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岸区关于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900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南岸区关于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南岸区关于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南岸区关于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南岸区关于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南岸区关于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重庆南岸区关于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重庆南岸区关于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重庆南岸区关于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重庆南岸区关于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重庆南岸区关于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南岸区关于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

《重庆南岸区关于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南岸区关于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南岸区关于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

重庆南岸区人事局关于“十一·五”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根据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事局《关于做好全市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通知》(渝委组〔2008〕71号)文件要求,并结合贯彻区委十届四次全委会提出的建设“森林城市、宜居南岸”新要求和我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为编制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奠定基础,现将《南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稳步实施规划

人才发展专项规划的组织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十一·五”人才发展专项规划的实施纳入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部署、实施。

(一)明确责任,分解任务

要求各部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把人才工作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进行考核,初步形成了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机制。

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人事局协助配合;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由人事局牵头,教育、卫生等各职能部门协助配合;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由经委牵头,商委、工商联、外经贸委、建委等职业部门协助配合;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商委、经委、工商联、外经贸委、建委等职能部门配合;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由农林水利局牵头,各镇、村配合。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聚集人才

大力实施“人才聚集工程”,吸引和引导各级各类人才向南岸聚集。

三年来,全区共引进、公开招录(聘)各类人才470名,其中:

公务员17名,事业单位443名,引进副处级党政人才10名。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区委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曾赴北美、澳大利亚、北京、上海等国际国内人才高地广揽贤才,2007年与北大、清华签订了研究生南岸见习基地协议。

以茶园新城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载体,吸引各类高级人才集聚,2008年初有7名在站博士,涉及区域经济、生态循环工业园区建设、商用空调器散热扁平化设计等领域,2008年4月份,已有两名博士顺利出站。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关于加强引进人才工作规定》,为教育事业实施“三名工程”,每年为中小学引进40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三年共引进112名,特级教师2名。

围绕“五院创三甲”工程,引进博士1名,副主任医师11名。

对我区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特事特办。

2007年,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园区建设发展年”目标,在园区创设“园区企业人事人才服务联络室”,并委派人事人才服务专员,专人服务,特事特办。

(三)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树立大教育、终生教育、大培训观念,努力营造学习型干部、学习型科室、学习型部门、学习型社会的浓厚学习氛围。

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联合出台政策,鼓励、奖励在职干部职工参加第二学历或提高学历层次的继续教育,对在职接受高层次学历学位教育的,在取得学历或学位后可以享受不超过学费比例80%标准的补助;区委组织部坚持以处级干部主体班为主导、特色班为补充,结合全区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的培训工作。

三年来,举办了处级干部主体班12期,培训处级党政人才480余人次;中青年后备干部学习班1期,培训后备干部47人;选派了127名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层次的优秀年轻干部到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苏州干部管理学院接受领导力提升、公共管理、区域经济等知识的学习;选派20名干部到市外、市内对口支援县挂职。

区人事局对全区公务员开展培训5000余人次;对全区职员、专业技术人才3万余名全面开展继续教育,每年完成80个学时的继续教育计划。

区经委实施“企业家培养计划”,有针对有选择地进行企业家送培计划,组织华福、零一等企业30余名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先后到清华、重大、哈工大、东南大学攻读MBA;2007年,又与清华大学合作设立企业学堂远程教育基地,运用卫星数字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广播网三网合一的远程技术手段,陆续推出前沿讲座、企业家MBA课堂、卓越经理人大学堂、职业经理人与员工职业化塑造等板块,拓展了企业家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灵感,通过观念的转变实现企业由传统模式管理向现代经营管理的转变。

区农业局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镇村实用人才工程”,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大力实施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培养,初步形成了花木(南山腊梅花)、优质水果(小平葡萄)、观赏鱼(马颈村热带观赏鱼)、旅游农业四大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格局,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南岸区域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四)加强人才市场建设,拓展公共服务职能

充分发挥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拓展人事人才公共服务职能。

2006年以来,南岸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323场,进场交流人员达13.40万余人(次),累计向140余家单位提供人才(劳务)派遣和代理社会保险服务1100余人,组织用人单位新增就业岗位近20000余个,实现下岗再就业1500余人,实现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综合就业率达到72%。

坚持开展了“服务经济、服务园区、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主题活动,深入企业调研,听取企业对我区人才工作的意见。

人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成信、实效、发展的原则,贴近市场,贴近改革、贴近发展,实现由“管本位”向“以客户为中心”工作理念的转变、由制度优势向服务优势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服务方式的转变。

(五)创新人才选拔使用机制

进一步完成党政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围绕干部任用决策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以及创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研究制定了《干部考察差额制》、《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任前公示制》、《区委常委会讨论决定任免干部票决制》、《南岸区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实施办法》、《南岸区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实施办法》等;创新“公选”方式,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选才新路,对专业技术类的领导人才选拔试行“引进+聘用”模式,将“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

对专业技术人才推行执(职)业资格与职称资格双轨运行。

进一步完善区属事业单位以聘用制和结构比例管理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探索按工设岗、竟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对高级人才“不求所有,但为所用”。

区委、区政府聘请高级专家为“顾问”,组建了高级专家学者为主要成员的“顾问团”。

对凡是影响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都要征询“顾问团”的意见。

二、人才发展专项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评估

(一)南岸区人才总量及分类统计表

统计时间:

2008年6月30日单位:

规划数

完成数

差额

完成比率

人才总量

138,600

42,454

-96,146

30.63%

其中:

党政人才

1,600

1,213

-387

75.81%

专技人才

58,000

31,000

-27,000

53.45%

经营管理人才

67,000

6,100

-60,900

9.10%

高技能人才

12,000

4,000

-8,000

33.33%

农村实用人才

109

社会工作人才

32

从统计资料分析,我区“十一·五”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人才总量4.24万人,完成规划的30.63%。

(二)从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看,限于编制、领导职数,党政人才队伍比较合理的规划数应控制在0.13万人左右,“十一·五”中期实际已达到1213人,基本完成了规划目标。

而党政人才关键的是学历层次、综合素质、应对复杂局面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等方面。

从党政人才队伍学历层次看,专科及其以下为392人,大学本科736人,硕士研究生81人,博士生4人,本科及其以上学历人数占党政人才队伍总量的67.68%,学历层次逐年提高。

(三)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成情况看,总量达到3.1万人,完成规划的53.45%,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但是从专业技术结构比例看,高级人才683人,其中:

正高级职称18人,副高职称665人,中级职称4300余人。

高级职称资格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比例为2.2%,中级及其以上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比例为16.07%,执(职)业资格约1.95万人,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62.90%。

区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在职专家2名,分布在教育行业。

目前尚没有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

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结构比例看,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层次,培养学科带头人,任重而道远。

(四)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完成情况看,总量只有6100余人,完成规划的9.10%。

这个差距确实太大了,通过与区经委联系,可能存在着统计口径的差别。

从数据构成看,我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257户,经理级经营管理人才2600余人,科级经营管理人才3500余人,共6100余人。

主要集中在烟草、机械、医药、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

而对于规模以下的企业,特别是饮食服务业,有部分没有纳入范围进行统计。

当然,我区受传统产业布局的影响,缺少大型工业企业,缺少电子等高科技产业,但随着茶园工业园、长江工业园等工业园区的建设进程,重庆市机电工业园也将落户南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将逐渐壮大。

(五)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成情况看,总量约0.4万人,完成规划的33.33%。

而我区有各级各类企业从业人员23万人,高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80%,远远低于全国4.40%的平均水平。

而从仅有的4000余名高技能人才队伍看,技师及其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仅有179人,占高技能人才队伍的4.48%。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升级和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城镇化、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六)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由于在“十一·五”规划中没有细分,但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将纳入我区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统筹进行。

三、主要问题

(一)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二)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三)人才队伍分布不尽合理。

区属人才队伍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行业,而我区发展迅速的文化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业、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类人才严重匮乏。

(四)拔尖人才、领军人才严重不足。

在区属人才资源中,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共有7名,其中现在在职有2名,一名是幼教专家,一名是小教专家。

具有正高级职称资格的专家在职18名,分布在教育、卫生事业单位。

四、对策及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重庆新阶段发展“314”总体部署,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围绕建设“森林城市、宜居南岸”的新要求,解放思想,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有计划地实施党政领导人才培养、杰出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为实现“加快”和“率先”的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认真贯彻落实渝委人才《重庆市高层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意见》(渝委人才〔2008〕1号),渝委人才《重庆市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意见》(渝委人才〔2008〕2号)文件精神,把35岁以下,不具备大专学历的,或者即使具备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但属于党校、行政校文史类毕业的机关、镇事业单位职工全部送到高等院校接受学历或第二学历的教育。

(二)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吸引我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为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国家及市区关于人才工作的政策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南岸区引进人才优惠政策规定》。

(三)强化资金投入,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当成首要工程来抓。

完善人才开发基金、“建设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增加对人才产业的投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人才工程的刀刃上,不断提高人才产出效益。

(四)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人才强区、科技强区战略,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

不能把人才工作看作表面文章,而是要立足长远,未雨绸缪。

(五)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方面,鼓励、奖励人才接受更高层次或多学历的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能力、素质。

一方面,对那些卓有成效的人才或为我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重奖。

(六)进一步增强我区对人才的吸纳和承载能力。

整合区科委、科协、中小企业科技成果推广中心、区园区办、区重点项目办、茶园新城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资源,把招商引资与引才引智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聚集一批高层次人才。

(七)进一步强化规划指导功能,结合我区新目标,完善“十一·五”人才专项规划,坚持目标,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强化项目推动,加强各部门间的协同配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后半期,各部门应深入调研,分析人才需求状况和发展趋势,为编制本地区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奠定基础。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