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8实验心理学试题.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28158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108实验心理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02108实验心理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02108实验心理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02108实验心理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02108实验心理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108实验心理学试题.docx

《02108实验心理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108实验心理学试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2108实验心理学试题.docx

02108实验心理学

  [填空题]1将心理学融入经济学研究的心理学家()荣获了度的诺贝尔奖。

其核心工作就是将心理学的()引入到经济领域。

  参考答案:

D.Kahneman(丹尼尔·卡尼曼);实验法

  [填空题]2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简称MEG)的工作原理是:

大脑工作时所形成的(),在头颅外表产生(),脑磁图通过捕捉这些(),便可反映大脑内部的神经活动。

  参考答案:

电流;感应磁场;极微弱的磁信号

  [单项选择题]

  3、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极限法

  B.恒定刺激法

  C.阶梯法

  D.平均差误法

  参考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4、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

  ()

  A.人工语法

  B.序列反应时

  C.复杂系统

  D.信号检测论

  参考答案:

A

  [多项选择题]

  5、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相关法

  B.实验法

  C.现场研究

  D.观察法

  参考答案:

A,B,C,D[填空题]6特征整合理论

  参考答案:

特征整合理论:

是由特雷斯曼提出的,包括特征和客体这两个基本概念。

特征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填空题]7启动效应

  参考答案:

启动效应:

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相关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的效应。

  [填空题]8实验中主试和被试的相互作用会对实验产生哪些干扰?

  参考答案:

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和(人类)被试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

要求特征,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被试可能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填空题]9如何测量心理负荷?

  参考答案:

在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次要任务法测量心理负荷水平。

所谓次要任务就是在执行重要任务(首要任务)过程中所插入的一项无关任务。

若主要任务的心理负荷很高,人们就没有能力进行次要任务,若主要任务心理负荷低,剩下的心理资源便可以用来完成次要任务,所以次要任务的成绩可以作为首要任务所需注意力或是心理负荷水平的指标。

  针对真实情景中的现场研究,研究者提出了两种较为通用的心理负荷测定法——心理负荷的主观评定法和心率测量。

  主观评定法是让被试对工作难度、时间压力、紧张心情等主观感受或体验进行主观评定的方法。

在完成人机系统操作后,要求被试对他操作时的各个心理负荷因素进行评分,所得分数可以作为他们心理负荷水平的指标。

  虽然在某些真实情景中,不适宜对被试进行过多的测量或要求被试同时进行过多的任务,但仍可对被试的生理指标——心率进行稳定的测量。

心率的快慢可以反映任务的紧张程度,也即可以作为心理负荷水平的有效指标。

  [填空题]10试述问题解决中的功能固着研究。

  参考答案:

问题解决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思维形式,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功能固着现象。

所谓功能固着就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功能固着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典型问题,以及如何应用典型问题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

下面邓克的研究为例。

  邓克的盒子问题是功能固着研究中的一个典型问题。

问题的情景是:

在桌上放一些大头针、一些火柴、一根蜡烛以及三个火柴盒大小用纸板做的盒子,要求被试把蜡烛安置到门上。

此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是用大头针将盒子钉在门上,然后把蜡烛底部融化后粘在盒子上。

实验中邓克为了引起被试不同水平的功能固着,设计了三种实验处理条件:

  

(1)控制条件,三个盒子是空的,它和大头针、火柴以及蜡烛等实验材料一起摆放在桌子上;

  

(2)功能固着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大头针、火柴和蜡烛;

  (3)中性物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与实验无关的钮扣等其他与问题解决无关的物品。

  其中,条件

  

(2)和条件

  (3)强化了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即能加强被试本身的功能固着。

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每个条件下有7名被试。

  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条件下,盒子没有被作为容器呈现给被试,因此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被弱化了,而在条件

  

(2)和条件

  (3)中,盒子里面都装了东西,因此被试会固着于盒子作为容器的这一功能,从而未能成功地解决问题。

  后来亚当森置疑邓克的实验,认为他未将速度-准确性权衡考虑在内,控制条件中,解决问题的人数多,可能并非是因为功能固着的倾向较弱,而仅仅是由于他们解决问题花了更多的时间,而功能固着条件和中性条件下,解决问题的人数少,仅仅可能是由于被试没有耐心解决问题,或者给予被试的时间过少。

所以他在邓克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

实验涉及三个问题:

盒子问题、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

自变量有两个水平,即功能固着条件下有经验的被试和控制条件下的无经验的的被试。

实验因变量指标有两个:

一是20分钟内能解决问题的被试的百分率;二是被试成功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时间。

结果显示:

对于盒子问题而言,结果与邓克一致。

然而,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的实验结果却很有意思:

几乎所有的被试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原因可能是由于存在天花板效应,20分钟对于解决这两个问题而言时间太长了。

此时,以成功解决问题的被试人数作为因变量是不可靠的,或者说是不敏感的。

通过实验确实可以看到,功能固着的程度会影响被试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功能固着的实验研究,体现了人们在问题解决中对物体功能的理解往往囿于习惯,无法突破思维定势的特点,触及了问题解决的某些固有机制。

  [填空题]11什么是加因素法?

  参考答案:

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发展了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逻辑,提出了加法法则,称之为加因素法。

它不是对减数法反应时间的否定,而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

斯腾伯格首先提出了加因素法的主要假设,也即加因素法的实验逻辑。

斯腾伯格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

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这是加因素法的一个基本前提,加因素法的采用是在假定这个前提成立的条件下进行的。

因此,在加因素法反应时间的实验中,研究者通常认定,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

加因素法反应时间实验的逻辑是:

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是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的。

也就是说,加因素法假设:

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而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则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根据这个逻辑,在应用加因素法进行实验时,研究者在影响反应时间的各种因素(变量)中找出其中独立的因素。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的时间变化。

当两个实验因素影响两个不同的阶段时,它们将对总反应时间产生独立的效应,即不管一个因素的水平变化如何,另一个因素对反应时间的影响是恒定的,这样称两个因素的影响效应是相加的。

加因素法就是这样通过探索有相加效应的因素,来区分不同的加工阶段,从而尝试找出某信息加工的所有阶段,以推断整个的信息加工过程。

可见,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以及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

  斯腾伯格曾借助加因素法揭示了短时记忆提取过程的四个独立因素,并根据这四个独立因素,提出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按照斯腾伯格的看法,测试项目的质量对刺激编码阶段起作用,识记项目的数量对顺序比较阶段起作用,反应类型对决策阶段起作用,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对反应组织阶段起作用。

  对于加因素法所依托的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的这个前提,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信息加工中是应该存在平行加工的可能的。

加因素法首先假设信息加工是系列的,然后推测出信息加工的各个加工阶段,这有一种循环论证的倾向。

另一方面,关于加因素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即能否应用可相加和相互制约的效应来确认信息加工的阶段,也遭到了众多研究者的质疑。

相反,斯腾伯格用加因素法进行了一系列严谨的实验,并得出了一系列有力的实验结果。

因此,不能因为这些质疑而否定加因素法的价值,加因素法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填空题]12试述过滤器理论。

  参考答案:

过滤器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三大注意理论之一,是有关注意机制最易于理解的理论解释,该理论最早是由布罗得本特提出来的,后来的研究者们又对这个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该理论认为,既然注意在行为上的特点就是人们能选择一部分信息进行加工,而忽略其他信息(就像酒会中我们有选择地倾听当前的谈话而忽略其他谈话声);那么,不妨将注意理解为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一个瓶颈或阀门,来自外界的大量信息中只有少量能通过这个瓶颈,注意就像过滤器一样只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瓶颈。

过滤器理论可以细分为:

早期选择模型、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和晚期选择模型。

  

(1)早期选择模型。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设计了最早的双耳分听实验对注意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提出了早期选择模型。

该模型认为,注意瓶颈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以避免中枢系统超载。

在这个瓶颈中作为过滤器的注意对进入的信息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信息则可能暂存于记忆中,然后迅速衰退。

通过过滤器并进入高级分析水平的信息再接受进一步的加工,从而被识别和存贮。

这种过滤器类似于高保真听力设备中的交叉滤波器。

它是按“全或无”方式进行工作的,即接通一个通道的同时关闭所有其他通道。

  

(2)中期选择模型,又称为衰减模型,是由特雷斯曼设计了追随耳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特雷斯曼认为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的;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

但若这些减弱的非追随耳信号具有特别的意义(比如自己的名字),具有较低的阈值,那么仍可得到高级加工而被最终识别。

她还提出,影响记忆中各个项目阈限的因素不仅包括上下文、指示语等刺激特点方面的情境因素,还包括个性倾向、项目意义以及熟悉程度等高级分析水平的状态因素。

  (3)晚期选择模型,又被称为反应选择模型,是由多依奇和多依奇首先提出的。

他们认为,多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信息加工瓶颈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

因此,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多依奇和多依奇设想,中枢的分析结构可以识别一切输入,但输出是按其重要性来安排的,只对重要的刺激反应,而对不重要的刺激则不反应。

此外,这种重要性的安排有赖于长期的倾向、上下文和指示语等,并且其衡量标准还随新刺激的不断输入而变动。

  [填空题]13什么是视错觉?

  参考答案:

视错觉是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错觉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运动错觉运动错觉主要指似动现象,即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

例如帕拉托制造的动景盘,当动景盘以一定频率转动时,就会产生小人连续舞动的效果,转动过慢时,只看到图案的转动,而不是连续的舞蹈动作。

  可见,似动知觉的产生和刺激出现的频率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和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相关,只有当第一个刺激所产生的感官兴奋尚未消失时便接着出现第二个刺激,两个刺激印象才能发生融合,不过对似动现象机制的解释到目前为止还无定论。

  

(2)线条错觉线条错觉属于一种几何错觉,它在日常生活中是极其常见的。

缪勒-莱尔错觉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两条直线上的两端箭头方向不同,看起来下边的直线长得多。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服装设计中也应用缪勒-莱尔错觉原理,产生身高变化的视觉效果。

  (3)自然错觉自然界里的错觉现象,称之为自然错觉。

最典型的自然错觉是月亮错觉,即月亮在水平线上时,比月亮到正顶上时看起来显得大些。

哈尔威和波林认为月亮错觉是由于头姿势的变化所引起的。

然而,考夫曼和罗克的实验否定了这一观点。

实验通过一系列反光镜把实际处于正顶上的月亮反射到水平线上,结果被试对水平月亮大小的估计仍大于顶上的月亮。

现在对于月亮错觉普遍认可的解释是:

对月亮大小的判断依赖于一定的参照物。

当月亮在水平线上时,月亮前面的地形给人以一种距离遥远的感觉,使人产生月亮较大的印象。

当月到中天时,没有已知大小的物体来作为参照物,月亮的大小只能依赖于天空的感觉距离,于是便产生较小的印象。

  [填空题]14谈谈建构认知模型。

  参考答案:

随建构认知模型是一个方法论上的概念,它代表的是一种指导思想,而非专指某种具体的方法。

它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具体方法,却仍能总结出大致的步骤和脉络。

在此以概念结构的原型说为例来简单说明认知模型范式的实施步骤。

  

(1)先验模型阶段:

建立一个有关思维心理机制和内部表征的先验模型(指研究者头脑中的理论模型,即还未得到实验验证的思想雏形)。

当然,这一模型还远不是研究者最终希望得到的认知模型,但是它能够指导后继的实验研究,在完善该雏形后建构起真正有效的认知模型。

  

(2)实验验证阶段,通过对各种变量的操纵来获得有利的结果,提出支持或否定先验模型的证据,为模型的进一步完善打好基础。

  (3)模型完善阶段,在对认知模型进行实验验证之后,认知模型的建构就可以进入第三个阶段——对模型进行完善。

研究者可以结合实验,以及其他方面对其原有的模型进行了修正和完善。

至此,模型的建构基本完成,经过修改完善的模型将回到实验验证阶段,重新经受实证研究的考验,然后再完善。

在这种不断循环的研究程序中,认知模型将越来越具解释效力。

  建构认知模型作为思维研究的一种方法论,是有它的优点和局限性的:

  1)优点主要表现在:

  A.符合如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即先依靠人的理性提出某个观点,然后再以实践去加以验证。

而不是像原始的科学一样,依靠对经验的归纳来得出科学理论。

  这就是为何认知心理学如今受到广大研究者青睐的原因。

  B.有利于揭示思维的本质及其内在的心理机制,而不仅仅停留在现象的层面上。

比如:

概念表征的原型说能揭示人类不同概念进行不同判断的真正原因。

  C.对人的思维过程进行某种模型上的猜测与拟合是十分有应用价值的。

比如:

原型说能为小学教育提供借鉴:

教师上课时的举例应尽量做到原型化,即尽量能和学生头脑中的概念原型相匹配。

  2)认知模型范式的局限主要表现在:

  A.先验模型有时可能不可靠。

基于先验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的结论解释为先验模型的预期有时是不正确的。

因为,在摆脱先验模型束缚的情况下,我们也许对实验结论做出不同的解释。

  B.有时难以找到具体的实验方法可以验证先验模型。

有些研究者在设计模型时,往往会将模型设计得过于复杂,这给实验验证带来了难度。

  C.不是任何的思维过程都能找到一个认知模型与之相匹配的。

比如:

内隐问题解决过程,被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操纵的到底是哪些算子呢?

问题解决各个时刻的基本认知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由于被试无法外显,我们根本无法根据经验来建立有效的模型。

  [填空题]15试评述现场实验法。

  参考答案:

现场实验法是指在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对被试的行为进行一切可能的控制,来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关系。

与实验室实验法相比,它具有真实、自然的特点,其研究结果的生态效度和外部效度较高,研究结论的推广性较好,因为实验就是在所需推广的情景中进行的。

对于工程心理学这一应用学科来说,现场实验法可谓是研究的首选。

下面以具体的研究实例来加以说明。

  马隆和柯克帕特里克在1977年时进行了一项现场实验。

20世纪中叶,交通安全逐渐成为工程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每年,由于交通事故而死伤的人数不断上升。

据美国国家安全部门统计发现25%之多的汽车失控事件和7.4%的致命事故都涉及追尾事故的发生。

有鉴于此,马隆和柯克帕特里克在华盛顿地区对出租车进行一项现场实验,以测验刹车灯的不同外形与汽车追尾相撞事故之间的关系。

  马隆和柯克帕特里克将2100个出租车司机均分为四组:

三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

依据年龄、性别和有无事故的历史对司机进行匹配。

实验的自变量是车尾部刹车灯的安装情况。

实验中,刹车灯有四种安装格局:

  

(1)当时所有汽车正在使用的刹车灯格局,即在汽车较低的两侧安装两个刹车灯,控制组车辆的刹车灯就使用这种格局,即不对其刹车灯进行任何调整;

  

(2)汽车中央的高位刹车灯;

  (3)独立的双高位刹车灯;

  (4)对现形的刹车灯进行了调整,即将刹车和转向独立开来。

  分别按照

  

(2)、(3)、(4)的安装格局安装三个实验组车辆的刹车灯。

实验的因变量是车辆在一年中发生的追尾碰撞事件。

在此项研究中,所有的出租车司机在不同的路况和气候的情况下行驶了6000多万公里。

  结果马隆和柯克帕特里克发现:

使用中央高位刹车灯的司机比安装其他形式刹车灯的司机经历较少的追尾事件。

在四种实验条件下追尾事件的数量。

可见,与控制条件(现存的刹车灯格局)相比,在安装中央高位刹车灯的情况下,追尾事件的出现率少54%。

并且即使事故发生,和控制条件相比,有中央高位刹车灯的车能使追尾事件的破坏程度降低38%。

马隆和柯克帕特里克推测,这种刹车灯的安装格局会使尾随车辆的司机在面临危险时,更快地刹车,从而降低了相撞时的速度和彼此的破坏程度。

当出租车装上中央高位刹车灯后,是什么使得尾随车辆的刹车加快了呢?

马隆和柯克帕特里克推测是由于中央高位刹车灯的安装格局接近个体正常视线的缘故,也就是说,刹车灯刚好位于司机驾车时通常看到的位置。

马隆和柯克帕特里克的研究是在日常驾驶这一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租车司机发生追尾事故的真实情况,外部效度较高,一般来说,可以直接将研究的结论推广到真实生活中。

事实上,后来美国车厂出产的所有新车都要求配备中央高位刹车灯。

  然而,现场实验也有缺点,由于控制不够严格,结论有时会受到许多无关变量的污染。

比如:

在上述研究中,虽然马隆和柯克帕特里克已经依据年龄、性别和有无事故的历史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司机进行了匹配,但是这种匹配也很难保证为期一年的研究中不会发生任何变故。

实验的被试量相当大,共2100个司机,很难想象如此多的司机在如此长的研究周期中没有任何变化,可能有些司机在中途转行了,这就会使得原本匹配的实验组或控制组少一些被试,破坏原来的匹配情况。

莫蒂默的研究就发现高位刹车灯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使事故减少50%。

还有调查显示它的实际收益也许只有22-35%。

这些数据都表示马隆和柯克帕特里克的实验结论也许已经受到了污染。

  [填空题]16简述音高和强度的关系。

  参考答案:

心理上的音高主要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大小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由刺激频率决定的,它也取决于声音刺激的强度。

当强度改变时,各频率的音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对于低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降低,对于高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升高,对于中等频率的声音来说,两种影响都有轻微程度的表现。

例如2000赫的声音,当强度初增加时,音高略有升高,但强度再增加时,其音高略微降低了。

音高随强度改变的曲线叫等高线。

  [填空题]17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主要有:

  

(1)回忆法(再现法或复现法),是指当原来的识记材料不在面前时,要求被试者再现出原来识记材料的方法,包括系列回忆法、对偶回忆法和自由回忆法;

  

(2)再认法,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是把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旧材料)和未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新材料)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

  (3)节省法(再学法),要求被试者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再学习与初学习两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之差,即代表初学习之后所保持的记忆;

  (4)重建法(重构法),要求被试复现刺激项目的次序或排列;

  (5)部分报告法,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6)记忆广度法,是研究记忆材料呈现一次后所能记忆最大量的方法;

  (7)分散注意法,在记忆的保持阶段。

为防止被试者利用刺激间隙进行重复练习,必须把他的注意从记忆的材料转移开来。

  [填空题]18试述传统心理物理学中测定阈限的三方法。

  参考答案:

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

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

  

(1)极限法,又称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法)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

极限法的特点是:

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极限法既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也可用于测定差别阈限。

  

(2)平均差误法(或均误法),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

虽然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但也可用以测量差别阈限。

此方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

比较刺激也可由实验者调节,由被试判断。

这个方法是要求被试判断什么时候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相等。

被试判断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并不总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围绕着一个平均数变化的一个数。

这个变化的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

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点。

通过对主观相等点和不肯定间距的测量,就可以估计差别阈限。

把平均误差作为差别阈限,与差别阈限的定义并不相符,但因为平均误差和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也作为测量差别感受性的指标。

  (3)恒定刺激法(或固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还可用于确定其他很多种心理值。

此法的特点是:

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

具体作法如下:

首先,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接着,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然后,呈则激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

用以测量绝对阈限,即无需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

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

  [填空题]19简述冯特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参考答案:

冯特所开创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其核心正是以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其本质也就是实验心理学。

所谓冯特对心理学的开创性贡献,若从冯特心理学的实质和大部分内容来看,也同样催生了实验心理学。

  

(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

  (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遍撒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这些学者回国后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创办期刊杂志,设立心理学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