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467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草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稿.docx

《草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草稿.docx

草稿

3.1 结构建模

按照前面提及到的两种建模方法,整体分析方

法是比较合理的,但作整体稳定分析有一定难度,

主要表现为:

1)没有规范条文的规范和指导;2)使

用整体稳定分析方法的经验不足,若对结果判断不

当,容易得出偏于不安全的分析结果.因此,吸收塔

的结构分析仍然采用常用的线性、弹性分析方法.

弹性分析的结果再通过规范给出的承载力验算公

式进行构件和壳体的设计.必要时,对个别荷载工

况还可以直接采用整体稳定分析来评价壳体的承

载能力,作为参考.建模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例如

SAP2000、MIDAS等.采用梁单元模拟钢梁、钢柱,

采用壳单元模拟吸收塔壳体.壳体与基础的连接采

用刚接,认为壳体与加劲肋共同工作,两者的连接

方式是刚接.壳体和杆件的网格、单元划分应尽量

细和密,尤其在转角和连接部位,严格来说应该采

用不同疏密的单元划分进行分析,直到计算结果收

敛为止.

3.2 荷载工况及荷载组合

吸收塔的荷载包括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竖向

荷载的作用使壳体产生轴向压力,另一方面,竖向

荷载又作为重力荷载代表值,参与地震作用的计

算;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地震作用以及吸收塔外

部附件传来的水平力.设计中考虑竖向荷载、风荷

载、地震作用以及烟气压力之间的组合.

风荷载的计算基本与我国规范相同,对于直径

小(d<5m)的吸收塔,可以直接采用整体的体形

系数来计算风荷载,对于直径较大(d≥5m)的情

况,考虑到壳体的厚度较小,且风荷载要与烟气压

力相组合,其组合结果可能对壳体径向的局部稳定

产生影响,故应考虑风荷载体形系数沿壳体周边的

变化.烟气压力分为正压力和负压力,通常情况下,

正压力对壳体的局部稳定是有利的,设计中应该重

视的是烟气负压对壳体局部稳定的不利作用.设计

中考虑的荷载组合有:

1)竖向荷载+风荷载+烟气正压力+浆液压

力,

2)竖向荷载+风荷载+烟气负压力,

3)重力荷载+地震作用.

3.3 构件的承载力验算

可按照钢结构规范作常规的构件设计检验(除

了壳体承载力验算以外的构件设计),包括强度、整

体稳定和局部稳定.部分与壳体连接的地方有局部

的强度和稳定问题,在没有规范的条文,可以采用

简单的模型将其转化为梁的承载力问题.部分应力

集中的地方往往是通过构造来保证.值得注意的

是,与壳体刚性连接的柱或支撑,其应作为壳体的

约束,因此,考虑此类构件的计算长度时,除非作整

体稳定分析,否则不应考虑壳体刚度对其计算长度

有利的影响.

3.4 壳体的承载力验算

各荷载组合下产生的应力、组合应力等,应作

为强度验算的依据.按照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

范[2],钢材强度验算应采用第四强度理论.例如,当

烟气压强引起的壳体环向拉应力σt与壳体水平截

面轴力、弯矩引起的压应力σc进行组合时,其折算

应力如下:

σr=(σ1-σ2)2+(σ2-σ3)2+(σ3-σ1)22=

(σt+σc)2+σ2t+σ2c

2=σ2t+σ2c+σtσc

(1)

折算应力应小于钢材的屈服强度设计值:

σr=σ2t+σ2c+σtσc≤f

(2)

  除了满足强度要求外,壳体的承载力还要满足

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由于壳体在整体上类似钢管

构件,其直径和长度比较接近,因此,相对来说截面

惯性矩较大而弯矩较小,壳体的整体稳定不起控制

作用,局部稳定才是壳体设计的关键所在.大直径

的薄壳体在较大的轴力作用下,会产生局部屈曲

(见图1).要提高壳体的局部稳定承载能力,可以

减小壳体直径、增加壳体厚度,或者减小壳体计算

长度.壳体的直径由工艺专业根据物料平衡等计算

确定的,一般不能更改.常用的做法是通过设置环

向加劲肋(环梁)来减小壳体计算长度,具体如图1

所示.

如果结构分析采用的是线弹性分析方法,则在

进行壳体的局部稳定承载力验算时,需要规范给出

的局部稳定验算公式.遗憾的是,我国的钢结构设

计规范并未给出壳体局部稳定承载能力公式.烟囱

设计规范[3]给出了钢烟囱筒壁局部稳定承载能力

的设计计算公式:

σcert=0.4Ek·td=Ck·Etr(3)

  德国规范[4]给出了壳体的局部稳定承载力的

224

设计概述

吸收塔塔体(壳体)通常选择普通碳素钢作为

结构的承载材料,选择橡胶作为内衬防腐材料.壳

体上有人孔、浆液进出口、烟气进出口、排空口、测

量仪表接口、搅拌器接口、氧化空气接口、冲洗水接

口、观察孔、工艺备用口等.内部附件主要有除雾器

及其支撑结构、除雾器冲洗系统及其支撑结构、浆

液喷淋系统及其支撑结构、烟气导流板、氧化空气

分布管、搅拌器等[1].

在进行吸收塔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的荷载有:

烟气压力、浆液静压、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塔

体自重、塔内附件重、保温层重、扶梯走道和平台重

量等.在以上荷载作用下,计算或校核壳体的强度、

变形、稳定性以及考虑烟道开孔等对塔体的削弱作

用,必要时进行补强设计.吸收塔的直径一般为10

~20m,跨度较大,因此,应对附件的支撑结构作

较为详细的设计和计算,以保证吸收塔附件的正常

使用和运行.

对于导流板、支柱和支撑等的布置还应考虑堆

积污物、污垢或垢结的可能,除了在设计中考虑相

应的污物和结垢荷载以外,还应提供方便的通道使

所有表面的清洁工作易于进行.一般情况下,吸收

塔内部附件的设计应充分考虑防腐要求.

吸收塔应有足够数量、大小合适的通道门和观

察孔,通道门和观察孔应确保烟气不泄漏,而且从

走廊或专有平台上能易于接近,并且应设计成易开

易关的形式.

进行吸收塔壳体的结构分析时,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整体分析方法,即壳体连同塔顶、设备支撑

结构、烟道进出口、加劲梁、加劲肋以及立柱等一起

建模进行整体分析,该分析方法需要借助通用的有

限元分析软件,并且该软件至少应提供备梁、板、壳

3种单元类型,也应具备进行整体稳定分析的功

能.第二种方法是按照吸收塔各个部件之间的传力

关系,把吸收塔拆分为壳体、塔顶、支撑结构等几个

部分进行独立分析和设计.整体分析方法的优点是

效率高,无需手动导荷,计算结果准确,便于进行更

改和调试;缺点是对分析软件的要求高,也要求设

计软员有较强的结构整体概念.独立分析方法的优

点是传力明确,对分析软件的要求不高,并且容易

进行手算复核;缺点是其模型不能反映结构的整体

特性,计算结果精确度低,并且计算效率低,导荷过

程繁琐,不利于结构方案的更改和调试.本文采用

整体分析方法.

2 结构布置

吸收塔结构的功能分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

分:

1)喷浆部分,是吸收塔功能的最主要部分,靠喷

出的雾化浆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该部分主要

包括喷浆管和喷浆管支撑结构.2)除雾部分,除雾

器的作用是将经过喷浆吸收二氧化硫后的烟气,夹

带的液滴和水雾分离出来,以控制和防治亚硫酸盐

在除雾器和后续塔壁、烟道生成结垢.为了防止液

滴在除雾器波纹板上逐渐结垢,影响烟气通路,在

上下两层除雾器的各自上下部位均设有冲洗水管.

除雾器和冲洗水管均需要设有支撑结构,以保证其

运行稳定,不产生过大变形.3)强氧化部分,包括搅

拌器、氧化空气管及其支撑结构、氧化槽(持液槽).

4)烟气进出口部分,即烟道的入口和出口,该部分

的主要特点是:

在吸收塔壳体上的开孔较大,削弱

了截面的承载能力,因此要进行补强设计.另外,烟

道进口处烟气的腐蚀性强,故防腐处理也显得非常

重要.5)吸收塔壳体部分,主要由一块块圆弧形的

钢板焊接而成,作为吸收塔的外壳以及塔内各个附

件的支撑结构.壳体上往往有大量的开孔,布有大

量的环梁、加劲肋、立柱等.6)吸收塔底板和基础,

吸收塔的底板是钢板,钢板下有角钢焊接而成的支

架,其作用是便于混凝土基础与板底以及上部壳体

的焊接连接.

3 计算分析和结构设计

无论采用整体分析方法还是独立分析方法,吸

收塔壳体的设计都是整个吸收塔结构设计的核心

部分,吸收塔壳体是整个吸收塔的主体受力结构,

几乎所有附件(包括设备及其支撑结构,烟道进出

口、塔顶等)的重量以及风荷载、地震作用等都直接

或者间接地作用于壳体结构上.

既然工艺专业的设计人员已经给出了壳体的

直径和高度,结构专业设计人员的任务无疑就是在

安全、经济的前提下选择壳体的厚度,厚度的选择

主要根据壳体的稳定性特别是局部稳定性来确定.

对于壳体厚度选择的这一过程,Mr.Heinz也提供

了Excel计算表格.下面按照该计算表格的思路,

详细介绍壳体设计的过程.其中给出的公式以及设

计方法可能与我国规范不同,因为该计算表格的编

223

 增刊何喜洋,等:

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结构设计方法

理论公式和实际设计计算公式.其中轴向压应力作

用下壳体稳定承载力理论公式为

σx0=0.605Cx·Etr(4)

其中Cx是一个与壳体半径r、壳体厚度t、计算长

度l有关的系数.从形式上看,两者是一致的,只是

经验系数的取值不同.因此我们认为公式(3)可以

用于吸收塔壳体的局部稳定承载力验算.

图1 局部屈曲和壳体的计算长度

图2 实例计算模型

3.5 基础设计

基础设计包括壳体与基础的连接、基础承载力

计算和地基承载力计算等等.吸收塔基础与烟囱基

础类似,其设计方法也相通,基本上可以参照烟囱

设计规范的有关条文进行,此处不再详细论述.

4 工程实例

某工程的脱硫吸收塔结构(见图2),塔顶最高

处的标高约为27m,最低处板面标高为0.300m,

壳体直径11m.各设备层,包括3个喷淋层和1个

除雾器层均支承在箱形截面横梁上,横梁的支座处

壳体局部加厚,这一点在计算模型中也得到反映.

所在地区基本风压0.60kN/m2,建筑场地土的粗

糙度为B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水平向地面加速

度峰值为0.10g,场地类别Ⅱ类,地震分组为第一

组.

吸收塔结构的整体计算分析用有限元软件

MIDAS进行.由于篇幅所限,只列出了壳体的部

分计算结果,详见表1.表1中层号第4层的折算

应力(356.9MPa)超过了钢材的屈服强度,可能是

因为部分,设计时可以忽略该处的验算结果,或者

构造上处理一下.

表1 壳体的强度和局部稳定验算

层号壳体厚度局部稳定验算强度验算竖向

应力

稳定临界

应力

折算

应力

屈服

强度

/mm/MPa/MPa/MPa/MPa

11624.880.052.3215

21438.070.051.4215

31234.060.095.3215

41039.050.0356.9215

5823.040.080.4215

5 总 结

随着钢结构在我国的普及和结构功能需求的

发展,特种钢结构工程逐渐增多,其对结构设计理

论以及结构计算分析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钢结

构尤其是特种钢结构的设计强调的是整体稳定分

析.从计算理论看,经典的稳定设计理论应用于特

种结构设计并不存在困难,因为计算机技术和有限

元分析方法发展至今已经非常完善;但工程实践不

等于数值运算,我们仍然需要工程经验来指导我们

的设计,仍然需要规范、标准来衡量我们的计算分

析.因此,我们热切地期待着钢结构壳体设计规范

的诞生,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完整的钢结构梁、

板、壳结构设计标准体系能够展现在每一个结构设

计人员的面前

图2 喷淋层安装结构形式

3.2 喷嘴

喷嘴的密度由喷淋层的喷淋重叠率确定。

本工

程喷淋重叠率高达213%,喷嘴密度(喷嘴数量/m2)

不低于0.674。

喷嘴材料为SiC,能有效地抵抗浆液

的磨损及腐蚀。

每个喷嘴设计流量为980l/min。

浆液的雾化程度是影响吸收塔脱硫率的主要因素,

而雾化程度取决于喷嘴的种类和运行压力。

本工程

混合使用了3种型式的喷嘴,保证了塔内的脱硫率

不低于92%。

(1)单向实心锥喷嘴。

用于三层喷淋层靠近塔

壁的区域,喷淋角度为90°。

此类型喷嘴的优点在

于喷嘴内部通道很大,可以有效地防止结垢堵塞;浆

液分布较均匀。

单向实心锥喷嘴最大流量为

1200l/min,压损为80000Pa。

(2)双向偏心空心锥喷嘴。

用于第一、第二层

喷淋层中心区域,喷淋角度为120°。

此类型喷嘴是

由两个不在同一中心轴上的上下对开的单向空心锥

喷嘴构成,喷淋时可同时产生上下两个喷淋区。

最大流量小于等于1600l/min,压损为80000Pa,向

上喷淋量/向下喷淋量等于50∶50。

该类喷嘴特别

适用于较大直径的吸收塔和较高的浆液流量。

(3)双侧向对称空心喷嘴。

第三层喷淋层由于

靠近除雾器,其中心区域采用双侧向对称空心喷嘴,

喷淋角度为110°。

此类型喷嘴使得同一个方向进

入的浆液形成两个切向喷淋区域。

其最大流量小于

等于1600l/min,压损为80000Pa。

在布置喷嘴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将浆液直接喷

淋在塔壁、喷淋母管及支撑梁上而造成磨损。

3.3 氧化空气分配母管

湿法脱硫系统常用的氧化方式有:

氧化空气母

管式和喷枪式。

喷枪式氧化一般适用于中小尺寸的吸收塔。

于本工程的吸收塔直径较大,且入口SO2浓度较高,

为了确保氧化空气分布均匀及良好的氧化效果,采

用了氧化空气母管式。

即在塔内设4根由FRP材

料制成的DN200氧化空气母管,每根母管上均布着

许多直径为20mm的小孔。

小孔位于母管底部的左

右两侧,与管道中心线的夹角为45°。

氧化空气通

过这些密布的小孔被鼓入吸收塔浆池内。

小孔的出

口介质设计流速为40~44m/s。

根据计算出的实际

氧化空气量和介质流速来设计氧化空气母管。

由于氧化风机出口的氧化空气温度很高,为了

避免对下游衬胶管道和塔内氧化空气喷管造成高温

损坏,在进入吸收塔前的氧化空气母管上设有冷却

水系统,通过喷水使得氧化空气降温。

此外,在靠近支撑梁的附近不要设置氧化空气

小孔,以避免对支撑梁造成磨损。

3.4 除雾器

V型除雾器通常有平板式和屋企式两种设计型

式。

本工程采用的屋企式除雾器为Munters公司设

计的DV210产品,出口烟气携带水滴含量控制在75

mg/Nm3。

屋企式除雾器的优点在于适合塔内较高

的烟气流速,且除雾效率高。

除雾器为两级设置,第

一级用于除去烟气中携带的大颗粒液滴,第二级则

除去烟气中剩余的细小液滴。

为了维持除雾器在低

的压损下运行,配置了冲洗水系统,对除雾器进行冲

洗,保证冲洗水的覆盖率高于150%。

除雾器的冲

洗是间断进行的,通过冲洗水的补充维持整个FGD

系统的水量平衡。

塔内除雾器及冲洗水管道采用

PP材料,能在80℃的温度下安全运行。

冲洗水喷

嘴为螺纹连接的实心喷嘴。

除雾器冲洗水的入口压力一般控制在0.2MPa

左右。

如果压力太低,会严重影响除雾器的冲洗效

果;如果压力太高,则会在冲洗过程中消耗大量的工

艺水。

所以通常在除雾器冲洗水入口管道上安装有

压力调节阀,用于维持恒定的入口压力。

3.5 搅拌器

在吸收塔底部浆液池设有4台侧进式搅拌器,

用来使石灰石固体颗粒在浆液中保持均匀悬浮状

态,保证浆液对SO2的吸收和反应能力。

搅拌器设

置的台数是根据吸收塔浆池容积和介质参数选取

的。

搅拌器的定位精度要求较高,在水平面上,轴和

叶轮中心与吸收塔中心径向偏了4°;在垂直面上,

搅拌器中心轴向下倾斜10°。

搅拌器的转速不能过

34

吸收塔结构尺寸设计

2.1 吸收塔直径

吸收塔的直径由烟气量和烟气流速确定。

在入

口烟气量一定的前提下,塔内烟气流速越高,塔直径

就越小。

直径较小的吸收塔可以节省塔体钢材、内

部件(如喷淋层、除雾器及衬里)和循环泵等的投

资,因此从经济角度考虑,塔内烟气流速高些较好。

但是烟气流速过高,会造成吸收塔的压降增加(增

压风机电耗增加)。

在湿法脱硫吸收塔设计中,一

般最佳烟气流速范围在3.8m/s左右。

在此区域

内,吸收塔烟气流速对电耗的影响不明显。

此外,吸

收塔的设计还应满足110%的过负荷工况,此时塔

内烟气流速以低于4.1m/s为宜。

2.2 吸收及除雾区域尺寸

吸收塔直径确定之后,再计算循环浆液量和循

环泵的数量,确定吸收及除雾区域尺寸设计参数,详

见表2。

表2 吸收及除雾区域尺寸设计参数

项  目参数值

吸收塔入口烟道占塔直径的比例/%80

塔入口烟道至第一层喷淋层的距离/m3.0

各层喷淋层之间的距离/m1.8

最后一层喷淋层至除雾器的距离/m1.3

除雾器高度/m2.7

除雾器至吸收塔出口烟道距离/m0.5

吸收塔出口烟道占塔直径的比例/%100

2.3 吸收塔氧化浆池容积

吸收塔氧化浆池的设计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石膏晶体成长的停留时间;

(2)石灰石溶解的停留时间;

(3)氧化反应容积和氧气从空气输送到浆液的

深度。

根据上述三个方面计算出的最大容积即为吸收

塔浆池容积。

另外应考虑因注入氧化空气引起吸收

塔浆液液位波动,一般增加0.59m的安全裕度。

2.4 吸收塔总高

吸收塔高度由吸收及除雾区域尺寸和氧化浆池

尺寸算出。

本工程吸收塔的结构尺寸见图1。

图1 吸收塔结构尺寸

3 吸收塔内部件设计

3.1 喷淋层

本工程吸收塔内设有3层喷淋层,每层喷淋层

由一根DN1000喷淋母管和许多分支管组成。

喷淋

层一侧与循环管道连接,由循环泵将浆液均匀地输

送到每个喷嘴,每层喷淋层设计流量是8000m3/h,

母管和支管的介质设计流速在1.5~3.0m/s之间。

若介质流速过高(>3m/s),易对管道造成磨损;若

流速过低(<1.5m/s),则易发生浆液沉淀堵塞。

此,选择合适的介质流速对设计喷淋层显得至关重

要。

通过流量和介质流速可以定出喷淋母管和支管

的管径。

浆液喷淋层均采用进口FRP管,为多层缠绕结

构,包括最外部3mm厚耐磨耐腐层、6mm厚的耐腐

蚀结构层、3mm厚内表耐腐层。

树脂材料为Dera2

kane411-Ashland,耐磨填料采用经硅烷处理过的

石英砂。

为了方便检修和维护,每层喷淋层的间距设为

1.8m。

由于喷淋层跨度大,荷重大,因此,在塔内设

有支撑梁固定喷淋层。

支撑梁采用空心梁结构,表

面衬有4mm厚的橡胶内衬。

喷淋层支管是通过

FRP管固定在支撑梁上,母管则通过管座安装在支

撑梁上。

安装结构形式见图2。

33

2007年         谭学谦:

浅谈600MW机组湿法脱硫吸收塔的设计         第3期

吸收塔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中最为核

心的设备,SO2的脱除与脱硫产物亚硫酸钙的氧化

都是在吸收塔内完成的。

因此,吸收塔设计的合理

与否,将直接决定整个脱硫项目的成败。

作者曾参

与广东某电厂600MW机组湿法脱硫工程吸收塔系

统的设计。

该电厂烟气脱硫工程于2006年8月23

日顺利通过广州市环保局的验收。

脱硫装置自投运

以来,吸收塔系统运行良好,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并

超过设计水平,其中塔内脱硫效率不低于97%,远

高于92%的设计值。

本文将简要介绍该工程吸收

塔系统的工艺设计。

1 吸收塔主要设计参数

本工程吸收塔为喷淋空塔,钢结构,直径16m,

高29.7m,底部浆池与塔体为一体结构。

其主要设

计参数见表1。

表1吸收塔主要设计参数

主要设计参数及规格数 值

吸收塔设计入口烟气量(湿态)/Nm3·h-12341879

吸收塔入口烟气温度/℃102

吸收塔设计出口烟气量(湿态)/Nm3·h-12443721

吸收塔出口烟气温度/℃47

吸收塔设计处理烟气压力/Pa-1000/4000

塔内pH值5~7

塔内悬浮液密度(最大值)/kg·m-31114

塔内最大Cl-质量分数/%2.0

塔内浆液含固量/%15

吸收塔内径/mm16000

吸收塔高/mm29700

进口烟道内尺寸(高×宽)/mm12800×4300

进口烟道壁板材质6mm厚C-276合金

出口烟道内尺寸/mm16000×3100

吸收塔正常液位/mm9300

吸收塔正常液位时浆池容积/m31870

主要设计参数及规格  数 值

吸收塔最高液位/mm9800

吸收塔设计脱硫效率/%≥92

除雾器形式两级,屋脊式

除雾器供应商MUNTERS

除雾器出口处烟气携带水量/mg·Nm-3≤75

喷淋层数3

喷淋主管FRP管

喷淋支管多根FRP变径管组成

FRP管道部件供应商SELIP

喷嘴数/个3×136

喷嘴型式三种型式喷嘴

喷嘴供应商LECHLER

每层循环浆液喷淋量/m3·h-18000

氧化空气耗量(湿态)/Nm3·h-18600

吸收塔防腐形式塔内碳钢表面衬胶

32

否则不利于石膏晶体的成长,且会造成叶轮磨损

严重,因此配备了减速箱控制叶轮转速。

另外,由于

搅拌器处于吸收塔腐蚀环境最为恶劣的区域,其叶

轮和轴都采用1.4529合金钢,以便有效地抵抗浆液

的腐蚀及磨损。

3.6 吸收塔滤网

为防止喷淋层喷嘴和石膏旋流器堵塞,在塔内

设置有4套滤网,其中3套安装在吸收塔循环泵入

口管道侧,另一套安装在吸收塔石膏浆液排出泵入

口管道侧。

滤网采用PP材料制成,半圆形,上面分

布着许多20mm的网孔,开孔率在46%左右。

在设

计时应确保所有网孔的面积总和要大于滤网所连接

侧的管道截面积。

滤网是通过钛合金螺栓与焊接在

塔内壁上的框架进行固定的。

此外,与吸收塔循环泵入口管道连接的滤网顶

部需安装一个可移动式盖板,用来确保滤网压力释

放安全。

当循环泵停止运行,泵出口侧管道内的浆

液就会倒流,此时盖板打开,释放滤网的压力,同时

也能将附着在滤网面上的固体颗粒冲洗干净。

当浆

液再次平衡后,盖板会因重力而自动关闭。

3.7 吸收塔顶部通风挡板

在吸收塔顶部设有一个DN800的电动快开通

风挡板,用于维持塔内气压的平衡。

在FGD正常运行期间,该通风挡板关闭。

FGD停机时,旁路挡板打开,FGD进、出口挡板门关

闭。

此时脱硫装置内部截留的烟气会逐渐冷却。

烟气冷却后,塔内烟气容量收缩。

为避免负压对塔

体或其他设施造成损坏,此时吸收塔的通风挡板一

定要打开。

另外,在吸收塔内部进行维护时也需将

挡板打开,将塔内滞留的烟气排出。

3.8 管口和人孔

吸收塔壁上有许多为实现工艺要求而设的管

口,主要有进、出口烟道接口、放空口、循环泵吸入

口、喷淋层接口、吸收塔石膏浆液排出泵吸入口、氧

化空气分配母管接口、搅拌器及冲洗水接口、溢放水

口、浆液回流口、取样口、液位测量口及备用口等。

上述管口都设有法兰,管口内表面和法兰面都衬胶。

为了便于安装、检修和维护,在吸收塔上配有足

够数量的人孔门,主要设在吸收塔底部、进口烟道

侧、每层喷淋层附近、除雾器区及吸收塔顶部。

此外,吸收塔系统还安装有必需的测量装置,如

液位、pH值、温度、压力、除雾器压差等测点。

4 吸收塔防腐设计

未脱硫的烟气进入吸收塔后与浆液接触冷却为

湿烟气,生成具有强腐蚀性的酸液,其pH值为4.0

~6.5,对金属表面造成强烈的腐蚀。

同时塔内浆液

一般含15%~20%的石灰石和石膏等固体颗粒,在

喷淋、搅拌等过程中会对塔体及内部件造成磨损。

因此,为了保证吸收塔的可靠性和可用率,需对塔体

和内部件进行防腐处理。

在湿法脱硫吸收塔防腐设计中,较多使用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