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797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

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

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填空题&选择(单/多)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

时间: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简称”第一次文代会”。

内容;大会听取周恩来的政治报告、郭沫若的《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报告,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选出了由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联领导结构。

大会期间,茅盾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报告.周扬作了《新的人民的文艺》即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

周扬特别强调了解放区的文学传统。

周扬作了《新的人民的文艺》即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

周扬特别强调了解放区的文学传统。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文艺的方向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坚决地实践了这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

这些讲话\报告连同其他有关的发言和专文,全面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确定了新时代的为工农兵服务、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文艺总方针。

这是一次全国范围之内的文艺队伍的大会师,标志着文艺界的空前大团结和大统一。

②:

这次大会,明确了建国后文艺的方针、任务、起到了继承革命文艺传统,动员广大工作者为创造新时代文艺而奋斗的重大历史作用。

③: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虽表明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已经建立,新的文艺领导体制已经建立,但它并不意味着文学自身内部思想斗争的结束。

第二次文代会

1953年9月23至10月7日,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接见了全体代表。

周恩来作了题为〈为总路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

周扬的主报告题为〈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报告中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确定为整个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强调作家必须首先写光明、写正面人物,认为“当前文艺创作的最重要的、最中心的任务是表现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同时反对人民的敌人…创造正面的英雄人物,是为了以这种人物去做人民的榜样,以这种积极的、先进的力量去和一切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落后的事物作斗争。

指出:

“自电影《武训传》批判以后,我们对文艺创作中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以及文艺创作中的粗制滥造、不负责任的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这是完全必要的。

A:

明确了文艺创作在社会主义过度时期的任务,比较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创作的有关问题,并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塑造英雄人物形象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B:

这对此后的文艺创作和批评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在诗歌、散文和小说、戏剧领域等各个文学领土里,一种新的文学范式已经出现,那就是颂歌的样式,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权利话语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三次文艺批判运动

1对《武训传》的批判(50年代)21954,1955毛泽东先后发动的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和胡风及其所谓的“反命集团”的批判。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作家以及作品

(补充:

杨朔“诗化体”,刘白羽“政治抒情体”,秦牧的“杂文体“)

杨朔:

最有影响的作品有《雪浪花》、《茶花赋》、《海市》、《香山红叶》、《泰山极顶》、《荔枝蜜》、《樱花雨》、《金字塔月夜》、《秋风萧瑟》等篇。

秦牧:

其散文代表作有《花城》、《古战场春晓》、《社稷坛抒情》、《土地》、《菱角的喜剧》、《榕树的美髯》、《海滩拾贝》、《蜜蜂的赞美》。

刘白羽:

《红玛瑙集》、《日出》、《灯火》、《长江三日》、《樱花漫记》

空前丰收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1957——1965)——1961年为其高峰,被称为“散文年”。

陶铸的〈松树的风格〉;曹靖华的〈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杨朔的〈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刘白羽的〈日出〉、〈长江三日〉、〈樱花〉;秦牧的〈土地〉、〈花城〉、〈古战场春晓〉;巴金的〈从镰仓带回的照片〉;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方纪的〈挥手之间〉;峻青的〈秋色赋〉;翦伯赞的〈内蒙访古〉等等。

名词解释:

1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24人,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2第二次文代会:

1953年9月23至10月7日,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接见了全体代表。

对建国四年来的文艺工作做出总结;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未来中国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最高准则。

3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毛泽东同志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二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是促进文艺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文艺理论与批评十分活跃,尽管受到各种干扰,在一年左右时间里,文艺创作的主流还是健康的,可惜,文艺界的这种现象,很快被反右斗争扩大化化掉了,直到粉碎"四人帮"后,"双百"方针才被写进"宪法".(另一版本:

在1956年5月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宣布“在艺术方面百花齐放的方针,在学术方面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必要的”,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方针之一。

主要成果:

1、它鼓舞了作家的创作热情,2、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倡文学写人性、恢复人道主义传统等主张。

3、出现了一大批作品)

4"两结合"创作方法

1958年3月,毛泽东提出“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第三次文代会认为“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最好的创作方法”,“不只适用于文艺创作,也适用于文艺批评”。

5天安门诗歌运动

指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广大民众为自发悼念周总理,批判和谴责四人帮而用广义的“类诗歌”形式从事的政治性抗争运动。

(1分)运动中所创作的作品后来编成〈天安门诗抄〉,有的并不是诗词,还阔大量的挽联、悼词、祭文等,诗词中,也以不严格遵守格律的旧体诗、词、曲居多。

民众利用旧体诗的现成形式或思想资源,隐晦地表现其政治历史观点。

(1分)天安门诗歌运动,是“文革”间美学日常生活化和诗歌政治化在另一个向度上的体现。

虽未能给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创造增添新的经验,但创作主体的真诚,以及对于独立的思想和独立写作方式的坚持,对当代诗歌的发展具有持久启示意义。

(1分)

6文艺黑线专政  :

由江青等人在《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提出,在《纪要》中,江青等人污蔑文艺界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上没有执行党的政策,被一条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政。

这条黑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30年代文艺的结合。

在“文艺黑线专政论”中,江青一伙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论点归纳为“黑八论”,同时指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作品“黑”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队伍“黑”。

这一论断,践踏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传统,为推行“左”的思想、政治和文化路线制造了理论根据。

7第四种剧本

第四种剧本是在“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下出现的,最初是刘川在评论杨履方的话剧《布谷鸟叫了》是提出来的,意思是反对当时流行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所谓“工农兵剧本”,而主张创作真正写“人”的第四种剧本,后来泛指真正写“人”和干预生活的一类剧本。

代表作品有杨履方《布谷鸟叫了》、岳野的《同甘共苦》、海默的《洞箫横吹》、赵寻的《还乡记》、《人约黄昏》、陈其通的《同志间》、何求的《新局长到来之前》等,而其辉煌的顶点是老舍的《茶馆》。

第四种剧本大胆地描写人的道德情操和爱情生活,大胆地干预生活,尖锐地揭露现实生活的严重矛盾和冲突,从生活的底蕴中发掘具有深刻社会内容和现实主义精神的主题,具有较好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8白洋淀诗群"

1969年以后,一批北京的中学生,先后到河北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插队”,如根子、多多、芒克、林莽等;另外,一些其他地方的知青,与他们关系密切,经常交流看法和诗艺,如北岛、江河等。

他们的诗歌写作形成一定规模和群体性,被称为"白洋淀诗群"。

他们的创作被看作是“朦胧诗运动”的先声和准备。

9“新民歌运动”

新民歌运动以“大跃进”为背景,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相关联,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发动的一场群众性运动。

其对于诗坛的影响在于它被许多人视为与五四新诗传统相对立的诗歌发展新道路。

1958年3月22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讲话中指出“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歌的,内容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

10《望星空》

是郭小川作于1959年,是一首典型地体现了个人与历史的复杂关系的政治抒情诗。

该诗通过宇宙的“浩大无比”,“没有涯际”来对比人间与人生的有限和不足,从而潜地表达了诗人对被主观狂热所左右着的现实的忧思,并且以倾斜与平衡,错位与和谐,躁动与平静的对统一传达出一种启人深思的艺术张力。

11政治抒情诗

一般情况下,那些在题材上或视角上被政治化的诗歌被称为政治抒情诗。

在政治抒情诗中,

“诗人”会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

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

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

讲究节奏分明、声韵铿锵。

经常使用马雅科夫斯基的“楼梯式”的组织形式,并不断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

这种鼓动性的诗,大量出现在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开展的时期。

代表诗人有郭小川和贺敬之等。

12现实主义广阔道路

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艺理论方面,大家努力摆脱教条主义束缚,冲破各种禁区,对于历来争论很多的问题,进行了再认识和新探索.在这方面何直(秦兆阳)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发表最早,论述较多,影响也较大.主要观点:

a文学的现实主义,不是任何人所定的法律,它是在文学艺术实践中形成、所遵循的一种法则。

b现实主义文学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当它反映客观现实的时候,它所达到的艺术性和真实性,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的思想性的高度。

文章分析了教条主义在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典型创造以及农民形象、文学批评和组织工作等问题上的表现,号召中国作家“勇敢地从自身的教条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大胆地刻苦地来进行百花齐放。

简答题:

1)有关“双百方针”

2)如何评论《百合花》

个人化的战争叙事——《百合花》

(一)个人化的叙事意图:

《百合花》的写作意图不是为了迎合主流话语的叙事需要,也不是为建国十周年的献礼而作,而是通过日常人伦情感空间的建构来缓解现实的内心焦虑。

(二)反宏大的叙事视野

《百合花》虽然也属于战争小说,写的也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但作者却将宏大的战争场面推为背景,出现在叙事前台的却是战争期间的小插曲,战争激流中的小浪花

反宏大的叙事视野

作者通过小通讯员护送'“我”到前沿包扎所一路上所发生的小剧目,小细节来表现战争期间小通讯员热爱生活,关心战友的美好人性,以及通过到达包扎所后“借被”和“献被”两个主要场景表现革命战士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互相理解和真诚挚爱,表现战争期间特有的军爱民,民拥军的美好人情。

反宏大的叙事视野

通过普通平凡的一面表现了人物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是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三:

非理想化的英雄人物塑造

建国初期的战争叙事,由于受第二次文代会的影响,作家们都把塑造工农兵领域的英雄人物作为己任,到后来发展成为对“高”“大”“全”式的完美理想化的英雄人物形象的自觉追求,如《保卫延安》中的连长周大勇,《党费》中的黄新等。

非理想化的英雄人物塑造

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茹志娟却敢于独辟蹊径,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在《百合花》中塑造的人物都是普通的战士和老百姓,他们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与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迥然不同,虽然也写战争,却包含了刻画普通人的感情世界的美学追求。

非理想化的英雄人物塑造

在塑造小通讯员这一英雄人物时,不是理性地只写他的英雄壮举,而是感性地呈现他作为普通战士的性格缺点,如木讷,害羞,办事能力欠缺等。

非理想化的英雄人物塑造

通讯员——英雄(舍己救担架员)。

性格:

内向;能力:

欠缺(借被失败)。

木讷(畏女战友)。

普通平凡(异于以往文学中英雄的自信、高大、智勇双全,如《林海雪原》、《烈火金钢》中的英雄茹志鹃自述源于一个英雄排长之普通)——人性美(爱生活、爱美:

绑腿、树枝、野菊花)——人情美,关心他人(战友:

馒头;新媳妇:

被子;担架员:

生命)

(四):

呈现出感伤的情感基调,流露出了悲剧意识

①美的破灭——通讯员之死(鲁迅论悲剧)

②以乐景抒哀情——反抒情,中秋节

③意义:

对以往文学中颂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反拨,融入世界反战文学潮流。

1、运用大量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

百合花——通讯员、新媳妇纯洁美好心灵的象征

树枝、菊花——爱美、爱生活

馒头——关心他人

肩上破洞——忘我个性

2、通过语言、行动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情感

①通讯员与“我”拉开又保持一定的距离

对异性难为情关心、爱护战友

②新媳妇开始“笑”,不愿拭洗伤员到给通讯员拭身子、缝破洞、“气汹汹地嚷”。

少女新婚的甜蜜——害羞——愧疚带来的心理失衡

(三)在结构上:

1、情节的淡化

2、双线结构

外在情节线:

竞走——借被——牺牲——献被

内在情感线:

“我”:

生气——喜欢——爱上——思念——痛悼

新媳妇:

玩笑——后悔——自责——忏悔 

四:

感性化,诗化的语言

作者大量采用感性化,诗化的语言,比如,在描写小通讯员故乡拖毛竹的劳动场面的那一段,还有回忆故乡中秋节那一段,还有描写雨后的秋庄稼的那一段,都是典型的感性化,诗化的语言。

3)郭小川《望星空》的叙事特色

郭小川的诗歌艺术风格

一、郭诗具有明显的时代色彩。

二、郭善于将对人生和事物的思考提升为哲理性主题,这使他的不少诗歌立意高远,发人深省。

郭小川诗歌创作特点

三:

在艺术表现上,郭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中国诗歌“感物言志”的古代诗词创作传统,而且,这也是体现他艺术个性的一个鲜明特征。

他的大部分诗歌,包括名篇《林区三唱》、《厦门风姿》、《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等都是以感物言志或借物抒怀的手法创作的。

四:

风格豪放.豪迈的气魄,激荡的感情,开阔的想象,奔放的笔法,是构成豪放风格的基本因素.

郭小川诗歌创作特点

五:

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新辞赋体的形式,创设雄浑的诗歌意境.(郭小川诗歌的主要特点:

(一)鲜明而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战斗精神;

(二)想象丰富,寓意深刻,富于哲理;(三)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四)艺术形式上的多方探索。

关于《望星空》的评价

《望星空》宣扬了“人生渺小,宇宙永恒”的意思,这完全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而是一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虚无主义。

问题还不在这里,而是在诗人的世界观完全脱离了马克思主义,脱离了斗争,于是既非崇高的理想主义,也非彻底的,积极的现实主义,因此唱出了一片悲观,低沉,泄气的调子,这和我们大跃进的时代精神,和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和向地球宣战、征服宇宙的战斗的乐观主义,是多么相悖呀!

郭小川对我们国家和社会在当时出现的严重问题,错误和缺憾已有觉察,在思想情绪上表现了忧郁和痛苦……这种情绪反映到《望星空》中来,在灿烂无垠的星空面前,感到大地上的生活远不是那么辉煌,这本来并不是在写一种抽象的哲学思想,而是一种现实矛盾的反映,但是,诗人或者自愿,或者是被迫地后退了,以至于丧失了对自己观察思考的自信。

他怀疑自己,责备自己,把这种思绪的产生,解释为一种不健康情绪,一种个人主义的发作,一种虚无的人生观的泄露。

于是,在长诗的第二部分,便举起诗的解剖刀来剖析自己“远不辉煌的灵魂,当然,就是解剖,自责,在当时也没有得到通过,人民批评他的批判是乏力的。

真实的人生感受与理念间的矛盾使《望星空》出现了反讽的情景:

前半部分循着实境的遐想展开描写,后半部分却企图以理念进行反拨,结果,不仅反拨没有成功,反而显出主观理念的人为性,作者在主观上企望矛盾能在“人定胜天”的主题下得到解决,而在客观上,“星空”仿佛以它“异常的安详”注视着大地与个人的无谓战争,难怪诗作发表后引起激烈地责难认为此诗宣扬了人生渺小,宇宙无限的意思,完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而是一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虚无主义,与当时”大跃进“的时代精神相抵触。

可见,前半部分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和感慨与当时一片乐观的时代气氛是不很协调的,另一方面,在前半部分对望星空的超越性表现之后,后半部分的反拨确实显得有点无力,前后的矛盾终究无法解决,《望星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矛盾的文本,从这个文本中,可以折射出时代思潮的状况和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

郭小川的《望星空》赏析:

《望星空》写于1959年,全诗分四节。

第一节作者满坏敬仰之情描写了星空的壮丽、神秘和无限:

“星空是壮丽的/雄浑而明朗。

/穹隆啊,深又广,/在那神秘的世界里,/好象竖立着层层神秘的殿堂”,“你观尽人间美景,/饱看世界沧桑。

/时间对于你,/跟空间一样-——/无穷无尽,/浩浩荡荡”。

第二节作者由星空宇宙的无限而向导个体生命的有限,流露出明显的惆怅心情:

“说什么,/身宽气盛,/年富力强!

/怎比得:

/你那根深蒂固,/源源流长!

/说什么:

/情豪志大,/心高胆壮!

/怎比得:

/你那阔大胸襟,/无限容量”,“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

/在无限的时间的河流里,/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

/呵,星空,/我不免感到惆怅”。

诗人在一片和谐中看到了不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真诚思考和探索。

第三节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突变:

“壮丽的星空,/一下子变了模样。

/天黑了,/星小了,/高空显得暗淡无光”,“天窄了,/星低了,/星空不再辉煌”。

作者前面所赞颂的星空随着作者思想的变化而彻底地变了。

作者自觉地适应时代,从思索回到现实,完成了痛苦的转变:

“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了一座美妙的人民大会堂;/就在那会堂的里面,/在宴会厅的杯盏中,/斟满了芬芳的友谊的酒浆;”“是谁说的呀——/星空比人间还要辉煌?

/是什么人呀——/在星空下感到忧伤?

,这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思想的可贵之处,同时也表现出这种转变的局限性。

第四节作者满怀豪情地进一步抒发自己和时代融为一体的勇气和决心:

“而我自己呢/早就全副武装,/在我们的行列里,/充当了一名小小的兵将“,”我们要把广漠的穹隆,/变成繁华的天安门广场;/让满天星斗,/全成为人类的家乡。

从全篇来看,《望星空》是郭小川对人生、对艺术的思索开始成熟的标志之一。

在当时一派豪情万丈的放声歌唱中,郭以独特的风格从另一层面书写人生。

但是,诗人的这种思索由于整个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没能深入发展,这就造成了《望星空》在艺术上的不平衡。

前半部以宇宙星空为参照物,着重对自我心灵世界的自剖和审视,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执着、强烈的求索和百折不挠的进去精神;而后半步诗人又回到豪言壮语的模式中,把前面的个性化描写当作个人虚无主义思想进行谴责和否定,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4.)郭贺诗歌比较分析

相同点:

都写政治抒情诗,是政治抒情诗歌的代表人物。

题材或视野上都有政治化的倾向1):

在视野上,都比较注重反映时代生活,但郭小川观察和反映时代生活、表现时代风貌,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

他很少象贺那样正面表现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也不着重描述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而是通过自己的视角所注视的生活现象和人物,去挖掘和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

诗人所关心的生活主题是:

“一个战士,一个革命者,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面对不同的困难、问题和考验,应该如何生活,他的一生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理想、人生态度和人格操守。

我们时代的精神面貌,正是从每一位革命者的精神风貌中体现出来。

这一独特的视角,形成了郭小川独特的艺术个性。

2):

在对古典诗歌的继承方面,两人的诗歌作为20世纪的50——60年代的民歌体新诗以及政治抒情诗都发展了中国诗歌“感物言志“的传统,并在相当程度上强化了传统诗歌的表现形式。

贺,擅长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每节2句,前句常用比兴手法,一般以物或以景作喻,后句则直接抒情或叙事或说理,两行结合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加之其继承中国古典民歌的某些意境和章法,如《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梳妆台》等,使诗歌开合自如,自成一体。

3)从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来看,都较倾向于以政治、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身份出现,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作出评说和情感反应。

4):

在诗体形态上,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实际上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但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而“形象”也逐渐演化为“抽象”的象征化符号。

政治抒情诗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

讲求节奏分明声韵铿锵。

并不断融入中国古代诗歌的对偶、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

80年代,贺和郭多被批评家并举,这由于他们都热衷于处理重大题材,表现一种宏伟的抒情姿态和在政治诗上表现方式的某些相似。

差别:

在处理个人—群体、个体---历史以及感性个体和历史本质之间的关系上,贺极少表现其间的裂缝,冲突。

他不会承认这种裂缝冲突的思想和审美的价值。

在他的诗中,“抒情主体”是充分本质化了的,有限生命的个体由于融入了整体,由于对历史本质的把握,而转化为有着充分自信的无限存在。

在他的诗歌中,难以发现不协调的因素,和感情心理上的矛盾,困惑和痛苦。

而在郭的那些值得重视的作品那里,个体实现的本质化过程的矛盾得到了诗人的关注和表现。

克服精神上的危机和实现转化,当然也是他的那些重要作品《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望星空》等的主题。

但是,由于在情感上对个体价值的依恋,对人的情感生活的复杂性的尊重,诗人并不回避地表现了矛盾的具体情景,而具备了某种情感丰富性的特点。

使人的心理矛盾、困惑、他经受的磨难、焦虑,欢欣、不安获得审美的价值。

但郭在50年代末期受批评之后,他的探索受阻,被迫或自愿地回到当时对文学(也是对社会生活)的规范轨迹上来,而进入了靠近贺的那种写作立场。

60年代得到高度评价的诗歌,事实上都是越来越走上观念化、“形式”化道路的诗歌。

郭的《厦门风姿》、《万里长江横渡》等,也在古典诗歌的民族形式方面吸取营养,注重诗歌句子的韵律和节奏,诗行的齐整和统一,并善于运用传统所常用的铺陈、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而由外而内地展开其蓬勃的诗歌情感。

(5)茶馆老舍(三个时期,思想以及艺术特点)

一、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清末

第二幕民国初年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

第一幕: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

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

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的势力欺人。

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请官府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

吃朝庭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

朝中的太监总管用高价买妻子。

农民和城市贫民卖儿卖女。

第二幕(节选部分):

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第三幕: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

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

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中蒸窝窝头。

身怀绝技的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频于失传。

恶势力异常活跃,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国民党官僚互相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