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923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勘察揭露桥址区西端(小桩号端)的主墩、辅助墩以及过渡墩下伏基岩以泥质岩为主,属于软质岩,岩石的强度较低,遇水易软化,完整性较差,节理裂隙发育。

同时由于岩石的完整性较差,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孔壁坍塌现象。

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结构的安全可靠,提供桩基础设计和施工实施科学的依据,根据国家规范和设计院有关文件,拟在X3号墩进行1根自平衡静载试验。

试桩主要参数见表1.1-1。

编号

SZ-1 2500 -1.470

110

中风化

泥岩

35500

45000-81.470 SZKXJ08

表1.1-1试桩参数表

桩径

桩顶标高

有效桩长

桩端

单桩桩顶反

最大加载值

荷载箱

地质参考

(mm)

(m)

持力层

力(kN)

(kN)

标高(m)

孔号

SZ-1

图1.1-1 试桩桩位置布置图

1.2试验目的

(1)验证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2)获得分级加载与卸载条件下对应的荷载—变形曲线,测定桩基沉降、桩弹性压缩及岩土塑性变形;

(3)确定桩侧分层岩土摩阻力及桩端阻力;

(4)通过试验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

1.3总体方案

在X3主塔下选取一根工程桩,采用单荷载箱进行承载力测试,验证竖向抗压承载力。

试验加载以测试出土层和岩层的摩阻力为主要目的,最大值大约取2.5倍的桩容许承载力。

试桩的桩身布置应变计,通过试验获得桩侧分层摩阻力和桩端阻力。

总体目标是试桩应经济、合理、工期短,提供优化设计的报告。

建设方应召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试验单位搞好工地的协调和配合工作,提供设计图纸和地质资料和其它可行的方便。

1.4试验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4)《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JT/T738-2009)

(5)地质资料及相关的设计资料

2、地质情况

2.1地质条件

根据场区内钻探揭露和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场区内地层揭露有第四系全新统表土层

(Q4me)、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早白垩世百足山组(K1b)砂岩等地层。

现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表土层(Q4me,层序号①1)主要见于桥址区的公路、河堤、鱼塘堤的填筑土,以人工填土为主。

①1-1填土:

褐黄色,湿,稍经压实,成分以粉砂及黏土为主,杂少量碎石,主要位于新昌水泥厂附近的钻孔,河中各孔未有揭露。

(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层序号②1)以淤泥质土、黏性土及砂、砾层为主,根据其颗粒成分及结构又可分为8个亚层。

②1-1粉质黏土:

褐黄、灰绿、灰黄、黄褐色,湿,软塑-可塑,主要由粉、黏粒组

成,黏性较好。

桥址区内于SZKXJ01~SZKXJ11孔见有揭露,层顶高程-13.83~-7.89m,层厚2.00~10.35m,平均5.58m;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100~140kPa,摩阻力标准值35~40kPa;

采取原状土样10个,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土工试验报告及统计表;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7次,实测击数N=5~17击,平均9.7击。

②1-2淤泥、淤泥质黏土:

灰、深灰色,饱和,流塑,含腐植质,有臭味,偶含贝壳碎片,含较多粉砂,局部与粉砂呈互层状或两者相混杂,个别钻孔见含有粒径为5-20mm的圆砾;

土质不均匀,夹有薄层状的软黏土。

桥址区内于SZKXJ05、SZKXJ08、SZKXJ09、SZKXJ12~SZKXJ18孔中见有揭露,顶面埋深0.50~16.00m,层顶高程-23.65~-8.15m,层厚0.90~16.70m,平均10.39m;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60~70kPa,摩阻力标准值20~25kPa;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41次,实测击数N=1~4击,平均2.5击。

②1-4粉砂、细砂:

褐黄、灰黄、深灰色,饱和,松散,分选较差,含黏土质、淤泥质及少量云母碎片,局部夹薄层状的黏土,偶见有少量腐植质和贝壳碎屑。

桥址区内于SZKXJ08、SZKXJ09、SZKXJ12~SZKXJ18孔中见有揭露,顶面埋深0.00~19.00m,层顶高程-26.76~-7.29m,层厚0.50~6.70m,平均2.26m;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80~100kPa,摩阻力标准值25~30kPa;

采取扰动砂土样1个,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土工试验报告;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0次,实测击数N=5~14击,平均9.1击。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有关规定,采用标准贯入试验的锤击数对该砂土层埋深在20m范围内的部分进行液化判别和液化指数的计算,按8度抗震设防区进行判别,结果表明各孔的粉、细砂层会发生轻微-中等的液化现象,其液化指数IlE=0.66~9.60,液化抵抗系数Ce=0.33~0.96;

桩基础设计时桩侧摩阻力宜按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折减。

②1-5中砂:

浅灰、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分选较差,含少量粒径为2-15mm的圆砾,空隙由粉、黏粒及砂充填。

桥址区内仅于SZKXJ18孔中见有揭露,顶面埋深16.20m,层顶高程-24.02m,层厚2.00m;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250kPa,摩阻力标准值60kPa;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次,实测击数N=15击。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有关规定,采用标准贯入试验的锤击数对该砂土层埋深在20m范围内的部分进行液化判别和液化指数的计算,按8度

抗震设防区进行

判别,结果表明该孔的砂层会发生的严重液化现象,其液化指数IlE=0.43,液化抵抗系数Ce=18.92;

②1-6粗、砾砂:

褐黄色,饱和,松散-稍密,局部中密,颗粒成分主要为硅质岩、石英砂岩等,磨圆较好,分选较差,含少量卵石,空隙由砂及粉、黏粒充填,局部夹薄层状的粉质黏土。

桥址区内于SZKXJ01、SZKXJ02、SZKXJ06~SZKXJ08、SZKXJ10、SZKXJ13、

SZKXJ16孔中见有揭露,顶面埋深3.30~17.20m,层顶高程-25.43~-12.32m,层厚1.80~4.50m,平均3.18m;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200~350kPa,摩阻力标准值60~100kPa;

采取扰动砂土样1个,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土工试验报告;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0次,实测击数N=10~18击,平均14.4击。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有关规定,采用标准贯入试验的锤击数对该砂土层埋深在20m范围内的部分进行液化判别和液化指数的计算,按8度抗震设防区进行判别,结果表明各孔的粗、砾砂层会发生轻微-中等的液化现象,其液化指数IlE=0.66~10.86,液化抵抗系数Ce=0.58~0.97;

②1-7圆砾:

褐黄、青灰色,饱和,稍密-中密,颗粒成分主要为硅质岩、石英砂岩等,磨圆较好,分选一般,粒径主要为8-20mm,含有粒径为20-40mm的卵石,空隙由砂及粉、黏粒充填。

桥址区内于SZKXJ02、SZKXJ04、SZKXJ09、SZKXJ11孔中见有揭露,顶面埋深3.00~11.00m,层顶高程-23.74~-14.92m,层厚1.90~9.80m,平均6.30m;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400~450kPa,摩阻力标准值100~120kPa;

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4次,实测击数N63.5=8~13击,平均

10.6击。

②1-8卵石:

杂色,以灰黄、灰色为主,饱和,稍密-中密,颗粒成分主要为硅质岩、石英砂岩等,磨圆较好,分选一般,粒径主要为20-50mm,空隙由砂及粉、黏粒充填。

桥址区内于SZKXJ01、SZKXJ03、SZKXJ12~SZKXJ18孔中见有揭露,顶面埋深2.00~21.50m,层顶高程-29.35~-14.87m,层厚3.40~11.30m,平均5.63m;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450~500kPa,摩阻力标准值150~160kPa;

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13次,实测击数N63.5=11~20击,平均15.6击。

②1-9粉质黏土:

褐黄、灰绿色,湿,可塑,以粉、黏粒为主,含较多砂粒,土质不均匀,黏性较差。

桥址区内仅于SZKXJ10、SZKXJ11孔中见有揭露,顶面埋深10.10~10.70m,层顶高程-24.28~-23.05m,层厚1.90~2.90m,平均2.40m;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160~180kPa,摩阻力标准值45~55kPa;

采取原状土样1个,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土工试验报告;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次,实测击数N=9~14击,平均12.0击。

(3)、早白垩世百足山组(K1b,层序号④2)基岩,勘察揭露桥址区下伏基岩为早白垩世百足山组砂岩、泥质砂岩,按岩石的风化程度,本次勘察的钻探揭露有全、强、中风化岩带,分述如下:

④2-1全风化泥质砂岩:

灰黄、褐黄色,岩石风化强烈,已风化成土状,原岩结构已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用手易捏散,泡水易软化、崩解。

桥址区内于SZKXJ05、SZKXJ10、SZKXJ11孔中见有揭露,顶面埋深9.60~13.00m,层顶高程-26.18~-22.58m,层厚1.90~6.80m,平均3.93m;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280~300kPa,摩阻力标准值60kPa;

采取原状土样2个,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土工试验报告及统计表;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次,实测击数N=30~34击,平均31.7击。

④2-2强风化泥质砂岩、砂岩、粉砂质泥岩:

紫红、褐红色,砂岩一般为灰绿、灰黄色;

岩石风化强烈,岩芯以半岩半土状为主,一般下部含较多碎石状的岩块,岩质较软,泡水易软化,岩块多可用手折断;

风化不均匀,含有部分中风化岩块,锤击易碎。

桥址区内各钻孔中均有揭露,顶面埋深11.30~25.30m,层顶高程-33.15~-24.72m,层厚3.75~19.70m,平均9.36m;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450~520kPa,摩阻力标准值90~100kPa;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次,实测击数N=50~58击,平均54.0击。

④2-2a强-中风化砂岩、粉砂质泥岩:

泥质岩一般为紫红、褐红色,砂岩一般为灰绿、浅灰色;

岩薄层-中层状,泥质胶结,石风化较强烈,表面较粗糙,岩石裂隙极发育,岩芯极破碎,多呈3-8cm的碎石状,岩质较脆,锤击易碎。

桥址区内于SZKXJ02、SZKXJ04~SZKXJ12、SZKXJ14、SZKXJ15中孔中见有揭露,顶面埋深17.60~34.20m,层顶高程-45.90~-29.85m,层厚2.30~18.70m,平均7.75m;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600~750kPa,摩阻力标准值120~150kPa。

④2-3中风化泥质砂岩、砂岩:

其中泥质砂岩多呈紫红、褐红色,薄层-中层状,泥质胶结,岩石裂隙发育,裂面有绿泥石化现象,岩芯破碎-较破碎,呈5-20cm的碎石、碎块状,岩质稍硬,锤击可碎,属软质;

岩性不均匀,局部夹有薄层状的粉砂质泥岩岩。

而砂岩则多呈灰白、灰绿、褐红色,薄层-中层状,泥质、钙质胶结,岩石裂隙发育-较发

育,部分裂隙有泥质充填,岩芯较破碎-较完整,呈8-35cm的碎块状、块状为主,岩质较硬,锤击不易碎,属较软-较硬岩石。

而SZKXJ12~SZKXJ18孔的砂岩多呈浅灰、青灰色,中厚层状,钙质胶结为主,岩石裂隙较发育,见有少量的方解石脉充填,岩芯较完整,岩芯较完整,多为10-30cm的块状,少量呈3-7cm的碎石状,岩质较硬,锤击不易碎,属较硬岩,岩性不均匀,局部夹有薄层状的泥质砂岩,质稍软。

桥址区内各钻孔中均有揭露,顶面埋深20.80~40.90m,层顶高程-53.10~-33.22m,揭露层厚43.07~96.90m,平均71.86m;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700~2300kPa,摩阻力标准值150~300kPa。

采取岩石样品59组,测得天然单轴抗压强度为8.6~52.3MPa,平均21.8MPa;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15.8~92.8MPa,平均55.1MPa。

各桥墩位置的岩石抗压强度详见下表:

2.2桩基设计参数

地层

代号

层序号

地层岩性

承载力

基本容许值

[fa0](kPa)

120

摩阻力

标准值

q

岩石饱和抗压

备注

强度(MPa)

ik

(kPa)

②1-1

②1-2

②1-4

②1-5

粉质黏土

35

淤泥质黏土

70

20

粉砂

90

30

Q4mc

中砂

250

55

应考虑液

化的影响

K1b

砂岩

④2-3

泥质岩

表2.2-1 桩基设计参数一览表

②1-6

粗、砾砂

300

60

②1-7

圆砾

400

100

②1-8

卵石

450

150

②1-9

160

45

④2-1

全风化岩

280

④2-2

强风化岩

500

④2-2a

强-中风化岩

650

小桩号端

1200

200

27

大桩号端

2300

56

700

140

14

800

2.3试桩地质参考柱状和剖面图

2.4承载力计算

图2.3-1试桩地质参考柱状和剖面图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5.3.4支承在基岩上或嵌入基岩内的钻(挖)孔桩、沉桩的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Ra,

可按下式计算:



m

R cAf u

chf

1 unlq

5.3.4

a 1prk 2iirki 2s iik ( )

i=1 i=1

式中

R— 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kN)。

a

桩身自重与置换土重(当自重计入浮力时,置换土重也计入浮力)的差值作为荷载考虑;

c

— 根据清孔情况、岩石破碎程度等因素而定的端阻发挥系数,按表

1

5.3.4采用;

Ap—桩端截面面积(m2),对于扩底桩,取扩底截面面积;

f— 桩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黏土质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

rk

强度标准值,当frk小于2MPa时按摩擦桩计算;

frki为第i层的frk值。

c2i— 根据清孔情况、岩石破碎程度等因素而定的第i层岩层的侧阻发挥系数,按表5.3.4采用;

u— 各土层或各岩层部分的桩身周长(m);

hi— 桩嵌入各岩层部分的厚度(m),不包括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

m— 岩层的层数,不包括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

s— 覆盖层土的侧阻力发挥系数,根据桩端frk确定:

当2MPa≤frk<

15MPa时,

s 0.8;

当15MPa≤frk<

30MPa时,s 0.5;

当frk>

30MPa时,s 0.2;

li— 各土层的厚度(m);

q— 桩侧第i层土的侧阻力标准值(kPa),宜采用单桩摩阻力试验值,当无试

验条件时,对于钻(挖)孔桩按本规范表5.3.3-1选用,对于沉桩按本规

范表5.3.3-4选用;

n— 土层的层数,强风化和全风化岩层按土层考虑。

表5.3.4 系数c、c值

岩石层情况

2

完整、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极破碎

0.6

0.5

0.4

0.05

0.04

0.03

1 2

注:

(1)当入岩深度小于或等于0.5m时,c乘以0.75的折减系数,c=0;

(2)对于钻孔桩,系数c、c值应降低20%采用;

桩端沉渣厚度t应满足以下要求:

d≤1.5m时,t≤50mm;

d>

1.5m时,t≤100mm;

(3)对于中风化层作为持力层的情况,c、c应分别乘以0.75的折减系数。

采取相对具有代表性钻孔SZKXJ08号孔计算。

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估算总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108861kN,总端阻力为16485kN,总侧阻力为92376kN。

中风化泥质砂岩

单轴抗压

强度

14000

单位端阻力(kPa)

总端阻力

总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3360

16485

108861

表2.4承载力计算

土层

厚度(m)

周长(m)

单位摩阻

分层摩阻力

累计摩阻力

力(kPa)

泥面标高

-12.69

粘土

-17.99

5.3

7.85

35

1456

淤泥质粉质粘土

-18.89

0.9

20

141

1597

粉砂

-20.79

1.9

30

447

2045

粗砂

-25.29

4.5

60

2120

4164

强风化泥质砂岩

-26.59

1.3

90

918

5083

强风化砂岩

-39.49

12.9

9114

14197

强-中风化泥质

-45.39

5.9

120

5558

19755

-81.47

36.08

140

39652

59406

-111.47

32970

92376

(1)考虑到进入中风化泥质砂岩很浅,统一按照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并取单轴抗压强度的低值

14MPa计算。

(2)计算中考虑中风化以及钻孔桩系数的折减。

考虑到承载力计算较大,且考虑到测试出中风化泥岩的承载力以及优化设计目的,荷载箱布置在距桩底30m,设计加载能力为2*45000kN。

荷载箱上部桩承载力为59406kN,下部桩承载力为49455kN。

若施工中实际桩长发生调整,荷载箱位置和钢筋计位置根据调整后的桩长进行重新确定。

3、测试方法

3.1方法起源

美国学者Osterberg于80年代首先提出了自平衡测试法,并于80年代中期开展了桩

承载力自平衡试验方法的研究,首先在桥梁钢桩中成功应用,后来逐渐推广至各种桩型。

在我国,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于1996年开始对该法的

关键设备荷载箱和位移量测、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开发,经多次专家鉴定后,

1999年6月制订了江苏省地方标准,2009年1月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基桩静载试验自

平衡法行业标准。

目前该法在30省市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和桥梁桩基检测中。

3.2试验原理

基桩自平衡法主要装置是一种特制的荷载箱,它与钢筋笼相接置于桩身下部。

试验时,从桩顶通过输压管对荷载箱内腔施加压力,箱盖与箱底被推开,从而调动桩周土的摩阻力与端阻力,直至破坏。

将桩侧土摩阻力与桩底土阻力叠加而得到单桩抗压承载力。

如图3.2-1所示。

根据向上Q-s、s-lgt和s-lgQ等曲线确定桩承载力。

图3.2-1桩承载力自平衡法试验示意图

与传统的静载试验(检测)方法(堆载法和锚桩法)相比,自平衡法具有以下特点:

(1)省力:

没有堆载,也不要笨重的反力架,检测十分简单、方便、安全、无污染。

(2)省时:

土体稳定即可测试,并可多根桩同时测试,大大节省试验(检测)时间。

(3)不受场地条件和加载吨位限制:

每桩只需一台高压油泵、一台数据采集仪,检测

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任何场地(基坑、山上、地下、水中)都可。

目前最大加载值已达到240000kN(湖南赤石大桥)。

3.3测试仪器设备

3.3.1加载设备

(1)每根试桩采用一个环形荷载箱——专利产品,如图3.3.1-1所示。

荷载箱的加载能力及埋设位置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其加载值的率定曲线由计量部门标定。

本工程所用的荷载箱参数见表3.3.1-1。

图3.3.1-1荷载箱

荷载箱参数

桩号

外径(mm) 内径(mm)高度(mm) 最大加载值(kN)

2500

1000

350

45000

表3.3.1-1荷载箱参数表

(2)高压油泵:

最大加压值为60MPa,加压精度为每小格0.5MPa,其压力表亦由计量部门标定。

本工程多根桩同时测试时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