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代码:209]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28741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代码:209]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代码:209]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代码:209]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代码:209]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代码:209]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代码:209]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代码:209]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代码:209]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代码:209]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代码:

209]专业知识真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

  1、静息状态下维持身体于某种姿势的能力称为

  A.动态平衡

  B.静态平衡

  C.反应性平衡

  D.保护性调整反应

  E.稳定极限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教材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中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一章康复评定基础第六节平衡功能评定

  【题眼解析】静态平衡是指身体不动时,维持身体于某种姿势的能力,如坐、站立、单腿站立、倒立、站立在平衡上维持不动。

  (B对)

  【知识拓展】平衡功能分为两类,静态平衡,动态平衡(是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稳定性的能力),其中动态平衡分为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及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单项选择题]

  2、以下哪项评定不属于运动功能评定

  A.MRC法

  B.MAS法

  C.Bobath法

  D.Brunnstrom法

  E.平衡和协调能力评定

  参考答案:

E

  [单项选择题]

  3、颈椎病颈椎牵引的角度,错误的是

  A.颈椎前倾角度小时,牵引力作用于上颈椎

  B.随颈椎前倾角度的加大,作用力的位置下移

  C.颈椎前倾10°~20°较合适,以15~40分钟为宜

  D.前倾一小角度,牵引力与颈椎的横截面垂直,减轻颈肩部疼痛

  E.前倾10°~20°的牵引力,使扭曲于横突孔中的椎动脉得以伸展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教材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中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五章骨科疾病第九节颈椎病牵引疗法

  【题眼解析】牵引角度:

需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及颈椎曲度选择,以颈椎前倾10°~20°较合适,牵引时间以15~40分钟为宜(C对)。

当牵引力向前倾斜一个小角度时,牵引力与颈椎的横截面垂直,能均匀加宽前后椎间隙,致使椎间孔与椎管均匀扩大,以减轻或消除颈肩部疼痛(D对)。

前倾8°~10°的牵引力,对牵离被嵌顿的小关节也有作用,并使扭曲于横突孔中的椎动脉得以伸展(E错,故选E),改善头部的缺血状况,使头晕、头痛得以减轻或消失。

有观察表明,最大牵引力作用的位置与牵引的角度有关。

颈椎前倾角度小时,牵引力作用于上颈椎(A对),随颈椎前倾角度的加大,作用力的位置下移(B对)。

  【知识拓展】牵引重量:

牵引重量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牵引时间、牵引方式等有很大的关系,牵引力为体重的15%~20%左右最佳。

若牵引时间短,患者身体状况好,牵引的重量可适当增加;若牵引时间长,牵引重量要小些。

在牵引时,可根据患者的反应作适当调整。

  [单项选择题]

  4、关于癌症的康复,错误的是

  A.癌症发展不同阶段,康复任务不同

  B.对各期癌症患者都要尽早确诊,尽早治疗

  C.广泛普及防癌治癌的知识,预防癌症的发生D.癌症康复目的是使癌症存活者提高生活质量,早日重返社会

  E.癌症治疗后约1/4患者可获得根治,1/3患者的存活期得以延长

  参考答案:

E[材料题]

  5、A.正常(E级)

  B.完全性损伤(A级)

  C.不完全损伤(B级)

  D.不完全损伤(C级)

  E.不完全损伤(D级)[配伍选择题]

  1."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节段(S)还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属于脊髓损伤程度的ASIA损伤分级的

  参考答案:

C[配伍选择题]

  2."骶节段无任何感觉或运动功能保留"属于脊髓损伤程度的ASIA损伤分级的

  参考答案:

B[单项选择题]

  6、肌张力检查方法正确的是

  A.被动运动检查

  B.主动运动检查

  C.主-辅运动检查

  D.减重情况下主动运动检查

  E.抗阻主动运动检查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康复功能评定学第八章肌张力评定

  【题眼解析】肌张力评定是被动运动检查,固定形式徒手检查,不能用非受累侧来参考。

  【知识拓展】肌张力分类:

静力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

  [单项选择题]

  7、运动处方是

  A.运动治疗的总称

  B.方法、强度、运动量,并提出应注意的事项

  C.以处方形式确定运动种类

  D.以处方形式确定运动种类和方法

  E.运动量,并提出应注意的事项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采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健身者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的方法。

其特点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单项选择题]

  8、骨折康复运动疗法的目标是

  A.控制感染

  B.消除肿胀

  C.软化瘢痕

  D.恢复功能

  E.促进创面修复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教材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中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五章骨科疾病第五节骨折康复运动疗法的目标

  【题眼解析】运动疗法的目标:

最大程度恢复运动功能(答案选D)。

  1.恢复关节活动度:

  ①主动运动:

非受累关节进行各运动轴方向的主动运动,轻柔牵伸挛缩、粘连的组织。

每个动作要求达到最大活动范围,重复多遍,每日数次

  ②助力运动和被动运动:

刚去除外固定的患者可先采用主动助力运动,以后随着关节活动范围的增加而相应减少助力。

对组织挛缩、粘连严重者,可使用被动运动,但被动运动方向与范围应符合解剖及生理功能。

动作应平稳、缓和、有节奏,以不引起明显疼痛及肌肉痉挛为宜

  ③关节松动术:

对骨折愈合良好,僵硬的关节,可配合热疗进行手法松动

  ④牵张训练:

增加关节周围软组织弹性。

  2.恢复肌力:

逐步增加肌肉训练强度引起肌肉的适度疲劳。

  ①当肌力为0~1级时,神经肌肉电刺激,被动运动等

  ②当肌力为2~3级时,以主动运动为主,亦可进行助力运动。

做助力运动时,助力应小

  ③当肌力为4级时,进行抗阻训练。

有关节损伤时,关节活动应以多点抗阻等长收缩训练为主,以免加重关节损伤。

  3.恢复ADL能力及工作能力:

上肢采用作业治疗和职业前训练,改善动作技能技巧,增强体能,从而恢复患者伤前的ADL及工作能力,下肢以步态训练为主,恢复正常运动功能。

  【知识拓展】其他治疗:

  ①局部紫外线照射,可促进钙质沉积与镇痛,超短波可消除肿胀。

  ②红外线蜡疗可作为手法治疗前的辅助治疗,可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纤维瘢痕组织。

  ③音频电、超声波疗法可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④局部按摩对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粘连有较好作用。

  ⑤局部或全身用药,控制感染。

  [单项选择题]

  9、上厕所也很方便的步行器是

  A.单侧步行器

  B.交互型步行器

  C.固定型步行器

  D.前方有轮型步行器

  E.腋窝支持型步行器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教材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中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二章康复治疗知识第二十六节康复工程助行器的应用

  【题眼解析】交互式助行器:

体积较小,无脚轮,可调节高度。

使用时先向前移动一侧,然后再向前移动另一侧,如此来回交替移动前进。

适用于立位平衡差,下肢肌力差的患者或老年人,其优点是如厕方便。

故答案选B。

  【知识拓展】助行器常用种类:

  

(1)普通框式助行器:

框架结构,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能,分为固定式和折叠式。

常用来减轻一侧下肢的负荷,如下肢损伤或骨折不允许负重时等,此时双手提起两侧扶手同时向前放于地面代替一足,然后健腿迈上。

  

(2)两轮助行器:

用于上肢肌力差,单侧或整个提起助行器有困难者,此时前轮着地,提起步行器后脚向前推即可。

  (3)四轮助行器:

此车与以上三种不同,一是有四个轮,移动容易;二是不用手握操纵,而是将前臂平放于垫圈上前进。

此车适用于步行不稳的老年人,但使用时要注意身体保持与地面垂直,否则易滑倒。

  (4)台式助行器:

带有臂支撑平台和四个脚轮,其特点是支撑面积大,稳定性能更好。

助行架的高度应以身体直立,在肘屈曲近30°的状态下,将前臂放在平台上为宜,是利用助行架带动身体向前行进的。

适用于全身肌力低下者,平衡能力较差者,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步行障碍者,慢性关节炎患者以及长期卧床者的步行训练等。

  [材料题]

  10、患者,女,40岁,30分钟前遭遇车祸后昏迷。

查体:

压眶可见睁眼反应,刺痛肢体有回缩躲避反应,不能进行交谈,不能发声。

  [子母单选]

  1.按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该患者的评分为A.7分B.8分C.10分D.13分E.15

  分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第三篇专业知识第六章神经疾病,第2节脑外伤的知识点。

  【题眼解析】Glasgow评分是一个评定患者(如头部外伤)神经功能状态的工具,包括睁眼、语言及运动反应,三者相加表示意识障碍程度,最高15分,表示意识清醒,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分数越低表明意识障碍越严重。

该患者疼痛刺激可睁眼得2分,刺痛肢体有回缩躲避反应得4分,不能进行交谈,不能发声得1分,故总评分为7分。

故答案选择A。

  【知识拓展】Glasgow昏迷量表(GCS)是用来判断急性损伤期的意识状况。

其评分表

  

(2)如下:

  [子母单选]

  2.患者昏迷严重程度属于A.轻度脑外伤

  B.中度脑外伤

  C.重度脑外伤

  D.轻中度脑外伤

  E.中重度脑外伤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第三篇专业知识第六章神经疾病,第2节脑外伤的知识点。

  【题眼解析】Glasgow昏迷量表的评分总分范围:

3-15分。

<8分为重度,9~12分为中度,13~15分为轻度。

根据该患者评分得分:

7分,故答案选择C。

  【知识拓展】Glasgow昏迷量表(GCS)是用来判断急性损伤期的意识状况。

其评分表

  

(2)如下:

  [单项选择题]

  11、视觉失认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视觉信息输入完好B.病变多在右侧大脑半球

  C.病灶部位一般在枕叶副纹区与纹周围区

  D.经触摸或听到声音或嗅到气味,则常能说出

  E.对所见物体、颜色、图画不能辨别其名称和作用

  参考答案:

B[单项选择题]

  12、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训练仪器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为

  A.等张运动

  B.等长运动

  C.等速运动

  D.连续被动运动

  E.抗阻运动

  参考答案:

C[单项选择题]

  13、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中,通常导入人体内的药物量只是电极衬垫上药量的A.5%以下B.10%以下C.15%以下D.20%以下E.25%以下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二章康复治疗基础,第1节电疗法的知识点。

  【题眼解析】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中,通常导入体内的药物量只是电极衬垫上药量的5%以下,大分子药物导入更少,只有数百分之一。

  【知识拓展】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中,导入人体的离子一般在皮下1cm处形成“离子堆”,在局部存留数小时至数天。

  [单项选择题]

  14、语言的节奏不由哪一项构成

  A.音色

  B.音量

  C.音高

  D.音长

  E.音符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教材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中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二章康复治疗知识第二十三节言语治疗构音障碍治疗语言节奏训练

  【题眼解析】语言节奏训练语言的节奏由音色(A错)、音量(B错)、音高(C错)、音长(D错)四个要素构成。

故答案选E。

  【知识拓展】任何一个要素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就可形成节奏。

由音色造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押韵上,由音量造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重音上,由音高造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平仄和语调上,由音长造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速度和停顿上。

在构音障碍中,共济失调型和运动减退型均存在重音、语调和停顿不当与不协调。

应进行重音与节奏训练及语调训练等。

  [单项选择题]

  15、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超声波的敏感性不同,对超声波敏感的是

  A.头面部皮肤

  B.胸腹部皮肤

  C.腰背部皮肤

  D.肢体部皮肤E.手足部皮肤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教材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中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二章康复治疗知识第三节超声波疗法

  【题眼解析】超声波作用于皮肤可提高皮肤血管的通透性,使皮肤轻微充血,但无红班。

超声波可增强皮肤汗腺的分泌,促进皮肤排泄功能,增强真皮再生能力。

  大剂量超声波可引起皮肤损害。

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超声波的敏感性不同,头面部皮肤对超声波敏感(故选A),腹部皮肤次之,肢体皮肤的敏感性较差。

  【知识拓展】超声波疗法是用频率在20kHZ以上的机械振动波,即超声波作用于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单项选择题]

  16、运动性失用定义错误的是

  A.常见于下肢和舌

  B.病灶位于非优势侧顶、枕叶交界处

  C.舌肌失用时,患者会张口但不能伸舌

  D.有时动作并非完全不能,而是动作的笨拙

  E.丧失了运动觉记忆形式,因而不能按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运动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17、关于2型糖尿病的康复治疗方案,说法错误的是

  A.每次运动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上,逐步延长至30~40分钟

  B.运动疗法以低至中等强度有氧训练为主

  C.严格注意无糖饮食,注意保持适当的营养平衡

  D.通常使用胰岛素治疗

  E.严重者可以使用胰岛素治疗

  参考答案:

D[单项选择题]

  18、一次运动锻炼的基本步骤是

  A.全身活动、放松活动

  B.训练活动、整理活动

  C.热身活动、训练活动

  D.结束活动

  E.整理活动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一次运动锻炼的基本步骤是预备活动、训练活动、整理活动。

  [单项选择题]

  19、关于迟发反应,正确的是

  A.发生于M波后的肌肉激发反应

  B.发生于M波前的肌肉激发反应

  C.常用于评估神经远端功能

  D.常用于肌病的检查

  E.常用于评估L神经根功能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迟发反应是指在刺激神经时,发生于M波后的肌肉激发反应。

常用于评估近端神经节段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情况。

H反射常用于评估S神经根功能。

  [单项选择题]

  20、利用火花放电产生高频电振荡,再通过共振(共鸣)和升压电路取得高压的脉冲减幅振荡的高频电流,作用于人体局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A.静电疗法

  B.毫米波疗法C.共鸣火花疗法

  D.短波、超短波疗法

  E.分米波、厘米波疗法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二章康复治疗基础,第1节电疗法的知识点。

  【题眼解析】根据题意,本题考察的是共鸣火花疗法的定义。

利用火花放电产生高频电振荡,再通过共振(共鸣)和升压电路取得高压的脉冲减幅振荡的高频电流,作用于人体局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因此法利用的是机器内蜂鸣器维持断续火花放电的原理,叫做共鸣火花疗法。

  【知识拓展】共鸣火花疗法是局部的长波疗法,波长范围:

300~3000m。

又称为局部达松伐电疗法。

具有以下作用:

  

(1)镇痛止痒

  

(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脱敏

  (4)抑菌

  [单项选择题]

  21、患者感到清晰且深在的针刺样疼痛的活动是指

  A.终板活动

  B.终板峰电位

  C.肌强直电位

  D.肌纤维抽搐放电

  E.复杂性重复放电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康复职考专业知识第一章康复评定基础第十节电诊断

  【题眼解析】终板活动:

该活动出现时患者往往主诉清晰且深在的针刺样的疼痛。

  故选A

  【知识拓展】终板峰电位来自单根肌纤维,若从终板区记录,可得到双相并且起始波为负向的终板峰电位,电位时限为3~5ms,被认为是单根肌纤维对由电极机械刺激导致的乙酰胆碱释放反应而出现的传播性动作电位。

肌强直放电:

是在先天性格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时记录得一种自发性活动。

复杂性重复放电多在针电极研究慢性失神经肌肉和各种肌病时记录得到。

肌纤维抽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束颤,表现为波动性的肌肉蠕动运动,自发发生,规则或不规则地反复出现,常可透过皮肤见到。

  [单项选择题]

  22、关于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错误的说法是()。

  A.此期继续训练和利用残余功能,防止功能退化

  B.尽可能改善患者的周围环境条件以适应残疾,争取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

  C.对有工作潜力的未退休的患者,酌情进行职业康复训练,使患者尽可能回归社会

  D.适时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以补偿患肢功能

  E.开展床上生活自理的康复训练

  参考答案:

E[单项选择题]

  23、关于踝关节扭伤的治疗,错误的是

  A.牵张训练以增加韧带张力

  B.损伤24小时内以冷疗为主

  C.借助平衡板进行本体感觉训练

  D.急性期后可选择温热量高频电疗

  E.肌力训练,特别是增加比目鱼肌训练以增强踝关节稳定性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五章骨科疾病,第3节关节病变和损伤的知识点。

  【题眼解析】踝关节扭伤物理治疗:

  

(1)消炎、消肿:

损伤24个小时内以冷疗为主,急性期无热量的高频电疗。

急性期后选择温热治疗,如高频电疗微热量或温热量、超声波、红外线、蜡疗等。

  

(2)镇痛:

低频或中频电疗,低强度半导体激光等。

  (3)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早期制动后导致关节僵硬,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活动韧性。

  (4)增强踝关节稳定性:

牵张训练,增加韧带张力;肌力训练,特别是增加腓骨长短肌训练,借助平衡板进行本体感觉训练。

故答案选择E。

  【知识拓展】踝关节扭伤治疗目的:

消炎、消肿,缓解疼痛,增加踝关节稳定性,恢复正常功能。

  [单项选择题]

  24、属于法的操作要领的是

  A.松腕、沉肩、垂肘、悬腕,肘低于腕,以肘为支点,用前臂摆动带动腕部摆动,拇指远节指关节同时做屈伸运动

  B.操作时应做到"沉肩垂肘",即肩部放松,肘部下垂,上臂带动前臂及手腕做灵活自如的回旋运动

  C.用力要均匀,好像吸附在推拿的部位,不要跳动。

操作时手部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碾动或跳动。

手法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有节律

  D.操作时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手腕放松,有节律性的一松一紧、从轻到重、提拿揉捏,一般以患者感到酸胀舒适为宜

  E.操作时腕关节伸直,以肩关节为支点,肘关节屈伸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运动。

用力要稳,掌下压力不宜太大,一般需要操作到治疗部位的皮肤发红,必要时涂适量润滑油或药膏,以防擦伤皮肤。

  参考答案:

C

  [材料题]

  25、A.微波

  B.毫米波

  C.音频电

  D.超短波或短波E.直流电离子导入[配伍选择题]

  1.外阴血肿早期或合并感染时首选

  参考答案:

D[配伍选择题]

  2.泪囊炎慢性期及睑腺炎炎症后期形成肉芽肿时适用

  参考答案:

E[配伍选择题]

  3.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期粘连增厚明显者适用

  参考答案:

C[单项选择题]

  26、小气道由终末细支气管到呼吸性细支气管大约14~19级支气管分支所组成,此类细支气管小于A.2mmB.5mmC.3mmD.4mmE.8mm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教材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中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一章康复评定基础第九节心肺功能评定肺通气功能评定

  【题眼解析】小气道通气功能小气道是指2mm以下的细支气管(答案选A),即由终末细支气等到呼吸性细支气管大约14~19级支气管分支所组成。

  【知识拓展】小气道阻力只占呼吸道全部阻大的20%,因此早期小气道病变可以不出现症状和体征。

  小气道功能测定主要包括肺闭合气量,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和频率依赖性、肺顺应性等。

闭合气量指平静呼气至接近残气量时,肺下部气道开始闭合所能再呼出的气体量。

  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①氮测定法②氙或氦弹丸法。

  数值增高表示肺弹性回缩力减退或小气道病变。

  闭合气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评定时应加以考虑。

  [单项选择题]

  27、痉挛的特殊表现不包括

  A.折刀样反射

  B.阵挛

  C.去大脑强直

  D.巴宾斯基反射

  E.齿轮性僵硬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康复功能评定学第八章肌张力的评定

  【题眼解析】痉挛的特征表现:

巴宾斯基反射、折刀样反射、阵挛、去大脑强直、去皮层强直。

故选E

  【知识拓展】僵硬:

椎体外系、帕金森-齿轮样或铅管样[单项选择题]

  28、腰椎间盘突出卧床休息的适宜时间是A.2~5日B.3~6日C.4~7日D.5~8日E.6~9

  日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五章骨科疾病,第10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知识点。

  【题眼解析】腰椎间盘突出卧床休息的适宜时间以4~7日为宜。

绝对卧床最好不要超过1周,时间过长,可造成肌肉失用性萎缩、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

故答案选择C。

  【知识拓展】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选择的床铺以足够宽大的硬床上铺褥垫为宜,患者平卧后可使脊柱得到充分放松。

过软的床垫不适于腰背痛患者使用,如此使脊柱处于侧弯状态得不到休息。

软硬合适的床铺不仅对腰背痛患者是必要的,而且对所有的人也是有益的。

  [单项选择题]

  29、牵引作用不包括()。

  A.增大关节间隙

  B.消除肌肉痉挛

  C.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D.改善关节活动范弱

  E.矫治严重关节畸形

  参考答案:

E[材料题]

  30、A.感觉统合核对表

  B.儿童残疾评价表(PEDI)

  C.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D.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

  E.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配伍选择题]

  1.小儿脑瘫,评价功能独立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量表是

  参考答案:

B[配伍选择题]

  2.小儿脑瘫,评价感知能力的量表是

  参考答案:

A[配伍选择题]

  3.小儿脑瘫,评价认知能力的量表是

  参考答案:

E[材料题]

  31、A.SEP

  B.VEP

  C.BAEP

  D.MEP

  E.ERP[配伍选择题]

  1.刺激躯体神经在中枢记录的神经电位是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康复职考专业知识第一章康复评定基础第十节电诊断

  【题眼解析】刺激躯体神经在中枢记录的神经电位是SEP(体感诱发电位),用光刺激,在枕部记录的皮质电位是VEP(视觉诱发电位)。

故1选A,2选B

  【知识拓展】BAEP(听觉诱发电位),MEP(磁刺激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