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28687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2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只读存储器也出现了不同的种类,如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ROM),可擦除的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EPROM(ErasibleProgrammableROM)和EEPROM(ElectricErasibleProgrammableROM)以及掩膜型只读存储器MROM(MaskedROM)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快擦型存储器(F1ashMemory)具有EEPROM的特点。

3.按在微机系统中位置分类

可分为主存储器(内存)、辅助存储器(外存)、缓冲存储器等;

主存储器又称为系统的主存或者内存,位于系统主机的内部,CPU可以直接对其中的单元进行读/写操作;

缓冲存储器位于主存与CPU之间,其存取速度非常快,但存储容量更小,可用来解决存取速度与存储容量之间的矛盾,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

辅存存储器又称外存,位于系统主机的外部,CPU对其进行的存/取操作,必须通过内存才能进行。

另外,还可根据所存信息是否容易丢失,而把存储器分成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

如半导体存储器(DRAM,SRAM),停电后信息会丢失,属易失性;

而磁带和磁盘等磁表面存储器,属非易失性存储器。

存储器分类表如下所示:

双极型半导体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RAM)

MOS存储器(静态、动态)

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EPROM

掩膜型只读存储器MROM

快擦型存储器

存储器磁盘(软盘、硬盘、盘组)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磁带存储器

光盘存储器

缓冲存储器

二、存储器的系统结构

一般情况下,一个存储器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基本存储单元

一个基本存储单元可以存放一位二进制信息,其内部具有两个稳定的且相互对立的状态,并能够在外部对其状态进行识别和改变。

不同类型的基本存储单元,决定了由其所组成的存储器件的类型不同。

2.存储体

一个基本存储单元只能保存一位二进制信息,若要存放M×

N个二进制信息,就需要用M×

N个基本存储单元,它们按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由这些基本存储单元所构成的阵列称为存储体或存储矩阵。

3.地址译码器

由于存储器系统是由许多存储单元构成的,每个存储单元一般存放8位二进制信息,为了加以区分,我们必须首先为这些存储单元编号,即分配给这些存储单元不同的地址。

地址译码器的作用就是用来接受CPU送来的地址信号并对它进行译码,选择与此地址码相对应的存储单元,以便对该单元进行读/写操作。

存储器地址译码有两种方式,通常称为单译码与双译码。

(1)单译码

单译码方式又称字结构,适用于小容量存储器。

(2)双译码

在双译码结构中,将地址译码器分成两部分,即行译码器(又叫X译码器)和列译码器(又叫Y译码器)。

X译码器输出行地址选择信号,Y译码器输出列地址选择信号。

行列选择线交叉处即为所选中的内存单元,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译码输出线较少。

4.片选与读/写控制电路

片选信号用以实现芯片的选择。

对于一个芯片来讲,只有当片选信号有效时,才能对其进行读/写操作。

片选信号一般由地址译码器的输出及一些控制信号来形成,而读/写控制电路则用来控制对芯片的读/写操作。

5.I/O电路

I/O电路位于系统数据总线与被选中的存储单元之间,用来控制信息的读出与写入,必要时,还可包含对I/O信号的驱动及放大处理功能。

6.集电极开路或三态输出缓冲器

为了扩充存储器系统的容量,常常需要将几片RAM芯片的数据线并联使用或与双向的数据线相连,这就要用到集电极开路或三态输出缓冲器。

7.其它外围电路

对不同类型的存储器系统,有时,还专门需要一些特殊的外围电路,如动态RAM中的预充电及刷新操作控制电路等,这也是存储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5.2随机存储器

RAM(RandomAccessMemory)意指随机存取存储器,其工作特点是:

在微机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可以随机地对其中的各个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

读写存储器分为静态RAM与动态RAM两种。

一、静态RAM

静态RAM的基本存储单元是由两个增强型的NM0S反相器交叉耦合而成的触发器,每个基本的存储单元由六个MOS管构成,所以,静态存储电路又称为六管静态存储电路。

图5-1(a)为六管静态存储单元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T1、T2为控制管,T3、T4为负载管。

这个电路具有两个相对的稳态状态,若Tl管截止则A=“l”(高电平),它使T2管开启,于是B=“0”(低电平),而B=“0”又进一步保证了T1管的截止。

所以,这种状态在没有外触发的条件下是稳定不变的。

同样,T1管导通即A=“0”(低电平),T2管截止即B=“1”(高电平)的状态也是稳定的。

因此,可以用这个电路的两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来分别表示逻辑“1”和逻辑“0”。

当把触发器作为存储电路时,就要使其能够接收外界来的触发控制信号,用以读出或改变该存储单元的状态,这样就形成了如图5-l(b)所示的六管基本存储电路。

其中T5、T6为门控管。

(a)六管静态存储单元的原理示意图(b)六管基本存储电路

图5-1六管静态存储单元

当X译码输出线为高电平时,T5、T6管导通,A、B端就分别与位线D0及

相连;

若相应的Y译码输出也是高电平,则T7、T8管(它们是一列公用的,不属于某一个存储单元)也是导通的,于是D0及

(这是存储单元内部的位线)就与输入/输出电路的I/O线及

线相通。

写入操作:

写入信号自I/O线及

线输入,如要写入“1”,则I/O线为高电平而

线为低电平,它们通过T7、T8管和T5、T6管分别与A端和B端相连,使A=“1”,B=“0”,即强迫T2管导通,Tl管截止,相当于把输入电荷存储于Tl和T2管的栅级。

当输入信号及地址选择信号消失之后,T5、T6、T7、T8都截止。

由于存储单元有电源及负载管,可以不断地向栅极补充电荷,依靠两个反相器的交叉控制,只要不掉电,就能保持写入的信息“1”,而不用再生(刷新)。

若要写入“0”,则

线为低电乎而I/O线为高电平,使Tl管导通,T2管截止即A=“0”,B=“1”。

读操作:

只要某一单元被选中,相应的T5、T6、T7、T8均导通,A点与B点分别通过T5、T6管与D0及

相通,D0及

又进一步通过T7、T8管与I/O及

线相通,即将单元的状态传送到I/O及

线上。

由此可见,这种存储电路的读出过程是非破坏性的,即信息在读出之后,原存储电路的状态不变。

2.静态RAM存储器芯片Intel2114

Intel2114是一种1K×

4的静态RAM存储器芯片,其最基本的存储单元就是如上所述的六管存储电路,其它的典型芯片有Ietel6116/6264/62256等。

(1).芯片的内部结构

如图5-2所示,它包括下列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图5-2Intel2114静态存储器芯片的内部结构框图

•存储矩阵:

Intel2114内部共有4096个存储电路,排成64×

64的短阵形式;

•地址译码器:

输入为10根线,采用两级译码方式,其中6根用于行译码,4根用于列译码;

•I/O控制电路:

分为输入数据控制电路和列I/O电路,用于对信息的输入/输出进行缓冲和控制;

•片选及读/写控制电路:

用于实现对芯片的选择及读/写控制。

(2).Intel2114的外部结构

Intel2114RAM存储器芯片为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共有18个引脚,引脚图如图5-3所示,各引脚的功能如下:

•A0-A9:

10根地址信号输入引脚。

读/写控制信号输入引脚,当

为低电平时,使输入三态门导通,信息由数据总线通过输入数据控制电路写入被选中的存储单元;

反之从所选中的存储单元读出信息送到数据总线。

•I/O1~I/O4:

4根数据输入/输出信号引脚,图5-3Intel2114引脚图

低电平有效,通常接地址译码器的输出端。

•+5V:

电源。

•GND:

地。

二、动态RAM

1.动态RAM基本存储单元

静态RAM的基本存储单元是一个RS触发器,因此,其状态是稳定的,但由于每个基本存储单元需由6个MOS管构成,就大大地限制了RAM芯片的集成度。

如图5-4所示,就是一个动态RAM的基本存储单元,它由一个MOS管T1和位于其栅极上的分布电容C构成。

当栅极电容C上充有电荷时,表示该存储单元保存信息“1”。

反之,当栅极电容上没有电荷时,表示该单元保存信息“0”。

由于栅极电容上的充电与放电是两个对立的状态,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基本的存储单元。

图5-4单管动态存储单元

写操作:

字选择线为高电平,T1管导通,写信号通过位线存入电容C中;

字选择线仍为高电平,存储在电容C上的电荷,通过T1输出到数据线上,通过读出放大器,即可得到所保存的信息。

刷新:

动态RAM存储单元实质上是依靠T1管栅极电容的充放电原理来保存信息的。

时间一长,电容上所保存的电荷就会泄漏,造成了信息的丢失。

因此,在动态RAM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及时地向保存“1”的那些存储单元补充电荷,以维持信息的存在。

这一过程,就称为动态存储器的刷新操作。

2.动态RAM存储器芯片Intel2164A

Intel2164A是一种64K×

1的动态RAM存储器芯片,它的基本存储单元就是采用单管存储电路,其它的典型芯片有Intel21256/21464等。

(1).Intel2164A的内部结构

如图5-5所示,其主要组成部分如下:

图5-5Intel2164A内部结构

•存储体:

64K×

1的存储体由4个128×

128的存储阵列构成;

•地址锁存器:

由于Intel2164A采用双译码方式,故其16位地址信息要分两次送入芯片内部。

但由于封装的限制,这16位地址信息必须通过同一组引脚分两次接收,因此,在芯片内部有一个能保存8位地址信息的地址锁存器;

•数据输入缓冲器:

用以暂存输入的数据;

•数据输出缓冲器:

用以暂存要输出的数据;

•1/4I/O门电路:

由行、列地址信号的最高位控制,能从相应的4个存储矩阵中选择一个进行输入/输出操作;

•行、列时钟缓冲器:

用以协调行、列地址的选通信号;

•写允许时钟缓冲器:

用以控制芯片的数据传送方向;

•128读出放大器:

与4个128×

128存储阵列相对应,共有4个128读出放大器,它们能接收由行地址选通的4×

128个存储单元的信息,经放大后,再写回原存储单元,是实现刷新操作的重要部分;

•1/128行、列译码器:

分别用来接收7位的行、列地址,经译码后,从128×

128个存储单元中选择一个确定的存储单元,以便对其进行读/写操作。

(2).Intel2164A的外部结构

Intel2164A是具有16个引脚的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其引脚安排如图5-6所示。

•A0~A7:

地址信号的输入引脚,用来分时接收CPU送来的8位行、列地址;

行地址选通信号输入引脚,低电平有效,兼作芯片选择信号。

为低电平时,表明芯片当前接收的是行地址;

列地址选通信号输入引脚,低电平有效,表明当前正在接收的是列地址(此时

应保持为低电平);

写允许控制信号输入引脚,当其为低电平时,执行写操作;

否则,执行读操作。

•DIN:

数据输入引脚;

•DOUT:

数据输出引脚;

图5-6Intel2164A引脚

•VDD:

十5V电源引脚;

•Css:

地;

•N/C:

未用引脚。

(3).Intel2164A的工作方式与时序

读操作

在对Intel2164A的读操作过程中,它要接收来自CPU的地址信号,经译码选中相应的存储单元后,把其中保存的一位信息通过DOUT数据输出引脚送至系统数据总线。

Intel2164A的读操作时序如图5-7所示。

从时序图中可以看出,读周期是由行地址选通信号

有效开始的,要求行地址要先于

信号有效,并且必须在

有效后再维持一段时间。

同样,为了保证列地址的可靠锁存,列地址也应领先于列地址锁存信号

有效,且列地址也必须在

有效后再保持一段时间。

要从指定的单元中读取信息,必须在

有效后,使

也有效。

由于从

有效起到指定单元的信息读出送到数据总线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存储单元中信息读出的时间就与

开始有效的时刻有关。

图5-7Intel2164A读操作的时序

存储单元中信息的读写,取决于控制信号

为实现读出操作,要求

控制信号无效,且必须在

有效前变为高电平。

写操作

在Intel2164A的写操作过程中,它同样通过地址总线接收CPU发来的行、列地址信号,选中相应的存储单元后,把CPU通过数据总线发来的数据信息,保存到相应的存储单元中去。

Intel2164A的写操作时序如图5-8所示。

图5-8Intel2164A写操作的时序

读-修改-写操作

这种操作的性质类似于读操作与写操作的组合,但它并不是简单地由两个单独的读周期与写周期组合起来,而是在

同时有效的情况下,由

信号控制,先实现读出,待修改之后,再实现写入。

其操作时序如图4-9所示。

刷新操作

Intel2164A内部有4×

128个读出放大器,在进行刷新操作时,芯片只接收从地址总线上发来的行地址(其中RA7不起作用),由RA0~RA6共七根行地址线在四个存储矩阵中各选中一行,共4×

128个单元,分别将其中所保存的信息输出到4×

128个读出放大器中,经放大后,再写回到原单元,即可实现512个单元的刷新操作。

这样,经过128个刷新周期就可完成整个存储体的刷新。

图5-9Intel2164A读-修改-写操作的时序

图5-10Intel2164A唯

有效刷新操作的时序

数据输出

数据输出具有三态缓冲器,它由

控制,当

为高电平时,输出Dout呈高阻抗状态,在各种操作时的输出状态有所不同。

页模式操作

在这种方式下,维持行地址不变(

不变),由连续的

脉冲对不同的列地址进行锁存,并读出不同列的信息,而

脉冲的宽度有一个最大的上限值。

在页模式操作时,可以实现存储器读、写以及读-修改-写等操作。

有关上述时序图中参数的具体值,请参考有关的技术手册。

5.3只读存储器

指在微机系统的在线运行过程中,只能对其进行读操作,而不能进行写操作的一类存储器,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ROM器件也产生了掩模ROM、PROM、EPROM、EEPROM等各种不同类型。

一、掩模ROM

如图5-11所示,是一个简单的4×

4位的MOSROM存储阵列,采用单译码方式。

这时,有两位地址输入,经译码后,输出四条字选择线,每条字选择线选中一个字,此时位线的输出即为这个字的每一位

此时,若有管子与其相连(如位线1和位线4),则相应的MOS管就导通,这些位线的输出就是低电平,表示逻辑“0”;

而没有管子与其相连的位线(如位线2和位线3),则输出就是高电平,表示逻辑“1”。

 

图5-11简单的4×

4位的MOSROM存储阵列

二、可编程的ROM

掩模ROM的存储单元在生产完成之后,其所保存的信息就已经固定下来了,这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设计制造了一种可由用户通过简易设备写入信息的ROM器件,即可编程的ROM,又称为PROM。

PROM的类型有多种,我们以二极管破坏型PROM为例来说明其存储原理。

这种PROM存储器在出厂时,存储体中每条字线和位线的交叉处都是两个反向串联的二极管的PN结,字线与位线之间不导通,此时,意味着该存储器中所有的存储内容均为“1”。

如果用户需要写入程序,则要通过专门的PROM写入电路,产生足够大的电流把要写入“1”的那个存储位上的二极管击穿,造成这个PN结短路,只剩下顺向的二极管跨连字线和位线,这时,此位就意味着写入了“1”。

读出的操作同掩模ROM。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熔丝式PROM,用户编程时,靠专用写入电路产生脉冲电流,来烧断指定的熔丝,以达到写入“1”的目的。

对PROM来讲,这个写入的过程称之为固化程序。

由于击穿的二极管不能再正常工作,烧断后的熔丝不能再接上,所以这种ROM器件只能固化一次程序,数据写入后,就不能再改变了。

三、可擦除可编程的ROM

1.基本存储电路

可擦除可编程的ROM又称为EPROM。

它的基本存储单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图5-12所示。

与普通的P沟道增强型MOS电路相似,这种EPROM电路在N型的基片上扩展了两个高浓度的P型区,分别引出源极(S)和漏极(D),在源极与漏极之间有一个由多晶硅做成的栅极,但它是浮空的,被绝缘物SiO2所包围。

在芯片制作完成时,每个单元的浮动栅极上都没有电荷,所以管子内没图5-12P沟道EPROM结构示意图

有导电沟道,源极与漏极之间不导电,其相应的等效电路如图5-12(b)所示,此时表示该存储单元保存的信息为“1”。

向该单元写入信息“0”:

在漏极和源极(即S)之间加上十25v的电压,同时加上编程脉冲信号(宽度约为50ns),所选中的单元在这个电压的作用下,漏极与源极之间被瞬时击穿,就会有电子通过SiO2绝缘层注入到浮动栅。

在高压电源去除之后,因为浮动栅被SiO2绝缘层包围,所以注入的电子无泄漏通道,浮动栅为负,就形成了导电沟道,从而使相应单元导通,此时说明将0写入该单元。

清除存储单元中所保存的信息:

必须用一定波长的紫外光照射浮动栅,使负电荷获取足够的能量,摆脱SiO2的包围,以光电流的形式释放掉,这时,原来存储的信息也就不存在了。

由这种存储单元所构成的ROM存储器芯片,在其上方有一个石英玻璃的窗口,紫外线正是通过这个窗口来照射其内部电路而擦除信息的,一般擦除信息需用紫外线照射l5~20分钟。

2.EPROM芯片Intel2716

Intel2716是一种2K×

8的EPROM存储器芯片,双列直插式封装,24个引脚,其最基本的存储单元,就是采用如上所述的带有浮动栅的MOS管,其它的典型芯片有Ietel2732/27128/27512等。

Intel2716存储器芯片的内部结构框图如图5-13(b)所示,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a)引脚分配图(b)内部结构框图

图5-13Intel2716的内部结构及引脚分配

•存储阵列;

Intel2716存储器芯片的存储阵列由2K×

8个带有浮动栅的MOS管构成,共可保存2K×

8位二进制信息;

•X译码器:

又称为行译码器,可对7位行地址进行译码;

•Y译码器:

又称为列译码器,可对4位列地址进行译码;

•输出允许、片选和编程逻辑:

实现片选及控制信息的读/写;

实现对输出数据的缓冲。

(2).芯片的外部结构

Intel2716具有24个引脚,其引脚分配如图5-13(a)所示,各引脚的功能如下:

•Al0~A0:

地址信号输入引脚,可寻址芯片的2K个存储单元;

•O7~O0:

双向数据信号输入输出引脚;

片选信号输入引脚,低电平有效,只有当该引脚转入低电平时,才能对相应的芯片进行操作;

数据输出允许控制信号引脚,输入,低电平有效,用以允许数据输出;

•Vcc:

+5v电源,用于在线的读操作;

•VPP:

+25v电源,用于在专用装置上进行写操作;

(3).Intel2716的工作方式与操作时序

读方式

这是Intel2716连接在微机系统中的主要工作方式。

在读操作时,片选信号

应为低电平,输出允许控制信号

也为低电平其时序波形如图4-14所示。

读周期由地址有效开始,经时间tACC后,所选中单元的内容就可由存储阵列中读出,但能否送至外部的数据总线,还取决于片选信号

和输出允许信号

时序中规定,必须从

有效经过tcs时间以及从

有效经过时间tOE,芯片的输出三态门才能完全打开,数据才能送到数据总线。

上述时序图中参数的具体值,请参考有关的技术手册。

除了读方式外,2716还有如下工作方式:

②禁止方式;

③备用方式;

④写入方式;

⑤校核方式;

图5-14Intel2716读时序波形

⑥编程。

四、电可擦除可编程序的ROM(ElectronicErasibleProgrammableROM)

电可擦除可编程序的ROM也称为EEPROM即E2PROM。

E2PROM管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15所示。

它的工作原理与EPROM类似,当浮动栅上没有电荷时,管子的漏极和源极之间不导电,若设法使浮动栅带上电荷,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