降低

B.酒精的浓度降低

C.酵母菌的数量减少

D.CO2的释放量减少

答案:

A

解析:

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要分解葡萄糖,因此该实验过程中,葡萄糖的浓度一直下降,A正确;通入充足的氧气后,无氧呼吸强度减弱直至降为零,酒精产生的速率减慢直至降为零,此时酒精浓度最高,B错误;通入充足的氧气后,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变化取决于葡萄糖的含量是否满足其繁殖所需,若葡萄糖量充足,酵母菌种群的数量短时间内会增加,若葡萄糖量很少,酵母菌种群的数量会减少,C错误;通入充足的氧气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会迅速增强,CO2的释放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D错误。

4.如图表示人体内的氢元素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与①过程有关的RNA是mRNA

B.在无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物质应该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产生ATP

D.在骨骼肌细胞暂时缺氧时,该细胞内不进行②③过程

答案:

C

解析:

①为翻译过程,与该过程有关的RNA有mRNA(翻译的模板)、tRNA(转运氨基酸)和rRNA(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A错误;③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第一阶段,产物是丙酮酸(M)和少量的[H],B错误;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人体进行无氧呼吸,④过程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产生ATP,C正确,D错误。

5.(2018·安徽蚌埠模拟)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

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后发现一半变蓝,一半没有变蓝。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原有的淀粉

B.该实验中一张叶片可以相互对照,无需另设对照组

C.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时间长短

答案:

D

解析:

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原有的淀粉,防止干扰实验结果,A正确;该实验中一张叶片可以相互对照,无需另设对照组,B正确;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C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光照,而不是光照时间长短,D错误。

6.(2018·福建莆田八中月考)如图曲线Ⅰ表示黄豆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

在y点时改变某条件,曲线变为Ⅱ。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与y点相比,x点叶绿体中的C3含量较低

B.在y点时,升高温度导致曲线由Ⅰ变为Ⅱ

C.制约x点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D.制约z点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答案:

D

解析:

与y点相比较,x点光照强度较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较少,C3消耗较少,又因为CO2浓度与y点一样,C3产生不变,所以C3含量较高,A错误;已知曲线Ⅰ表示黄豆在适宜温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再升高温度,酶活性减弱,光合速率会下降,B错误;x点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也在增加,所以制约x点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错误;z点的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此时温度处于最适状态,所以限制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D正确。

7.(2018·新疆哈密二中月考)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线粒体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D.硝化细菌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答案:

D

解析:

据图分析,①②④分别表示的是有氧呼吸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其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④最多,A错误;③参与的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物是丙酮酸和水,所以③代表水,B错误;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线粒体只能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C错误;硝化细菌属于需氧型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是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能够完成图示全过程,D正确。

8.(2018·江西鹰潭一中月考)如图为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曲线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3浓度升高

B.曲线中b点转向d点时,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光照和CO2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D.曲线中c点产生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

答案:

A

解析:

在CO2浓度为1%的曲线上,从a点到b点即增加光照强度,光反应加快,产生的ATP、[H]增多,使得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也加快,故C3含量降低,A错误;在光照强度相同时,b点转向d点,CO2浓度降低,CO2的固定过程减慢,但C3的还原不受影响,故C5含量增加,B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增强光照和增加CO2浓度,均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速率,C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c点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高,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D正确。

9.(2018·宁夏育才中学月考)如图为桑叶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减少的日变化曲线图,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

若光照强度的日变化相同,则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

B.曲线Ⅱ双峰形成与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

C.导致曲线Ⅲ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D.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桑叶“午休”程度

答案:

C

解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故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桑叶“午休”现象,A、D项正确;据图分析可知,曲线Ⅱ双峰形成与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B项正确;导致曲线Ⅲ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的变化,C项错误。

10.(2018·安徽马鞍山一中模拟)如图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CO2浓度一定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b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降低

B.若将CO2浓度降低,则叶绿体中[H]合成速率将会变小,c点向左下方移动

C.当光照强度为X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D.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图中a点将向上移动,b点将向右移动

答案:

D

解析:

与b点相比,c点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反应产生的[H]、ATP增多,此时CO2固定速率不变、C3还原速率增强,所以c点时叶肉细胞中C3含量较低,A正确;若CO2浓度降低,合成的C3减少,随之消耗的[H]、ATP减少,所以[H]合成速率减慢,光饱和点向左下方移动,B正确;光照强度为X时,叶肉细胞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所以此时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C正确;温度由30℃调节到25℃时,光合作用速率增强、呼吸作用速率降低,所以a点向上移动、b点向左移动,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每题15分)

1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15分)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

已知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

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

培养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________(填“大于0”“等于0”或“小于0”)。

(2)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 大于0 

(2)甲种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AD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

解析:

(1)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刚开始时小室内CO2浓度较高,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一段时间后,CO2浓度降低,暗反应受阻,进而使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

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因此当甲种植物的光合速率为0时,CO2浓度达到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此时乙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仍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净光合速率大于0。

(2)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该小室内是有CO2的,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甲种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AD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

12.(2018·安徽铜陵一中月考)(15分)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

回答以下有关呼吸作用的问题:

Ⅰ.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其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

(2)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

(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________过程;而马铃薯块茎贮藏久了却没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马铃薯块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了图中________过程。

(4)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

Ⅱ.利用以下装置可探究某绿色植物的生理作用。

假如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呼吸作用的底物均为葡萄糖,且不能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记录有色液滴的位置。

(2)忽略装置内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可利用装置________来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类型,此时应对实验装置进行________处理,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物在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也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该植物的根尖细胞内,能产生CO2,但不伴随ATP合成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忽略装置内其他微生物的干扰,最好选择装置________来验证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在暗反应阶段中,CO2需要转化成________才能被[H]还原。

答案:

Ⅰ.

(1)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2)② ①②④ (3)①③ ①④ (4)种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水 (5)1:

3

Ⅱ.

(1)关闭 

(2)甲和乙 完全遮光 装置甲中的有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乙中的有色液滴向右移 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3)甲和丙 C3

解析:

Ⅰ.

(1)据图分析可知,题图过程中①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故图中A是丙酮酸,其产生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2)图中过程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即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过程③、④分别是两种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②,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酒精,因此除过程③外,①②④均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

(3)苹果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而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则产生乳酸,所以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是因为发生了图中①③过程;而马铃薯块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了图中①④过程,所以没有酒味。

(4)由于种子有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

(5)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能产生6mol的二氧化碳,而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能产生2mol的二氧化碳,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

3。

Ⅱ.

(1)实验时,装置中有色液滴的移动情况可反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故实验前需记录有色液滴的位置(或所在的刻度);另外,装置必须密闭,即要关闭活塞。

(2)忽略装置内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可利用装置甲和装置乙来探究该植株的呼吸作用类型,实验时一定要对装置进行完全遮光处理,装置甲内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植株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若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或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时,则有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乙内无吸收CO2的溶液,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特点可知,若植物在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则装置乙中的有色液滴会向右移。

该植物的根尖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CO2产生,但不产生ATP。

(3)装置甲内有吸收CO2的氢氧化钠溶液,而装置丙内有维持CO2浓度在一段时间内不变的CO2缓冲液,故这两套装置适合用于验证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创新探究卷(40分)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2分)

1.(2018·湖北黄冈调研)从叶绿体分离出类囊体膜并给予光照,发现能使DCPIP(二氯酚靛酚)溶液被还原并发生颜色变化,同时有氧气释放。

此实验证明(  )

A.类囊体吸收光能后,产生O2和还原性物质

B.光合作用在类囊体上进行

C.光合作用的产物O2来自H2O,而不是CO2

D.类囊体上的光反应能产生O2,而暗反应使DCPIP被还原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中“从叶绿体中分离出类囊体膜”可知,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中进行,“发现能使DCPIP(二氯酚靛酚)溶液被还原并发生颜色变化,同时有氧气释放”,说明产生了O2和还原性物质,A正确;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类囊体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B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该实验没有证明,C错误;实验证明了类囊体上的光反应能产生O2,但使DCPIP被还原的物质不是在暗反应产生的,D错误。

2.(2018·河南安阳调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分别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

B.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Mg元素,这两种色素的吸收光谱完全相同

C.CO2浓度由高变低时,叶绿体中C5的含量会升高

D.将植物由光下转移至暗室时,其叶绿体内ADP含量会下降

答案:

C

解析:

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而酶则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A错误;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Mg元素,与叶绿素b相比较,叶绿素a在红光部分的吸收带偏向长光波方向,在蓝紫光部分的吸收带偏向短光波方向,B错误;CO2浓度由高变低时,CO2的固定过程受阻,导致C5消耗减少,而C3的还原仍然继续,生成的C5基本不变,故叶绿体中C5的含量会升高,C正确;将植物由光下转移至暗室时,光反应停止,其叶绿体内ATP含量会下降,ADP含量会上升,D错误。

3.(2018·广东深圳一模)松土是农作物栽培的传统耕作措施,相关看法不合理的是(  )

A.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B.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

C.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

D.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答案:

D

解析:

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并能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A正确;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因而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B正确;中耕松土会对植物根系造成一定的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而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C正确;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增加二氧化碳排放,D错误。

4.(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都有丙酮酸的产生

B.光合作用产生的ATP有一部分用于细胞呼吸

C.光合作用进行的同时不一定都伴随着细胞呼吸的进行

D.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有水的参与

答案:

D

解析:

光合作用不产生丙酮酸,A错误;光合作用进行的同时一定都伴随着细胞呼吸的进行,B错误;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C错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物质变化是发生水的光解,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性氢,都有水的参与,D正确。

5.(2018·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模拟)玉米与其他植物间行种植称为间作,单独种植玉米称为单作。

玉米与大豆间作可增产(已知玉米株高大于大豆)。

如图是玉米与大豆间作和玉米单作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叶片吸收CO2的速率(假设间作与单作农作物间的株距、行距均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玉米叶肉细胞中没有还原氢生成

B.光照强度为b,影响两曲线的主要因素是CO2的浓度

C.光照强度为c,单作时玉米固定CO2的速率为10μmol·m-2·s-1

D.实验表明,超过一定光照强度,间作时玉米能更有效地利用光能来增加产量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a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可以生成[H],A错误;光照强度为b时,两曲线处于上升段,影响两曲线的主要因素是自变量光照强度,B错误;光照强度为c,单作时玉米固定CO2的速率为15μmol·m-2·s-1,C错误;据图分析,超过一定光照强度,间作时玉米光饱和点更大,能更有效地利用光能来增加产量,D正确。

6.(2018·黑龙江虎林一中月考)如图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C、H、O三种元素的转移途径以及能量转换过程,图中序号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元素转移途径中,④与⑧、⑦与⑨表示的生理过程相同

B.在元素转移途径中,能在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发生的生理过程有②③⑥⑦⑨

C.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⑦和⑨

D.ATP中的能量不仅可以来自光能,也可以来自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化学能而不能转变为光能

答案:

D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是暗反应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④是光反应中的水在光下分解过程;⑤是暗反应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⑥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⑦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⑧是光反应中的水在光下分解过程;⑨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在元素转移途径中,④与⑧都是水的光解过程,⑦与⑨都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正确。

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发生有氧呼吸,即能发生②③⑥⑦⑨,B正确。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图中的⑦和⑨,C正确。

ATP中的能量不仅可以来自光能,也可以来自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化学能,也能转变为光能,如萤火虫尾部发出的光,D错误。

7.(2018·河南灵宝一中月考)有人测定了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并分别与30℃时测定的数据比较,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超过40℃时甲的氧气释放量下降

B.温度为55℃时乙不能积累有机物

C.乙比甲更耐高温,因为乙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在较高温度下才开始下降

D.在48℃时甲的光合速率为0,表明甲死亡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温度超过40℃,甲植物的光合速率比30℃时有所降低,氧气释放量下降,A正确;温度为55℃时,乙植物的光合速率为0,而呼吸速率和30℃时的呼吸速率一样,故不能积累有机物,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与甲相比,乙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在较高温度下才开始下降,所以乙比甲耐高温,C正确;在48℃时甲的光合速率为0,但是呼吸速率不为0,所以甲还没有死亡,D错误。

8.(2018·福建三明一中期中)如图甲、乙表示某植物内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光照相同时间,在26℃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图乙中过程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

D.图乙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O2也不产生O2,过程①④都能产生[H]

答案:

C

解析:

分析图甲可知,在26℃条件下植物的CO2的吸收量最大,即净光合速率最高,因此该温度条件下相同光照时间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A正确;图乙中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表示暗反应中C3的还原,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正确;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可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因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所以此交点对应的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的两倍,C错误;图乙中①④过程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两个阶段,③②两个过程分别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的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在这些过程中既不消耗O2也不产生O2,而过程①④都能产生[H],D正确。

9.(2018·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模拟)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细胞代谢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蓝藻细胞的①②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③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植物细胞④过程的进行与①过程的进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C.若植物缺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生理过程是②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⑧过程产生的CO2是⑥过程产生的CO2的3倍

答案:

A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⑩依次是水的吸收、水的光解,CO2的固定、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