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题库.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29018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题库.docx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题库.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题库.docx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题库

  [填空题]

  1、病例摘要:

丁某,男,56岁,已婚,农民。

患者于10年前开始出现腕、掌指关节疼痛,遇冷加重,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间断服用中西药物治疗,症状时有反复,关节逐渐肿大畸形。

1个月前患者感受风寒后,腕、掌指关节疼痛加重,屈伸不利,伴晨僵,服用多种药物后效果不佳,遂前来就诊。

刻下症见:

腕、掌指关节肿大畸形、疼痛,肌肉萎缩,屈伸不利,晨僵明显,平素畏寒肢冷,腰膝酸软。

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

请与痿证相鉴别。

  ·

  参考答案:

  主诉:

双腕、掌指关节疼痛反复发作10年。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双腕、掌指关节疼痛10年,诊断为痹证。

痹证日久,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而见关节疼痛、畸形,屈伸不利;肝肾不足,不能温煦筋脉,而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均为肾阳不足之象;综上所述,辨证为肝肾两虚证。

  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

痹证与痿证的鉴别:

痹证是以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以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为特点;痿证则在疾病早期即有肢体肌肉萎缩,疼痛症状不明显。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

痹证-尫痹中医证候诊断:

肝肾两虚证中医治法:

滋补肝肾,舒筋止痛方剂:

独活寄生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填空题]

  2、上消化道大出血处理原则

  ·

  参考答案:

  

(1)本病患者禁用巴比妥类药物。

  

(2)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吸氧、记录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烦躁不安时给予镇静剂;补充血容量:

先输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林格液、低分子右旋糖酐;休克时输全血。

  (3)止血措施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抑酸药:

体液及血小板诱导的止血作

  用只有在pH<5.0时会迅速被消化,常用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

  2)胃内灌注去甲肾上腺素:

100ml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8mg灌注胃30分钟后抽出,每小时一次,以后根据出血程度减少用量。

胃内吸收很少,且吸收后先经门静脉系统至肝脏灭活,故无全身反应。

  3)凝血酶:

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的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纤维蛋白,促使血液凝固,填塞出血点而止血800~2000U,4~6h1次,切忌血管内和肌内注射。

  4)立止血:

含两种使血液凝固的酵素:

一种有类凝血酶的效力,另一种具有类凝血酶的活性。

1~2U静注或肌内注射,以后每日肌注1U,2~3天。

  内镜下止血治疗:

通过高频电凝、激波、射频、激光等。

  中药止血治疗:

三七粉3克,大黄粉3克,白及粉6克,用水调成浆糊样,分二次服用。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

  1)垂体后叶素:

血管收缩剂,使内脏小动脉收缩、增加血液流入肠道的阻力,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可使肝肠系膜动脉及脾动脉收缩减少门脉回流,故可降低门静脉压力。

  垂体后叶素20U+GS200mliv0.5~1小时内滴完。

  2)生长抑素:

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和胃泌素的分泌,促进胃黏膜生长,能选择性引起内脏循环血量减少和门静脉压下降,无全身性血压变化。

  奥曲肽、善宁:

100μg静脉注射,以25~50μg/h速度静滴,3~5天。

  3)三腔二囊管气囊压迫止血:

4~6h放气一次,间歇15~30h,以免黏膜发生缺血和坏死。

压迫出血停止24h后,放气观察24h后拔管。

拔管前需口服石蜡油防止拔管时因粘连而引起出血。

  4)硬化剂:

曲张的静脉注射硬化剂使血管内形成血栓而止血。

5%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每点注射0.5~2ml,一次总量可达20~30ml。

  并发症有食管溃疡、穿孔、狭窄、肺栓塞。

  5)静脉套扎:

适应证: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出血期;分流术或脾切除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内科药物治疗或三腔管压迫24小时无效;重症患者无法手术治疗或拒绝手术者;硬化治疗后复发出血或硬化治疗曲张静脉消失后又有小静脉再生再通者;为预防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特别是既往有过出血病史者,为预防再出血,可行硬化或套扎治疗。

禁忌证:

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禁忌证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出血性休克未能纠正,内镜检查有危险者;有凝血机制障碍,严重出_倾向者;硬化剂过敏者;对于严重咳嗽、高血压或脑血管病、肿瘤压迫肝静脉或门静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非急性出血期患者,应列为相对禁忌证明,部分可在上述病情缓解后再行硬化剂或套扎治疗。

  ·

  [填空题]

  3、胸痹诊断

  ·

  参考答案:

  1.左侧胸脘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灼痛、绞痛、刺痛或隐痛、含糊不清的不适感等,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者可在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常兼心悸。

  2.突然发

  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

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

  3.多见于中年人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气候变化、多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诱发。

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4.心电图应列为必备的常规检查,必要时可作动态心电图、标测心电图和心功能测定、运动试验心电图。

休息时心电图明显心肌缺血,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

  ·

  [填空题]

  4、股骨折固定法

  ·

  参考答案:

  将伤肢拉直,夹板放在内外侧,外侧夹板长度上至腋窝,下至足跟,内侧夹板较短,放至股根部,关节处垫好棉花,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

如现场无夹板可用,可将伤肢与好腿并排摆正,用三角巾缠绕固定。

  ·

  [填空题]

  5、李某,男,27岁,在读研究生。

2002年9月就诊。

  一侧腿部因磕碰引起大片紫癜不消,继而另一侧腿部也发生大片紫癜。

无其他不适。

饮食睡眠尚可,口渴、尿黄便秘。

  查体:

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

腹部多个点状皮下出血点,两腿从上到下都是连成片的紫癜,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辅助检查:

PLT12×10/L,骨穿结果如下: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系比约为3.3:

1。

粒系增生活跃,占有核细胞的59.5%。

各阶段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红系增生活跃,占有核细胞的18.5%,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

巨核细胞全片见200余个,分类细胞25个:

原始巨核细胞1个,幼稚巨核细胞8个,颗粒型巨核细胞16个,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0个,血小板少见。

  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

  参考答案:

  中医病证诊断:

血证(紫癜),血热妄行证西医疾病诊断: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参考解析: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皮肤紫斑"为主症,属于中医"血证"范畴。

  患者外受火热之邪,火热偏盛,迫血妄行,血溢于肌肤脉络之外,故皮肤出现大片紫斑;火热伤津则见口渴,尿赤便秘。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皆为火热之邪偏盛的表现。

四诊合参,患者属于血热妄行证。

本病病位在血分,病性为实,若治疗及时,预后可。

  西医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多起病隐袭,表现为散在的皮肤出血点及其他较轻的出血症状,如鼻衄、牙龈出血等。

  紫癜及瘀斑可出现在任何部位的皮肤或黏膜,但常见于下肢及上肢远端。

  实验室检查:

①至少2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细胞形态无异常;②脾一般不大;③骨髓中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④需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

  [填空题]

  6、演示检查眼心反射的方法并说明其意义。

  ·

  参考答案:

  嘱被检查者仰卧,闭眼,检查者用左手中指及食指置于被检查者眼球两侧,逐渐施加压力,但不可使被检查者感到疼痛,加压20~30秒后计数1分钟脉搏次数。

  正常每分钟脉搏可减少10~12次。

减少12/min以上提示迷走神经功能增强,减少18~24/min提示迷走神经功能明显亢进。

如压迫后脉率不减少或增加,称为倒错反应,提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

  [填空题]

  7、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有哪些?

  ·

  参考答案:

  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反应及昏迷。

  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主要侵犯冠状动脉、脑动脉、外周动脉而出现的病症;微血管病变,主要是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

  [填空题]

  8、消渴病因

  ·

  参考答案:

  本证主要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

  1.素体阴虚:

消渴发病与体质有关。

阴虚体质者易发消渴病。

  2.饮食不节:

长期过食肥甘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发为消渴。

  3.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刺激,气郁化火,消烁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

  4.劳欲过度:

素体阴虚,复因房事不节,劳欲过度,损耗阴精,导致阴虚火旺,上熬肺、胃,而发为消渴。

  ·

  [填空题]

  9、肺痨概述

  ·

  参考答案:

  肺痨是指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肺痨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是肺病证中的常见病。

  ·

  [填空题]

  10、葛某,男,30岁。

患者1天前因开车时开空调受凉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周身疼痛,鼻塞。

体温最高39.5℃,服解热镇痛药汗出热降,而旋即复升,现恶寒剧,发热,无汗,头痛,周身酸痛,鼻塞,口不渴。

  查体:

T37.2℃,P94次/分,R20次/分,BP125/75mmHg。

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紧。

  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8.2×10/L,N66%,CRP8mg/dl。

  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

  参考答案:

  中医病证诊断:

感冒,风寒束表证西医疾病诊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参考解析: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因感受风寒之邪而发为风寒感冒。

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故见恶寒、发热、无汗;清阳不展,络脉失和,故见头痛、周身酸痛;风寒上受,肺气失宣,则鼻塞;寒为阴邪,故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均为表寒之征。

综观舌、脉、症,本证为风寒感冒;病位在肺卫,病性为实,预后佳。

  西医诊断依据:

  

(1)年轻病人,急性起病。

  

(2)有着凉史。

  (3)突然出现的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鼻塞。

  ·

  [填空题]

  11、演示语音震颤的检查方法。

  ·

  参考答案:

  检查者用双手掌或尺侧缘平置于被检查者胸壁对称部位,嘱被检查者重复发长音"-",注意要用同等强度,用手掌感知振动。

检查顺序由上到下,由内到外,双手交叉,左右对比。

注意有无增强及减弱。

  ·

  [填空题]

  12、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疾病有哪些?

请举例说明。

  ·

  参考答案:

  肾脏疾病,如肾炎,多囊肾,肾动脉狭窄;内分泌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嗜络细胞瘤,甲亢等;心血管病变,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发性大动脉炎等;颅脑病变,如脑肿瘤,脑外伤,脑干感染等。

  ·

  [填空题]

  13、叙述并指出太冲、支沟、腰阳关的定位。

  ·

  参考答案:

  太冲:

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支沟:

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腰阳关:

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

  [填空题]

  14、请演示右肾触诊的检查方法。

  ·

  参考答案:

  1.被检查者采取立位或仰卧位,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的右侧。

  2.检查者将左手掌放在其右后腰部向上托,右手掌平放于被检查者季肋部,以微

  弯的手指指端置于肋弓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右手逐渐深压向后腹壁,与在后腰部向上托起的左手试图接近,双手夹触肾。

  3.如未触及肾脏,嘱被检查者做深吸气,此时肾脏可能滑入检查者双手之间而被触及。

  4.如能触到肾脏,被检查者常有类似恶心或酸痛的不适感。

  ·

  [填空题]

  15、张某,男,60岁,已婚,工人。

1996年4月10日初诊。

  2年前诊断为冠心病。

  心前区经常疼痛,每月发作10余次,每次疼痛1~2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以暂时缓解。

近半年来,发作更频,胸部刺痛不移,夜间发作频繁,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均能缓解,常觉胸闷,夜寝不安。

  查体:

T36.5℃,P76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

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分,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舌质紫暗,有瘀斑,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沉涩。

  辅助检查:

心电图:

窦性心律,心率85次/分,律齐,V~V导联ST段压低约0.15mV。

心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等指标均正常。

  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

  参考答案:

  中医病证诊断:

胸痹,血瘀心脉证西医疾病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

  参考解析: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久则血行不畅,而致血瘀气滞,气滞血瘀,脉道壅滞,使胸阳痹阻,气机不畅,心脉挛急或闭塞而发为胸痹。

瘀血阻于心脉,络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胸部刺痛不移。

  瘀血为阴证,不易速去,加之久病入络,络脉受阻,瘀阻更甚,则发作频繁。

瘀血为阴,入夜亦为阴,因此入夜疼痛更甚。

舌质紫暗,有瘀斑,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沉涩均为瘀阻脉络,痹阻胸阳之征象。

  西医诊断依据:

  

(1)中年男性病人,具有典型的突然发作性心前区疼痛的症状。

  

(2)短暂发作,服用硝酸酯类药物能够缓解。

  (3)心电图:

窦性心律,心率85次/分,律齐,V1~V5导联ST段压低约0.15mV。

  ·

  [填空题]

  16、病例摘要:

李某,女,46岁,已婚。

  患者近2年来月经紊乱,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10余天,量多如崩,或少则淋漓,有时延续至下月月经来潮。

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是单纯性内膜增生,诊断为"功血"。

  平素月经正常,14岁初潮,5/34天,量中,色红。

末次月经,量少,色红,质稀,未净。

伴头晕,乏力,腰酸背

  软,耳鸣,寐差,形体消瘦,面色苍白。

舌边有齿痕,苔薄色润,脉沉细。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

请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

  ·

  参考答案:

  主诉:

阴道出血40余天。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本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经期延长,淋沥难净,本次40天未净,故诊断为崩漏。

患者七七之年,肾气渐衰。

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则或崩或漏,日久气血亏损,不能上荣则头晕、乏力、寐差。

腰为肾之腑,肾虚则腰酸背软。

舌边有齿痕,苔薄色润,脉沉细均为肾气虚之象。

  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

崩漏与经间期出血的鉴别:

二者都可以见经血非时而下。

区别在于,经间期出血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颇有规律,且出血时间仅2~3天,不超过7天自然停止。

而崩漏是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调,出血不能自止。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

崩漏中医证候诊断:

肾气虚证中医治法:

补肾益气,固冲止血方剂: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填空题]

  17、先兆流产概述

  ·

  参考答案:

  先兆流产是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出血,继之常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产物未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妊娠有希望继续者。

  本病经休息及治疗后,如出血停止,腹痛消失,妊娠可以继续;如出血增多或腹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

  ·

  [填空题]

  18、虚劳辨证论治

  ·

  参考答案:

  辨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辨,又不外乎气血阴阳。

故对虚劳的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

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说:

"五脏虽分,而五脏所藏无非精气,其所以致损者有四:

日气虚、日血虚、曰阳虚、日阴虚","气血阴阳各有专主,认得真确',方可施治"。

一般说来,病情单纯者,病变比较局限,容易辨清其气、。

血、阴、阳亏虚的属性和病及脏腑的所在。

但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由一虚渐致两虚,由一脏而累及他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重,辨证时应加注意。

  1.气虚

  

(1)肺气虚:

治以补益肺气。

方用补肺汤。

  

(2)心气虚:

治以益气养心。

方用七福饮。

  (3)脾气虚:

治以健脾益气。

  方用加味四君子汤。

  (4)肾气虚:

治以益气补肾。

方用大补元煎。

  2.血虚

  

(1)心血虚:

治以养血安神。

  方用养心汤。

  

(2)脾血虚:

治以补脾养血。

  方用归脾汤。

  (3)肝血虚:

治以补血养肝。

方用四物汤。

  3.阴虚

  

(1)肺阴虚:

治以养阴润肺。

方用沙参麦冬汤。

  

(2)心阴虚:

治以滋阴养心。

  方用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

治以养阴和胃。

方用养胃汤。

  (4)肝阴虚:

治以滋养肝阴。

方用补肝汤。

  (5)肾阴虚:

治以滋补肾阴。

方用左归丸。

  4.阳虚

  

(1)心阳虚:

治以益气温阳。

方用保元汤。

  

(2)脾阳虚:

治以温中健脾。

  方用附子理中汤。

  (3)肾阳虚:

治以温补肾阳。

  方用右归丸。

  ·

  [填空题]

  19、诊小儿脉

  ·

  参考答案:

  诊小儿脉与诊成人脉有所不同。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以区分寸、关、尺三部,再则小儿就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气乱则脉无序,故难以诊察。

  因此,小儿科诊病注重辨形色,审苗窍。

  后世医家有一指总候三部的方法,是诊小儿脉的主要方法。

小儿脉象一般只诊沉浮、迟数、强弱、缓紧,以辨别阴阳、寒热、表里和邪正盛衰,不详求二十八脉。

  三岁以下的小儿,一息7~8至为平脉;五六岁小儿,一息六至为平脉,七至以上为数脉,4~5至为迟脉。

数为热,迟为寒,浮数为阳,沉迟为阴。

强弱可测虚实,缓紧可测邪正。

  沉滑为食积,浮滑为风痰。

紧主寒,缓主湿,大小不齐多食滞。

  ·

  [填空题]

  20、患者女性,35岁,HBsAg、HBeAg及抗-HBc阳性。

分析其临床意义。

  ·

  参考答案:

  "大三阳",提示HBV正在大量复制,有较强的传染性。

  ·

  [填空题]

  21、病例摘要:

宫某,男,40岁,工人。

  平素喜食辛辣之品。

素来大便干结难解10余年,常三五日一行。

近期又有七天未解大便,腹胀满,矢气盛,口臭且多处口腔溃疡,心烦口干,渴而多饮,面红身热,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腹部切诊,左下腹可扪及条索状包块。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

请与积聚相鉴别。

  ·

  参考答案:

  主诉:

大便干,排便难10余年,加重7天。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大便干结、排便困难为主诉,故诊断为便秘。

患者饮食不节,喜食辛辣,导致胃肠结热,热伤津液,肠失濡润,故大便干结难以排出;热灼津液,故小便短赤;津液不能上承,故口干、渴而多饮;胃热壅盛,浊气上攻,故口臭;热盛肉腐,故口腔溃疡;内热壅盛,故心烦、面红身热;燥屎内结,故可于左下腹触及索条状包块。

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均为内热壅盛之征。

故辨证为胃肠结热证。

  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

便秘与积聚的鉴别:

腹部切诊,左下腹可扪及条索状包块,少数病便秘日久者,腹部可扪及大小不等的包块,均为粪块所致,此时须与积聚鉴别。

便秘之包块,通下之后即消失或减少,癥积之包块,通下之后,依旧不变。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

便秘中医证候诊断:

胃肠结热证中医治法: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方剂:

麻子仁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填空题]

  22、高血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有哪些项目?

  ·

  参考答案:

  常规项目有尿常规,血糖,血脂,肾功能,血尿酸和心电图。

特殊项目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动脉弹性功能测定,血浆肾素活性等。

  ·

  [填空题]

  23、脊柱骨折的急救

  ·

  参考答案:

  1.如伤者仍被瓦砾、土方等压住,不要硬拉暴露在外面的肢体,以防加重血管、脊髓、骨折的损伤。

立即将压在伤者身上的东西搬掉。

脊柱骨折时常伴有颈、腰椎骨折。

  2.颈椎骨折要用衣物、枕头挤在头颈两侧,使其固定不乱动。

  3.如胸腰脊柱骨折,使伤者平卧在硬板床上,身两侧用枕头、砖头、衣物塞紧,固定脊柱为正直位。

搬运时需三人同时工作,具体做法是:

三人都蹲在伤者的一侧,一人托肩背,一人托腰臀,一人托下肢,协同动作,将病人仰卧位放在硬板担架上,腰部用衣褥垫起。

  4.身体创口部分进行包扎,冲洗创口,止血、包扎。

  ·

  [填空题]

  24、抗链球菌溶血素"O"

  ·

  参考答案:

  抗链球菌溶血素"O"是A组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之一,可以溶解人红细胞,具有很强的抗原性。

机体因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脓皮病、风湿热等感染A组链球菌后,可产生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即"Anti-StreptolysinO(ASO)"。

  【正常参考值】

  ·

  [填空题]

  25、孔某,女,56岁,干部。

1979年10月9日初诊。

  全身浮肿1年,经多方治疗,未见明显疗效。

刻下症见:

全身浮肿,面色苍白,胸闷心慌,喘促难以平卧,腹部胀大,阴囊肿大,下肢肿甚,按之渗液,小便短少。

  查体:

T36.2℃,P94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

眼睑面目轻度浮肿,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4次/分,律齐。

肝脾肋未及,腰骶部轻度凹陷性水肿,双下肢凹陷性浮肿。

  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细弦涩。

  辅助检查:

尿常规:

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4.2g。

生化:

血清白蛋白26g/L,血肌酐106μmmol/L。

  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

  参考答案:

  中医病证诊断:

水肿,肾阳衰微证西医疾病诊断:

肾病综合征

  ··

  参考解析: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久病则肾阳虚衰,阳不化气,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而发为水肿。

阳气不能温煦上荣,则面色苍白;水气凌心,心阳受损,则胸闷心慌;水邪干肺,肺失宣降,则喘促难以平卧;肾阳虚衰,阳不化气,水湿下聚,故见下肢肿甚,按之渗液。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足,故见小便短少。

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细弦涩均为阳气虚衰、水湿内盛之征。

综观舌、脉、症,本证为心肾阳虚、水气凌心之水肿,病位在心肾,病性为虚实夹杂,预后差。

  西医诊断依据:

  

(1)大量蛋白尿(>3.5g/L)。

  

(2)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

  (3)全身浮肿,下肢肿甚。

  其中1、2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同时必须除外继发性病因和遗传性疾病才能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填空题]

  26、演示脱手术衣的步骤。

  ·

  参考答案:

  具体方法有两种:

  1.他人帮助脱手术衣法自己双手向前微曲肘,巡回护士面对脱衣者,握住衣领将手术衣向肘部、手的方向顺势翻转、扯脱。

此时手套的腕部正好翻于手上。

  2.个人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