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118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docx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docx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

1.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

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

林。

2.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

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3.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4.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危害:

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2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5.臭氧层的保护:

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与国际合作

6.酸雨的成因: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7.我国酸雨区的分布:

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三角洲。

8.酸雨的危害:

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

3腐蚀建筑物;④危及人体健康。

9.酸雨的防治: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用。

10.大气环境保护: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

11.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

海洋水量占地球总

水量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12.海岸带:

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

13.海岸带与人类活动:

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内。

14.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

①很少干预;②开始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管理

15.海水热量的收入:

太阳辐射

16.海水热量的支出:

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17.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

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18.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19.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20.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海洋面积广,水量大,

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21.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

氯化钠、氯化镁。

22.盐度的概念:

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23.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24.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25.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

红海(亚非交界)、

波罗的海(北欧附近)

26.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27.洋流的概念:

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8.洋流的成因分类:

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29.风海流的成因: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

30.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

反气旋型。

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

31.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

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32.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

冬逆夏顺。

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33.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

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34.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

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35.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

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

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36.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37.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

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哥拉寒流。

38.海水等温线的判读:

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

北半球);②高高低低规律判断寒暖流。

39.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气候;②海洋生物;③污染;④航海。

40.海洋资源的分类:

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

41.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洋化工;养殖、增殖

深海锰结核;潮汐和波浪发电。

42.渔业资源的形成因素:

大陆架、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

43.世界主要渔业国:

中国、日本。

44.世界渔场分布:

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东南大西洋

45.海洋油、气开发:

利用地震波寻找。

海上钻井平台、

装油站、海底管道

46.海洋空间利用的特点:

复杂性和特殊性(海洋气象

多变、深海环境差、海水腐蚀性等)

47.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

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

48.著名海峡:

马六甲、霍尔木兹、直布罗陀、英吉利、麦哲伦、白令、曼德等。

49.著名运河和港口: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鹿特丹

50.腹地:

港口的服务区域。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二)

1.海洋货物运输条件:

港口、集装箱船、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最佳航线服务。

2.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

荷兰、日本、澳门。

3.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4.海洋污染的产生原因:

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废弃物、

冷却水、杀虫剂、石油渗漏)

5.海洋污染的危害:

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6.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

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过度捕捞、自然环境变化。

7.石油泄漏清污方法:

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8.《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

效。

领海宽度、国际海底资源。

9.领海、专属经济区:

12海里,200海里。

10.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11.矿物的概念:

单质或天然化合物。

12.岩石的概念:

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3.矿产的概念:

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14.造岩矿物:

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15.岩石成因分类:

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

16.常见岩石:

玄武岩、花岗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板岩。

17.地壳物质循环规律:

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

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18.地质作用的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19.地质作用的分类: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20.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1.地壳运动的两种类型及其影响:

水平运动(褶皱山

系、裂谷海洋)、升降运动(海陆变迁)。

22.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

板块交界地壳活动。

板块运动形成地貌。

23.六大板块的名称:

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

24.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貌:

张裂(裂谷、海洋)、相撞(海沟、岛弧链、海岸或褶皱山脉)

25.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

海岭和断层(大多在洋底)、

海沟和造山带(大多在陆地边缘)

26.地质构造的概念: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

位。

27.地质构造类型:

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下沉岩块)

28.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成因: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接受沉积物,成为山岭。

29.断层构造分布的实例:

东非大裂谷;华山、庐山、

泰山;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30.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背斜(储油)、向

斜(储水)、断层(隧道、水库)。

3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2.流水与风力作用所塑造的地貌类型:

黄土高原、瀑

布、峡谷、冲积扇、三角洲;风蚀洼地、沙丘等。

33.水资源的概念: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34.陆地水的分类: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和地下水

35.陆地水的基本来源:

大气降水。

36.静态水资源:

冰川冰、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37.动态水资源:

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38.潜水:

埋藏在地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39.承压水:

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

40.我国东部河流的径流变化:

河流径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

41.我国西北河流的径流变化:

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42.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高水位补给给低水位。

43.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44.水循环的意义:

①水量平衡;②更新水资源;③联系四大圈层;④物质迁移;⑤能量交换。

45.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光(喜光植物、喜阴植物)、

热、水(森林、草原、荒漠)

46.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莲(水生)、骆驼刺(旱生)、

矮牵牛(二氧化硫)、树(风向)

47.光合作用的意义:

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糖类),并释放出氧气

48.生物循环的作用:

①物质迁移②能量流动③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

49.原始大气的成分:

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

50.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①改造大气;②改变陆

地水;③促成土壤形成;④创造生物物质;⑤环保。

第二部分

1.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

3.连接东西的线。

每1个纬度为千米;0-30、30-60、60-90。

4.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5.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6.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7.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8.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9.南北方向的判断:

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10.东西方向的判断:

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11.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12.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13.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14.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15.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16.地球公转的轨道:

椭圆轨道。

一月初(近日点),七

月初(远日点)。

17.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

呈逆时针旋转。

18.地球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9.地球公转的速度:

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20.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

23°26‘。

2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22.晨昏线的判断: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23.地方时的计算:

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24.已知经度求时区数:

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25.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26.北京时间:

以东八区(120。

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27.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28.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

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29.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30.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

时为12点

31.春分日(3月21日):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

经线重合。

32.夏至日(6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

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33.秋分日(9月23日):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

经线重合。

34.冬至日(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35.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北半球)

36.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北半球)

37.地球侧视图的判读: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8.地球俯视图的判读:

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

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39.昼夜长短的计算:

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40.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

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41.昼夜长短的判断:

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4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43.天文四季:

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44.我国传统四季:

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45.欧美传统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46.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7.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48.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49.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50.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