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28702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业中心消防设计专篇Word文档格式.docx

7.甲方提供的地形图、道路及市政资料等。

8.建设单位与设计方签订的<建业中心项目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9.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要求。

10.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规定:

a)《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以下简称《建规》)

b)《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c)《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d)《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e)《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GB28184-2011

f)《防火门监控器》GB29364-2012

g)《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h)

GB50352--2005

JGJ67--2006

JGJ62-2014

JGJ64-89

JGJ100-201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i)《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k)《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l)《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n)《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o)《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

p)《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q)《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r)《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s)《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t)《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u)《地下工程防水设计规范》GB50108-2008

v)《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

w)《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50353-2013

x)《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

y)《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zz)《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09版)》

aa)《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

bb)《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50596-2010

cc)《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建城函[2014]275号

dd)《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ee)《关于印发〈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运行「2003」2116号

ff)《关于消防电梯与楼梯间直通室外问题的复函》公津建字[2015]27号

11.其它现行的规范规定

12.河南省及郑州市有关设计标准和规定:

a)《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13-8-20

b)《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1/T075-2016

c)《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1/T109-2015

d)《郑州市绿色建筑审查要点》郑建文〔2015〕44号

e)《郑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郑政办文〔2016〕52号

f)《郑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郑政办文(2016〕50号

g)《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郑政文〔2016〕152号

h)《河南省“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豫政办〔2016〕170

号等

建筑规模和设计范围

1.建设单位:

河南建业郑经置业有限公司。

2.建设地点:

本项目地处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航海体育场以南、东临朝凤路、南临果园南路、东北侧毗邻其他发展项目、西侧为尚岗杨遗址公园。

3.项目规模:

用地面积32572.19平方米,容积率为3.996。

计容总建筑面积

130174.29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98660.11平方米;

项目总建筑面积228834.40平方米。

4.项目组成:

项目地上包括一栋53(含机房层)、建筑高度249.99米的超高层办公楼(T1)、一栋5层高的酒店(T2)及一栋3层高的多媒体中心(T3)。

地下室(DK)共4层,功能含停车库,自行车库,主要设备用房、后勤区及人防区;

B1层设大型下沉广场。

各栋情况详下《建筑单体明细表》:

建筑单体明细表

子项

T1栋

T2栋

T3栋

地库

建筑面积(m2)

107065.69

19115.02

3993.58

98660.11

占地面积(怦)

2759.94

4368.9

1305.90

建筑层数(层)

53

5

3

4

建筑高度(m)(女儿墙高度)

249.990

23.990

19.190

-25.000

建筑防火类别

一类高层

多层

地下室

耐火等级

一级

二级

结构类型

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体系

(型钢柱)

钢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体系

钢框架一剪力墙体系

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

防火分区最大面积

(m)

3000

5000

汽车库:

1000

设备用房:

2000

非机动车库:

设计使用年限(层)

50

地震基本烈度

7度

防水等级

I级

首层建筑

相当于绝对标高

103.000

103.300

102.600

三.总平面说明

1.本项目用地相邻北侧为停车场、西侧为尚岗杨遗址公园,无规划地上建筑。

T1栋办公塔楼与T2栋多层酒店间距14.9米、与T3栋多层多媒体中心间距43.9米,T2、T3栋间距63.6米;

满足《建规》第522条防火间距规定。

2.T1栋四周设有消防车道,且满足《建规》第7.1.8条要求;

消防登高场地于

T1栋北侧长边连续布置,长55米、宽10米,满足《建规》7.2.1~7.2.3条相关规定。

3.T2栋多层酒店占地面积大于3000平米,根据《建规》7.1.2条设环形消防车道。

4.T2栋多层酒店南侧埋设地下柴油油罐,总储量3m3、柴油闪点大于等于60C。

埋地油罐距T2栋外墙约36米,满足《建规》4.2.1条“注6”的6米间距规定。

5.消防控制室设于地下B1层T1栋核心筒附近,B1层在T2、T3栋附近设消防分控室。

四.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一)建筑等级:

T1栋办公塔楼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T2栋酒店、T3栋多媒体中心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

各部位材料,包括混凝土墙、柱梁板及装饰面层、隔墙、防火门,均按其所在部位,满足耐火极限规定。

(二)防火分区:

1.地下室均设自动灭火系统,汽车库按w4000平米划分防火分区;

设备用房分区按w2000平米划分防火分区;

自行车库按w1000平米划分防火分区。

满足《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5.1.1条、《建规》5.3.1条规定。

2.T1栋为一类高层、设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面积w3000平米。

首层与地

下B1~B4层的自动扶梯挑空合并为一个防火分区;

27层、28层大堂挑空,

合并为一个防火分区;

其余各层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

满足《建规》5.3.1条规定。

3.T2栋为多层建筑,设自动灭火系统,按w5000平米划分防火分区;

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

满足《建规》5.3.1条规定。

4.T3栋为多层建筑,设自动灭火系统,按w5000平米划分防火分区;

T3栋整体及地下B1~B4层的自动扶梯挑空合并为一个防火分区。

满足《建规》5.3.1条规定。

(三)防火分隔:

1.防火分区间用防火墙、甲级防火门或特级防火卷帘分隔。

2.自动扶梯挑空,T1栋大堂、空中大堂、中庭花园,T1栋大堂、中庭,均通过防火隔墙、防火卷帘、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与周围连通空间分隔。

防火分区间用防火墙、甲级防火门或特级防火卷帘分隔。

满足《建规》5.3.2条规定。

(四)疏散出口:

1.地下小于1000平米的防火分区,至少设1个安全出口,并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大于1000平米的防火分区,至少设2个安全出口。

两个安全出口间的距离不小于5米。

满足《建规》5.5.8条、5.5.9.1条规定。

2.地下车库共设1353个机动车停车位,在地库每层均设置三条双车道进出;

毗邻设置的汽车坡道间,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分隔。

满足《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6.0.9条、6.0.14条规定。

3.地上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满足《建规》5.5.8条规定。

4.疏散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防火分区之间,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及其它设备用房,以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分隔;

管井检修门,以丙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分隔。

设备机房及管井开向避难区处,设甲级防火门。

公共厨房以乙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分隔;

当无自然通风时,以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分隔。

5.除人数不超过60人且每樘门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的房间外,疏散门均向疏散方向开启;

用于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装置。

(五)疏散人数计算:

1.T1栋办公塔楼:

a.办公室参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9.2.2条“注7”,按“10

卅(使用面积)/人”计算疏散人数(首层大堂/空中大堂/45、46L商务洽谈区/47、48L信息中心,按相同的人员密度计算疏散人数);

b.会议室根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4.322条,按“1.80卅(使用面积)/人”计算疏散人数;

c.3层“会议大堂”及“接待处”参照《建规》5.5.21.5条,按会议室容纳人数的1.1倍计算疏散人数;

d.49层、50层餐厅层按实际家具布置计算疏散人数;

每层工作人员按20人计算。

e.游泳池参考《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2-2008》4.2.1条,按“2.50卅(池面面积)/人”计算疏散人数。

2.T2栋多层酒店:

a.客房按每间2人计算疏散人数;

b.首层大堂参考《旅馆建筑设计规范》4.3.1条说明,按客房总人数的4%计算疏散人数;

c.餐厅根据《饮食建筑设计规范》3.1.2条,按“1.30m2(使用面积)/座”计算疏散人数;

d.游泳池按“2.50m(池面面积)/人”计算疏散人数;

e.健身房参考《北京市健身房安全管理规范京体办字[2005]89号》第十

五条,按“3m(活动面积)/人”计算疏散人数;

f.办公区按“10m2(使用面积)/人”计算疏散人数;

会议室按“1.80m2(使用面积)/人”计算疏散人数。

3.T3栋多层多媒体中心:

a.会议室按“1.80m?

(使用面积)/人”计算疏散人数。

b.2、3层参照《建规》5.5.21.5条,按会议室容纳人数的1.1倍计算疏散人数。

(六)疏散宽度:

1.根据《建规》第5.5.21.1条,T1、T2栋每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1.00m;

T3栋每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0.75m。

2.T1栋疏散楼梯间净宽大于1.20米,走道净宽大于1.40米,首层疏散门(含楼梯间门)净宽大于1.20米;

T2、T3栋疏散楼梯间和疏散走道净宽大于1.10米;

各栋疏散门最小净宽均大于0.90米。

满足《建规》第5.5.18条规定。

3.各栋设计疏散宽度详《设计疏散宽度计算表》。

(七)疏散距离:

1.地下汽车库设自动灭火系统,疏散距离均不大于60米;

满足《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第6.0.6条规定。

2.T1栋2、3、27、34层大堂,及49、50层餐厅;

T2栋首层大堂、餐厅;

T3栋首层大堂,均设自动灭火系统、疏散距离均不大于37.50米。

满足《建规》5.5.17.4条规定。

3.本项目全部设自动灭火系统,位于两个安全出口间的房间疏散距离不大于

50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疏散距离不大于25米(T1栋)、27.5

米(T2、T3栋)。

满足《建规》5.5.17.1条规定。

(八)避难层设计:

T1栋办公塔楼在4、15、26、35、44层设避难层。

避难层设计满足《建规》5.5.23条规定。

(九)消防电梯及救援:

1.本项目T1栋办公塔楼及地下室的每个防火分区均设不少于1部消防电梯;

满足《建规》7.3.1条规定。

根据《建规》管理组《公津建字【2015】27号》复函,地下室的部分防火分区与相邻防火分区共用1台消防电梯。

2.本项目各栋均在每层适当位置设消防救援窗;

外侧设装饰格栅时,格栅上对应位置设电动开启扇;

满足《建规》7.2.4条、7.2.5条规定。

3.T1栋办公塔楼屋顶预留直升机停机坪条件,并满足《建规》7.4.2条规定;

具体待专业设计。

(十)外保温防火:

本项目地上各栋均外墙采用燃烧性能A级的岩棉板外保温;

屋顶采用燃烧性能B1级的挤塑聚苯板外保温。

满足《建规》6.7节规定。

(十一)其他:

1.本工程地下B1层设燃油、燃气锅炉房,采用的可燃气体燃料相对密度应小于0.75;

柴油的闪点不应小于60C;

储油间总储存量不大于1.00m3。

锅炉房设计满足《建规》5.4.12条规定。

2.本工程地下B1、B2层设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总储存量不大于1.00m3。

发电机房设计满足《建规》5.4.13条规定。

3.防火墙两侧按《建规》第6.1节设计,玻璃幕墙后部加设砌块墙或防火板;

窗槛墙按《建规》第6.2.5条设防火封堵。

4.防火卷帘按《建规》第6.5.3条设计。

5.所有内隔墙、砌块墙均应做到板(梁)底,并堵严塞紧.穿墙管线待安装完毕后,墙身必须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实补严。

6.除通风井外,其余管井在管道安装完毕后,每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检修门为丙级防火门。

7.本项目金属承重构件及幕墙支撑构件,采用厚型防火涂料防火保护层。

T1栋应满足钢柱耐火3.00h、钢梁耐火2.50h,T3栋应满足钢柱耐火2.00h、钢梁耐火1.50h;

满足《建规》5.1.2条规定。

防火涂料技术要求见国标《06SG501民用建筑钢结构防火构造》;

墙体与钢梁、柱交接构造参国标《07J905-1防火建筑构造

(一)》50页、55页。

8.建筑内部装修应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在装修及结构构件的材质选用上,均为不燃烧体材料及难燃烧材料。

装修材料生产厂家应提供材料燃烧性能测试报告,经设计师及监理、业主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

9.除注明外,本工程防火卷帘均为满足背火温升的双轨无机布特级防火卷帘,耐火极限满足3.00h。

10.防火门/窗/卷帘应有当地消防主管部门准用证,方可使用

五.电气专业

(一)消防电源和配电

1.变配电所

楼层

配电房名称

装机容量

L1

高压开闭所

22560kVA

B1

办公高压配电房

B2

办公预留+办公低区+地库办公+办公预留冷站变配电房充电桩变配电房

4*1250kVA+2*1600kVA2*1000kVA2*800kVA

L26

办公高一区变配电房

2*1250kVA

L44

办公高二区、三区低压变配电房

2*1000kVA

2*1250kVA

酒店咼压配电房

酒店变配电房

多媒体中心高压配电房

多媒体中心变配电房

2*630kVA

预留一台变压器机房土建条件

--

2.柴油发电机设置

数量

供电范围

机房位置

安装容量(kVA)

办公楼

2台

消防负荷,非消防一二级负荷,办公租户保障负荷,办公高二、三区

B1层

2x2000

1台

租户发电机(预留机位)

暂按500kVA预留

条件

酒店

消防负荷、办公基本运营保障负荷

630

多媒体中心

消防负荷、多媒体中心基本运营保障负荷

B2层

500

3.本工程引入两路10KV高压电源,电源拟引自附近不同的区域变电站。

每个变电站引来1组10KV专线,两路10KV高压电源互为备用,两路电源之间设置手动联络开关,当其中一路10KV高压进线发生故障时,需手动切除部分负荷,再手动闭合高压联络开关,由另外一路10KV高压进线保障其需要保障的负荷。

4.发电机应能在全部市政电源断电后的15秒内完成自动启动及电源自动切换,以供电给保障负荷。

在市政电源恢复后,所有负载将被自动切换回市政电源供电,发电机在冷却后自动停车。

5.高二区(36层到43层),高三区(45层到48层)任一台变压器或任一路10KV高压电源故障时,则启动相关柴油发电机,其他区域柴油发电机启动信号为任两台互为联络变压器同时故障或两路市电同时故障时启动柴油发电机组。

6.两台发电机母排采用手动联络开关,由专业人员视现场实际情况操作。

7.高压采用断路器柜,低压采用MNS型配电柜,变压器选用SCB11型干式环保低损耗变压器。

8.所有消防用电设备(消防控制室、防排烟风机、消防电梯、防火卷帘、消防电梯排水井及备用照明、疏散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弱电机房)均为一级负荷。

9.本建筑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风机等消防设备用电由两个电源供电,且在最末端一级配电箱自动切换。

10.消防用电设备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其配电设备设明显标志。

11.消防用电配电线路电气竖井内采用矿物绝缘电缆,其他区域采用低烟无卤耐火电力电缆和电线,控制电缆采用低烟无卤耐火电缆。

消防用电配电线路暗敷时穿管敷设在不燃烧结构内且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30mm,明敷时,

穿有防火保护的金属管或有防火保护的封闭式金属线槽。

(二)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系统

1.系统形式

a.本工程采用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办公楼、酒店及多媒体中心分别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网通讯,办公楼为主控

b.系统采用A级环形布线方式

c.任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所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均不应超过3200点,其中每一总线回路连接设备总数不宜超过200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10%的余量;

任一台消防联动控制器地址总数或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所控制的各类模块总楼不应超过1600点,每一联动总线回路连接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100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10%的余量。

d.系统总线上应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消防设备的总数不应超过32点;

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

2.消防控制中心

a.本工程项目各区域分别设置独立的集中火灾报警系统,办公、酒店、多媒体中心消防控制室均分别设于各自业态的地下一层。

b.办公消防控制室设置为消防总控制中心,酒店和多媒体中心控制室为分控制室。

总控制中心能显示所有火灾报警信号和联动控制状态信号,并能控制重要的消防设备(如共用的消防泵);

各分控制室内消防设备之间可相互传输、显示状态信息,但不应相互控制。

c.消防控制中心设备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消防应急广播控制装置、防火门监控器等或具有相应功能的组合设备。

3.系统设备

a.探测器:

除卫生间、管道竖井外,所有楼层均设置火灾探测器。

下列场所将设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

-在不合适安装感烟探测器的场所,设置感温探测器,如厨房、发电机房等。

-在设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房间,设置感温及感烟探测器。

-在锅炉房及储油间,设置防爆型感温探测器。

-在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两旁设置温感及烟感探测器。

-在超过12m高的中庭等设置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

-其它区域如机电设备机房、公共地方、公共走廊、营业厅、后勤区、车库等设置感烟探测器。

-探测器与灯具的水平净距应大于0.2m;

与送风口边的水平净距应大于1.5m;

与多孔送风顶棚孔口或条形送分口的水平净距应大于0.5m;

与嵌入式扬声器的净距大于0.1m;

与自动喷水头的净距应大于0.3m;

与墙或其他遮挡物的距离应大于0.5m。

探测器的具体定位,以建筑装修吊顶综合图为准(满足探测器保护半径和面积要求)。

b.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在疏散通道或出入口处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底边距地1.3m安装。

c.消火栓按钮:

在消火栓箱内设置消火栓按钮。

接线盒设在消火栓的开门侧,底边距地1.8m。

d.区域显示器:

在每层消防电梯前室设置复示屏。

采用模拟平面图形式显示楼层火警信息。

底边距地1.3m安装。

e.火灾警报器:

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消防电梯前室、建筑内部拐角等处的明显部位设置火灾声光报警器。

底边距地2.4m。

f.消防应急广播:

-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设置火灾应急广播。

每个扬声器的功率不小于3W,从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25m,走道末端距最近的扬声器距离不大于12.5m。

-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的扬声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g.消防专用电话:

-消防水泵房、发电机房、配变电室、计算机网络机房、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防排烟机房、灭火控制系统操作处、消防电梯机房及其他与消防联动控制有关的且经常有人值班的机房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

底边距地1.3m安装。

-设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或消火栓按钮等处,设置电话插孔。

底边距地1.3m安装。

h.模块:

-每个报警区域内的模块相对集中设置在本报警区域内的金属模块箱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