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现状与思考.docx
《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现状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现状与思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现状与思考
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现状与思考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有效率虽然很高,但治愈率却不尽人意,在很多城市的统计中占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或第二位,可见人类最终战胜恶性肿瘤,还任重而道远。
以手术、放疗、化疗、生疗和中医药五大支柱疗法为主,以及内分泌治疗、介入治疗、基因治疗、加热治疗、冷冻治疗等多种疗法的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对提高疗效、减轻病人痛苦、改善生存质量、防止复发或转移、延长生命,提高治愈率,比单一的中医、西医、中西医之中只应用某一种疗法的疗效都好。
这是通过大量临床实践逐步被专家和学者所认识和接受的,是肿瘤学术界在不断地实践中形成的共识。
然而,在诊治肿瘤的临床上,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的许多学者,在癌症的早中晚期,何时、何环节,对各种疗法如何恰当地单独及相互综合应用才能发挥最佳疗效,还没有完全取得共识,导致不少病人没有得到许多原本有较多治愈或缓解的治疗机会而丧失。
本文以五大支柱疗法为立足点,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予以探讨,不当之处,望予斧正。
一、手术治疗(简称手术)
手术治疗是恶性肿瘤一种古老、最有效的主要治疗方法,一般分为预防性、根治性和姑息性等手术方法。
(一)手术的适应症及局限性
1、凡能手术切除的肿瘤均应手术切除,通过手术切除可以极大地根治或减少体内的癌细胞数目。
60%左右的癌肿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同时也是90%肿瘤的诊断及分期工具。
凡有手术适应症者,不可错失良机。
但应指出,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局部肿瘤,对全身扩散或远处转移难以奏效。
2、我们知道,13(1克重)的癌块约有109个癌细胞(约10亿个癌细胞),这时医生用手摸得到、用眼睛看得见,做也可以显示癌块的大小;若小于106个癌细胞的微小癌病灶残留在癌床上时,医生是眼睛看不见、手也摸不到,也难以察觉,只有在显微镜底下才能发现。
有鉴于此,癌症的根治手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在实际临床上要彻底根除癌细胞是很难的;极少数病人还难以避免因手术引起癌细胞的异位种植或转移的可能(体内残留的微量癌细胞转移,目前难以进行有效的检测)。
这既是多年来不少癌肿单纯手术治疗,其疗效难以明显提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常讲的即使是早期手术切除,仍需要在手术前后应用其他综合治疗(如放疗、化疗、生疗、中医药等)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手术治疗方案的思考
肿瘤手术开展较为普遍,并非全是专科医生进行,临床具体运用的手术方案是不完全一致的。
有的学者认为癌肿已在“早期”手术切除,只要定期复查就行了,不必要再继续应用其他综合治疗(如放疗、化疗、生疗、中医药等),致使有的患者术后不治而复发;有的患者癌肿原本处于应当手术治疗的早或中期之时,却过分担心手术后会残留或手术可引起转移而放弃治疗的良机;有的患者本应做根治手术却只做了局部切除,或手术治疗的方法已有很大的进展,却仍然应用过时的手术方法;或癌症已处于不能手术治疗的晚期,却仍坚持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结束了,病情也急速恶化而得不丧偿失。
这些都说明,以手术为主的治疗综合方案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放疗迄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
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来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恶性肿瘤有效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主要分为根治性和姑息性放疗两种。
(一)放疗的适应症及局限性
1、大多数癌症(约占70%左右)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目的均可以接受放疗。
在临床上放疗对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精原细胞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高度敏感;对头颈部、乳腺、子宫、子宫内膜、食管、直肠、肺癌等中度敏感;对黑色素瘤、肉瘤、肾癌、胰腺癌、恶性胶质瘤等低度敏感;对某些急性如上腔静脉压迫、脊髓压迫综合症等均可缓解症状。
2、放疗主要针对局部肿瘤,面对全身扩散和远处转移均难以奏效。
放疗对生长周期分裂中的癌细胞尤为敏感,对可复性分裂后以及乏氧细胞的敏感性较差,单纯放疗对许多肿瘤难以根治。
放疗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放射到一些正常组织或器官,引起病人可以或难以接受的、近期或远期的、轻重不一的放射性毒副反应。
如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炎症,水肿,照射部位及器官损伤等,致使放疗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
这些因素都是在放疗的前、中、后仍需要继续应用其他综合治疗(如手术、化疗、生疗、中医药等)的根据原因所在。
(二)放射治疗方案的思考
放疗需要专科设备、专科医生,一般来讲治疗和操作都是规范和严格的,但仍有学者认为单纯放疗难以根治部分癌肿,或惧怕毒副反应不能承受而放弃放疗;或病已晚期,只能进行姑息性放疗,却放射剂量加大、疗程加长,导致不仅没有治愈癌症,反而导致难以承受其毒副反应使生存质量极差。
有的学者在放疗过程中并不重视同时应用如中医药等疗法防治其毒副反应;或进行放疗后,只要定期复查就行了,不必要再应用其他综合治疗(如放疗、化疗、生疗、中医药等)。
这都说明,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仍需要不断的规范。
三、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近代肿瘤化疗始于20世纪60年代。
化疗是指用化疗药物来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是治疗癌症有效的主要的手段之一。
化疗主要分为治愈性化疗、姑息性化疗和辅助性化疗等不同方式。
(一)化疗的适应症及局限性
1、在所有癌肿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约有70%的机会可以进行化疗。
化疗有效地杀灭癌细胞的作用是肯定的,尤其对化疗敏感性肿瘤如:
绒癌、睾丸癌、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小细胞肺癌等疗效佳。
化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如:
乳腺癌、卵巢癌、食管癌、胃癌、肠道癌、肺癌等也有较好疗效。
2、化疗药物毒性反应一般分为早期反应(如局部刺激性、过敏反应、心律失常、脉管炎、发热、恶心呕吐等)、近期反应(如骨髓抑制、粘膜炎、脱发、中枢或周围神经病变、肾功能不全等)和远期反应(如心衰、肺纤维化、继发第二肿瘤等)。
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器官也有一定损害,甚至可以导致死亡,常成为限制用量、阻碍疗效发挥的障碍。
化疗药物对细胞增殖周期处于G0期细胞(又称休止细胞)不敏感或部分不敏感,部分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等原因,致使许多肿瘤化疗的疗效包括生存期延长,尚不尽人意。
这些因素都是在化疗中、后仍需要继续应用其他综合治疗(如手术、放疗、生疗、中医药等)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化学药物治疗方案的思考
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的发展,大大丰富了化疗的内涵,但化疗与手术和放疗相比,还较幼稚。
化疗在临床运用虽然十分普遍但又不太规范,各种恶性肿瘤的最佳化疗方案也未完全统一。
全世界公认对肿瘤要进行综合治疗,目前单靠化疗根治的仅睾丸肿瘤、霍奇金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少数肿瘤,多数常见肿瘤仍然很难单独通过药物根治。
有的学者认为癌肿在化疗之中,不必要同时应用如中医药等疗法预防毒副反应;或进行化疗后,只要定期复查就行了,不必要再继续应用其他综合治疗(如手术、放疗、生疗、中医药等);或从化疗对部分癌肿难以根治,或治之没有明显延长生存期,或单从部分耐药性等角度考虑,或过分担心毒副反应而放弃化疗;或患者本来癌症已到晚期且体质极为虚弱,毒副反应又特别明显,却继续化疗,导致不仅没有治愈癌症,反而导致难以承受其毒副反应,使生存质量极差、衰竭而适得其反。
这都说明,规范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是一个时不我待的课题。
四、生物治疗(简称生疗)
肿瘤生物治疗又称免疫生物治疗或生物反应调节治疗,是近20年来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前面介绍的几种疗法更显得不够成熟,处于发展阶段,既然生疗在临床治疗肿瘤的许多方面也发挥了较为明显的作用,故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生疗主要分为主动免疫如肿瘤疫苗,被动免疫如单克隆抗体,继承性免疫如转输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肿瘤侵润性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以及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等。
(一)生疗的适应症和局限性
1、生疗可直接调节恶性肿瘤的生长分化,抑制肿瘤的生长而缩小;促进癌细胞从低分化向高分化转化;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癌细胞的敏感性而有利于杀灭。
生疗可以作用于肿瘤血管致之坏死而不损伤正常细胞,还可以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增强抗癌能力。
生疗可以刺激造血功能促进骨髓抑制恢复,提高病人对放化疗的耐受力,提高放化疗效果。
例如干扰素治疗恶性淋巴瘤,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因放化疗导致的白细胞下降等方面,在临床上应用均十分广泛。
随着生疗的深入研究以至临床上的应用,有望起到对杀灭癌细胞或微小转移灶的疗效。
可以说,生疗大多数癌症病人均可以应用。
2、生疗治肿瘤与其他各种疗法一样,也有其局限性,从目前临床观察来看,单纯应用生疗抑杀癌细胞很有限,大多疗效还不太理想,除个案病例外,尚无资料证明单纯生物疗法可以治愈癌症,所以传统多作为辅助应用。
(二)生物治疗方案的思考
有的学者认为生疗既然具有抑杀癌细胞又不伤正常细胞,是一种理想的疗法而单纯用来治疗癌症,或手术、放化疗之中、后,夸大生疗的作用而单用来防治残存癌细胞;或认为单用生疗对大多数癌症的疗效不理想,甚或配合其它疗法已明显起到很好疗效时也放弃应用等。
应该说,这都是不正确的治疗方案。
这都说明,以生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亟待认真规范。
五、中医药治疗(简称中医药)
中医药学不是先由某种假说或猜测而产生的,其治疗肿瘤的各种方法,均为实践经验的总结,且又被实践所验证的,是几千年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
中西医之间,因其形成的历史时期、科学水平、文学语言、自然观、方法论不同,其研究过程的“诊察方法、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信息概念、理论框架”及学术思想的“宏观和微观、整体和部分、结构和功能、本质和现象、精确和模糊”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传统中医的“象息转研外象、诊察宏观外象、以象揣内宏微、哲医相融医理、外象整体分类、外象诊辨论治、外象判断标准”与现代西医的“内息伴研外象、诊察宏微息象、见窥内外宏微、局限人体医理、息象分解分类、息象诊断治疗、息象判断标准”及中医现代的“外象伴研内息、诊察宏微象息、以象揣窥宏微、哲医相融医理、象息整体分类、象息诊辨论治、象息判断标准”不同特色的理论框架。
这个特色,决定了中医药学抗癌作用是以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而为其特色。
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治疗恶性肿瘤各有优缺点,单纯西医对抗杀癌细胞的作用很强,治愈了不少癌症。
但单纯手术治疗根治的难度很大;放化疗对病理组织和正常组织损伤不分,存在许多毒副反应,免疫力低下、生存质量较差,对低敏感或不敏感的癌细胞的疗效尚不理想,甚或引起医源性疾病,从总体来讲其治愈率仍不容乐观。
一般来讲,中医药用于肿瘤的治疗或辅助治疗,只要辨识得当,用药合理,袪邪而不伤正或少伤正,其疗效是肯定的。
肿瘤的全病程均可以应用中医药治疗;与西医综合治疗,取长补短、提高疗效,不仅是合理的、优势是肯定的,也是势在必行;当失去手术、放化疗机会的病人更应运用中医药治疗。
现代实验研究也证明,许多中药本身具有直接或间接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而抗杀、抑制癌细胞的作用,所以中医药是肿瘤的又一主要治疗手段。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方法是以汤剂为主,兼有其它如注射剂、丸剂等中成药,进行内外相结合的各种治疗方法。
(一)中医药与西医的综合治疗
1、中医药与手术的综合治疗
中医药与手术的综合治疗,其作用主要包括3个方面:
其一,术前配合中医药调理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失衡,改善脏器功能,增强患者体质,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临床在辨证的基础上,常选用补气养血、健脾和胃和补益肝肾之方药,如八珍汤、香砂六君子汤、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汤等。
其二,手术后短期服中药,目的是减轻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减轻病痛,促进手术切口的血液循环及组织修复;手术后坚持服中药,恢复体质,为尽快促使脾胃功能、气血阴阳得以恢复,为进一步接受放、化疗打下基础,临床在辨证的基础上常选用调理脾胃、补养气血、行气化瘀之方药。
其三,手术后长期应用中药,提高抗病能力,提高生存率,预防肿瘤的复发或转移。
临床在辨病与辨证的基础上,常相应加上一些已被现代研究证明具有较强抗癌作用的中药。
2、中医药与放疗的综合治疗
中医药与放疗的综合治疗,其作用主要包括3个方面:
其一,放疗出现的如头颈部口干、咽痛、头痛,胸部咳嗽、胸闷,腹部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近期不良反应;某些肿瘤放疗后出现如头颈部癌的耳、鼻、喉,以及宫颈癌的直肠、膀胱远期反应,肺癌的放射性肺炎以及放射性脊髓炎等这些远期反应,中医药的防治效果是肯定的。
根据放疗病人的临床表现,中医认为放射线是一种热性物质,其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亦可作为“热毒”作用而损伤人体气阴,临床上在辨证的基础上常选用益气养阴、凉血解毒之品,如沙参、麦门冬、玉竹、花粉、丹皮、生地黄、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药物。
其二,在放疗过程中同时服用中药,其增效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医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病变部位癌细胞的氧含量,使乏氧细胞对放射线敏感,从而增加放疗效果,临床常选用挑仁、红花、川芎、三棱、莪术、丹参、赤芍等药物。
其三,在放疗以后服用中药改善体质,为下次放、化疗作准备,并可提高远期疗效,减少复发与转移。
临床常在辨病与辨证的基础上,相应加上一些已被现代研究证明具有较强抗癌作用的中药。
3、中医药与化疗的综合治疗
中医药与化疗的综合治疗,其作用主要包括3个方面:
其一,防治化疗对人体的毒副反应,中药的疗效是肯定的。
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中医药治疗常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之法,多选用香砂六君子汤、旋复代赭石汤等品;临床表现以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为主的骨髓抑制反应,临床常采取补脾益肾活血之法,多选用八珍汤、当归补血汤、左归饮、右归饮等品。
再如有些化疗药物对个别脏器表现有毒性:
如阿霉素对心肌有损害,中毒时出现心悸、气短、胸闷不适,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电图出现段改变,中医常选用天王补心丸加减治之;甲氨蝶呤易引起肝功能损害,发生中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为肝区胀痛、纳差食少,血中转氨酶升高,严重时可出现巩膜黄染,中医可选用逍遥散或茵陈蒿汤加减治之;长春新硷对周围末梢神经有损害,可出现肢端麻木,中医可选用当归黄芪五物汤加减治之;大剂量顺铂可引起肾功能损害,喜树硷、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可引起膀胱炎,临床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中医可选用知柏地黄汤或八正散加减治之。
其二,增敏作用:
研究发现,在化疗过程中同时服用中药可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而提高疗效。
如冬凌草对平阳霉素,白术等健脾药对氟尿嘧啶,丹参、川芎、蒲黄对喜树硷,生地、麦冬、玄参对环磷酰胺均有增敏作用。
其三,化疗间隙期,中药可改善患者体质,为下次化疗作准备,以期提高化疗的耐受力;化疗后坚持服中药,有利于尽快恢复体质,巩固所取得的远期疗效,减少复发与转移。
临床常在辨病与辨证的基础上,相应加上一些已被现代研究证明具有较强抗癌作用的中药。
4、中医药与生疗的综合治疗
中医药扶正驱邪理论而选方遣药进行的治疗,如临床常用的人参、黄芪、红花、丹参等药,以及小柴胡汤、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汤等方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生物功能的效果而达到抑制肿瘤的作用,与西医生物治疗有极为相似之处。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存活时间的长短和治愈率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
中医药对增强机体免疫力是多环节、多方面的,包括免疫促进、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例如扶正补气的人参、黄芪、灵芝、三棱、莪术、金银花能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的作用;而人参、灵芝还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作用,人参、黄芪还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
又如活血化瘀的丹参、红花能抑制机体免疫,且对抗原抗体复合物有促进吸收和消除的作用;而丹参、三七还能清除血液中过剩的抗原、防治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产生。
再如活血化瘀的水蛭、虻虫具有抑制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机体损害;而活血化瘀以毒攻毒的虻虫、蜈蚣能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晚期癌症的生物治疗,不少专家建议以多种生物制剂综合应用为好,中药与之综合,无疑可提高疗效。
(二)中医对肿瘤的诊辨
诊,即指诊察方法,又称望、闻、问、切四诊,或称诊法、诊察。
辨,即指辨识方法,是指将中医四诊所搜集的疾病信息加以分析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有机整体分类角度进行动态、灵活地而不是形而上学、机械凝固地去揭示疾病的本质,以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的方法,又称辨法、辨识。
诊是辨的依据,辨是诊的继续,诊的过程必须辨,辨的过程离不开诊,二者可分而不可离,故合称为诊辨。
1、中医对肿瘤的诊察
疾病的诊察:
癌症是一类波及全身在局部突出表现的疾病,许多癌症病人,同时还伴有许多其它疾病。
临床上在明确诊断癌症同时,还应明确诊断其它的疾病。
中医虽有其独特的理论,卓著的疗效,但因本身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不足,导致中医对癌症的诊察可以说是落后的,这是一个事实。
所以中医药治疗癌症,应当首先通过西医检查手段,明确不同癌症的诊断,及诊断后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如手术、放化疗、生疗、中医药等)。
在了解疾病西医诊治情况后还不够,要用中医药治疗,就必须诊察搜集从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角度的病史(如服用了清热抗癌、健脾抗癌等中药疗效如何等资料)及刻诊时的舌脉等全部症候,为辨识打下基础。
2、中医对肿瘤的辨识
一般来讲:
辨识的内容主要包括辨病、辨证、辨症,合称为三辨。
三辨是临床选择方药的依据,故称为三辨论治。
三辨论治是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辨症论治的总称。
中医将所诊察的中西医全部疾病信息(即症),运用中医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阴阳五行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进行辨识。
首先辨明正损病因如何脏、何腑、何经、何络、阴阳、气血、津液等正气亏损轻重,邪气病因如气滞、痰凝、血瘀、火毒、阴寒、癌毒等邪实蓄积的程度等方面,在病位、病因、病性、正邪等病因病机的变化;其二,分析归纳出如规范性证型、兼杂性证型、夹杂性证型、复合性症型、复杂性症型等不同证型;其三,将所归纳的疾病与证型,分析归纳出不同病人的同病同证、异病异证、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及同病同证同中异、异病异证异中同、同病异证异中同、异病同证同中异,以及各病、证之中所包含不同症的主次及多少的不同情况,由此通过三辨为论治提供依据。
(三)中医药对肿瘤的论治
诊辨是为了论治,论治离不开诊辨,故二者合称为诊辨论治。
论治,就是指讨论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治则和方法而言。
1、治则,一般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标本缓急、虚实补泻、正治反治、上病下取、下病上取、扶正抗癌,同病同治、异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同病同治同中异治、异病异治异中同治、异病同治同中异治、同病异治异中同治,以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内容。
治疗肿瘤也仍然要遵循这些论治理论。
中医诊治癌症病人一般有四种情况:
一是不仅已手术,而且还经过了放、化疗;二是没有手术,但已经过放、化疗或仅放疗或仅化疗;三是在进行上述治疗过程之前、之中或之后;四是病情加重等种种原因,上述什么治疗也没有进行,或无法进行手术、放疗、化疗而单纯寻求中药治疗。
通常情况下,若没有进行手术及放化疗的肿瘤早期,正盛邪实,当以攻削“癌邪”为主,或祛邪兼以扶正,采用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的方法,注意祛邪而不伤正;中期患者,邪实正虚,应扶正为主,兼以祛邪,使扶正不致助邪,采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法;对进入晚期的患者,邪愈盛而正极虚,已呈现“正气衰败”,此时若继续祛邪,攻邪不达,不但不能祛邪,反易伤正,使病情恶化。
一般来讲,中医药与其他综合治疗之前,多以扶正或扶正兼祛邪为主,目的在于以期使这些西医治疗能顺利进行做准备;在放化疗正在进行阶段,多以扶正,增强放化疗敏感性,减少其毒副反应为主,使之能顺利完成;在手术及放化疗后,多以扶正为主或扶正兼以祛邪,目的在于尽快恢复体质,巩固已取得的疗效,并对残存在体内的癌肿,或防止癌肿转移或复发而进行继续治疗。
但必须明确提出:
疾病的阴阳,寒热、虚实是相互区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
有的病人在病初均已体质虚弱,仍要以补虚为主,而有的病人在中晚期而邪盛者,仍应祛邪为主。
总之,应当始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明辨阴阳,寒热、虚实,结合现代研究成果,遵循“三辨论治”与“有是症便是药”的治疗原则。
2、治法,即指治疗的具体方法而言。
一般中医治法归纳为: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这些不同的治法,在中医论治理论下,相互间又演绎出众多不同的治法。
如论治肿瘤的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清热解毒、理气行气、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湿化痰、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不同的治疗方法。
但应指出:
这些治法必须在诊辨论治总的理论指导下有是证便是方、有是症便是药而综合应用,非一法而组方治之。
中医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疾病非表即里、非寒即热、非虚即实、非阴即阳,病情进一步发展常常出现寒热相兼、虚实并存的复杂表现。
凡积病多虚,由虚而致积,因积而更虚,二者互为因果。
我们许多同仁是明白这个基本道理的,但投入临床实际应用时,若单凭某种治法或中药的现代研究理论指导临床,都是不正确的。
比如说大肠癌在脾胃虚寒之时,单投以具有抗癌作用的清热解毒或清热泄火之药;或明明是气滞血瘀,却单投以具有抗癌作用的益气养阴所谓扶正之药;或明明是气阴两虚,而单投克划过度具有抗癌作用的活血化瘀之品等。
这样用药不分阴阳寒热虚实而用此指导临床,显然是不正确的,其副反应和疗效可想而知。
(四)中医治疗肿瘤的方药
1、按照中医辨识的理论,进行辨病论治——以病选方、辨证论治——以证选方、辨症论治——随症加减,即是指以病、证、症立法,以法选方、有是症便是药的原则。
在临床上可根据诊辨论治所选古方的基础上对现代研究证明具有抑杀癌细胞的中药进行加减,或根据现代研究证明具有抑杀癌细胞的药物,在中医诊辨论治理论指导下,从新组方;二者均可,以临床取得好的疗效为准。
若没有现代研究的相关理论,单凭中医阴阳、寒热、虚实以及中药的四气、五味等理论,尚难遴选出最佳抑杀癌细胞疗效的中药,这是不正确的。
从有关资料显示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约有700多味以上,比较有苗头的单方验方约2800余首。
但这些现代研究最终还得在中医药理论指导进行应用。
为什么?
大家熟知温热性能的桂枝、吴萸、生姜均有抗癌作用,当病人出现咽痛口干喜冷饮的鼻咽癌还能用吗?
又如大家熟知补药的人参、党参、黄芪是有抗癌的作用,当病人出现口干喜冷饮,腹胀大便干结的结肠癌还能用吗?
再如,大家熟知泻下的大黄、火麻仁有抗癌作用,当病人一天解稀水样大便十多次时还能用吗?
诸如此类,望同仁们认真思索,不可重蹈此类错误。
有的学者讲,实验证实从抗肿瘤有效的中草药中研制开发的如长春新碱、喜树碱、秋水仙碱、靛玉红等药,不用中药理论不是照样应用于临床,而且用中医理论还不能指导这些药物的应用吗?
这的确是个事实,但需要明确,这些药物既然不能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严格的讲是从中草药中研制的西药,它已经不是中药的范畴了。
近年来,抗癌中成药的研制发展很快,其问世的品种可谓琳琅满目。
抗癌中成药的研制,有的是以病人多见的证型,或多见的症候为依据选方遣药而组成;有的是以汤剂难以把握剂量,或服之不方便,或单凭现代研究遴选具有抑杀癌细胞的中药组成;有的是以补泻寒热药综合搭配,或中西药共同组成等。
严格地讲单独应用抗癌中成药,不应用辨证论治的中药汤剂,在相当程度上是不能体现中医药治癌的优势的,这是医界同仁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五)中医药治疗方案的思考
中医药治疗肿瘤与其它各种疗法一样,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抗杀癌细胞的力量较弱。
虽然单纯中医药也有治愈癌症的例证,但总体的讲是不尽人意的,所以必须坚持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原则。
一般来讲,中医药直接杀伤癌细胞虽有效但力量较弱,更为突出的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扶正祛邪而达到抑制肿瘤的作用,与西医放化疗合用的减毒增敏疗效也是肯定的。
由于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简、便、廉、嫌,使用十分广泛,许多病人都在自己配方治疗,其规范治疗颇具难度。
有的学者认为中医药不能与西医配合治疗,或认为中医药只能改善症状,没有抗癌的作用,反对病人应用中医药治疗;或夸大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而单独用之,否定与西医综合治疗;或夸大某种中成药治疗肿瘤的疗效而单独用之,否定能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的辨证论治;或对现代研究证明有效抗癌中药的科技成果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