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28512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试题及答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化学课程目标的陈述结构中最基本的成分是()。

  A.主体

  B.行为

  C.条件

  D.程度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行为是目标陈述中的最基本成分,也是不可缺少的成分。

陈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说明动作,宾语说明动作的对象。

  [单项选择题]

  2、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

  A.50%B.75%C.100%D.25%

  参考答案:

C[单项选择题]

  3、下列不属于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的是()。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C.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

  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参考答案:

A[单项选择题]

  4、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

  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

  C.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

  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学生做实验不一定是为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所以A选项错。

探究活动要依据教时或教学设施等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要灵活地进行探究活动,故C选项错误。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由此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属于探究活动,故D选项错误。

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故B选项正确。

  [填空题]

  5、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二氧化碳”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

  [赵老师的教学实录][问题与情景]如图装置,向烧杯中倾倒

  一瓶气体,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

①你

  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该气体的哪些性质?

③请你猜一猜,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

  出假设:

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组讨论。

根据实验目的和

  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

  包括: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1]一个两端(均

  有纸筒)已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天平的倾倒的方向。

  [实验2]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天平向倾倒二氧化碳的一方倾斜;瓶子变

  瘪。

  [对结果进行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补充

  实验]用试管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可能是水使紫色石蕊变红。

  ③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生成的产物使紫色石蕊变红。

  [设计实验]请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

各小组展示实验方案。

  [实验3]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放入干燥的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将石蕊试纸放入盛满水的瓶子里;将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汇报实验结果]只有将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石蕊试纸才变红。

  [对结果进行分析]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过渡]碳酸是否稳

  定呢?

  [实验4]对补充实验中的液体进行加热。

  [汇报实验结果]溶液从红色变

  为紫色。

  [对结果进行分析]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C[问题与讨论]我们还学习过二氧化碳的什么化学性质?

小结:

二氧化碳能与石

  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

  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联想与应用]展示:

一瓶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

  剂瓶。

  问题:

为什么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上会出现白膜?

(教师引导

  观察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反思与小结]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二氧

  化碳的哪些性质?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或启示7[张老师的教

  学实录][问题与情景]如图装置,向烧杯中倾倒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实验现

  象。

  问题:

①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该气体的哪些性质?

  [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并且能溶于水。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

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

  (包括: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1]一个两端(均有纸筒)已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天平的倾倒的方向。

  [实验2]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天平向倾倒二氧化碳的一方倾斜;瓶子变瘪。

  [对结果进行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补充实验]用试管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

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

请你进行大胆猜想。

  猜想:

①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可能是水使紫色石蕊变红。

  ③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生成的产物使紫色石蕊变红。

  [设计实验]请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

各小组展示实验方案。

  [实验3]取三朵干燥的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小花。

第一朵花上喷上水;第二朵小花直接装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三朵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汇报实验结果]只有第三朵小花变红。

  [对结果进行分析]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过渡]碳酸是否稳定呢?

  [实验4]将第三朵小花取出,在酒精灯上烘烤。

  [汇报实验结果]小花从红色变为紫色。

  [对结果进行分析]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问题与讨论]我们还学习过二氧化碳的什么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回答]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布置作业]①如何检验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请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出两位老师新课导入的异同,并作简要评析。

  

(2)这是一堂科学探究课,请结合上面两个教学案例简要说说探究教学有哪些要求?

(3)请判断这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案是否体现了科学探究思想,为什么?

(4)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说说中学化学实验有哪些功能?

(5)这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是极为相似的,但是也存在不同点。

请找出不同点,并说明两个可能的原因。

  参考答案:

  

(1)两位老师都是采用的实验导入法导入新课,实验都是采用的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

不同点是在运用实验时.赵老师没有告诉学生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设置了三个问题,但是这三个问题与下面的内容衔接不是很好:

张老师一开始就告诉学生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设置了两个问题,并且与下文衔接较好。

  

(2)探究教学的基本要求有:

①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探究动力;②提供活动时间,优化探究环节;③经常评价反恩,感受探究活力。

  (3)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案体现了科学探究思想。

在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突出“做”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分析、实验、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获得了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4)从张老师的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学化学实验有以下四方面的功能:

①化学实验是最生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能提供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通过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化学概念;②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基础理论;③化学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实践活动,有助于操作技能的熟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④化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形式,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5)这两位老师的不同点有:

引入课题的问题不同;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不同;验证碳酸不稳定的实验不同:

课题结束部分不同。

造成不同的原因可能有:

两位老师的教学经历不同、教学风格不同;两个班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两位老师对教科书理解的不同等等。

  [单项选择题]

  6、下列关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南2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模块构成

  B.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考试的命题依据

  C.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可当作学习要求

  D.化学新课程教科书在编排上主要采用社会中心编排模式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课程标准前言中,课程模块选择建议中明确指出:

课程标准是高校招生考试的命题依据。

  [单项选择题]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还体现在()中。

  A.教学管理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这一核心理念的改变,这是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吻合的。

  [单项选择题]

  8、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测定某Na2CO3溶液的浓度,若配制Na2CO3溶液时,所称取的Na2CO3中分别含有①NaOH;②NaCl;③NaHCO3;④K2CO3杂质时,所测结果偏低的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9、已知火箭燃料二甲基肼(CH3-NH-NH-CH2)的燃烧热为-6000kJ/mol,则30g二甲基肼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A.3000kJ

  B.1500kJ

  C.6000kJ

  D.12000kJ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二甲基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g/mol,则30g二甲基肼是0.5mol,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的一半,即3000kJ。

  [填空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公民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了解食品安全信息。

而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是一个可行的方式。

  材料2:

2011年9月5日,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一则题为“杂味儿的味精”的报道,披露了青岛两家味精厂生产的味精中谷氨酸钠含量严重不足,除此之外,还含有超标的硫酸镁和食盐等杂质。

  问题:

  

(1)在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体现了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什么基本理念?

(2)材料2的内容能否用于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如果能,可以从什么角度切人进行设计,并写出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3)列举两个可以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化学教学内容。

  参考答案:

  

(1)在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体现了“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口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材料2的内容可以用于食品安全教育,可以结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教学主题,以设计相应的探究实验来检测味精中谷氨酸钠的含量的方式进行。

其教学目标涉及:

知识与技能:

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3)①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中,不法分子为了提高奶粉中所谓蛋白质的含量,居然在原奶中添加了三聚氰胺。

不法分子为何要在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这种化学物质呢?

由此引起学生的疑问,从而引出化学中如何利用元素的质量计算物质的质量这一知识点。

因为三聚氰胺这种物质中含有氮元素,而奶粉中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蛋白质的含量必须达标,检测部门是通过测奶粉中氮元素的含量来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从而判断是否达标的。

最后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②在讲解“水的净化”的时候,可以引入“市场销售的水产品中甲醛的检测”的问题,进而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单项选择题]

  11、相同温度和压强下,3体积的X气体与6体积的Y气体化合生成6体积的气态化合物A,则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

  A.XY2

  B.X3Y2

  C.X2Y3

  D.XY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由于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结合化学

  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可得:

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XY。

故选A。

  [填空题]

  12、,故气态请简要介绍4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①启发讲授法:

启发讲授法一直是教学史上最主要的方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②演示观察法:

演示观察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③引导探究法:

引导探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和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④讨论谈话法:

讨论谈话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口头语言问答、讨论或辩论等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单项选择题]

  13、各层次教育目标制定的先后顺序应为()。

  A.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B.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目标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为教育目标一培养目标一课程目标一教学目标。

  [单项选择题]

  14、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ΔH4B.ΔH1+ΔH2=ΔH3+ΔH4

  C.ΔH1+ΔH2+ΔH3=ΔH4

  D.ΔH1=ΔH2+ΔH3+ΔH4

  参考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15、中国工业报2007年7月2日报道,国际投行瑞士信贷发布报告称,由于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增长超过预期,国际矿业巨头明年可能再度提高铁矿石售价。

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4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铁粉,然后过滤

  D.Fe3+与KSCN产生红色沉淀

  参考答案:

C

  [填空题]

  16、背景材料:

好的新课导入,快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情绪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很快地进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以下是《氮肥的性质及应用》课堂的导入:

教师:

刚才上课问好的声音很响亮,同学们应该是没人饿着肚子来上课的吧。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比过去丰富了很多,我们来看看过去世界上粮食产量的情况。

学生惊叹。

  问题:

  

(1)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见的氮肥,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2)硝酸铵中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

  (3)某花卉基地需要配制100kg10%的硝酸铵溶液,基地的实验室中现有200kg5%的硝酸铵溶液和50kg30%的硝酸铵溶液,若选用这两种溶液混合配制,应该如何进行?

(4)请你对上述导入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1)80

(2)7:

1:

12

  (3)需要5%的硝酸铵溶液的质量为80kg,则需要30%的硝酸铵溶液的质量为20kg。

  (4)好的新课导入,能够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很快地进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的导入,通过联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饥饿体验,结合数据引导学生感受化肥使用的重要作用,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拉近了化肥的生产和使用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其对人类的生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紧接着是对化肥的性质、生产条件的介绍,为接下来的新课推进做好了铺垫,同时通过介绍化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单项选择题]

  17、中学化学课程的理念是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其主旨是提高学生的()。

  A.决策能力

  B.科学素养

  C.实践能力

  D.人文素养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中学化学课程的主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故本题选B。

  [单项选择题]

  18、设计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时,需要考虑三个基本问题(简称"三序"),下列不属于"三序"之一的是()。

  A.学生的认知顺序

  B.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C.学生的身体发展顺序

  D.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教材的编排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以及现有知识,而与身体状况无关。

  [单项选择题]

  19、学习化学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目标;②技能目标;③情感目标;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⑤过程与方法目标;⑥知识与技能目标;⑦态度目标;⑧科学目标;⑨学科目标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⑦⑧⑨

  D.①③⑦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单项选择题]

  20、将7.8gNaO和2.7g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100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HCl气体3.36L(标准状况),若忽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得到3.36L(标准状况)的气体

  B.反应结束得到3.9g的沉淀

  C.反应结束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D.反应结束得到的溶液中c(NaCl)=1.0mol·L-1

  参考答案:

B[单项选择题]

  21、高中化学课程中,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侧重探究能力和方法培养的是()。

  A.实验教学

  B.化学与技术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有机化学基础

  参考答案:

A[单项选择题]

  22、化学实验应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主体性是()。

  A.学校和学生

  B.学生和设备

  C.教师和学生

  D.教师和药品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23、空气中NO2含量超标会损害人体肺功能,导致人患呼吸道疾病等。

下列有关NO2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B.将NO2与N2O4的混合气体浸入沸水中,气体颜色变浅,浸入冷水中,气体颜色变深

  C.空气中少量NO2随雨水落在地面上,可形成硝酸盐,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D.实验室用Cu和浓HNO3反应制取NO2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对平衡反之气体颜色变浅。

  [单项选择题]

  24、来讲,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气体颜色变深,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

  A.学生的全面发展

  B.以学生发展为本

  C.研究性学习

  D.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中提出,“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单项选择题]

  25、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学活动的检查方法?

()

  A.反思

  B.测验

  C.观察

  D.调查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反思不属于教学活动的检查方法。

  [单项选择题]

  26、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程、隐形课程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确定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学校在课程上有了部分的决策自主权。

  [单项选择题]

  27、下列()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中掌握水平的行为动词。

  A.知道

  B.辨认

  C.解释

  D.证明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认知性学习目标中掌握水平的行为动词有:

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填空题]

  2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将面粉、食盐、食用油3种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再分别加入洗洁精振荡,能出现乳化现象的是_______。

  

(2)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性。

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

  (3)金属钛(Ti)及钛的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

地壳中的钛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4)防止铁制品锈蚀需要了解铁锈蚀的条件。

铁锈蚀的条件是:

_______。

  参考答案:

  

(1)食盐|食用油

  

(2)吸附|煮沸

  (3)TiO

  (4)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参考解析:

  

(1)面粉、食用油都不能溶解于水中,不能形成溶液,食盐可以溶解,能够形成溶液。

食用油不能溶于水,但加入洗洁精振荡,能出现乳化现象。

  

(2)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煮沸。

  (3)由于钛的化合价为+4价,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可得TiO。

  (4)铁锈蚀的条件是:

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单项选择题]

  29、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是()。

  A.有机化学基础

  B.化学与生活

  C.化学反应原理

  D.物质结构与性质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课程设置6个特点不同的模块,分别是:

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模块:

侧重反映化学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和核心知识的"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及"化学反应原理"模块:

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侧重探究能力和方法培养的"实验化学"模块。

  [单项选择题]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